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不可久——《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六)

良言不可久——《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六)

良言不可久——《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六)

《逝去的武林—世人闻此皆掉头》

此篇文中写了不少有趣、有内涵的文字,关于薛颠、唐维禄、傅昌荣、比武等等,给后世人留下了当时的人物事迹,这是比较有意义的,但后面关于《象形术》的说法有误导的成分。

良言不可久——《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六)

傅剑秋

原文:唐师训我是在尚云祥家的院子里,尚云祥在屋里歇息。院子里摆着几个南瓜,唐师用脚钩过个南瓜,对我说:“你要能把这南瓜打碎了,你就去比吧。”他的眼神一下就将我震住了。南瓜很软,一个小孩也能打碎,我却无法伸出手来打碎那个南瓜。见我的狂心没了,唐师又对我说:“薛颠是你的师叔,找他比武,别人会笑话咱们的。他是在风头上为咱们挣名声的人,要懂得维护他。”
良言不可久——《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六)

薛颠

如果以现代人看来,会觉得唐维禄不会教徒弟,好像管不住徒弟,很是纵容李仲轩,把他给宠坏了。其实也是个例,因为李仲轩家在宁河的影响很大,属于名门子弟,有个这样的徒弟对唐维禄有好处,提高唐在当地的名声,所以唐维禄比较宠爱李仲轩,但是功夫能给多少就是另一码事了,教多教少只有当师父的知道。

良言不可久——《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六)

唐维禄

至于唐所说的维护薛颠,是因为薛颠那时候得了李存义的精髓,形意拳上了档次,能轻易打赢一般的武者,有个能打的门面,是本门武术的传播的必要条件。明面上看,当时京津地区形意门主要依靠尚云祥和薛颠,尚云祥在北京,薛颠在天津。

原文:....我在他家住了一晚,他很善聊,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薛颠。他说薛颠是李存义晚期弟子,天赋极高,李存义平时总是在人前捧他。这种师父捧徒弟的事,在武林中也常见,使得徒弟很容易打开局面。后来薛颠和师兄傅昌荣在一座二层的酒楼比武,薛颠说:“这不是一个比武的地方。”傅昌荣说:“打你不用多大地方。”——这是激将法,薛颠仓促出手,傅昌荣一记“回身掌”把薛颠打下了酒楼。他是从二楼栏杆上摔下去的,摔得很结实,看热闹的人都以为他摔坏了,不料他马上就站了起来,对酒楼上的傅昌荣说了句:“以后我找你。”便一步步走了。

李存义在人前捧薛颠,是薛颠负气出走之前的事,这里便有蹊跷,捧他要有捧他的道理,为什么无缘无故捧徒弟,从后面的与傅昌荣比武可以看出,薛颠的功夫并不高。功夫不高,师父却捧,明眼人可以品出其中的滋味。

良言不可久——《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六)

李仲轩

傅昌荣竟然把薛颠从二楼打下一楼,从描述上看,也只是一照面的时间,也就是薛颠先出手,傅昌荣后出手,后发先制,只一下就命中,而且力很大。但是并不致命,形意拳致命的打法不会将人放出去很远,打上当时就趴下,不可能爬起来。

良言不可久——《逝去的武林》精读评论(三十六)

徐皓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