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創業者失敗的原因,是在自己擅長的價值空間不斷努力的結果

創業不是過家家,歸根到底還是經商賺差價。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階層標籤,並有著與之相符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有這一階層擁有相似的愛好。很多人憑藉著一腔熱血開始創業,在自己擅長的價值空間內不斷努力,吸引來的多半是相同領域的顧客。大家都精於此道,如此想通過信息不對稱,或者是技術不對稱帶來的利差又有幾何呢?


很多創業者失敗的原因,是在自己擅長的價值空間不斷努力的結果

因為本人八年在深圳經營精品Y生會所的過程中,每次遇到新員工的上崗培訓,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克服員工的心理障礙,具體有兩點:

  • 顧客花費幾萬消費一個項目往往認為物超所值,員工若站在自己的消費立場上就會覺得很貴無法接受,必然帶來膽怯和不自信。
  • 員工工作中認為的差不多,可能就是顧客認為差很多。因為在不同生活環境下,對各方面的服務要求體驗感是有很大地差距。

很多人以為如今的市場是消費降級,其實我認為是消費分級,這是因為不同價值觀的人群可以在供大於求的市場中有更大的選擇空間,連做互聯網自媒體的都在天天強調垂直領域,細分市場。


去年,有一位在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上班的程序員範SIR,響應“萬眾創業”的號召,和幾位同事一起辭職,各自創業打怪升級。因為他具備了相當的技術積累,於是在深圳固戍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工作室。我介紹範老闆和深圳萬科、星河等商業地產外包策劃公司老闆合作,雙方洽談無果。對方的答覆就是:

對市場毫不瞭解的技術,很難配合

很多創業者失敗的原因,是在自己擅長的價值空間不斷努力的結果

另外的同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連技術的積累都不具備,只能選擇單獨創業開店。於是很自然地選擇了自己最喜愛和認同的咖啡廳和奶茶店,適逢這兩年由職場走向創業的人群都喜愛這兩者,首先就面臨一波大量的惡性競爭者加入。然後第二波的壓力就是來自目標客戶也都精於此道,如麻雀般一窩蜂來體驗,又一窩蜂地消失的無影無蹤。


過去十年裡,最賺錢的三個行業中,前兩名的是商業培訓和招商加盟業務。

【只要有商業競爭帶來的壓力,企業家們就需要尋求精神上的釋放,哪怕得到的結果比更不能帶來多少幫助,更多的是印證他們腦海中固有的思維,從而加強認同】這句話出自某商業培訓老師私下的耳語悄悄話。於是對企業家的培訓活動,圍繞著萬年不變“雞生蛋蛋生雞”的繞口令邏輯,開展各種別開生面的現場互動,甚至如今個個培訓老師都是段子手,每過幾分鐘就抖個包袱博得滿堂彩。

很多創業者失敗的原因,是在自己擅長的價值空間不斷努力的結果

反觀招商加盟業務也是如此,參觀者彷彿不立刻掏錢加入就將錯過了一個世紀的機會。從輝煌的初心,道戰果累累的案例,不斷打磨包裝推銷自己的產品——招商加盟方案。等到招商加盟款踹到總部的兜裡了之後,加盟商的存活情況,恐怕就成了最大的商業秘密。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選擇。買家選擇的對象往往並不是自己擅長的專注空間,譬如每個人每天24小時時間是有限的。吸引到他們的卻是範圍之外的選擇,這樣符合商業環境下的互通有無。


往下看一步就是吸引,往上看一步更是時間的解決方案!

大學同學創業做電商,專注投影機類目。在五年前競爭對手都在聚焦如何把LED投影機做好的時候,他選擇了做低價。讓顧客花幾百元就能擁有【看上去也可能有那麼好】的投影機,結果打敗了幾乎所有還在研究如何賣“自己會選擇購買的LED投影機”的草根同行。

然而,那些身價過億的企業家,私下裡更依賴的是家裡保姆、管家所打理的生活,節約出來的時間成本,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用金錢買時間!在不同立場的人眼裡,值得與不值得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於是就有了市場需求和商機。

很多創業者失敗的原因,是在自己擅長的價值空間不斷努力的結果

總結一下,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周遭環境構建了生活階層,也帶來了興趣愛好和技能屬性。若是創業僅僅憑藉於此,往往服務的對象就會是我們身份相似雷同的顧客,大家都通曉此門道,往往無利可圖。建議不妨向下看,或者向上看,就會發現更多的需求和商業空間,帶來更多的價值和效益。

推薦一下我曾經發表的文章:

點擊即可閱讀,希望能夠給您帶來更多的啟發與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