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精读,就是一个把自己打碎了再重塑的过程

精读,就是一个把自己打碎了再重塑的过程

这次参加精读主题营,选择了《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因为之前就订阅过李笑来老师在得到上的同名专栏,相当于早就预先读过了一遍,于是拆解归纳了一下书中的50个概念,信心满满地上路了,准备这10天每天讲解一组概念。

精读,就是一个把自己打碎了再重塑的过程

没想到实践起来发现,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首先,原来阅读过的专栏内容大部分都没记住,或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你问我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怎么样,我说:真好!真好!你问我好在哪里?我却懵掉了。

再有,我自认为很熟悉写文章的套路,不外乎先立意,再破题,引入一个大家感同身受的场景或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可是除了一些写作的经验之外,搜肠刮肚也找不到适合的例子,大多时候只能复述一下干巴巴的理论,眼看着老铁们一篇篇走心的记录,才意识到自己的经历是那么苍白,错过了那么多本该用来学习和升级的时间……天哪!我真是太差劲了,连自己为最擅长的写作这件事都做不好,这辈子到底还有没有机会把书中的概念各个击破,变成更好的自己呢?

反思:为什么读了却记不住呢?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读书,一直在学习,一直在看世界……可是为什么得到的那么少呢?我好想什么都读过,但一旦被问到“你对XX怎么看的时候”,却什么也讲不出来。

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读书习惯:我以为的精读,就是把一本书读完,像准备考试一样,记住每一个知识点。我会从目录、序言一页一页开始看,碰到觉得重要的内容,做个记号,记在笔记上,归类到素材库里。

而读完的这本书阐述的思路是怎样的,我没有刻意留意;读完了以后要去实践哪些内容,我没有行动。做的读书笔记,只是零散的保存在某个角落,与碎片化知识无异。

我读过理财要尽早开始,但是没有去做;我学了写作的各种套路,却很少刻意练习,还是怎么舒服怎么写;我知道练习冥想是很重要的,但有了几分钟空闲还是宁愿打个小游戏……所以我读了很多书,生活还是一成不变。

我终于明白:你自已有什么,才能从书中看到什么。我什么也没有,看到的只是一堆概念名词。

进阶:提炼现阶段自己急需的概念,完善知识体系

在打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推翻了原来的写作计划,也对“精读”有了新的认识。《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讲了50个概念,我要做的不是把这50个概念背下来,而是从这50个概念中找出我自己现阶段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的,把它们单独拎出来,尽量挖掘自己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经历,然后根据这个概念制定出目标和方法,然后长期去做。

比如,我现在急需精进自己的写作技能,与之相关的概念有“个人商业模式”、“刚需”、“复利”。所以,我要去思考我的文章写给谁看,能提供什么,而这些是不是读者的刚需,而写作也不是能马上看到效果的事,我需要每天练习,然后付出足够的耐心,如果写得越来越好,自己时间的单价就能提升(稿酬),进而就可以把自己的时间批量卖出去(出书,做分享、课程)。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怎么用零碎的时间通过一篇一篇文章达成目标。

内化: 习惯养成,开始像李笑来一样生活

有了目标,就要规划接下来的行动,因为目标是写作,所以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输入和输出。于是,我决定把李笑来老师的一些习惯引入自己的日常。

001 每天主动阅读2小时

只要书不离手,脑袋里有读书这个概念,一天的零碎时间就足够两个小时了。

002 每天写3000字

不一定要写得多好,允许这3000字是全世界最烂的文字,可以写成文章,也可以记录此时此刻的感受……即使做不到3000字,1000字也好,重要的是每天坚持。

003 每天看一部电影

多看电影,可以跳出固有思维,感受别人的人生,把观影之后的感悟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库。

004 坐享

累了时候,或者坐车的时候,练习个3、5分钟就可以,既然这样会让大脑越来越灵活,就一定要长期坚持。

005 每晚10分钟复盘当天的事情

每天结束时花上10分钟左右,将今天做过的事情,重新推演,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失败的教训,坚持写“今日剽悍”。

掌握知识然后去践行,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日积月累,相信神奇的事情总会发生。

总结:精读一本书的方法

001 阅读前,先准备问题。通过浏览目录、豆瓣、当当评论等平台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观点哪些是你认同?哪些对你有很大的触动,让你的想法有了改变?你自己又萌生了哪些疑问?

002 第一遍阅读,了解书籍全貌,寻找问题的答案,随手亮点、金句,记录感悟。

003 第二遍阅读,梳理出整体的知识框架,对每个知识模块列出相应的知识要点,关键内容补充进自己的素材库,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004 阅读后,列出行动清单,开始践行。

精读,就是一个把自己打碎了再重塑的过程。

读一本书,就变好一点点,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