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武藝究竟武藝如何,為何敢單挑呂布和 文丑 ?

shcho


公孫瓚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個三國人物,在《三國演義》裡,他更是出戰過呂布和文丑,從這兩戰結果看,他的武藝不錯,略弱於夏侯惇和李典。

公孫瓚和呂布之戰發生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聯軍進攻虎牢關之時。呂布率三千鐵騎挑戰聯軍,五合殺死河內名將方悅,一合殺死穆順,十餘合一戟將武安國手腕砍斷。公孫瓚不服,親自揮槊出戰呂布,結果兩人戰不數合公孫瓚就敗走。要不是被張飛所救,公孫瓚這次可能就要被呂布殺了。

而公孫瓚和文丑交手是在磐河之戰,公孫瓚起兵為弟弟公孫越報仇。兩軍陣前文丑和公孫瓚交手,打了不到十餘合,公孫瓚瓚抵擋不住敗走,這次他也是運氣不錯,被趙雲所救,躲過一劫。

公孫瓚這兩次交手雖然時間不長就敗走,但是考慮到呂布和文丑在《三國演義》裡都是非常厲害的高手,公孫瓚的武藝其實並不低。

就在虎牢關呂布被劉關張擊敗之後不久,董卓遷都長安,曹操率軍追擊,在滎陽遇到呂布,夏侯惇曾經和呂布也打過一次。這一次兩人戰不數合以後,李傕、郭汜又率軍殺來,曹操剛命夏侯淵和曹仁分別前去迎敵,夏侯惇已經不敵呂布敗了下來。

這麼算起來,夏侯惇對戰呂布最多打了十合所有就敗了下來,比公孫瓚的表現要好了一些,但是強的有限。

而文丑表現也不弱,他曾經和趙雲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兩人武藝水平接近。在樊城之戰時,李典曾經大戰趙雲,兩個人打了十幾合以後,李典料敵不過,主動撤退。

公孫瓚對文丑、李典對趙雲雖然都是打了十幾合敗走,不過公孫瓚是已經抵擋不住,而李典則是覺得打下去要打不過,如果真要打,還能再打一會,所以李典的表現也強於公孫瓚。

綜合上面兩個戰例看,公孫瓚的水平比夏侯惇、李典等人要差一些,應該和于禁等人相當,屬於二流武將,在《三國演義》裡也屬於武藝還可以了。


不沉的經遠


要說在漢末分時代,諸侯林立,各領一方,但能夠上陣廝殺兩下的還真不多。

公孫瓚算一個,其他的一隻手都能數出來。比如孫堅、馬騰、孫策、劉備……

其他的還沒發現還有誰能比劃兩下。


公孫瓚經歷過的打鬥並不多,總共只有兩次,都輸了。但這兩個人可都是超一流的猛將,在三國猛將排行榜上名列前十的。

一個是呂布,一個是文丑。

呂布就不用說了,天下第一勇士,在呂布馬前能夠全身而退就很不容易了。

文丑也不弱,河北四庭柱中排名第二,能和常山趙子龍對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的狠人,在三國猛將排名榜上也能擠進前十。

公孫瓚與呂布的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回中。

回目: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十八路諸侯會盟,興起義師,討伐董卓。盟軍兵至虎牢關之時,遇到了董卓的義子呂布率兵前來迎戰。

雙方擺開戰場,呂布出馬挑戰,盟軍陣中河內名將方悅出陣相迎。“兩馬相交,無五合”,這個方悅就被呂布一戟幹掉了。

上黨太守張楊麾下有個部將名叫穆順,挺槍迎戰,他更不行,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連一個回合都沒撐過去。

北海太守孔融手下最厲害的猛將武安國飛馬出戰,他是個力量型的猛將,手中兵刃是一對鑌鐵錘。武安國的武藝不錯,在呂布馬前撐得比較久,“戰到十餘合”,被呂布一戟斬斷了手腕,鐵錘也扔地上不要了,被呂布撿走送到廢品站賣了50多塊錢(按最新市場行情每斤1.16元計算)。


會盟諸侯們正在發愁,呂布又引兵到寨前搦戰。各路諸侯一齊出動,公孫瓚為了鼓舞大家的士氣,他親自策馬揮槊上陣,與呂布交鋒,但“戰不數合”,公孫瓚確實抵擋不住,拔馬敗走。

呂布緊追不捨,危急關頭,張飛從斜刺裡殺出來,截住呂布,救下了公孫瓚。

呂布前面是四戰四勝,打死打傷敵將三名,公孫瓚是唯一一個從呂布戟下逃出生天的,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公孫瓚與文丑的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回中。

回目: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商議合取冀州。但袁紹先行一步,襲取了冀州,沒給公孫瓚分一點好處,還殺害了公孫瓚的弟弟。

公孫瓚忍無可忍,率兵討伐袁紹,雙方在磐河兩岸隔河擺開戰場。公孫瓚大罵袁紹不仁不義,袁紹惱羞成怒,派麾下猛將文丑挺槍策馬,殺了過來。公孫瓚磐河橋邊與文丑廝殺,“戰不到十餘合”,公孫瓚抵擋不住,拔馬敗走。


公孫瓚麾下四健將攔截文丑,被文丑殺一退三,紛紛逃走。文丑緊追公孫瓚,公孫瓚轉山而逃,馬失前蹄,栽落塵埃。文丑正要解決掉公孫瓚,少年將軍趙子龍殺到,阻住文丑,救下了公孫瓚。

分析一下公孫瓚的武藝。

公孫瓚與呂布交鋒,戰了數合,不敵而走。表現比方悅和穆順都要好。

公孫瓚在文丑馬前“戰不到十餘合”,敗下陣來。文丑能與趙雲大戰五六十合,其武藝應接近於趙雲,無層次上的差距。

而在新野之戰中,李典曾被趙雲十餘合擊敗。

汜水關之戰中,孫堅與華雄交鋒,數合敗走。

雒城之戰中,劉備不敵張任。

渭水之戰中,于禁八九合被馬超擊敗。

這樣比較,就基本上能給公孫瓚的武力值做個定位了。


公孫瓚的武藝應稍遜於李典,而比于禁和劉備要強,應當與孫堅接近甚至還要略高些。屬於二流武將的水準。

公孫瓚的武藝他自己心裡也很清楚,但他敢於迎戰呂布和文丑,抵擋不住之時也不硬扛,而是轉身就跑,說明他還是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當大哥的能親自上陣廝殺,公孫瓚也算是很有豪氣的一條漢子。


饞嘴肥貓鏟史官


公孫瓚作為一方諸侯,這兩次單挑,都是非常危險的,呂布天下無敵,文丑勇冠三軍,都是狠角色,公孫瓚為何要冒險呢?

第一次單挑呂布,公孫瓚是想在十八路諸侯面前露臉,自認為自己的武藝不低,畢竟是赫赫有名的“白馬義從”的統帥,肯定有本事。

如果在十八路諸侯面前,打贏了呂布,那將是多麼光彩的事情,公孫瓚卻忘了自己的水平,你挑戰的可是呂布,天下無敵的飛將,公孫瓚確實是自不量力。

第二次單挑文丑,公孫瓚同樣覺得,自己作為統帥,如果能出手幹掉文丑,那將更加樹立自己的威信,讓手下人也歎服,可是,文丑是河北名將,和顏良一樣勇冠三軍,水平在那裡擺著,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差距太大,公孫瓚考慮的欠妥,結果,一交手,就敗了。


南方塵


公孫瓚和劉備是同學,曾一同拜師於大儒家盧植,常常資助劉備。他是東漢末年少有的以“武力”著稱的主公,另外幾個為呂布、孫堅、孫策,而劉備只能算半個。那麼他的武功到底有強,為何單挑天下第一的呂布和河北四庭柱之一的文丑?

個人認為公孫瓚作為主公,卻奮勇當先,為自己的手下將士做表率,可以以一當十,百戰百勝。他才去主動挑戰呂布和文丑的。

公孫瓚戰呂布

公孫瓚是北方豪強,一方諸侯,實力雄厚,自身武功高強。他曾在天下第一的呂布先後殺死河內名將方銳、張楊部將穆順後,迎難而上,揮槊親戰呂布,雖然僅僅戰鬥了數合,便落敗,差點被殺。這也代表了公孫瓚不怕強者呂布,勇於越級挑戰。尤其是他作為主公,一軍主帥,這更加難能可貴了。如果不是張飛挺身而出,救援公孫瓚,可能他被呂布所斬。

公孫瓚戰文丑

公孫瓚與文丑,兩軍陣前對決,“戰不到十餘合”,他大敗而走。文丑緊追不捨,還一槍刺死公孫瓚的一員健將,殺跑三人。文丑不是潘鳳、蔡陽、邢道榮之類的酒囊飯袋,而是有真本事的。當年袁紹逼迫韓馥,奪取冀州之時,關純行刺袁紹,文丑一招將其斬殺。可見文丑武功不凡。公孫瓚能在文丑面前走十回合,已經算不錯了。

我們知道,隨後而來救援公孫瓚的趙雲,和文丑打了五六十回合,戰成平手,也無法取勝。趙雲在三國24名將中,排名第2,僅次於呂布。文丑能和趙雲戰成平手,說明他的武功不次於趙雲。

通過以上公孫瓚和呂布、文丑兩人的對決,可知公孫瓚是三國一流武將,和超一流武將呂布、文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公孫瓚大概和河北四庭柱的後兩位張郃、高覽武功差不多,他和小霸王孫策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據《後漢書》記載,公孫瓚常常率領數十騎善於騎射士兵作戰,他們都騎著白馬,號“白馬義從”。他帶領這支實力戰鬥力極強的騎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經常和北方的遊牧名族騎兵對決,不落下風。

正史上,一般沒有兩軍主帥單挑的記錄,大部分是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的藝術加工。像三英戰呂布等精彩的對決,都是虛構的。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

總結;公孫瓚連三國24名將都沒排進去,和呂布、顏良、文丑有很大的差距。他的武功也只是能在呂布、文丑面前走個位數的把式,如果過了十回合,如果再不逃跑,那就有生命危險了。公孫瓚也有自知之明,在不敵呂布、文丑時,及時逃跑,為以後東山再起。這時的公孫瓚沒有逞能,適可而止。

不過,在正史上,公孫瓚是很厲害的大將,他曾多次對戰北方遊牧民族,將其打的不敢越雷池一步。少數民族的騎兵戰鬥力不是黃巾軍等烏合之眾所能比的,公孫瓚能威震塞外,說明他的軍隊戰鬥力極強。


魁哥說歷史



公孫瓚是董卓亂京後成長起來的,比較有影響力的一路諸侯。曾經與袁紹爭奪冀州,可惜運氣不好,韓馥選擇了投靠袁紹。致使袁紹的實力漸漸強於公孫瓚,進而將其吞併。

在正史中,公孫瓚非常勇猛,早年從事於劉其麾下,被舉為孝廉,任為遼東屬國長吏。一次與數十騎巡邏關塞,突然遭遇了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對眾人說,必須主動出擊,才有生存的希望。於是手持長矛,率眾衝鋒,殺傷數十人而走,鮮卑人再也不敢輕易越進關塞。此後又威震塞外,大破黃巾,名聲大震。人皆稱其為“白馬將軍”。麾下的“白馬義從”戰鬥力非常強悍。


在演義中,公孫瓚同樣非常厲害,武力值應該是各路諸侯王中,最強的存在。

比如磐河一戰

公孫瓚與袁紹兩方,因為冀州的歸屬問題,彼此鬧得很僵。最終由袁紹爭得冀州,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被袁紹暗殺,由此兩家結仇,進而大大出手,相約於磐河決戰。

此戰!袁紹方文丑當先出馬,公孫瓚親自揮槊相迎。大戰十餘合之後,公孫瓚漸漸力乏,抵敵文丑不住。

原文如下:

文丑策馬挺槍,直殺上橋。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拔回馬便走。文丑趁勢追趕過橋。——參考,“演義”羅本

文丑是河北名將,武藝高強與顏良相當。顏良擊敗徐晃,尚且只需二十合。公孫瓚足以抵擋住文丑十餘合,而且還能全身而退。可見他的武力值,應該只是比一流稍弱。


但是!公孫瓚比一流還弱,為什麼敢去挑戰超級戰將呂布呢?

在他戰呂布之前,呂布五合斬方悅,一合斬穆順,十餘合擊敗重量級選手武安國。其武藝高強,眾所周知。

換句話說!呂布至少比之前的華雄強吧!公孫瓚連華雄都不敢挑戰,卻偏偏單挑了比華雄厲害數倍的呂布。

明知不敵,硬要上去廝殺,豈不是傻子所為。

實則不然!他是趕鴨子上架,迫不得已!不是公孫瓚要找呂布廝殺,而是呂布深知公孫瓚之勇,主動對他發起了挑戰。


戰役簡介:

呂布斬方悅、穆順,擊敗武安國之後,十八鎮諸侯皆驚。袁紹慌忙聚集十八路人馬商量退敵之策。正議之間,小校來報,說呂布又於 關外搦戰。

無奈之下,袁紹令八路人馬齊攻呂布,想在人數上佔得先機。這八路人馬中,就有公孫瓚的一路人馬。

可是!這八路人馬明知呂布之勇,誰敢上去圍攻呂布呢?所以沒人上前。呂布見狀,明知八路人馬是怕了他了,於是主動衝陣,而他選擇的對象,就是公孫瓚。

選公孫瓚的原因,是因為公孫瓚身經百戰,功績累累,“白馬將軍”的名頭人盡皆知。他是這八路諸侯中,名望最高,武力最強的人,呂布只要把公孫瓚斬了,就更進一步的威懾到了十八鎮諸侯。

所以呂布誰都不找,單單隻挑戰公孫瓚。公孫瓚是被迫接招。

原文如下:

正議之間,有人來報呂布搦戰。紹令八路諸侯攻呂布。布徑衝公孫瓚。瓚自揮鐵槊,直迎呂布。布睜目大叫,揮戟來戰。戰兩合,瓚撥回馬,速慌而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參考,“演義”羅本

只戰兩合便落荒而逃,若不是張飛救應,他就死在呂布戟下可。說明公孫瓚的武力值跟呂布相比差得太遠了。


愛尚文史


公孫瓚的武藝如何?不好分析,因為公孫瓚的戰例比較少,只有兩次,一次是單挑呂布,一次單挑文丑,一個是小說設定的第一武將,一個是超一流的高手,所以只能從呂布和文丑的戰例入手來參考了。

呂布的戰績:

虎牢關五回合刺死方悅;一回合殺了穆順;十回合刺傷武安國的手腕;不數合擊敗公孫瓚;和張飛大戰五十回合;張飛加關羽三十回合戰不倒呂布;三英戰呂布;幾回合擊敗夏侯惇;數回合敗走樂進和于禁聯手;二十回合平手許褚;許典兩夏侯李樂六將擊走呂布;呂布張飛大戰一百回合平手;三回合刺傷李豐的手;



拋開群毆的因素,和呂布交手能全身而退的有:公孫瓚,張飛,夏侯惇;武安國和李豐都傷了手,又退出小說舞臺,不算全身而退;和文丑交手能全身而退的有:公孫瓚,趙雲,徐晃;其中張飛是超一流武將,後來和呂布平手的人物,自然不用說;許褚也是超一流好手,戰呂布二十回合平手,也算正常;所以,除了公孫瓚,只有夏侯惇單挑幾回合失敗,一樣全身而退了;

文丑的戰績:

一回合殺死韓馥部將關純;十回合擊敗公孫瓚;一回合殺死公孫瓚手下四健將之一,其餘嚇走;趙雲解救公孫瓚,和文丑大戰六七十回合平手;白馬之戰,文丑箭射張遼坐騎,使其落馬;徐晃和文丑戰不數合,料之不敵而走;



和文丑單挑,全身而退的有:公孫瓚,趙雲,張遼,徐晃。其中趙雲可是初出茅廬的超一流的武將,和文丑打成絕對的平手;張遼落馬,是被徐晃所救,嚴格的說不算全身而退,但是因為弓箭因素,也不具備單挑的參考性;所以,只有徐晃看起來和公孫瓚比較像,都是打不過文丑,主動撤退了。



而夏侯惇和徐晃在小說中都屬於強一流高手的存在,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公孫瓚的武藝能達到強一流的水準呢?個人認為,公孫瓚的表現還是比夏侯惇和徐晃差了一點。比如呂布戰夏侯惇,雖然是幾回合就擊敗了,不過夏侯惇的退走還是有一些從容的;反觀公孫瓚,被呂布窮追不捨,即便是有諸侯身份的因素,也可見呂布的志在必得,要不是張飛殺出,公孫瓚必然不免;



徐晃戰文丑,幾回合後,徐晃是料之不敵,場面上並沒有落入下風,再對比戰顏良,其實徐晃完全可戰略遜顏良的文丑二十回合以上沒問題;而公孫瓚十回合就被文丑擊敗了,還搭上一員健將,要不是趙雲來救,恐怕也不免了。所以,綜上縱觀三人的武藝和表現,徐晃>夏侯惇>公孫瓚。因此,公孫瓚的武藝應該達不到強一流的水準,大概在一流到強一流之間,略遜夏侯惇。


大飛熊騎士


公孫瓚武藝是有的,至少他對自己有著這樣的自信,“白馬將軍”可不只是一個唬人的名號,他能在亂世中佔據幽州,和袁紹分庭抗禮,靠的可不是一張嘴,而是實打實的拳頭。

不過嘛,公孫瓚武藝是高,卻過度自信,敢對呂布是因為身後有人,對文丑卻是完全高估了自己。

公孫瓚敢對呂布,一是因為不得已,被逼著上,二是他有著三個殺手鐧

虎牢關之戰,盟主袁紹派了八路軍隊去對付呂布: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這八路軍中,王匡、喬瑁、袁遺都被呂布打敗了,王匡手下的名將方悅還被殺了。

接著,張楊手下穆順被殺、孔融軍武安國被砍了手、鮑信之前已被華雄打敗過,更不可能敵得過華雄還厲害的呂布、陶謙就是個老大爺,打架這事怎麼輪都輪不到他。

八路軍隊有七路都和敵方交過手了,只剩下公孫瓚一軍還沒打過,雖說明知山有虎,也只能偏向虎山行了,打不打是態度問題,打不打得贏是能力問題。在當時反董聯盟群情激奮的情況下,公孫瓚一定要擺正好自己的態度,能力這塊可以後補嘛!

而且公孫瓚也不是一點準備都沒有,在他和呂布打不到幾回合就敗走,之後張飛立馬補上,吸引了呂布的注意,然後就是眾所周知的“三英戰呂布”了。可見公孫瓚在上場前,早已把劉關張三兄弟帶著,以便讓他們在適當的時候替自己擋刀,也好給自己掙個名聲。


公孫瓚戰文丑,則完全是太高看自己了

三英戰呂布時,公孫瓚也在旁邊看著,見識到四人武藝(尤其是呂布和關羽)的公孫瓚,或許早就在心裡想好了各類克敵制勝的招式,事後也會和關羽再討教一下,就等著一個機會施展而已。

公孫瓚自信自己武藝得到了提升,能解決掉文丑,挫一挫袁紹的銳氣,再說了,家裡人死了不少,自己作為老大不出手為他們報仇,不止面子上說不過去,對底下人也不好交代,以後還怎麼服眾啊?

文丑號稱“可敵華雄”,公孫瓚見過呂布的武藝,被關羽一刀砍的華雄比他要低好幾個等級,而文丑和華雄持平,得到關羽指點的公孫瓚此時信心爆棚,就急於出手證明一下。有時候太自信也不是好事,公孫瓚武藝是進步了,可在十回合後也擋不住文丑的攻勢而敗走。

這時候的公孫瓚還想著故技重施,直接跑進自己的軍隊之中,這下他又失策了。在公孫瓚軍中已沒有劉關張此類的絕頂高手,文丑又比呂布直,呂布在危急關頭還會撤退,可文丑就是個愣頭青,刀山火海都敢走一遭,直接衝入中軍,見人就砍,還刺死了一個健將,把公孫瓚的軍隊都給衝散了。

要不是之後遇到趙雲,公孫瓚可能就真的交代在磐河上了,不過公孫瓚這人就是吸取不了教訓,明知道自己武藝不行,手下也死得差不多了,還一連放走了劉關張趙四人,就沒想著把他們留在身邊。

公孫瓚最後被逼死在易京,也是因為自己對易京的防禦太過自信的原因,所以說做人不能太自卑像韓馥,同時也不能太自信像公孫瓚,前者把基業拱手讓人,後者被人燒得連屍骨都找不到。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先聲明一點,公孫瓚雖然桀驁不馴,但在呂布面前還是很低調的,公孫瓚並沒有單挑呂布,他是被毛宗崗、毛綸父子倆給推上戰場被迫戰呂布的。

我們很有必要弄清楚當時的情況。

曹操發出矯招,會集各鎮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

公孫瓚是曹操請來助戰的十八路諸侯之一,在去長安的路上遇見了小時候一起學習的同學劉備,此時的劉備是平原縣的縣令,於是,公孫瓚邀請劉備哥仨一起去參加曹操的會盟。

當時,諸侯聯軍已經在沂水關上斬了董卓的勇將華雄,董卓只能派呂布出戰迎敵。

聯軍方面的袁紹先派出八路諸侯先行進攻虎牢關。

呂布出戰,五回合之內斬殺了河內名將方悅,呂布率領三千鐵甲軍衝陣,砍瓜切菜似地如入無人之境,殺的先來進攻的諸侯聯軍大敗而逃。八路諸侯彙集以後,呂布又來挑戰,一回合斬殺諸侯大將穆順,十餘回合砍斷孔融部將武安國的手腕。此時,各路諸侯已經親眼看見了呂布的勇猛,個個是膽戰心驚。

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描寫歷史人物大部分都採取了不偏不倚的態度,雖然對劉備還是稍微有一點偏愛,但在描寫聯軍在虎牢關戰呂布時的情景時卻不偏不倚,如:公孫瓚自然也看見了呂布是如何斬殺諸侯聯軍大將的。以公孫瓚的武力,借給他十個膽子,公孫瓚都不敢單挑呂布,只是呂布斬殺了諸侯聯軍大將趁勝衝陣時遇見了公孫瓚,公孫瓚逃都沒地方逃了,他沒有選擇只能硬著頭皮應戰,兩個回合,就被呂布殺的大敗而逃。幸虧諸侯聯軍陣中的猛張飛仗義出手攔擋住了呂布,要不然,公孫瓚已經被呂布斬殺了。

也就是說,公孫瓚並沒有單挑呂布,甚至想都沒有敢想,公孫瓚是被迫應戰的。

可毛宗崗、毛綸父子倆改編的《三國演義》卻成為了公孫瓚主動上陣大戰呂布,

“正議間,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

毛宗崗、毛綸改編的《三國演義》雖然有他的妙處,但這段故事卻改的不甚合理。試想,公孫瓚作為一路諸侯的領導,必有他的過人之處。呂布的勇猛世人皆知,公孫瓚自己幾斤幾兩心裡有數,不可能親自上戰場大戰呂布丟人現眼。

毛宗崗、毛綸這樣改寫,馬上突出了公孫瓚的勇猛,只是因為他們改寫的《三國演義》嚴重的“尊劉抑曹”,只要是劉備的朋友就不能太慫了。公孫瓚同樣是戰呂布大敗而逃,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兩種結果,但性質馬上發生了變化。

我猜想,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沒有讀過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被毛宗崗、毛綸父子改編的《三國演義》誤導了。

毛宗崗、毛綸父子說起來確實是誤人子弟,怪不得清代就有人罵父子倆,說有本事自己去寫一本書,亂改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按現在的法律絕對就是侵權。

再來說說公孫瓚戰文丑。

公孫瓚被袁紹忽悠,原來說好的取翼州一家一半,沒想到袁紹想獨吞,於是,公孫瓚興兵來問。在磐河橋上,公孫瓚正在罵袁紹,袁紹手下的大將文丑衝出陣來,直取公孫瓚,戰了沒有十個回合,公孫瓚大敗而逃,要不是遇見了趙雲出手相救,公孫瓚就完蛋了。所以,公孫瓚沒有單挑文丑,戰文丑也是被動而戰被逼無奈。

想那文丑也是河北名將,和顏良齊名,公孫瓚根本就不是文丑的對手,公孫瓚也沒有單挑文丑的想法。

以上可以看出,公孫瓚並不是提問題的人說的那樣,戰三國時期有名的大將呂布和文丑都是沒有辦法的事。

公孫瓚在呂布的手下走了兩個回合,和文丑能戰十個回合,武力值應該在中等,換句話說,公孫瓚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根本就不想單挑這兩個讓任何人都不喜歡遇見的主,也是公孫贊走背運,每一次都是被逼無奈。


智者無疆風清揚


董卓作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正史中被稱為關東聯軍,公孫瓚作為其中的一方諸侯,加入了討伐董卓的陣營,公孫瓚甚至親自上陣,單挑呂布,不僅如此,公孫瓚後來與袁紹交戰,還單挑猛將文丑。公孫瓚作為一方諸侯,為何老親自上陣廝殺?其武藝究竟武藝如何?為何敢單挑呂布和文丑?那先來了解一下這些人:

公孫瓚(?-199年)

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公孫瓚出身貴族,後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威震邊疆。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困於高樓,引火自焚。

呂布(?-199年)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民間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說。 原為丁原部將,接著歸附董卓,後依附袁紹,再依附張楊。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叛亂,佔據濮陽。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於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處死。

文丑(?-200年)

中國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公元200年,顏良被殺後與劉備共同攻擊曹軍,為亂軍所殺。現存的魏書未紀錄死於誰手,晉朝以後的史料多認為文丑同為關羽在萬眾之中所殺。明·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根據此段歷史描寫關羽斬文丑的故事,並廣泛流傳於後世。

好,我們來先看公孫瓚單挑呂布的經過:

十八路諸侯齊集虎牢關,呂布率兵挑戰,公孫瓚出戰。

《三國演義》第五回: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

公孫瓚作為一方諸侯,也是其部隊的統帥,親自上陣單挑呂布,實在是非常的罕見,而其他聯軍的諸侯,都沒有老大親自上陣的,袁紹沒有,袁術也沒有,曹操更沒有。最多,手下大將上就可以了。而公孫瓚親自上陣了,可也沒有什麼軟用,沒有幾個回合,公孫瓚就擋不住呂布了,居然逃走了。呂布也去追他,眼看就要追上了,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張飛來了並攔住了呂布,不然的話,公孫瓚必死無疑。

再看公孫瓚單挑袁紹大將文丑,也非常精彩:

《三國演義》第七回: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乘勢追趕。瓚走入陣中,文丑飛馬徑入中軍,往來衝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

和之前對戰呂布一樣,公孫瓚和文丑戰了還不到十個回合,又因為擋不住文丑,再一次逃走了,文丑立馬上前追趕公孫瓚,卻被公孫瓚手下四員大將阻撓,最後四員大將被文丑刺死一個,其餘三個跑了。

《三國演義》第七回:文丑直趕公孫瓚出陣後,瓚望山谷而逃。文丑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於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

最後的最後趙雲出現了並救了他,否則公孫瓚早已不在人世了。

公孫瓚作為一方諸侯,這兩次單挑,都是非常危險的,呂布天下無敵,文丑勇冠三軍,都是狠角色,公孫瓚為何要冒險呢?這並不是為了打仗為了曹營。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啊公孫瓚的武藝還是不錯的,可奈何他太過於驕傲和自大,想要在十八路諸侯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領,但他卻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水平對方是什麼水平。因而這兩次對戰他不僅沒有取得勝利,還都差點喪失了性命如果不是自己的屬下及時救了他,估計……

所有說並非是公孫瓚武藝有多高強,敢單挑呂布和文丑,而是他:

1.非常不自重,太過於冒險了。作為老大不觀看全局,也沒有匹夫的勇猛。

2.對自己太自信了,有點高估自己了。非常的自大。

3.不會用人,明明可以讓手下的大將軍上,自己非要上,趙雲沒受重用就是一個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