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傳統文化中的孝道

說說傳統文化中的孝道

早上看了一篇名為《不懂得感恩父母,豬狗不如》的文章,文章以一個新聞事件開始,再找出社會上各種不孝的現象,然後自帶感情色彩的加以抨擊,說實話作為已做了父母的我看看文章卻實是挺爽的,雖說她的目的是好的,希望呼籲大家能善待老人,但是我仍然不能贊同她的觀點。

小編以為“愛”和“感恩”是人類一種本能的特殊感情,它不是別人批評指責就能產生的,它也不是傳統文化中弘揚“百善孝為先”而得來的,它只存在於滿滿的愛和滿滿的感恩之中,因為只有有了“愛”和“感恩”的土壤才能培育出“愛”和“感恩”的果實。

小編認為真正的“孝”是包含了“愛”和“感恩”兩個維度,同時它只存在於施愛和被“愛”被“感恩”的那兩個人身上,也就是說下一代人對上一代人有沒有“愛”和“感恩”完全最決於,下一代人在上一代人身上有沒有體驗到“被愛”和“被感恩”的感覺。因此,小編以為真正的“孝”是不需要被倡導的,它產生在一日日的相處之中,最後會以一種行為方式去呈現它的結果。

傳統孝道文化中最無恥的地方就是對年青人進行的道德綁架,什麼百善孝為先,不過是有話語權的成人對沒有話語權的未成年灌輸的一種毒雞湯罷了,其目的還不是為了維護老了的自身利益保障。

比如說,一個男人或者是一個女人,在年輕的時候他對他的孩子不聞不問,從來沒盡過一天的責任,到老時他的晚年過的慘兮兮,而他的子女成年後還過得不錯,這時他又回來找他們,多少人會勸他的子女:“畢竟他是你的父母。”這其實就是對年輕人的一種綁架,一個正常人他能理解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也能理解你對我不好,我就沒有必要對你好的思維邏輯,但是,這一邏輯放在有血緣的親人關係中,就顯不合理了,這不是道德綁架是什麼?

傳統孝道還有一個無恥的地方是對老人無底線的寬容,前段時間有一個老人碰瓷想敲詐扶他起來的年輕人,結果警察叔叔很認真負責的把視頻調了出來,證明了年輕人的清白,年輕人氣不過,要告老人敲詐,只索賠1元,目的是為了出口氣,但是人家警察叔叔怎麼說,你要是告人家你就過了哦。什麼叫糟粕?這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那個碰瓷的人要是個年青人,不管是按《治安管理處罰法》還是《刑法》都夠他在牢裡呆一陣子的,可是,放在這個姓曹的老人家身上,公務人員還幫他從中調和,指責維護正當權益的,幫助作惡的,這算不算是對碰瓷的一種鼓勵?中國社會有多少是非是以:他是一個老人,或者是,他是你父母,一筆帶過的?可是問題都解決了嗎?並沒有!

真正的“孝”是什麼?是父母對孩子“愛”和“感恩”輸出過程,亦是孩子對父母“愛”和“感恩”回饋的一個過程,有了前面的輸出才會有後面的回饋,如果不注重前面的輸出,一味的只強調後面的結果,這就是強盜文化。

一個人年老時過得怎麼樣,是否體面,是否溫暖,取決於他自己年輕時是否付出過,是否懂得愛自己,愛他人。

小編從不可憐那些晚景淒涼的老人,那隻不過是他們在面對自己人生的一個結果而已,想要老年物質豐富年輕就要多存錢,想要老年有溫情可言,年輕時就要當個合格的父母:陪伴、付出和懂教育一樣都少不了。反到是傳統文化中的孝,一味了強調後面的果,反而造成了更多前面的因,就像是考試的時候不想提筆,考官為了情面,為了情面最終都會給大家一個合格的成績,反倒造就了更多的人考試不提筆了。

“孝”的本身承載著“愛”和“感恩”兩個使命,真正的孝道文化既不是道德情感上的綁架,也不是是非無底線的寬容,而是“愛”和“感恩”的傳承和回饋,而唯一能阻止將來“不孝”的悲劇發生的方式是從現在開始,愛自己也懂得善待他人,努力做一個合格的人,擔當起自己應該擔當的責任和義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