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減資了,同樣玩高槓杆的寶能離減資還有多遠?

正在重組進程中的安邦保險集團,又有一個大動作——減少註冊資本!

2019年4月16日,安邦保險集團公告稱,經安邦保險集團接管工作組決議,該公司擬減少註冊資本,註冊資本將由619億元,變更為約415.39億元,減少近203.61億元。本次減少註冊資本尚待取得中國銀保監會的批准。

安邦減資了,同樣玩高槓杆的寶能離減資還有多遠?


對於安邦減資這一動作,多位資深公司治理人士分析後認為,安邦保險集團減少註冊資本,可能有兩種情況。

一是註冊資本太高,公司資本嚴重不經濟,存在資本浪費。為了讓資本更加經濟,有更高使用效率和回報,決定減少註冊資本。

另一種情況則可能是涉及不實資本。此前,安邦可能通過保費等循環增資、虛增資本,通過註冊資本減少來“坐實”或“還原真實的”註冊資本。

目前,我們無法得知安邦減資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認,安邦的減資和高槓杆有著莫大的關係。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安邦2004年以財險起家,初始註冊資本只有51億元,2016年末總資產達到2萬億左右,從賬面上看,短短十餘年規模就快趕上老牌央企中石化了。

不過這樣的大象,誰能想到其實是通過複雜的股權結構虛假注資,真正的資本金只有5.6億元,資產槓桿達到3500倍!(財新週刊,《穿透安邦魔術》)

從安邦事件可以看出,投資本來是比較簡單的事情,但因為槓桿的使用,複雜程度會增加無數倍,對應而來的風險以及風險引暴後的破壞力,都會呈幾何級數增加,有像點核爆,後果常常超乎人們的想象。

稍微回顧一下就會發現,最近幾十年來,特別是進入本世紀之後,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幾乎都是過度使用槓桿造成的,2008年兩房債引發的危機達到了極致,有專家分析,終端衍生品最高槓杆可以達到約100倍左右,最後的結果就是包括冰島在內的很多國家瀕臨破產,安然、雷曼很多百年老店一夜傾塌。

近的如去年此時的中國股災,給市場投資者造成了證券市場創立以來空前嚴重的傷害,消滅了無數500萬以上的中產階級。根本原因並不是下跌幅度特別大,直接原因正在於中國股市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地通過場內場外配資而使用了大量槓桿。

槓桿是把雙刃劍,讓他們死在黎明前。安邦現象,不過是危險的前兆,而同樣靠玩高槓杆起價的寶能,它的資本遊戲又能走多遠呢?

對於寶能而言,在整個超高速超常規發展過程中,看得我們目瞪口呆眼花繚亂的正是其高超的槓桿技巧。

眾所周知,當年在“寶萬大戰”中,最早王石表示不歡迎寶能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資金槓桿太高,會影響到萬科的信用評級。

而此前素有中國最懂金融的市長之稱的黃奇帆,在提及“萬寶之爭”時,也一言中的,直指寶能資金來源中的槓桿效應。

正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通過高槓杆寶都玩出了什麼花樣?

據新浪樂居報道,2015年寶能地產銷售未進全國前70,第70名陸家嘴,銷售金額144.2億。

2015年前海人壽保費規模全國第20,共173億。

換句話來說,2015年寶能系的兩個核心主體總銷售不到300億,利潤規模按10%,才30億。

但是,姚老闆在萬科上總共投入400多億,傳言本金50億,按8%的利息,一年利息就得30億元。一年所有業務的利潤剛好補貼利息。

在16年7月,萬科跌回16-17元,姚老闆距離爆倉一線之遙,面臨一旦爆倉就是破產,而且還有各種zz壓力,還被保險禁入10年。

寶能的槓桿遊戲導致面臨爆倉破產危機

“寶能系”用股權質押加資管計劃加槓桿,堪稱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集大成者。

此前,華爾街見聞有一篇文章曝光了寶能系九大資管計劃;新華社也發文揭示寶能購買萬科股票的三個階段,起底寶能系資金鍊和槓桿率。不過由於很多信息沒有公開且官方亦沒有權威發佈,寶能的槓桿倍數依然成迷

國際投行摩根大通在《影子銀行+雙倍槓桿的風險:萬科寶能案例》報告中測算,6家銀行為寶能利用4.2倍槓桿,收購萬科的交易融資總計260億元人民幣。下面這張圖揭示了寶能這頓“免費的午餐”來自哪裡。

安邦減資了,同樣玩高槓杆的寶能離減資還有多遠?


(圖片來自摩根大通,華爾街見聞漢化)

寶能的資金到底從哪裡來,哪些資金是槓桿撬動的?

寶能系總耗資約430億元人民幣購入25%的萬科股份,其中前海人壽出資104.2億元,寶能集團提供了60億元資金,其又通過資管計劃從銀行借入260億元。

先說一說前海人壽,這家2012年才成立的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後發展迅猛,從當年只有2.7億的保費收入發展到現在超過百億,2016年前10個月取得保費收入178.14億元,前海人壽法人代表為姚振華。

在2016年,深圳鉅盛華共持有萬科股票9.26億股,後來鉅盛華將持有的全部萬科股票已經全部質押。最初質押時間是在2015年10月28日至11月18日間,由於華寶基金成立於2015年11月11日,可以合理判斷質押所獲得的資金共67億全部投入到這個華寶基金裡作為出資,否則華寶基金根本成立不起來。

成立華寶基金後一部分資金約57億作為股東借款用於鉅盛華收購前海人壽31%股權對價以取得控制權從而能並表,另外拿出60億資金用於鉅盛華向前海人壽的增資,其餘約82億再以1:2的槓桿設立的9個資管計劃發動了萬科最後一波拉昇,顯然這些資金都是槓桿資金。

在成立9個資管計劃之後的短短的15個交易日裡,萬科股價從14.2元左右起步直上至24.43元。根據有關專業人士分析。姚振華持有萬科的總成本約450億左右,其中底倉(前海人壽和鉅盛華持有的16.52億股)的成本約230億。扣除掉前海人壽購買萬科的資金及9個資管計劃拉昇萬科股價所耗資金屬於槓桿資金外,鉅盛華花費約130多億購買9.26億萬科的資金是不是屬於槓桿資金呢?

經過查詢鉅盛華2013年總資產87.43億,淨利潤1.72億元,2014年總資產增加至283.13億,實現淨利潤2.62億元,到2015年資產迅猛增加至2603億元,淨資產638.6億,實現淨利潤171億元。如果這些數據沒有問題,則鉅盛華購買9.26億萬科股票的資金似乎不屬於槓桿資金,則寶能系購買萬科的槓桿比例也就是2倍左右,與姚振華表態的2倍左右槓桿是相符的。

但是,難道鉅盛華購買萬科的9.26億股股票真的不是槓桿資金嗎?

我們看到在入侵萬科的2015年鉅盛華的資產和淨資產都有巨量增長,是什麼因素導致的這種巨量增長?

經查詢鉅盛華在2015年9月22日通過股權轉讓方式獲得了對前海人壽51%的控制權,順利實現並表。這導致鉅盛華財務報表發生了巨大變化,即並表前1-10月份鉅盛華的利潤僅11億,並表後淨利潤暴增了160個億達到171億元。如果沒有並表如果以2014年的數據為依據,僅憑鉅盛華自身的實力有這個能力有百億以上的資金大肆購買萬科的股票嗎?

不能不提的是在前海人壽工商資料中顯示,在寶能舉牌及增持期間鉅盛華五次股權質押前海人壽股權,佔前海人壽股權45億股的68.9%,股權質押具體金額尚未查到,但從另外一份信息或許我們能看出其槓桿水平,即在2015年11月3日,藉助於前海人壽的背書,鉅盛華擬發行150億元的公司債用於“補血”,其中78.59億元用於償還鉅盛華向鵬華資產管理的借款,其餘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由此可以看出,鉅盛華用於購買萬科所消耗掉的130多億應該至少有80億是借款。

又據瞭解鉅盛華截止2014年末帳上現金也就是3.2億,2015年為何突然有百億資金買萬科?顯然都是借貸而來。

根據以上分析,寶能收購萬科耗費的約450億資金,絕大部分資金都是鉅盛華利用前海人壽並表優勢質押股權加槓桿而來,依老牛看寶能收購萬科其最低的槓桿比例不會低於3倍。如果不考慮前海人壽,則鉅盛華自身加槓桿數不會低於6倍

總的來看,這些資本家“是拿社會的財產,而不是拿自己的財產來進行冒險的”

而寶能的融資套路是:集中資金買進特定股票,抵押所持有股票以獲取資金,用新的資金繼續推高股票價格,更高的股票價格意味著更大的市值,並且可以從銀行獲得更多的抵押貸款。只要銀行放款,這個鏈條就不會斷裂。

寶能利用槓桿也是鋌而走險,如果寶能持有股票無法套現,那麼銀行的資金鍊條一旦斷裂,寶能手中的股票將會如大壩決堤一樣形成災難性的暴跌。那麼寶能的自有資金將會一無所有。

寶能集團不是唯一在資本市場上利用槓桿來獲取高額資本收益的公司,現代資本主義市場已經開始由實體經濟向金融資本逐漸轉移。

槓桿作為資本市場裡面有效的融資工具,它就像一把雙刃劍握在寶能的手中,如果風險控制得當那就是資本市場中大獲全勝的利器,但是對於風險一旦失控那麼對於寶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正因為如此,安邦才會有減資瘦身行動。

而同樣將將高槓杆玩的純火爐青的寶能,或許離減資行動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