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如何应用《内经》中的真脏脉(上)

了解真脏脉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真脏脉?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但现代教材对其介绍的比较简略。《内经》对于真脏脉的描述是比较多的,在了解真脏脉之前,先要比较五脏平脉、病脉与真脏脉象,以及了解真脏脉象的比类。本篇文章阐述真脏脉的基本概念,以及五脏的平脉、病脉与真脏脉,希望给医者以临床启发。

什么是有胃气的脉?

在《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记载了脉象与胃气的关系:“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有胃气的脉是什么样的呢?

脉有胃气,指的是柔和、雍容和缓之状。

而无胃气的脉,指的是但见真脏脉,而不见柔和的胃气脉,文中的“肝不弦肾不石”指的就是此种无胃气的脉象:至春则肝不微弦,至冬则肾不微石。

文中有关“胃气”的观点,参考自1980年人卫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校释》

真脏脉的脉象

就具体脉象表现而言,《素问·平人气象论》篇写道: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长夏胃微耎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

可见 “胃气”是辨四时五脏脉象之圭臬,五脏应时之气与饱满的胃气相合,表现于脉中则为五脏康健之正常脉象;胃气不足则为五脏病脉。

如何应用《内经》中的真脏脉(上)

只有应时之脉而无胃气,则为毫无生机的五脏死脉。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弦而弱滑、钩而弱滑、代而弱滑、浮而弱滑和沉而弱滑都可认为是胃气之脉。如果脉象呈现但弦、但钩、但代、但毛、但石,而无弱滑和缓之象,则为无胃气之真脏脉。

当然很多初学者的指感还不是很灵敏,往往是心中易了,指下难明,还需在临床中多多运用体会。本篇分享了五脏的平、病、真脏脉的脉象,下篇将分享《内经》中真脏脉的临床意义,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如何应用《内经》中的真脏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