袁紹手中曾有4位虎將,顏良、文丑被關羽所殺,另外兩位下場如何?

Mrs_Ma


在三國時代早期,袁紹絕對屬於舉足輕重的人物,官渡之戰中,袁紹擁兵幾十萬,良將千員,謀士無數,但最終卻慘敗於曹軍。縱觀袁紹生平,可知其失敗並不偶然,原因也多種多樣,但主要一點則是其不諳用人之道。


官渡之戰初期,袁紹派大將顏良進攻白馬,曹操採納荀攸之計,引兵延津,佯裝渡河襲擊袁紹後方,乘袁紹分兵之機,再以輕裝部隊回襲白馬。袁紹果然中計,曹操派關羽突襲白馬,斬殺顏良於萬馬軍中;得勝後,袁紹渡河追擊,由此引發了延津之戰,這支軍隊被誘入曹操設下的埋伏,袁紹的又一名將文丑被殺。曹操大挫敵軍銳氣,順利撤回官渡。

決戰之前,袁紹與曹操這兩個統帥人物,一個排斥人才,一個接納人才,兩條用人路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袁紹因剛愎自用,排斥人才而優勢盡失;曹操因善於用人,採納良言,在戰爭爆發之前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為取得官渡之戰的全面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決策基礎、人才基礎。

“軍士未發,糧草先行”,說明了古代戰爭中“糧草”的重要性。官渡之戰的關鍵正體現在對抗雙方的糧草這一根本問題上。袁紹糧草充足,“宜且緩守”;曹操無糧,“利在急戰”。很明顯,總體戰局不利於曹軍。

既然袁紹的優勢是糧草豐足,就應選得力的戰將,下大力氣保住糧草,保證糧道暢通無阻;。謀臣審配早已向袁紹提出:“行軍以糧食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而袁紹卻使“性剛好酒,不得軍士愛戴”的淳于瓊運糧並把守儲糧之地烏巢,當時沮授就向袁紹建議:“派蔣奇另帶一支輔佐的軍隊與淳于瓊相為表裡,以隔絕曹操的抄襲,但袁紹不採納,這已是嚴重的失策;

張郃

更不該以莫須有的罪名,迫害給他獻良策的謀臣許攸,逼其投靠了曹操。許攸為曹操謀劃偷襲烏巢之計。事實確實如此,當曹軍打破了烏巢,戰局即急轉直下,袁軍兵敗如山倒,“於是紹軍驚擾,大潰。紹及譚等幅巾乘馬,與八百騎渡河。”袁紹的得力大將張郃、高覽又投靠了曹操,更使袁紹一方軍心惶惶。


秋姨講歷史


袁紹帳下四員虎將分別是顏良、文丑、高覽、張郃;顏良、文丑二人,在“演義”中被關羽所殺;高覽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死於非命;張郃之死,與正史比較接近,追擊諸葛亮的北伐軍,被伏兵射死;

關於這四員猛將的死因,我想從正史的角度出發,詳細的分析一遍;


顏良

  • 顏良,袁紹方第一上將,顏良之死,在正史中,也是被關羽殺死的,而且是萬軍叢中斬殺,這點毋庸置疑;但是,有一點我必須得說,單槍匹馬於萬軍叢中斬殺大將,在正史中基本上是扯淡;現實世界,能敵萬人者,不可能存在;關羽斬顏良的實際情況,應該是兩軍交鋒之際;
  • 曹操方的先鋒部隊,由關羽、張遼統領二將統領,曹操使用荀攸的計謀,使二人突襲顏良,顏良慌忙應戰,全軍潰敗;關羽斬顏良,應該是在兩軍交兵之際,關羽見到了顏良的帥旗,衝上去單挑顏良,結果顏良武藝不佳,被關羽斬殺了;


文丑

  • 文丑之死,跟關羽就沒關係了,文丑死於亂軍混戰之中;依然是荀攸的計謀,執行者是曹老闆;
  • 當時方只有五六百人,而文丑、劉備的追兵,多達五六千,十倍於曹操;所有人都很害怕,勸說曹操退守大營;只有荀攸反對撤退,其實抓住劉備、文丑軍的弱點,出其不意將其擊敗,斬殺大將文丑,劉備倉惶奔逃;


高覽

  • 高覽的生死,與“演義”中差別還是有的,演義中被趙雲刺死,正史中並無此記載;
  • 高覽與張郃同為河北四庭柱之一,同時脫離袁紹,投靠曹操,曹操任命的官職也都是一樣的,他的軍事能力,應該不弱於張郃;但是,高覽投曹後,卻離奇的失蹤了,對於他的生死,並沒有任何記載;高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再沒有任何領兵記錄,他的死,也成了千古迷案;但是,被趙雲斬殺的可能性應該不大,這麼一個大將,被敵國大將趙雲斬首,史書不可能一點記載不給;


張郃

  • 張郃之死就不用多說了,與演義基本雷同;正史中,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敗,退軍之際被張郃追趕,激戰中,張郃被流矢射中,死於非命;

愛尚文史


我是生活問道。

《三國演義》中的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纜四員猛將或早或晚都死在了劉備手裡,不得不令人嗟嘆!

先說說顏良、文丑吧!

三國中很多人調侃說上將潘鳳屬於死的最冤的,其實那只是技不如人加上老闆死要面子。

顏良可不是。顏良是實打實的三國猛將,遺憾的是出場沒多久就去領了盒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袁紹與曹操就天下霸主進行了空前的一場大戰。一直披著神秘外紗的顏良終於出現在眾人眼前。白馬一戰,先是連斬曹營中宋憲、魏續二人,後又輕鬆的以不到20回合打敗了徐晃。要知道,徐晃可是和許褚大戰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的,武力值絕對也是一流。

如此戰力曹操知道即使許褚上去了也同樣打不過顏良,正在發愁的時候,謀士荀彧出主意讓關羽出戰。理由是:劉備肯定在袁紹那裡,如果關羽殺了顏良,那麼袁紹肯定會遷怒於劉備,如果關羽被顏良殺了,說明名大於實,死不足惜!裡外裡不虧的事,曹操於是派人把關羽請來。

在別人眼裡屬於武功絕倫的顏良,在關羽看來不過是插標賣首之徒。不管顏良是不是以為關羽是來投誠的(我個人認為沒有這個原因),至少《三國演義》中寫的是被關羽一刀斬了。


文丑的死多少有些怪自己。《三國演義》中顏良死後文丑帶兵為顏良來報仇,由於中了曹操的驕兵之計,被張遼、徐晃趕殺。結果二人沒能殺了文丑,卻被文丑反殺不敵敗退,文丑追趕時又遇上關羽殺來。也許是從中計敗退,到反敗為勝追擊,再到能然見遇見強敵,劇情反轉的出乎人意料,於是文丑選擇逃跑。

按理說不佔主動權的時候避戰是正確的選擇,可是偏偏遇到了有赤兔馬的關羽,追上後一刀斬文丑於馬下。


關羽此時雖然是曹操手下,但歸根結底還是劉備的人,所以這筆賬算來算去還得算在劉備頭上。

再說說高纜。

高纜死的時候身份已經換成了曹操的部下。頗為遺憾的是投降了曹操後的高纜,似乎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不知道是不是曹操手下相同水平的戰將太多了的緣故?

伴隨著高纜再次出場的結局則是以死亡而告終。

曹操擊敗袁紹後能對他構成最直接威脅的就是劉備,而荊州又是他必須要佔有的戰略要地。只有佔領荊州,剷除劉備,曹操才能繼續統一天下的大業。因此,荊州一戰曹操是傾盡全力的,實力上的懸殊差距讓戰事毫無懸念,劉備被戰敗落荒逃走,而追擊劉備的正是高纜。

對於降將來說,最能體現自己價值和獲取信任的方式莫過於戰場上的表現了,尤其面對的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劉備。

也許就是高纜太過於專心擊殺劉備,所以才犯了兵家大忌,沒有及時觀察到周圍環境的變化,以至於趙雲拍馬殺來居然一五察覺。趙雲本身就是三國中最頂尖的殺手,尤其善於逆境中的搏殺,因此,只是隱密的一槍,就將高纜刺於馬下。

最後死的是張郃。相對於前面三人的死,張郃更多的是悲壯色彩。

同高纜一起投降曹操的張郃,從一開始就深受曹操喜愛,稱張郃的到來如:“韓信歸漢……”由此可見對他的重視程度。

在曹營中,具備張郃智勇雙全的上將並不多,這或許是曹操偏愛他的原因。張郃也打過許多敗仗,尤其是漢中一戰盡墨,讓張飛大敗而回,曹操也沒有因此遷怒張郃。

曹操對張郃的重視在三國後期得到了回報。在三國後期大部分時間裡,張郃始終是蜀漢無法逾越的天塹。終於在第四次出祁山的作戰中,由於司馬懿錯誤的估計了諸葛亮退兵意圖,草率的命令張郃追殺,結果中了諸葛亮在劍閣的埋伏被射中膝蓋而死。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描寫,袁紹手下四員上將,應該應了那句話“生的平凡,死的憋屈”。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記載中對於幾個人的描述:

顏良:《三國志.武帝紀》中描述的與《三國演義》中沒有太大的出入,至於期間說過什麼話只能是個迷。

顏良與郭圖(袁紹謀士)、淳于瓊鎮守白馬,曹操採用聲東擊西戰術,用張遼和關羽為先鋒突襲白馬。因為是突襲,顏良屬於倉促應戰,被關羽刺於馬下。

對於顏良的死,戰前曹操的重要謀士荀彧曾做過預測:“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如果說荀彧是曹操的人說話有鼓舞士氣之嫌,那不妨再看看沮授對顏良的評價:“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

我們再來看看文丑,同樣是《三國志.武帝紀》中記載,斬殺顏良後,曹操清楚白馬並不是理想的用兵之地,於是率軍向官渡轉移,走到延津時被文丑和劉備率領的大軍追上。

曹操知道硬拼不過文丑,因此採用了驕兵之計,將隨身財物輜重沿途拋棄。果然,沒有嚴明紀律的文丑部下只顧哄搶,全然沒有防備的文丑和劉備被600騎兵衝殺。文丑稀裡糊塗的死於亂軍之中,劉備趁亂再次逃走。

在官渡之戰前,孔融曾不無擔心的說:“顏良、文丑,勇冠三軍”。但是不得不說,荀彧做出的判斷更加的毒辣。

高纜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都是個純悲劇人物,甚至連生猝年都不祥,《三國志》中只提到了歸降曹操,至於其他的信息就沒有記載。因此,還是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記載做為他最後的歸宿吧,畢竟“瓦罐難免井口破,將軍不免陣中亡。”



我們最後來看看相對命運最好的張郃吧!

張郃自降了曹操後一直得到重用,首先第一個就是因為張郃與高纜的歸降,大大加快了袁紹滅亡的步伐,也讓曹操用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

其後張郃不負眾望,屢立戰功,成為曹操的肱骨之臣。在三國後期蜀魏徵戰中,張郃更是成為了諸葛亮最忌憚的魏國將領,除掉張郃一度成為諸葛亮的頭等大事。

在第四次出祁山失利後,諸葛亮退守祁山。《魏略》記載,張郃是反對追擊諸葛亮的,但是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結果中了諸葛亮的埋伏,被射中膝蓋而死。後人都認為是司馬懿與張郃不合,故意安排張郃去送死。至於真實的原因,恐怕只有司馬懿才知道了。

後人對張郃評價頗高。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曾說:“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彧,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三國演義》縱然是大篇幅虛構的歷史載體的小說,但是很多情節還是忠實的遵循歷史,尤其是對於張郃的記載。這或許也是受張郃人格魅力的感染吧!


生活問道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袁紹手下所謂的四大虎將也就是後世人稱的“河北四庭柱”而這四庭柱實際上就是指的顏良,文丑,張頜,高覽四人。而“四庭柱”這種說法和“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一樣都是後世對於三國時期魏蜀吳陣營將領的稱謂。實際上在三國時期並沒有這些說法。很多人認為顏良,文丑,張頜,高覽跟了袁紹算是“明珠暗投”了。如果四人跟隨一個更加賢明的君主肯定會青史留名的。



“河北四庭柱”在歷史上兩死兩降。顏良死的憋屈,文丑死的冤枉,高覽更是成了路人甲的存在。唯獨張頜好一些。在歷史上起碼有了相當的記載。在《三國志》中,除了張頜之外,其他三人都沒有單獨立傳。對於其他三人的描述也通常都是在別人的傳記裡一筆帶過。由此可見此三人的存在感極低。但除了張頜之外其他三人真的如此不堪嗎?其實也不盡然。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眾數十萬,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騎萬匹,將攻許。從這一點歷史記載可以看出,顏良文丑乃是袁紹手下統軍大將。可以說是袁紹軍中的武將代表性人物,業點明瞭兩人統帥的能力。而袁紹做為當時天下最大的諸侯,其手下武將自然不可小視。《三國志》孔融謂彧曰:“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這一段通過大儒孔融之口我們又可以瞭解到顏良文丑武力值那是相當不錯的。在古代能用上勇冠三軍這個稱謂的都不是簡單人物。




而歷史上顏良在兩軍陣前被關羽所殺也著實被人驚歎。關羽的武力值這個不否認,單關羽斬殺顏良在我看來偷襲的成分居多。因為以顏良的武藝來說,即使他不是關羽的對手也不至於被一刀斬殺。而實際上的關羽也沒有那麼變態的能力。而且當時劉備正好投靠在袁紹麾下,顏良在面對關羽的時候很可能是想招降關羽,或者認為關羽是來投降攀談的。所以對關羽放鬆了警惕之心。這才被關羽所趁,一刀斬殺。否則的話,關羽根本沒有能力秒殺顏良。關羽擊敗顏良這個很可能。但是一到秒殺這就誇張了。而文丑死的就太冤枉了。本來和劉備一起領著騎兵追擊曹操。但是警惕性不高,越追兵力越分散。最後文丑中了曹操的計,被殺於亂軍之中。



再說張頜高覽這對難兄難弟。在官渡之戰中兩人本來是要救援烏巢的淳于瓊。但是見到淳于瓊兵敗後,知道以袁紹的性格回去也會被袁紹給殺掉。所以兩人就乾脆投降了曹操。從這裡來看。兩人有點貪生怕死的嫌疑。曹操對於張頜的投效還是十分高興的。據記載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曹操把張頜比作韓信。可見曹操對於張頜是十分看好的。但是我們都知道,曹操這個人性格多疑,對於權利的把控也是比較嚴格的。除了曹氏和夏侯氏自己家人之外,曹操對於其他的外姓將領都保留了一絲警惕。更別說張頜也算個“三姓家奴”吧。先後投效過韓馥,袁紹,曹操。所以雖然曹操很重用張頜。但是一直也沒有給過張頜獨自領軍的權利。也就是說張頜一直以來都是二把手。從來沒當過一把手。後來在三國後期張頜也成為了蜀漢大敵。諸葛亮也一直是張頜為對手。張頜最後也死在了戰場之上中箭而亡。



最後就是高覽了。高覽在歷史上的記載實在是少的可憐。和張頜一起投降了曹操之後,高覽就好像消失了一樣。有說高覽離開時軍隊變成了平民。也有說高覽病死的。但都沒有確切的記載。但高覽和其他三人能並稱為河北名將。單純看這一點高覽也差不到哪去。但由於沒有後續記載。高覽也只能算是一個“失蹤人口”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發表自己的觀點。


小小小百科全書


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

顏良、文丑以勇猛著稱,但是被更猛的關羽斬殺。

剩下的兩位是張郃、高覽,官渡之戰時,此二人反水投靠了曹操,被曹操贊為“微子去殷,韓信歸漢”,在曹操帳下受到重用,二人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功勞。

高覽

在《三國演義》中,高覽的事蹟一共就兩回。

第三十回:

官渡戰場,高覽+張郃vs張遼+許褚,雙方戰成平手。

投降曹操以後,他和張郃作為先鋒,連夜劫袁紹大營,重創袁紹軍。

第三十一回:

倉亭之戰,程昱獻上十面埋伏計,高覽帶兵伏擊袁紹。

穰山之戰,高覽帶兵伏擊劉備,三個回合斬殺劉闢,正準備捉拿劉備時,卻被突陣而來的趙雲秒殺——可以說,死的很突兀,感覺是被作者強行寫死的。

張郃

張郃,字儁乂,河間國鄚縣人,算是三國中活躍比較久的武將之一,歷曹魏三代君主,是五子良將中活到最後的。

張郃的事蹟就很多了,演義和正史差不多,這裡按《三國演義》簡單列舉一些:

  • 穰山之戰對陣趙雲,三十多回合敗走,但是守住隘口,趙雲也無法衝破,後來關羽趕來,兩面夾擊,才擊破張郃的防守。
  • 長坂坡攔住趙雲十幾回合。
  • 渭水之戰對馬超,二十回合敗走。
  • 與張飛戰瓦口關,幾次和張飛戰平,斬殺張飛副將雷銅,但是最終被張飛用智擊敗,三萬大軍只剩了十幾個人。
  • 漢中之戰接替夏侯淵執掌大軍,曾和徐晃一起伏擊黃忠,被劉備評價為“張郃勝夏侯淵十倍”。
  • 後期基本無敵,蜀軍頭號大將魏延也不敢正面和他交手,被諸葛亮設計,在木道門亂箭射死。

可以看到,張郃縱橫沙場,蜀漢五虎上將中,除了關羽,張郃和其它四人都交過手,雖然都沒怎麼打贏。張飛應該是張郃的一生之敵,張飛死後,基本沒人能制裁張郃了。


歷史都付笑談中


另外的兩位下場如何?一個是張郃,一個是高覽,都投奔曹操了。

結局;張郃死在木門道被蜀軍用弩箭射死的,亂箭攢身而亡,演義和正史是一致的,至於說是不是司馬懿非得要他去送死的就不好下結論了!

結局;高覽在演義裡面是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而亡,正史上投奔曹操之後,無記錄了。


人間正道陳德立


實際四虎都命喪蜀漢之手…天命吧!😊


流星雨26602138


張郃高覽投降了曹操,後來高覽被趙雲殺死,張郃死於木門道。


馮唐李廣


袁紹手下五虎將!五虎之首;麯義驕橫跋扈不聽話!被袁紹殺死!左膀顏良,右臂文丑!再加上高覽,張郃。實力非凡!即便這樣對戰河北飛將軍張燕的黑山黃巾軍,也只是僵持略佔上風!呂布一到,縱橫衝殺!黃巾軍大敗!


魏王銅雀臺


袁紹手下四員虎將分別是 顏良 文丑 張頜 高覽四人。人稱河北四庭柱。後張頜和高覽投降曹操。高覽死於趙雲之手。張頜死於諸葛亮的木門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