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太阳没有泪


郭松龄,又叫郭茂宸,因为出生在清末这个混乱黑暗的时代,所以他深知努力才能生存的重要性,他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虽然其祖籍山西,但是他却是在奉天出生长大的,可以说是个地道的东北汉子。从小,他便被父亲送入奉天陆军小学堂学习,在学堂他成绩优异,从小展现的军事才能使其不久就被保送陆军速成学堂深造。

毕业后,他开始了他的戎马军旅生涯,起初他回到奉天被任命为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后转防四川。

时逢中国青年救国狂潮在各地宣起,受救国为民思想影响,郭松龄经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因在奉天策划革命失败而被捕。


被救出后,他进入中国陆军大学深造,北伐战争时期,他积极参与革命,但是最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郭松龄无可奈何只能回到奉天,因为其军事才能优秀,被推荐进入奉天督军署任少校参谋,这也是其作为奉军将领的开始。

张作霖当政东北之初,设立东北陆军讲武堂,郭松龄作为其战术教官,阴差阳错之下,他结识并教导张学良。从此,郭松龄也成了张学良的良师益友。张学良从郭松龄那里学到了许多本领,这为他之后继承帅位,当政东北奠定了基础。

后经张学良引荐郭松龄为张作霖重用,郭松龄凭借其过人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成为了张作霖手下的大将,但是随着他与张作霖接触渐深,张作霖的军阀作风让郭松龄十分不满,日积月累,他与张作霖的矛盾也开始逐渐显露。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郭松龄带领奉军所向披靡,为直奉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日渐高涨的权势引起了杨宇霆等人的不满,他们排挤郭松龄,再加上张作霖老套腐朽的军阀作风,使得郭松龄看不到东北的希望,所以在其心中萌生了反叛的想法,他开始暗中联系共产国际和时任民国总统的冯玉祥,企图推翻张作霖的统治。

一次偶然的机会,郭松龄奉命带领在天津的第三方面军,他把握住机会,乘机倒戈反奉。郭松龄发表声明,强烈要求张作霖下野,于是郭松龄与张作霖的战争拉开了序幕,因为郭松龄掌握的军队都是精锐,所以张作霖的东北军节节败退,张作霖甚至都准备下野逃命了。但是因为盟军冯玉祥的言而无信和日本关东军对张作霖的帮助,郭松龄最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其实历史对郭松龄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说他也间接的促使日本势力渗透进中国。


但是如果仅仅从为人上来说,我觉得郭松龄至少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汉子,他在军队任职期间,一直恪尽职守,严于利己,一身正气。对于士兵可以说是爱兵如子,嘘寒问暖,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声望。这也是他在反叛时大部分士兵愿意跟着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一心把国家的兴亡和前途作为己任,他反叛的初心就是看好张学良的品行,想让张学良带领东北走向更光明的未来,所以对于郭松龄,本人还是偏持赞赏态度的。


夏目历史君


郭松龄此人不贪财不好色不喜赌,做事严谨认真,治军严格,从来不徇私舞弊。在夫妻生活上,郭松龄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尽管妻子多年来未曾生育,但他依旧不纳妾,一直与原配妻子恩爱有加。在部队中,他又算得上是一个好军官,他从来不贪污受贿,与士兵同甘共苦,对没有背景却有能力的士兵他都会尽可能提拔。


1925年的某一天,手握奉军七万精锐部队的郭松龄突然宣布反奉,通电张作霖要求其下野,让张学良主持东北大局,否则就率领大军攻打奉天。郭松龄此举很明显是为了个人私心,他口口声声宣扬反对内战,全国团结一致抵抗列强。可是实际上郭松龄带领七万奉军精锐打起了内战,导致东北军实力大损,这也给了日本人可趁之机。

郭松龄带领他的七万大军一句势如破竹,当时许多人都以为郭松龄必然可以打败张作霖,奉军高层许多军官都收拾好东西准备溜之大吉,结果这时候日本人突然插了一手,帮助张作霖攻打郭松龄,再加上郭松龄七万精锐都是张学良的老部下,在张学良的一番心理战下,许多人都选择倒戈相向,郭松龄因此失败了,他与他夫人都被杀。



日军曾提出帮助郭松龄打败张作霖,前提是让郭松龄签订满蒙条约,维持日本在华的利益,郭松龄立马就拒绝了日本人。郭松龄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国家利益,从这点上我尊敬他,他起码算得上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


麦地传奇


郭松龄,字茂宸,外号郭鬼子,民国初期奉军将领。后因起兵反奉失败后被张作霖枪毙于巨流河畔。郭松龄这个人属于空有一腔革命热血,却不懂世事的莽将。他的起兵反奉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甚至成为日本后来侵占东三省的一个诱因。



郭松龄早年就参加了同盟会,甚至参加了奉天的反清起义。所以这个人身上的革命热忱是非常高的。张作霖屠杀革命党人,郭松龄的未婚妻替他求情,让胡子出身的张作霖颇为感动,于是将郭松龄留在奉天讲武堂任职。

没想到的是作为教官的郭松龄竟然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位贵人,这就是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初入讲武堂的张学良被郭松龄的军事才能和革命理想所感化,并成为了张学良的人生导师。然而,张学良不仅从他身上学到了军事才能,也学到了他的鲁莽和热血。



凭着张学良的一路开道,郭松龄很快就从讲武堂的教官升任了奉军的高级将领。作为军事人才,郭松龄打仗的确很有一套,两次直奉战争郭松龄都靠着打硬仗而闻名。但也就是两次直奉战争,让他越来越厌倦了军阀之间的混战,一股革命者的热血驱使着他决心改变这一切。

可是,郭松龄的革命对象是他那位得意门生的父亲,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胡子出身,在东北摸爬滚打多年,可谓根深蒂固,要反他谈何容易?可是,郭松龄这人属于热血上来做事就不过脑子,他竟然去找著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做盟友。于是,郭松龄在阵前起义,从山海关向沈阳逼近。



郭松龄的起义军进军的确很迅速,很快就逼近了巨流河。然而,在巨流河畔是南满铁路,这里驻守的是日本关东军。张作霖为了让日本人挡住郭松龄,不得不答应了日本关东军提出的卖国条件。日本人满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东北的特权,可是后来的历史证明,胡子张作霖竟然拒不执行。

而郭松龄在巨流河畔被日本关东军所阻,又被奉军反扑,很快优势变成劣势,而他的盟友冯玉祥再次露出他倒戈的嘴脸,根本不派一兵一卒援救,最终导致郭松龄血洒巨流河。而郭松龄的死,后来成为了张学良心里的一个槛。



由于老帅张作霖拒不执行与日本签订的协议,导致其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掉了郭松龄的死对头杨宇霆,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日本人觉得在东北的权益受到巨大损害,于是,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傅斯鸿


随着2016《少帅》电视剧的热播,人们对于民国时期张作霖、张学良、张作相等奉系将领的讨论和关注又迎来了新一波的高潮。而这其中最引人注意除了张作霖等奉系大佬,应该就属郭松龄了,毕竟他是奉系将领中第一个敢用大规模武装力量来反对张作霖的人,甚至在最后都能逼的张作霖都要准备下野,然后带着家眷要逃的主。



可惜就在张作霖准备将东三省移交给郭松龄的时候,先是郭松龄的盟友冯玉祥为了抢夺地盘与他背道而驰,后就是日本人突然出手阻扰郭军对于奉军发动攻击,并切断了郭军的铁路运输线路。后张作霖的奉军绝地反击,奉军先后策反了郭军军中数位最重要的将领,包括参谋长邹作华、第十九旅旅长高纪毅等,最终郭军在巨流河大败而回。而在之后眼见胜利已无望,郭松龄就带着自己的妻子和200多名卫兵出逃,但是很遗憾在白旗堡郭松龄被捕,后被张作霖下令枪毙,并曝尸三天。



而在郭松龄死后,张作霖说他是不忠不义之人,甚至还有人说他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郭松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真的是一头喂不熟的白眼狼吗?

志向远大,才能超群

1883年郭松龄出生在了沈阳的一个小渔村中,而据传他所在的家族乃是唐朝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后代,但是事实如何我想谁也不知道。不过如果是真的,后来的郭松龄在战场上的表现倒也不辱没他先祖的名头。1905年已是弱冠之年的郭松龄在盛京将军府当差的远房亲戚的帮助下,他考入了奉天陆军小学堂,次年又因在校表现突出被陷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就读。



1907年郭松龄以极其优异的毕业成绩进入了盛京将军府任卫队哨长。后郭松龄因带兵有道被当时的陆军统领朱庆澜看着,得以在1909年升任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而在军中郭松龄接触到了一些全新的民主革命思想,最后在好友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的成员之一。不过武昌起义后,由于革命军内讧,郭松龄被迫辞职回到了奉天。



当然回到奉天的郭松龄并没有就此沉迷下去。在1913年他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国陆军大学。之后在1917年他投奔了孙中山的广东护法政府,而在这里他的才能被孙中山所认可,尤其是他提出的“欲谋真正共和,须由军人革命”的建议让孙中山大为赞扬。不过就当郭松龄想要在这里大展才能得时候,孙中山的护法政府却被袁世凯击溃了,不得已郭松龄只得再次回到奉天。



不过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虽然郭松龄失去了在孙中山阵营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但却得到在奉系阵营扬名立万的机会,在回到奉天的时候,他经陆大同学秦华的介绍得以进入张作霖的督军署任少校参谋。1919年因张作霖的军队急需大量的军事人才,于是他成立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而就这样郭松龄凭借着才干被选为了讲武堂的教官。



得遇贵人,一飞冲天

而这次在讲武堂当教官的经历,让郭松龄遇到他一生的贵人,那就是张学良。在当时讲武堂可是说就是张作霖的私人财产,所以讲武堂的教官都对张学良这位大公子那是极尽的奉迎,而张学良这位大公子又向来对这些人善于溜须拍马的人是极度的厌恶。也就是如此郭松龄这位不会拍马屁的,教学又是极其严格,丝毫不顾及张学良是谁的公子,错了就骂,所以此时的张学良是十分的看重郭松龄。



郭松龄就在张学良的举荐下做了巡阅使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自此郭松龄开始最为辉煌的一生。而后卫队旅在郭松龄的调教下迅速的成为整个东三省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当时作为参谋长的郭松龄每次训练的时候都能与士兵同甘共苦,而每次作战的时候也都能身先士卒。也就是在这样治军有方的情况下,在1921年他升任了陆军混成旅的第八旅旅长。



事实上郭松龄的确没有辜负了张学良和张作霖的期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全线溃败的时候,只有郭松龄指挥的三旅和八旅能够成建制的撤退,并且张作霖也因郭松龄在山海关一战拼命阻挡了直系军队的进攻,张作霖才能安然退回奉天,并保全了东三省。也因这些战绩,张学良越发的看重郭松龄,并赋予了他很多的权利,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郭松龄也一直都很忠心于张学良。正如时人所评“张对郭推心置腹,而郭对张也鞠躬尽瘁。一般人都认为郭是张的灵魂”,甚至连张学良自己都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就在这样张学良这样的信任下,郭松龄是一路做到了东北第三军副军长,但实际上由于当时的张学良只是代理第三军的军长,所以实际上第三军就是由郭松龄在掌控。而就是如此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正是因为郭松龄的军队在前方死死的将直系的主力军牵制住,奉系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调兵遣将,最终获得胜利。



政见不同,最终反奉

当然虽然郭松龄因奉系而大权在握,但实际上郭松龄与张作霖当然政见并不一样。在当时郭松龄是希望奉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统一国家,然后再依靠民主的力量去壮大自己的国家。但是张作霖却是想依靠日本人,并出卖一些国家的利益,然后去统一全国。正如当年在得知张作霖欲以跟日本签订所谓的“二十一条”协定来换取日本的支持和军火的时候,他对韩复榘说的那句话“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张作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最终在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向全国通电讨伐张作霖,并于23日率领7万大军朝奉天进攻。当然最开始的郭军可是势如破竹的,因为在当时张作霖因为郭松龄同张学良的关系,所以在当时奉军所有制精锐的武器和人员都是先装备郭军的。但是张作霖却万万没想到,这些安排却最终险让自己的奉军毁于一旦。



当然郭军就是凭借着整个东北最精锐的部队接连击溃了张作霖手下的奉军。最终郭军势如破竹的占领东三省最重要的要地-锦州,但是正当郭松龄的部队要攻占奉天的时候。郭军内部出现了问题,他的两个盟友冯玉祥和李景林打了起来,其原因就是冯玉祥想要得到直隶省的地盘,再加上冯玉祥自认为奉军败局已定,所以就擅自于李景林开战。此时盟友的内讧可以说让郭军顿时陷入了奉军包围的地步,但是对于郭军并不致命,实际上再当时郭军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与奉军决一死战。


但是可怕的是日本人加入到了这场战争,而且还是支持张作霖的,这对于郭军来说就足以致命。显然在当时郭军的实力还是不足以打败日军,再加上日军当时控制了奉天附近几乎所有的铁路和要地,等于就是说如果日军不允许郭军增兵奉天,郭松龄将无计可施。最终在1925年12月24日,郭松龄得知自己败局已定,并只得带领着自己的夫人和亲信逃离了奉天,但是最后还是被奉军抓住,之后就和自己的夫人被张作霖下令枪决。



性格有缺,气节不缺

郭松龄这辈子说实话没有什么大错,至少他同其他的一些爱国将领一样,他从未卖过国。其实在当年他完全可以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来替代张作霖对于东三省的统治。



在当年郭军快要进入奉天境内的时候,日本的关东军司令官白川义则曾让手下去收买过郭。当时日军曾跟郭说过只要他在进入奉天的时候承认当年他们与张作霖所签订的所有协议,并保证日本人在东三省的特殊权力和利益,他们就会让张作霖尽早的向外部宣布下野,并帮助他们攻下东三省。可惜的是在当时郭松龄本就是因为张作霖同日本人签订不平等的条约才反奉的。



所以郭自然不同意,他说到“我班师回奉是中国的内政,希望贵国不要干涉。我不懂得什么是日本帝国在满蒙的优越地位和特殊权利。”并且在当日本人威胁他的时候,他还大声说到“岂有此理!你们日本如果不讲道理硬要干涉中国内政,你们若把我拉到水里,我也要把你们拖进泥里!”。也就是如此,最终日本人才在张作霖求他们,并答应一些条件的时候决定帮助张作霖,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郭军被奉军和日本人联合打败。



可以说从这点来看郭松龄即使之前有万般的不对,在这个时候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底线,不为日本人的条件所诱惑,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这就足以。

当然郭松龄虽没啥大问题,但是在性格上却有些小鸡肚肠了。在当时他就因为在当年直奉大战的时候,因郭怀疑姜登选的爱将陈琛在直奉大战的时候不听指挥,而当他想将陈琛就地正法的时候,因姜登选阻扰他并救了陈琛,所以并嫉恨上了他。而当他反奉的时候,姜登选作为使者来劝和的时候,他居然就因为这些事情将姜登选给毙了,甚至还有人怀疑他当时并没有将姜登选杀了,而是将他活活闷死的。



当然不管如何在当时的环境,与其他的一些军阀相比郭松龄可以说很不错了。他在治军期间从不扰民,而且也不剥削治下的百姓,之后在列强如何诱惑下,他也依然能够坚守着自己的最后一丝底线,那就是不卖国。而就是这样郭松龄注定不算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也算是一个爱国将领吧。


澳古说历史


郭松龄字茂宸,出生在奉天(沈阳)东郊渔樵寨村,自称大唐名将汾阳郡王郭令公郭子仪的后人。不过关这未经考证,可能是他吹牛的。这么多年以来,本来对他感兴趣的人不多,除了专业学历史的,或者研究奉军的,少有人关注。但随着电视剧《少帅》热播,郭松龄一下子成了网红,关注这位郭鬼子的人越来越多。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真实的郭松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郭松龄早年追随朱庆澜,加入过同盟会,后来返回奉天密谋起义,结果事情泄露,起义首脑们被张作霖一网打尽,郭松龄也在其中。本来,张作霖是要把他们全部处死的,但郭松龄的未婚妻韩淑秀拦下囚车,说郭不是革命党,只是回来和自己成亲。张作霖一来佩服韩的胆量,二来也怜惜郭的才华,故而刀下留人,放了郭松龄。这,就是张作霖和郭松龄第一次见面,谁能想得到他们后面还有那么多故事。

后来,郭松龄考入了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先是留校任教一段时间,然后去广东参加孙先生领导的护法运动,历任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韶关讲武堂教官。护法运动失败以后,郭松龄被北洋政府通缉过,只好回到老家奉天。说实话,除了军事以外,郭松龄其他啥也不会,所以为了养家糊口,他在东北讲武堂当起了战术教官,算是得到了一份比较稳定的职业。

谁能想到,这成了郭松龄飞黄腾达的起点。在担任战术教官的时候,他部下有一名非常特殊的学员——奉军的太子爷小张。小张一心要学习军事,于是老帅就把这位少帅扔到讲武堂,让他体会一下普通军人的生活,顺便学习一下军事。刚巧,小张成了郭松龄的学生。少帅后来在唐德刚先生为他记录历史的时候曾经说过,他当时在学校里,最佩服的就是郭教官,军事素质过硬,军事理论先进,最关键的是和自己交情深厚。正是凭借着和少帅这份亦师亦友的关系,郭松龄得以步入升官快车道,不久就被张作霖委任为团长,进而又升为旅长,从一名普通的讲武堂教官成为奉军高级军官。

当时的奉军垂垂老矣,虽然武器装备非常先进(大多来自日本),但那批出身绿林的奉军老将已经暴露出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而郭松龄和少帅指挥的第8旅和第3旅则是一番崭新的气象。他们用新法练兵,联合办公,并通过剿匪战争磨练这两支部队,使之成奉军中的两支劲旅。

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以张景惠和张作相为首的奉军老将们不堪一击,完全不是吴佩孚的对手。奉军眼看就要全军覆灭,东北都可能不保。在这个危急时刻,郭松龄和少帅站了出来,指挥第3旅和第8旅,担当起了掩护全军撤退的重任。特别是郭松龄,率军多次击败直军的追击,并采用“胜利中突然后撤”的方式,在损失很小的情况下,挡住了直军,为奉军保住了元气。

战后,张作霖才看明白,依靠老兄弟的时代过去了,他们虽然忠心,但能力毕竟有限。于是,张作霖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让为人宽厚,德高望重的老把弟张作相担任名义上的总办,实际并不管事,而让少帅和郭松龄分别出任正副参谋长,负责整个东北陆军的编练整训。张作霖对郭松龄的器重,可见一斑。

郭松龄虽然才华出众,军事素质过硬,但为人桀骜不驯,甚至有点小肚鸡肠。他和奉军另几位中生代将领如杨宇霆和姜登选等,都不是很和睦。幸亏一切有小张协调照应,才不至于反目成仇。可能奉军中,唯二能让郭松龄低头的就只有张家父子,尤其是小张。这位少帅曾经说过:我就是茂宸(郭松龄),茂宸就是我,除了老婆不能换,其他一切都不分彼此。能让张学良说出这样的话,两人关系自然确实是好得如同一个人。

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奉军在郭松龄的调教下,今非昔比,已经可以和直军堂堂正正摆开架势打上一仗。在决定奉军命运的九门口战场,郭松龄再一次因为桀骜不驯,和顶头上司、九门口前敌总指挥姜登选闹了起来,甚至一度把部队撤下来,撂挑子了。少帅知道后,非常愤怒,骑马追上郭松龄,要他回去继续打仗。郭松龄不肯,执意要撤。张学良被逼无奈,拔出手枪说:我是你的上级,也是你的学生,你在讲武堂时一直告诫我,在战场上要绝对服从上级,今天你要走,我拦不住你,请你用这把手枪打死我,然后再走。郭松龄听到这里,抱住张学良嚎啕大哭,小张也嚎啕大哭。于是,郭松龄指挥军队回归到前线,夜袭直军,取得了九门口大战的胜利。

随着冯玉祥倒戈,张作霖取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并控制了北京政府。战后论功行赏,杨宇霆得到了江苏地盘,姜登选得到了安徽地盘,李景林得到了河北地盘,连外来的张宗昌也得到了山东地盘。可认为自己功劳最大的郭松龄什么都没捞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据说张作霖为了安慰郭松龄,对他说:咱还要什么地盘,你和小六子(张学良)什么关系,都穿一条裤子,咱爷俩又是什么关系,等我两眼一闭,这天下不都是你和小六子的嘛?

后世很多专家都分析过,张作霖对郭松龄那是相当器重,虽然没有给地盘,却把最精锐的7万奉军主力全部交给郭松龄.或许,他是用李世民对李绩的方式对待郭松龄,把提拔重用的机会交给小张,而不是自己,这样可以让郭松龄对少帅感恩戴德。或许是张作霖认为战争还远没结束,直系余部和国民军冯玉祥都虎视眈眈,这个时候,最能打的郭松龄不能离开部队。张作霖觉得没给郭松龄地盘没关系,郭松龄和自己儿子的关系摆在这里,郭松龄应该可以理解自己的苦心。

但张作霖错了,完全错了,大错特错。郭松龄就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这次没分到地盘,而且他的死对头杨宇霆和姜登选都得到了一省的地盘,郭松龄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再加上冯玉祥在中间煽风点火,郭松龄终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指挥手下最精锐的7万奉军造反,推翻张家父子,自己来做奉天的主人。于是,奉军历史上最惨痛的一幕爆发了:奉军打奉军,郭松龄反了。

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张作霖顶住了郭松龄开头的三斧子,并在随后的巨流河大战中,由少帅出马,师生好友沙场搏杀,最终学生击败了老师。而且,郭松龄被张作霖下令就地枪决,结束了一生。

郭松龄的失败,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和他的个性有关。之前说过,他是一个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人。他起兵的时候,正赶上姜登选的专列经过他这里。他因为和姜登选有私人恩怨,就立刻下令杀了姜登选。姜登选在奉军中以宽厚待人著称,人缘非常好。姜登选的死,让郭松龄的高级将领们不寒而栗。尤其是参谋长邹作华,他觉得郭松龄连宽厚的姜登选都容不下,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用太子的名义造反,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好的策略,可以迅速取得军心和民心。但有一个前提,太子必须死了。比如秦末用扶苏的名义造反,隋末用杨勇的名义起兵。可郭松龄用小张的名义起兵,而小张还活着。毕竟父子一心,小张怎么可能站在郭松龄这边反对自己老爹?所以,郭松龄弄巧成拙了,最终惨败身死。

郭松龄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参加过革命,也热衷于军阀混战,谋取私利。他看着大公无私,不贪财,不好色,却为一己之私,出卖了最好的朋友,导致兄弟师徒反目成仇。笔者无意去评价郭鬼子一生的功过得失,只想告诉大家一个完整的郭松龄。

1. 唐德刚:《口述历史》

2. 范克明、周亚兰:《张XX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郭松龄是一个深受张学良器重的人。也是张学良的老师。更是一位奉系军当中的不可多得的将才。可是当他拉起队伍另立旗帜的时候,这也注定他会成为一个罪人。因为他对不起张作霖对他的栽培之恩,以及知遇之恩。


这种人是打仗时智商很高,情商确实很低的人。所以说在众多的将领当中,尽管郭松龄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还没有那些溜须拍马,只说不干事的人得奖励多,提拔的快。这也是郭松龄对奉系军阀失望的原因。
他又是一个非常想抗日,想打日本人的一个将军,就是这么一个爱国,有正义感的人,他觉得张作霖真的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一心想抗日,一心打击侵略者。到最后,不得不背叛张作霖和张学良,试图去打日本人。可是郭松龄,虽然是背叛了奉系,可是他带的兵还都是奉系的人。这些跟他走在一起的兵们,最后,在关键的时刻还是离他而去。这也就是郭松龄失败的原因。在我看来,这个人只是会打仗,精于打仗,练兵,却真的不知人情世故,更是没有应该聪明人的情商。最终夫妻二人被张作霖抓到以后惨死收场。


伊春美食美客


历史上真实的郭松龄身材颀长、高大挺拔。当时奉军将领都穿上好的呢子军服,只有奉军士兵和白俄士兵才穿布军服,而郭却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士兵一样高大,因此人送绰号“郭鬼子”。

〖家族出身〗

郭是唐朝名将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后裔,祖籍山西太原。郭的远祖自明朝迁到东北戍边,到清代家道中落。郭松龄的父亲郭复兴曾想复兴祖先家业,但由于家境穷困,却只能做个私塾先生。

郭松龄的母亲是农村妇女,尽管自家贫困,也常帮助更困难的人,郭松龄的父母对郭松龄的影响很大,家庭的熏陶和成长的环境造就了他坚韧不拔、嫉恶如仇的性格!

〖弃笔从戎〗

1903年,郭松龄进入省城董汉儒先生开设的书院学习,希望借此踏上仕途。日俄战争的爆发使得郭动了从军报国的念头。1906年,郭松龄被选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

〖初被赏识〗

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当上了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相当于排长),由于郭会带兵,又忠于职守,被陆军统领朱庆澜看中,长期追随其左右。

1909年,朱庆澜调入四川任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郭松龄一同随往,任第六十八团连长。1910年,郭松龄加入新军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



〖兵不血刃〗

1911年,在四川保路运动中,时任第六十八标第二营营长的郭松龄,对群众好言相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的前提下就解了围。

〖失去靠山〗

武昌起义后,成都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朱庆澜任副都督。没多久,朱庆澜由于川籍将领排挤被迫离开四川。郭松龄失去靠山,辞职回到奉天。

〖“美”救英雄〗

郭在奉天也没消停,他密谋起义反清失败,被清政府逮捕。1912年2月12日,正当郭松龄等准备行刑时,韩淑秀拿着一份当日的《盛京日报》闯进法场。原来报纸上刚登出“清帝退位诏书”,韩淑秀救了郭松龄一命,两人从此结为夫妻。

〖加入奉军〗

1918年末,郭松龄经陆大同学秦华(时任督军署参谋长)的推荐进入奉军督军署任少校参谋。 1919年2月,张作霖因急需军事人才,重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郭被调到讲武堂,任战术教官。


〖少帅垂青〗

当时,张学良是第一期炮兵科学员。讲武堂教官对张学良大多是阿谀奉承,唯独郭松龄“管教甚严,决不稍加宽容”。。郭常向张讲救国救民的道理,对张学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郭松龄高深的军事造诣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优良品质令张学良大为折服,便向父亲张作霖推荐了郭松龄,1920年,郭从讲武堂调任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

〖两战告捷〗

1920年7月,张作霖入关,任郭松龄为先锋司令,郭以一团的兵力击溃了皖军的两个旅。同年10月,郭松龄随张学良到吉林剿匪,他制定作战计划,与士兵同甘共苦,作战中身先士卒,迅速平定匪患。

〖声名鹊起〗

两次军事行动的全胜,张作霖对他破格提升。1921年5月,郭松龄被提升为扩编后的陆军混成第八旅旅长,在郭的整顿下,八旅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成功掩护张作霖全身而退〗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全线大败,但郭在山海关一役中,与几倍于自己的直军追兵周旋相抗,成功阻止直军直取奉天的计划,使得张作霖全身退回奉天。

〖与张学良感情至深〗

郭在以后的数次大仗中,以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与冷静沉着,屡战屡胜。张学良对郭松龄的信任和依赖也是愈发的“严重”!郭松龄并没有恃宠而骄,他对张学良很尊重,平时做事都是先请示,凡是张学良坚持的事,他多半服从。

时人评价说:“张对郭推心置腹,而郭对张也鞠躬尽瘁。一般人都认为郭是张的灵魂”。而张学良自己则说:“我就是松龄,松龄就是我。”两人的感情可见一斑。

60多年后,张学良仍然说:“我最敬重郭松龄,我前半生的事业完全靠他”。

〖倒戈反张,下场可悲〗

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龄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此次讨伐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郭松龄夫妇被俘枪决后,张作霖下令暴尸三日,下场可悲!

郭松龄做将领绰绰有余,但却缺乏当统帅的才能。为将时便结怨同僚,又缺容人之量,导致部队没有凝聚力。再加上他把“倒戈将军”冯玉祥当作盟友,也是一步臭棋!


小熙为人人


郭松龄实际是个伪君子,他是没什么欲望,他的野心对权利的追求是他唯一的欲望,大奸一个和冯玉祥是一丘之貉,郭松龄反奉之战,表面是为了东北未来实际上和冯玉祥高喊着革命实际上都是为了一己之私,后果是让东北的老奸巨猾的张作霖命丧日本人之手,让败家子张学良上台,张学良因为郭还杀了杨宇霆,搞了个东北易帜,结果是东北沦陷,日本人几乎不用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富饶的东北三省,日本人通过曾经强大的东北军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势力才敢喊出三个月灭亡中国,如果张作霖不死,如果张学良不杀杨宇霆听从其建议游走于各个势力之间,中国就不会有如此惨烈的八年抗战,郭死有余辜


小狗看历史


郭松龄作为奉军中的中流砥柱,其军事才能自然不用多说,但是郭松龄最后为何会反张作霖?这其实就是郭松龄在政治问题上看的不透彻,郭松龄反张作霖一是为了民主,二是认为张作霖同日本勾结。郭松龄决意同张作霖分道扬镳,但是却又同张学良讲义气,打出了反父不反子的旗号,这实在是令人佩服,但是又显得郭松龄的天真。

1920年到1925年间,这是奉军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这时的郭松龄可以说是除了张作霖、张学良外,奉军中最有威望的人。当时郭松龄手里有7万大军归其指挥,而且还是东北军中的精锐。郭松龄在1925年反奉,深刻的影响了当时的局势,若是不出意外,东北军当时的实力可以一鼓作气荡平北方。郭松龄的叛乱,使得张作霖不得不依赖日本人的力量来应对。



郭松龄叛乱的初衷是反对张作霖,支持孙中山提出的民主共和,郭松龄青年时期接受过进步思想,他认为只有民主才能解救国人。所以虽然为军阀的幕僚,但是郭松龄一直是爱国爱民,只是当时革命军实力不强。郭松龄反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忍心看张作霖出卖国家利益,但这是郭松龄从军人角度出发的。


在1925年郭松龄打进沈阳之后,他还是顾及同张学良的义气和情谊,这是非常天真的一个想法。郭松龄称的上是一个具有东方古典侠士情怀的人,也算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若是郭松龄政治上成熟的话,就应该先把张作霖同日本交易的事情先曝光,再联络其他军阀,一起讨伐张作霖。如此就算张作霖寻求日本人的帮助,也避免不了下野的结局。


小司马迁论史


郭松龄,不是白痴,是一个痴人。

他也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只是有点急于求成。

郭松龄生于1883年,字茂宸,沈阳人。1905年郭松龄考入奉天陆军小学堂,后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1907年毕业后入盛京将军衙门任职,深得陆军步队第二标标统朱庆澜的赏识。1909年赵尔巽调任四川总督,朱庆澜作为赵尔巽的部将自然也追随入川,因此郭松ing也随之去了四川。

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后,郭松龄被解职,虽在朱庆澜的保荐下复职,但是随后又爆发了辛亥革命,四川也响应了这场革命,清军将领纷纷逃离,郭松龄也离川返回了奉天。实际上,在川期间,郭松龄已经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所以在回到奉天后,他曾试图参与起义,但因事泄被清政府逮捕并处死刑,后来韩淑秀拦截囚车,说郭回奉天是为了与她结婚,并不是参加革命,郭因此逃过死劫。后来,郭松龄反奉多少也有点韩淑秀的影响。

1913年郭松龄考入了北洋政府所创办的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曾在北京讲武堂任教官。护法运动时,郭曾南下广州投靠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又黯然返回了奉天,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任战术教官。当时,张学良也正好在讲武堂学习,郭与张自此结识,亦师亦友。

结识张学良,让郭松龄坎坷、波折的军事生涯迎来了黎明,在张学良的举荐下,郭松龄正式进入了奉军系统。

张学良是一个纨绔,是奉系军阀的“太子爷”,人称少帅,吃喝玩乐,风流潇洒,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领导水平不怎样,他的军事水平也不怎么样,所以前期他之所以能够掌握奉系的精锐,张学良的部队能够打胜仗,说到底还是郭松龄的功劳。

如果说杨宇霆是张作霖的臂膀和智囊的话,张学良的臂膀和智囊便是郭松龄。

张学良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事情扔给了郭松龄,给予了郭足够的信任,张学良曾经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由此可见,张对郭是如何的信任与依赖了。

郭松龄是一个骄傲的人,他在骨子里瞧不起出身草莽的张作霖,更对张作霖重用杨宇霆感到不满,也对张作霖对于日本人的态度感到怀疑。

这是郭松龄日后反奉的原因。

杨宇霆虽然出身“士官派”,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奉系老资格的旧派的扶持下逐渐发展壮大,最后取代了旧派在奉系中的地位。但是,对于陆军大学出身的“陆大派”郭松龄来说,士官派也失去了曾经的锐气,成为了“旧派”,陆大派也在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不过,当时的奉系是张作霖说了算,所以郭松龄也不可能是杨宇霆的对手。

反对张作霖和杨宇霆的想法在产生后,便始终抹不掉,但是郭松龄也陷入了犹豫,到底是等张学良上位后再依照自己的想法办事,还是直接反了张作霖?

但是,让郭松龄决心反奉的导火索也很快出现了。

郭松龄听说张作霖为了对付冯玉祥和孙传芳,想要通过向日本人妥协来换取日本人的支持,获得日本人提供的武器和装备去打冯、孙,郭松龄很不齿张作霖的行为,认为张是为了一己之私出卖国家的利益。1925年10月,郭松龄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在日本遇到了同样去日本考察的韩复榘,郭向韩吐了张作霖槽。更巧的是,因为郭松龄早于张作霖派去与日本人商议的代表先到东京,让日本人误以为郭是张的代表,前来接触和试探,郭通过此事更加对张作霖“卖国”深信不疑,郭也因此下定了反奉的决心。

于是,郭向韩表露出要与冯玉祥合作反奉的想法,韩回国后又将此事告知了冯玉祥。

郭松龄以为张作霖和杨宇霆过于保守、懦弱,为了私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所以要反奉。

冯玉祥为了消除奉系对自己的威胁,也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所以同意和郭松龄合作反奉。



郭松龄选择与冯玉祥合作,等于是在挖坑埋自己。郭松龄为了提高反奉的胜算,将直隶督军李景林也拉进了反奉的队伍,这事对于冯玉祥来说算是一个小惊喜,因为他已经觊觎直隶很久了,如果能够打着合作反奉的旗号降低李景林对冯的防备,在李景林出兵帮助郭反奉的时候,他冯玉祥便可趁机领兵直入直隶、抢占直隶!只可惜冯玉祥的如意算盘最后没打成,李景林看出了冯玉祥的打算,所以不肯离开直隶,冯玉祥无奈之下只好和李景林真枪实弹地打了起来。

郭松龄以为自己拉了两个盟友,没想到两个盟友却相互打了起来,结果还是他一个人对战张作霖。

即使如此,郭松龄打着张学良的旗号反张作霖,靠着手里掌握的奉军精锐仍然打得张作霖很是狼狈,可以这么说,如果张作霖没有去请日本人帮忙的话,奉系早就已经改姓郭了。如果又冯玉祥的帮忙,即便日本人突然出兵相助张作霖,奉系也很有可能改姓郭,只可惜冯注定是个专门坑队友的人。



郭松龄反奉失败被俘,后来杨宇霆害怕将郭送回奉天后,张学良会想方设法营救郭,所以干脆先斩后奏地枪毙了郭松龄、韩淑秀夫妻,尸体被曝晒三天。

如果郭松龄能等,那么张学良时代的奉系肯定是他的主场,可惜他等不了,他急于去证明自己的理念肯定会超过杨宇霆,让奉系更加强大。

如果郭松龄能够看明白张作霖与日本人的关系、看清楚张作霖对日本人的态度,他也很可能就不会打定主意去反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