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为什么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5月4日,又是一年股东大会,奥马哈城里人头攒动,据说5万来开会的全球股东中,中国人有一万多。国内的网络上,也有相关直播的信息。

一切的缘故,就是巴菲特。

巴菲特被视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大家称其为股神,在投资这个领域,他确实也算是一个神,目前身家800多亿美元,全球财富榜可以排第三。巴菲特为什么会如此伟大?以下,Enjoy:

一个石油商人在天堂门口见到了圣彼得。圣彼得告诉他一个坏消息:“你已经获得了进入天堂的资格,但是,你看天堂已经没有石油商人的位置可以把你塞进来了。”

石油商人想了一会,问他能否对里面喊几句话。圣彼得同意了,石油商人挥舞双手高喊:“在地狱发现了石油。”天堂的门立刻洞开,所有的石油商人都蜂拥而出涌向地狱。

圣彼得很是佩服,于是邀请商人进入天堂。但石油商人想了想拒绝了:“不,我还是和他们一起去吧,有时谣言也有可能是真的。”

为了帮助投资者避开这个陷阱,巴菲特以职业基金经理为例,指出他们在一个机制体系中工作,这个机制就像一个平庸的安全系数,按照固有标准评估工作成果。这样的体制不是鼓励独立思考,而是鼓励从众、随大流。

他说:“大多数基金经理几乎没有动力,去做一些大智若愚、特立独行的决策。他们个人的得失也很明显,如果做出非常规的决策,即便干得不错,得到的也仅仅是拍拍肩膀以示奖励;如果非常规干砸了,他们的命运就是丢了饭碗。但循规蹈矩终将失败,特立独行才是成功的必行之路。随大流的旅鼠们肯定很糟糕,做一只孤独的旅鼠可能不是坏事情。”

01

与金钱打交道的每一个方法都不会那么顺利,但我认为“短视损失厌恶”这个问题最为严重,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投资者运用巴菲特方法取得投资成功的最大障碍。

在我过去三十多年的职业经历中,我见过太多投资人、基金经理、投资顾问、大型基金由此带来的内在损失,很少有人能克服这个痛苦的心理负担。

或许,毫不意外,沃伦·巴菲特是一个克服了短视损失厌恶的人,所以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我一直认为,巴菲特长期的成功与其公司独一无二的结构有关。伯克希尔公司既拥有全资的子公司,也拥有部分持有的股票投资。

所以巴菲特能体察到这些企业的价值成长,与持有股票的价格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需每天看股价,因为他不需要用股价来印证他的投资正确与否。正如他经常说的:“我不需要股价告诉我价值如何,我已经知道。”


为什么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从侧面观察1988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投资10亿美元在可口可乐上的例子。当时,这是伯克希尔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投资。接下来的十年,可口可乐的股价增长了十倍,同期标普500指数增长了三倍。

回顾一下,我们或许会认为可口可乐是一项最容易的投资。20世纪90年代末,我应邀参加了很多投资研讨会,我总是问听众:“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在过去十年中,持有过可口可乐股票?”几乎所有人都立刻举起了手。我又问:“你们中有多少人获得了像巴菲特一样的收益?”举起的手都慢慢放了下来。

随后,我问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为什么?”如果这么多投资者都持有了可口可乐的股票(他们实际上做的和巴菲特一样),为什么没有人取得同样的回报?我认为答案就在“短视损失厌恶”中。在1989~1998年的十年中,可口可乐股票的表现超越大盘,但是以每年的年度计,其超越大盘的次数十年中只有六次。

格雷厄姆提醒我们:“在大多数时间,股票是非理性的,它会向两极波动,原因在于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投机或赌博心理,例如希望、恐惧、和贪婪。”他警告,人们必须为股市的上涨或下跌做好准备。他的意思是不仅仅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还要做好心理上和财务上的准备,以备下跌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正确行动。

02

巴菲特的“将股票视为企业”、“集中投资”的方法,与学生们在大学里学的金融理论完全不一样。他们所学的金融框架,被称为现代金融理论。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这种投资理论并不是由企业家总结出来的,而是由一群象牙塔里的学者们总结出来的,它是一个巴菲特拒绝入住的纸房子。那些使用巴菲特原则的投资者,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从情绪上和心理上,已经与大多数市场上的参与者不同。

他以区区数千美元起家,通过投资累积了250亿美元的财富。他用投资合伙企业赚来的钱,控股伯克希尔公司,迅速积累财富数以十亿计。在这25年的时间里,他从来没有听说过,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股票的协方差、减少组合变动的策略,或市场有效定价之类的理论。巴菲特的确深刻地思考过风险,但他关于风险的看法与学者们迥异。


为什么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回想一下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风险被定义为股价的波动。但巴菲特将股价的下跌视为机会,认为股价下跌实际上减少了风险。他说:“投资者应该像企业家一样才对,学者们关于风险的学术定义脱离市场,极为荒谬。”

巴菲特对于风险有着不同的定义:投资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真正关键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风险”,而不是股票价格的走势。他说,真正的风险是一项投资的税后回报“是否为投资人至少保持其投资之初的购买力,加上合适的利率因素”。

在巴菲特看来,风险与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是巴菲特和现代投资理论关于风险定义的最大不同之处。巴菲特解释,如果你今天买了股票打算明天卖出,这就等于参与了风险交易。这其中的赔率不会好于抛硬币游戏,有一半机会失败。

巴菲特关于风险的独特视角,给了他的投资组合不同的多元化策略,他认为自己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对立面。记住,根据理论,广泛多元化的主要益处在于减少个股波动。但是如果你不在意股价的短期波动,就像巴菲特一样,你就会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组合多元化的问题。

巴菲特说:“多元化是无知的保护伞。如果你不想发生什么特别的不测,你最好拥有市场上的全部股票,这没有什么错。这对于那些不知道如何分析企业的人而言,是个好方法。”

在很多方面,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对于那些没有知识、不懂得如何评估企业的人而言,能为他们提供保护。根据巴菲特的观点,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能让你知道如何达到平均,但我认为任何人都应该有50%的把握达到平均水平。”

巴菲特对于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集中在一个核心点:没有证据表明,所有投资者都会分析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并由此获得竞争优势。“从观察来看,市场经常是有效的,但它并非总是有效的。这其间的区别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在这十字路口的右边,是通往巴菲特和其他成功投资者的路径。在过去五十年里,充满了实践的经历、简单的算术、长期坚持的企业家。它试图给投资者带来的,不是从A点到B点没有短期波动的旅程,而是一种风险调节之后,内在价值成长最大化的投资路径。巴菲特道路的支持者不相信市场总是有效的,取而代之的,他们首先关注资产价值,然后才关心价格,或者根本不关心。

03

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他的伟大从何而来?人们为何给他这样的赞誉?

在我看来,这其中只需要看两个简单的变量:相对跑赢大盘和持续时间。两者都需要。因为有无数人都在一段时间内跑赢过大盘,但仅仅是短期跑赢大盘不算什么,只有能做到长期跑赢大盘,这样的案例才有借鉴意义。

迈克尔·莫布森在他的《成功方程式》一书中,恰当地描述了在企业界、体育界和投资界中,对于运气和技能两种因素的衡量,指出区别二者的方法是对结果的长期测量。运气或许在短期内会扮演角色,但历史会告诉我们,技能最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巴菲特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例子。


为什么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巴菲特管理资金的时间横跨60年之久,可以划分为两个时代:

一是1956~1969年管理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时代;

一是管理时间更久的伯克希尔时代,始于1965年他接管该公司。

巴菲特开始他的合伙企业之初,年仅25岁,他只动用了很少的本金(他自己的投资只有100美元)。尽管当时的目标是每年至少6%的回报,但巴菲特自己设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每年击败道琼斯指数10%。

实际上,他干得更好,1956~1969年,巴菲特的合伙企业年回报率达到29.5%,比道琼斯指数高出22个百分点。在合伙企业成立之初,投入的每10 000美元,在其1969年结束之时,在扣除管理费之后,成长为150 270美元。

同期,如果投到道琼斯指数上,将成长为15 260美元。在上述期间,道琼斯指数有五年回报为负数,但巴菲特从没在任何一年亏损过,而且每一年都击败指数。

04

在童年时代,巴菲特就对每个人宣称自己在30岁之前会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做不到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去。当然,关于跳楼的部分是开玩笑,甚至他是否成为百万富翁也没有人当真。

今天,他的成就远远超出年轻时的目标,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巴菲特根本不在意什么亿万富翁的生活方式。他仍然住在1958年在奥马哈买的老房子里,开着老款的美国车,喜欢吉士汉堡、可乐、冰激凌等花样美食,他唯一的癖好是他喜欢的私人喷气飞机。他说:“并不是我喜欢钱,而是我喜欢看着它们增长。”我们知道他将钱回馈给社会时,自己也享受着巨大的快乐。


为什么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现今社会,当爱国主义经常被认为是陈词滥调时,巴菲特却在美利坚高高擎起这杆大旗。他毫不掩饰地指出,美国这片土地给任何愿意打拼的人们,提供了众多的成功机会,他总是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看待这一切。

一般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乐观,随着年龄渐长,悲观主义渐渐抬头,但巴菲特似乎是个例外。我想部分原因是他在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各种创伤与阵痛之后,最终看到的是市场、经济、国家终将复苏和持续向前发展。

用谷歌搜索一下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看看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有太多的事件载入史册,特别重大的包括核战争边缘政策、刺杀总统或总统辞职、国内骚动和暴乱、地区战争、石油危机、恶性通货膨胀、两位数的利率、恐怖袭击等,更不要说时不时的经济衰退以及周期性的股市崩盘。

当被问及,如何在动荡不安的股市大海上航行时,巴菲特以一贯的平易近人的口吻说:我只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已”。但我认为这背后有着更多故事,巴菲特具有了历经千锤百炼的技能,使他不仅能在危机之时生存下来,也能在艰难时期积极进取、大举投资。

05

巴菲特告诉我们,成功的投资不要求有高智商,或在商学院接受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性格,当他谈到性格时指的是理性。理性的基石就是回望过去、总结现在,分析若干可能情况,最终做出抉择的能力。简而言之,沃伦·巴菲特就是这样做的。

那些了解巴菲特的人都认为,是理性令其与众不同。芒格说:“在我哈佛法学院的班上,有数以千计的同学,我熟悉所有的尖子生,但他们中没有一个能像巴菲特那样,大脑如同超级理性的机器。”与巴菲特相熟50多年的《财富》杂志的卡罗尔·卢米斯也相信,理性是巴菲特投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特点。


为什么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作为伯克希尔董事的比尔·盖茨,也同样认为理性是巴菲特最为突出的特征。他们两人曾花一下午时间,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礼堂里,回答学生们的提问。第一个学生的问题是:“你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你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巴菲特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回答:

“在我的例子中,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实际上非常简单。这与IQ无关,我肯定你们听了会很高兴。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将IQ或天赋视为电机的马力,但是动力的输出——也就是马达的效率——却依赖于理性。很多人拥有400马力的电机,但是只有100马力的输出功率,这还不如只有200马力的电机全数输出的效率。”

“那么,为什么聪明人没有发挥出上天赋予的能力?这与一个人的习惯、特质、性格以及如何行为的理性方式有关,不是你任性的行为方式。正如我曾说过的那样,每个人都能做到我做过的事情,并可能做得更好,但有些人成功了,而另一些人失败了。那些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一意孤行,不是因为这个世界不给你机会。”

所有认识巴菲特的人都认为,巴菲特的驱动力是理性。他投资的策略就是理性配置资本。决定如何配置公司的盈利是管理层最为重要的决策;决定如何配置自己的资金是一个投资人最为重要的决策。

在决策时运用理性思维是巴菲特最为欣赏的特质。尽管有各种变量存在,但金融市场上始终有一条理性之线贯穿其中,巴菲特的成功就是这条理性之线的结果,从未偏离。

06

当巴菲特投资时,他看的是企业,而大部分投资人看的是股价,他们花很多时间关注股价、预测股价走势,却很少花时间了解他们部分拥有企业的基本面,这就是巴菲特与众不同的根源所在。

拥有和运作一家企业,给了他独特的优势去分析思考,他经历过企业的成功和失败,并将经验运用在股票市场上。大多数职业投资人没有实业方面的经验。当他们积极学习CAPM(资本定价模型)、贝塔系数、现代投资理论时,巴菲特在研究损益表、资本再投资要求、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巴菲特问:“你能向一条鱼解释在陆地上行走的感觉吗?这或许需要一千年的时间,管理企业也一样。”


为什么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与企业家应该用同样的方式看待企业,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同一样东西。企业家想买的是全部,而投资者买的是部分。如果你问一个企业家在购买一家企业时如何考虑,他们可能会说:“它能产生多少现金?”金融理论表明,长期而言,公司的价值与其产生现金的能力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因此,为了获取利润,企业家和投资人都应该关注同样的变量因素。

巴菲特说:“我们的观点是,学投资的人只需要学好两门课程:如何估值企业、如何对待股价。”

记住,股市常常躁狂抑郁,有时会对于未来的前景欣喜若狂,有时会莫名其妙的低落。当然,这也创造了机会,特别是当杰出公司的股价出乎意料的低下之时。如果你不受那些具有躁狂抑郁症倾向的股评家的影响,也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这时市场将不再是你的导师,而仅仅是帮助你买卖股票的工具。如果你相信市场比你更聪明,就全部买指数基金。但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那么自己做分析研究企业,别理会股市涨跌。

巴菲特不会粘着电脑,不会盯着屏幕上的涨涨跌跌,没有电脑似乎过得不错。如果你打算拥有一个杰出的企业数年之久,那么股市上每天价格的波动无关紧要。你会惊喜地发现,即便你没有时时刻刻盯着股市行情,你的组合却也表现不错。

如果你不相信,就试一试,先试试48小时不看行情,不要看电脑、手机、报纸、电视、广播上任何关于股价的信息,如果两天之后,你持有的公司无恙,请接着试一试三天,然后一个星期。很快,你就会相信,在没有盯着股价的情况下,你的投资很健康,持有的公司也运作良好。

巴菲特说:“我们买了股票之后,即便股市关闭一两年,我们也不会担心。例如我们拥有100%股权的喜诗糖果,我们根本不需要每天有什么报价来证明我们干得好不好。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我们需要给可口可乐每天报价呢?”

很清楚,巴菲特告诉我们,他不需要股价来证明伯克希尔的投资是否成功,对于个人投资者也一样。当你关注股市时,只要想着:“近来是否有愚蠢的家伙给我提供了低价买入好公司的机会?”如果是这样,你的水平就和巴菲特差不多了。

巴菲特倾向于购买那些在任何经济环境下均能获利的企业。当然,宏观经济环境会影响公司的利润率,但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变化,最终,巴菲特型的企业都能获利良好。相对于那些仅能在预测准确的情况下才能获利的股票,时间是优秀企业的好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