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祕籍】

【中醫育兒秘籍】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

每晚21.00準時與您相伴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在我們生活中造成小孩子生病的原因無非就兩條:吃著了,凍著了。生的病最常見的也就三類:發燒了,感冒了,積食了,腹瀉了。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有多愛呢?自己家人愛還不夠,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來愛自己的孩子。我看到過一條新聞,說有一位男士,因為妻子懷孕了,害怕輻射影響到胎兒的發育,就到整個小區裡挨家串戶地敲門,要求大家停用無線網絡。這件事是可笑了一點,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家長對寶寶的關心。

但是,怎樣才是真正地愛孩子?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讓他經歷得起風霜雨雪,能夠茁壯成長。

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難嗎?我套用古人的話來告訴大家吧!天下事(育兒)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懂點醫學常識)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我有一次跟兒科非常有名的趙坤主任醫師聊天的時候,她說,自己的孩子從小到大(12歲),除了打預防針,就沒再打過針。

當然,對於沒有多少育兒知識的家長來說,養孩子要達到這個程度可能難了一些,但是,讓孩子儘量少生病、少吃藥、少打針還是可以做到的。

為什麼?聽聽中醫兒科專家是怎麼說的:

1.孩子的主要問題就集中在脾和肺上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有一些先天疾病或者後天出現的重大疾病,孩子的心、肝、腎這三個系統是不會有問題的。

先說孩子脾胃,明代醫書《幼科發揮》中說:“小兒脾常不足,尤當調理,調理之法,不專在醫,唯調乳母,節飲食,慎醫藥,使脾胃無傷,則根本固矣”,並得出結論說,“調理脾胃者,醫中之王道”。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養護孩子的脾胃。

而“肺為嬌髒,肺常不足”這種說法見於明代萬全著的《育嬰家秘·五臟證治總論》,現在廣為醫生們所接受。這本書裡面也明確指出:“肺為嬌髒,難調而易傷也……天地之寒熱,傷人也,感則肺先受之。”

所以說,一般情況下,孩子的常見病主要集中在脾和肺上,把這兩臟腑安撫好了,孩子的病就少了大半了。

清代兒科名著《幼科鐵鏡》上說:脾臟屬土,土為萬物之母,亦是人身之母。而脾與肺的關係是土生金的關係。我有一次在看一部古代的軍事題材電視劇的時候,電視裡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時我突然想到,如果把小孩子的身體比作一支軍隊的話,那脾胃就是負責“糧草”的押運官,“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放在小孩子身上不就是說,要想他(她)身體棒棒的,必須先把脾胃調理好嗎?我當時把這個道理想通了,就特別佩服我們的先人,所謂“天人合一”,一支軍隊的運作,天地萬物的運轉,放在人身體上都是一個道理。

2.孩子的大部分小毛病都是貪吃引起的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要知道,貪吃是孩子的本性。有句俗話叫“吃飯不知飢飽,睡覺不知顛倒”,就是形容小孩子的。但是,孩子的脾胃功能還未完善,如果吃太多肥甘厚膩的食物,就容易積食,傷到後天之本——脾胃。

先說說孩子的脾,專家們告訴我:小孩子是純陽之體,一天到晚像“永動機”似的,除了睡覺,就是不停地動來動去。因為活動量大的緣故,他們特別能吃,愛吃香的。

要知道,貪吃是孩子的本性。有句俗話叫“吃飯不知飢飽,睡覺不知顛倒”,就是形容小孩子的。但是,孩子的脾胃功能還未完善,如果吃太多肥甘厚膩的食物,就容易積食,傷到後天之本——脾胃。

家長們要注意了,小孩子生病,積食絕對是個導火索。積食是怎麼回事呢?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胃是腐熟食物的,說白了就像個“發酵池”,裡面是產生、蓄積熱量的。如果不停地往胃裡塞東西,熱量就會越積越多。這時候,孩子就會“生內熱”,會表現出來不愛吃飯、口臭、便秘等現象,晚上睡覺還會煩躁不安、哭鬧等。如果一受涼(就是外感風寒),那十有八九就會感冒、發燒、咳嗽。這是家長看得到的,還有一些家長看不到的是,小孩子積食時間長了,人就會消瘦、頭髮枯黃、面色萎黃,甚至影響到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

3.胃要經常空一空才好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中醫上說的五臟六腑,脾是髒,胃是腑。你知道啥是“髒”嗎?“髒”就是“藏”,是寶藏的意思,寶藏是要藏起來的,是要視如珍寶的。所以,脾一定要好好調。啥是“腑”?“腑”就是“府”,房子的意思,房子是要通透的,要經常空一

空,這樣住著才舒服。所以,小孩子的胃,也要經常空一空,這樣胃的功能才正常。所以有句老話“欲得小兒安,三分飢與寒”,讓孩子飢一點,比飽一點要好,就是這個理兒。

當然,小孩子積食,除了不要讓孩子吃得過多過飽以外,還有一點要注意,那就是不要吃得過冷。我有一次跟著全國著名的老中醫、兒科醫生鄭啟仲主任醫師坐診的時候,發現一個病例,門診上發現很多孩子便秘的情況,很多醫生都治不好,結果鄭啟仲教授發現,這些孩子大多是“寒秘”,也就是吃冰箱裡的涼東西太多了,結果造成脾胃功能失調,才引起的便秘。所以,家長除了要孩子少吃以外,還要注意少食寒涼。

4.肺是孩子五臟裡的“嬌髒”,必須嬌養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養孩子,把脾胃、肺臟養好了,孩子常見病就會少很多,這才是調理孩子身體的大方向。

接下來再說說肺。小孩子生病,最讓家長揪心的就是感冒、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這些都是肺臟疾病的表現。

中醫說,“肺為嬌髒”,為啥這樣說呢?咱們的五臟中,只有一個跟外界相通,那就是肺。從生理結構上講,五臟裡,心、肝、脾、腎這四個臟器都在下面,唯獨肺像個傘一樣,在上面把它們遮擋著。所以中醫上說:“肺為清虛之體,且居高位,為諸髒之華蓋,百脈之所朝,外合皮毛,開竅於鼻,與天氣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體,不論是從口鼻而入,還是侵犯皮毛,皆易於犯肺而致病。”

看,風、寒、暑、溼、燥、火這六邪進犯身體的時候,誰身先士卒?肺!

正因如此,再加上小孩子身體相對孱弱,所以最容易出現呼吸系統疾病。

孩子肺臟功能弱的時候,還容易引起其他疾病,這一點別說家長,很多經驗不太豐富的醫生都不知道。

孩子肺不好就會得各種病

今年春天,我有幸跟醫院一個非常有名的兒科大夫、兒科二區的宋桂華主任醫師約了一下。當時我問她,現在這個季節門診上什麼病多一些。

沒想到宋主任的答案不在我的預想範圍內,原本我以為春天氣溫忽冷忽熱,孩子感冒發燒的會多一些,沒想到宋主任說,除了呼吸系統疾病這些常見病以外,很多多動症、抽動症、哮喘也反覆發作。

問其原因,她說,這就跟孩子的肺臟功能強弱有很大關係。在中醫裡,春季對應著肝臟,春天人的肝臟功能相對比較旺盛。從五行上講,肺屬金,肝屬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金克木”的(金克木,您可以理解為金屬可以伐木),但是,如果孩子的肺臟功能差了,那就會導致“肝木反侮肺金”。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來說,貓吃老鼠本是天經地義,但是現在貓都當寵物了,反而會出現老鼠把貓追得四處亂竄的情況。由於一些小孩子的肺臟功能不好,結果不僅呼吸系統疾病出現了,其他的一些本不該發生的疾病也隨之而來。

所以,養孩子,把脾胃、肺臟養好了,孩子常見病就會少很多,這才是調理孩子身體的大方向。

5. 警惕你的孩子得“三高”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現在的小胖墩太多了,兒童肥胖的危害太大了。門診上經常發現,很多孩子幾歲就得2型糖尿病,在得知是肥胖造成的以後,家長後悔得要命。

有一些醫院兒科在兩年前,專門開了一個小兒生長髮育門診,沒想到異常火爆,特別受家長歡迎。我有了孩子以後,也體會到這個門診為什麼火爆了,哪個家長不想自己的孩子長得高高的、結結實實的?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呢?

我自己也非常關心自己孩子的生長髮育問題,所以經常去找我們的專家討教。有一次,我跟兒科生長髮育門診的鄭宏博士說:“門診上小病號這麼多,舉辦一場公益講座吧,讓哪些家長想聽都可以來聽聽。”

鄭宏博士聽了連連稱好,她跟我說:“你不知道,門診上家長問的很多問題其實很有共性。通過講座,可以系統地給他們講一講。另外,現在很多家長在養孩子上,尤其是在孩子成長方面,確實有很多錯誤的觀念,得給他們說一說。”

我問她以什麼為題比較合適,她毫不猶豫地說,那講肥胖吧,現在的小胖墩太多了,兒童肥胖的危害太大了。

胖孩子都是被大人寵出來的

講座當天,鄭宏博士講得非常生動,而且貼近家長的心,引起了大家極大的共鳴。比如,她說,誰都知道大人肥胖不好,但孩子肥胖就好嗎?有時候聽一些家長說,孩子的爺爺或奶奶是糖尿病、高血脂,他們自己非常忌口,但是一看到自己的孫子孫女,就忘了,就想把所有的好吃的都給他們。吃飯的時候把大魚大肉使勁兒往孩子碗裡夾,出了門看見什麼好吃的,孩子一要就給買。

聽到這裡我想著還真是這樣,我想起了自己家的事。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們家人吃晚飯,媽媽煮了粥,但是剛開始我以為就是大米粥呢,因為爸爸、媽媽、我碗裡都是白粥。我端著自己的碗攪了一下,居然發現有一個棗。但是我瞟了一眼兒子的碗裡,居然都是棗,有八九顆。這時候我才鬧明白,原來媽媽煮的是紅棗大米粥啊!

我看到後趕緊把兒子碗裡的棗給挑出來,每個人分了一兩顆。小孩子最精了,看到他的美食被別人瓜分了,又哭又鬧。

把孩子哄住之後我對媽媽說:“不是這麼寵孩子的,中醫講取象比類,您看那棗紅紅的、圓圓的,跟個小太陽似的,孩子吃多了就要上火了,一上火就容易受寒,到時候就可能會感冒發燒了。

有一次同學聚會,同學把她老公和女兒也帶過來了。吃飯的時候,這位女同學對她老公說:“你少吃點肉,看你都胖成啥樣了。”她邊說話邊把肉往自己女兒的碗裡夾。

像這樣的情況想必家家都有。

別以愛的名義“害”孩子

接著,鄭宏博士講了小兒肥胖的危害。她說,小孩子肥胖其實跟大人一樣,脂肪攝入過多的話,就會誘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在醫院上叫“三高”,以前都是中老年人才容易得的病,現在都發生在孩子們身上了。這三高症當家長的要是不以為然的話,就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心臟負荷增加,孩子就有可能得冠心病。

另外,小兒肥胖還會導致胰島素功能異常、葡萄糖代謝紊亂,這時候孩子就有可能得糖尿病。在肥胖兒童和青少年中,有21%~25%存在“隱性糖尿病”,即醫學上的糖耐量受損。這是因為在超重和肥胖兒童中,隨著肥胖程度的加重,人的身體會對主管降血糖的激素——胰島素的敏感性逐漸降低,從而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醫生們在門診上經常會看到一些不願意看到的家庭悲劇。比如說,有一個17歲的孩子,從小就是小胖墩。有天晚上突然出現昏迷,家人趕緊打120送到醫院,醫生搶救了一夜才搶救過來。原來,孩子有糖尿病家長不知道,最後突然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幸好送醫院比較及時,要不然生命就不保了。當然,這是搶救過來的,可能有些孩子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另外,別看孩子胖乎乎的招大人喜歡,同齡的小夥伴可就不這麼想了。首先,胖孩子的形象和不靈活的動作常受到同伴和周圍人群的取笑和奚落,使他們經常處於嚴重的精神壓力之下。日久天長,胖孩子會逐漸降低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識,自動退出遊戲圈,減少與同伴和周圍人的接觸和交往,形成內向、孤獨和缺乏競爭力的性格,直接造成智力降低、學習成績不良、動手操作能力和運動協調性差、社會適應能力降低等。這些社會心理功能障礙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生活質量降低,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

當然,小兒肥胖的危害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說會誘發呼吸睡眠障礙、女孩月經初潮提前、男孩陰莖短小、膽結石、膽囊炎、膝內翻、膝外翻、平底足等。

試想一下,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夠學習好、聰明、身體結實呢?所以,對於出現小兒肥胖的家庭,家長一定要注意給孩子控制體重。當然,給孩子減肥可是一項系統工程,絕對不能像成人那樣,採取飢餓療法、藥物療法等,最好去多吃無辜雜糧為好,減少晚上的進食量。

6. 吃得太好了,孩子容易得膽結石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膽結石是一種“富貴病”,因為膽結石的主要成分就是膽固醇。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要少給孩子吃一些精製食物、高膽固醇食物。

我們國醫堂特別厲害,都是由退休的知名老中醫在坐診。某一天,我跟著我們國醫堂主任醫師阮國治坐診,當時,發生了一件讓我感覺非常惋惜的事。

期間,來了一位患膽結石的小病號,這個女孩兒才3歲。女孩兒的父母表示,他們去了很多醫院,醫生都要求手術摘除膽囊,最後沒辦法才來求助於中醫的。

阮大夫詳細給孩子的家長做了解釋,又開了中藥。家長走了,阮大夫跟我說,膽結石發病的高發年齡是40~50歲。但是,近年來門診上發現膽結石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小。光他自己這幾年在門診上看的患膽結石的小孩子,不下百十個。由於孩子年齡比較小,也表達不清楚,整天說肚子疼,還常常哭鬧,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有膽結石。年齡稍大一些的,會指著右上腹說肚子悶脹。

一般來講,膽結石既可能出現在膽囊內,也可能出現在肝內膽管中。膽囊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在維持人體內分泌平衡、提高人體免疫能力、促進消化吸收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像這個女孩子才3歲,如果這麼小就進行膽囊摘除手術,對她將來的成長一定會有影響。

阮大夫說,他給這個孩子開的是清肝利膽、軟堅散結的中藥。方子很簡單:穿山甲1克、炒雞內金5克,這兩味藥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山藥10克、陳皮3克、薏苡仁5克,可以強健脾胃;白茅根5克、茵陳6克,可以清熱利膽。

這個小女孩的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一個多月後,阮主任給我打電話,說那個小孩子剛做了個超聲檢查,結果提示,結石已經沒有了。

膽結石是一種“富貴病”

孩子的父母歡歡喜喜帶著孩子走了,我就問阮大夫,為什麼孩子這麼小就得膽結石?阮大夫說,其實,膽結石是一種“富貴病”,因為膽結石的主要成分就是膽固醇。所以,關於兒童、青少年的飲食,家長一定要注意,要少給孩子吃一些精製食物、高膽固醇食物,要讓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飲食結構,食物要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食入蛋白和脂肪要適量。

另外,很多孩子不愛吃早餐或者早餐不規律,也是造成膽結石的一大原因。這主要是因為膽囊是存儲膽汁的重要器官,人在進食之後腸道會分泌出一種叫膽囊收縮素的內分泌激素,膽囊收縮就會把膽汁排到十二指腸中,參與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不吃早餐,膽汁就無法定期排出,會使膽汁濃縮,促使結石的產生。

我小的時候,是20世紀80年代,那時候普遍都窮,家裡有雞蛋、肉、糕點之類的東西,都是當成寶貝一樣讓給孩子吃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家長要改變思想了。咱們日常生活中吃的東西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孩子身體的需求了,營養太高的東西如果讓孩子吃多了,反而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7.、濫用激素,抗生素是在透支孩子的生命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疾病方面,太急功近利了,一發燒馬上就想著退燒,一咳嗽馬上就想著消炎。所以,濫用激素、抗生素的現象非常普遍,經常把孩子治得一塌糊塗。

在我們國醫館,有個看小兒常見病和疑難病非常好的專家,叫趙坤。我由於工作原因,每年都會請她做一次健康講座。一方面,她講得確實非常好;另一方面,家長也特別需要,很多家長都來聽。

每年她進行講座的時候,都會苦口婆心地提到激素、抗生素的問題,希望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她說,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疾病方面,太急功近利了,一發燒馬上就想著退燒,一咳嗽馬上就想著消炎。所以,濫用激素、抗生素的現象非常普遍,經常把孩子治得一塌糊塗。

比如說,在門診上經常碰到有些孩子反反覆覆得化膿性扁桃體炎,一個月一次、一個月兩次這樣頻繁,每次都是用抗生素,用退燒藥,用激素。結果家長可能不知道,孩子若干年以後可能就會發生惡性腫瘤,尤其是發生結締組織病的概率非常的高。

尤其是激素的使用。咱們現在很多的省市級醫院都比較注意了,使用激素的情況也比以前大大減少了。但是,有時候到一些地市級、縣級醫院或者鄉村衛生院去講課、會診的時候,就發現很多小孩子一發燒,用藥幾乎都是“三聯”:複方氨基比林、柴胡、地塞米松。這個地塞米松是個長效的激素,小孩是不能輕易使用的,尤其是在嬰兒時期,一定要非常慎重地用。

但是,現在很多地方都把它們當成常規用藥了,有些家長也給孩子拿激素當飯吃了。這樣時間久了,就給孩子將來生大病埋下禍根。

8 孩子不愛學習,很可能是身體出問題了

養孩子,為什麼要先養好脾胃和肺?【中醫育兒秘籍】


很多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家長往往怪罪於孩子,認為是笨、偷懶什麼的,而孩子有苦說不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生病了。

比如說哮喘吧,孩子因為哮喘反覆發作,他學習怎麼能好呢?

以前我跟專家坐診的時候,碰到一些患有鼻炎的孩子。他們不是因為鼻炎到醫院看病,而是因為家人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孩子有鼻炎。當時專家說,孩子有鼻炎,鼻孔不透氣,大腦缺氧,記憶力當然不好。

當時我對這話沒感覺,但是在2004年,我得了一次重感冒,感冒過後一個月,鼻子都不透氣。當時我以為感冒還沒有好,後來找專家一看,原來是鼻炎。此後,由於一個鼻孔不透氣,我整天記憶力特別差,這邊說要拿著書去上班,去換個拖鞋就忘了。所以說,不是孩子不願意學習好,是他的身體條件不允許。

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一定要調理好孩子的身體,不要盲目責怪孩子,否則,在這種壓力下,孩子學習上不去,身體還會越來越差。

簡介:南京同仁堂國醫館,中醫健康顧問,小兒部售後指導老師,中醫育兒理論倡導者,育有兩個兒子!

明晚21:00不見不散

下期預告

【中醫育兒秘籍】

養孩子,如何讓孩子不挑食、脾不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