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十二经脉之道,膀胱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于目内眦(眼内角,就是睛明穴的位置)承接手太阳小肠经,并由此开始循行,最后止于足小趾背侧趾甲外侧(至阴穴),并在此与足少阴肾经相续接;膀胱经一侧有67个穴位,是十二经脉里穴位最多的一条经脉,也是最复杂的一条;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颈部以及腰背部;有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和足部;

《内经》十二经脉之道,膀胱循行

下面我们讲一下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眼内角,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然后左右交汇至头顶(百会穴,督脉的穴位,位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第一条分支:从头顶分出,达到耳上角;

直行的主干:从头顶向后循行到达枕骨处,从这里进入颅腔内,属络大脑,然后返折并且下行到达颈部(天柱穴,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大约2cm处),下行在大椎穴处交汇,然后沿着肩胛骨与脊柱之间下行(脊柱旁开1.5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侧线),到达腰部,从腰部深入脊柱两旁的肌肉,进入腹腔,属络肾脏,归属膀胱;

《内经》十二经脉之道,膀胱循行

第二条分支:从腰部分出,沿着脊柱两旁向下循行,穿过臀部,然后从大腿后面外侧缘向下循行到达腘窝中(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腰背委中求”,意思是指但凡是腰背部的疾病,委中穴有奇效,属于必扎穴位);

第三条分支:从颈部分出向下循行,从附分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挟脊(脊柱旁开3寸,就是第二侧线)下行至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然后顺着大腿后侧下行到腘窝,与第二条分支在委中穴处汇合;

最终走向:然后向下循行穿过小腿三头肌,从足外踝的后方穿出,沿着足背外侧缘到达小趾的外侧端(至阴穴,具体位置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并在此与足少阴肾经相续接;

《内经》十二经脉之道,膀胱循行

根据膀胱经的循行以及属络的脏腑器官,膀胱经腧穴能够治疗头面部的疾病(如癫痫、头痛、眼疾等);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小便不利、遗尿等);经络循行部位的疼痛(如下肢、腰背部疼痛等);我将在下一篇为大家介绍下主治的相关疾病及相应的穴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