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郭鬆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太陽沒有淚


郭松齡,又叫郭茂宸,因為出生在清末這個混亂黑暗的時代,所以他深知努力才能生存的重要性,他也明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雖然其祖籍山西,但是他卻是在奉天出生長大的,可以說是個地道的東北漢子。從小,他便被父親送入奉天陸軍小學堂學習,在學堂他成績優異,從小展現的軍事才能使其不久就被保送陸軍速成學堂深造。

畢業後,他開始了他的戎馬軍旅生涯,起初他回到奉天被任命為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後轉防四川。

時逢中國青年救國狂潮在各地宣起,受救國為民思想影響,郭松齡經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後因在奉天策劃革命失敗而被捕。


被救出後,他進入中國陸軍大學深造,北伐戰爭時期,他積極參與革命,但是最後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篡奪,郭松齡無可奈何只能回到奉天,因為其軍事才能優秀,被推薦進入奉天督軍署任少校參謀,這也是其作為奉軍將領的開始。

張作霖當政東北之初,設立東北陸軍講武堂,郭松齡作為其戰術教官,陰差陽錯之下,他結識並教導張學良。從此,郭松齡也成了張學良的良師益友。張學良從郭松齡那裡學到了許多本領,這為他之後繼承帥位,當政東北奠定了基礎。

後經張學良引薦郭松齡為張作霖重用,郭松齡憑藉其過人的軍事才能和赫赫戰功成為了張作霖手下的大將,但是隨著他與張作霖接觸漸深,張作霖的軍閥作風讓郭松齡十分不滿,日積月累,他與張作霖的矛盾也開始逐漸顯露。


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後,郭松齡帶領奉軍所向披靡,為直奉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其日漸高漲的權勢引起了楊宇霆等人的不滿,他們排擠郭松齡,再加上張作霖老套腐朽的軍閥作風,使得郭松齡看不到東北的希望,所以在其心中萌生了反叛的想法,他開始暗中聯繫共產國際和時任民國總統的馮玉祥,企圖推翻張作霖的統治。

一次偶然的機會,郭松齡奉命帶領在天津的第三方面軍,他把握住機會,乘機倒戈反奉。郭松齡發表聲明,強烈要求張作霖下野,於是郭松齡與張作霖的戰爭拉開了序幕,因為郭松齡掌握的軍隊都是精銳,所以張作霖的東北軍節節敗退,張作霖甚至都準備下野逃命了。但是因為盟軍馮玉祥的言而無信和日本關東軍對張作霖的幫助,郭松齡最後落得個兵敗身亡的下場。

其實歷史對郭松齡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做出了貢獻,也有人說他也間接的促使日本勢力滲透進中國。


但是如果僅僅從為人上來說,我覺得郭松齡至少是一個光明磊落的漢子,他在軍隊任職期間,一直恪盡職守,嚴於利己,一身正氣。對於士兵可以說是愛兵如子,噓寒問暖,在軍隊中有極高的聲望。這也是他在反叛時大部分士兵願意跟著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一心把國家的興亡和前途作為己任,他反叛的初心就是看好張學良的品行,想讓張學良帶領東北走向更光明的未來,所以對於郭松齡,本人還是偏持讚賞態度的。


夏目歷史君


郭松齡此人不貪財不好色不喜賭,做事嚴謹認真,治軍嚴格,從來不徇私舞弊。在夫妻生活上,郭松齡算得上是一個好丈夫,儘管妻子多年來未曾生育,但他依舊不納妾,一直與原配妻子恩愛有加。在部隊中,他又算得上是一個好軍官,他從來不貪汙受賄,與士兵同甘共苦,對沒有背景卻有能力的士兵他都會盡可能提拔。


1925年的某一天,手握奉軍七萬精銳部隊的郭松齡突然宣佈反奉,通電張作霖要求其下野,讓張學良主持東北大局,否則就率領大軍攻打奉天。郭松齡此舉很明顯是為了個人私心,他口口聲聲宣揚反對內戰,全國團結一致抵抗列強。可是實際上郭松齡帶領七萬奉軍精銳打起了內戰,導致東北軍實力大損,這也給了日本人可趁之機。

郭松齡帶領他的七萬大軍一句勢如破竹,當時許多人都以為郭松齡必然可以打敗張作霖,奉軍高層許多軍官都收拾好東西準備溜之大吉,結果這時候日本人突然插了一手,幫助張作霖攻打郭松齡,再加上郭松齡七萬精銳都是張學良的老部下,在張學良的一番心理戰下,許多人都選擇倒戈相向,郭松齡因此失敗了,他與他夫人都被殺。



日軍曾提出幫助郭松齡打敗張作霖,前提是讓郭松齡簽訂滿蒙條約,維持日本在華的利益,郭松齡立馬就拒絕了日本人。郭松齡沒有因為個人利益而拋棄國家利益,從這點上我尊敬他,他起碼算得上是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


麥地傳奇


郭松齡,字茂宸,外號郭鬼子,民國初期奉軍將領。後因起兵反奉失敗後被張作霖槍斃於巨流河畔。郭松齡這個人屬於空有一腔革命熱血,卻不懂世事的莽將。他的起兵反奉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後果,甚至成為日本後來侵佔東三省的一個誘因。



郭松齡早年就參加了同盟會,甚至參加了奉天的反清起義。所以這個人身上的革命熱忱是非常高的。張作霖屠殺革命黨人,郭松齡的未婚妻替他求情,讓鬍子出身的張作霖頗為感動,於是將郭松齡留在奉天講武堂任職。

沒想到的是作為教官的郭松齡竟然迎來了他人生中的一位貴人,這就是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初入講武堂的張學良被郭松齡的軍事才能和革命理想所感化,併成為了張學良的人生導師。然而,張學良不僅從他身上學到了軍事才能,也學到了他的魯莽和熱血。



憑著張學良的一路開道,郭松齡很快就從講武堂的教官升任了奉軍的高級將領。作為軍事人才,郭松齡打仗的確很有一套,兩次直奉戰爭郭松齡都靠著打硬仗而聞名。但也就是兩次直奉戰爭,讓他越來越厭倦了軍閥之間的混戰,一股革命者的熱血驅使著他決心改變這一切。

可是,郭松齡的革命對象是他那位得意門生的父親,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鬍子出身,在東北摸爬滾打多年,可謂根深蒂固,要反他談何容易?可是,郭松齡這人屬於熱血上來做事就不過腦子,他竟然去找著名的倒戈將軍馮玉祥做盟友。於是,郭松齡在陣前起義,從山海關向瀋陽逼近。



郭松齡的起義軍進軍的確很迅速,很快就逼近了巨流河。然而,在巨流河畔是南滿鐵路,這裡駐守的是日本關東軍。張作霖為了讓日本人擋住郭松齡,不得不答應了日本關東軍提出的賣國條件。日本人滿以為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東北的特權,可是後來的歷史證明,鬍子張作霖竟然拒不執行。

而郭松齡在巨流河畔被日本關東軍所阻,又被奉軍反撲,很快優勢變成劣勢,而他的盟友馮玉祥再次露出他倒戈的嘴臉,根本不派一兵一卒援救,最終導致郭松齡血灑巨流河。而郭松齡的死,後來成為了張學良心裡的一個檻。



由於老帥張作霖拒不執行與日本簽訂的協議,導致其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張學良改旗易幟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殺掉了郭松齡的死對頭楊宇霆,這一系列的舉動,讓日本人覺得在東北的權益受到巨大損害,於是,迫不及待地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傅斯鴻


隨著2016《少帥》電視劇的熱播,人們對於民國時期張作霖、張學良、張作相等奉系將領的討論和關注又迎來了新一波的高潮。而這其中最引人注意除了張作霖等奉系大佬,應該就屬郭松齡了,畢竟他是奉系將領中第一個敢用大規模武裝力量來反對張作霖的人,甚至在最後都能逼的張作霖都要準備下野,然後帶著家眷要逃的主。



可惜就在張作霖準備將東三省移交給郭松齡的時候,先是郭松齡的盟友馮玉祥為了搶奪地盤與他背道而馳,後就是日本人突然出手阻擾郭軍對於奉軍發動攻擊,並切斷了郭軍的鐵路運輸線路。後張作霖的奉軍絕地反擊,奉軍先後策反了郭軍軍中數位最重要的將領,包括參謀長鄒作華、第十九旅旅長高紀毅等,最終郭軍在巨流河大敗而回。而在之後眼見勝利已無望,郭松齡就帶著自己的妻子和200多名衛兵出逃,但是很遺憾在白旗堡郭松齡被捕,後被張作霖下令槍斃,並曝屍三天。



而在郭松齡死後,張作霖說他是不忠不義之人,甚至還有人說他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郭松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真的是一頭喂不熟的白眼狼嗎?

志向遠大,才能超群

1883年郭松齡出生在了瀋陽的一個小漁村中,而據傳他所在的家族乃是唐朝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代,但是事實如何我想誰也不知道。不過如果是真的,後來的郭松齡在戰場上的表現倒也不辱沒他先祖的名頭。1905年已是弱冠之年的郭松齡在盛京將軍府當差的遠房親戚的幫助下,他考入了奉天陸軍小學堂,次年又因在校表現突出被陷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就讀。



1907年郭松齡以極其優異的畢業成績進入了盛京將軍府任衛隊哨長。後郭松齡因帶兵有道被當時的陸軍統領朱慶瀾看著,得以在1909年升任陸軍第三十四協協統。而在軍中郭松齡接觸到了一些全新的民主革命思想,最後在好友的介紹下他加入了同盟會,成為同盟會早期的成員之一。不過武昌起義後,由於革命軍內訌,郭松齡被迫辭職回到了奉天。



當然回到奉天的郭松齡並沒有就此沉迷下去。在1913年他又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國陸軍大學。之後在1917年他投奔了孫中山的廣東護法政府,而在這裡他的才能被孫中山所認可,尤其是他提出的“欲謀真正共和,須由軍人革命”的建議讓孫中山大為讚揚。不過就當郭松齡想要在這裡大展才能得時候,孫中山的護法政府卻被袁世凱擊潰了,不得已郭松齡只得再次回到奉天。



不過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雖然郭松齡失去了在孫中山陣營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但卻得到在奉系陣營揚名立萬的機會,在回到奉天的時候,他經陸大同學秦華的介紹得以進入張作霖的督軍署任少校參謀。1919年因張作霖的軍隊急需大量的軍事人才,於是他成立了東三省陸軍講武堂,而就這樣郭松齡憑藉著才幹被選為了講武堂的教官。



得遇貴人,一飛沖天

而這次在講武堂當教官的經歷,讓郭松齡遇到他一生的貴人,那就是張學良。在當時講武堂可是說就是張作霖的私人財產,所以講武堂的教官都對張學良這位大公子那是極盡的奉迎,而張學良這位大公子又向來對這些人善於溜鬚拍馬的人是極度的厭惡。也就是如此郭松齡這位不會拍馬屁的,教學又是極其嚴格,絲毫不顧及張學良是誰的公子,錯了就罵,所以此時的張學良是十分的看重郭松齡。



郭松齡就在張學良的舉薦下做了巡閱使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自此郭松齡開始最為輝煌的一生。而後衛隊旅在郭松齡的調教下迅速的成為整個東三省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在當時作為參謀長的郭松齡每次訓練的時候都能與士兵同甘共苦,而每次作戰的時候也都能身先士卒。也就是在這樣治軍有方的情況下,在1921年他升任了陸軍混成旅的第八旅旅長。



事實上郭松齡的確沒有辜負了張學良和張作霖的期望。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全線潰敗的時候,只有郭松齡指揮的三旅和八旅能夠成建制的撤退,並且張作霖也因郭松齡在山海關一戰拼命阻擋了直系軍隊的進攻,張作霖才能安然退回奉天,並保全了東三省。也因這些戰績,張學良越發的看重郭松齡,並賦予了他很多的權利,但也正是因為如此郭松齡也一直都很忠心於張學良。正如時人所評“張對郭推心置腹,而郭對張也鞠躬盡瘁。一般人都認為郭是張的靈魂”,甚至連張學良自己都說“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就在這樣張學良這樣的信任下,郭松齡是一路做到了東北第三軍副軍長,但實際上由於當時的張學良只是代理第三軍的軍長,所以實際上第三軍就是由郭松齡在掌控。而就是如此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正是因為郭松齡的軍隊在前方死死的將直系的主力軍牽制住,奉系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調兵遣將,最終獲得勝利。



政見不同,最終反奉

當然雖然郭松齡因奉系而大權在握,但實際上郭松齡與張作霖當然政見並不一樣。在當時郭松齡是希望奉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統一國家,然後再依靠民主的力量去壯大自己的國家。但是張作霖卻是想依靠日本人,並出賣一些國家的利益,然後去統一全國。正如當年在得知張作霖欲以跟日本簽訂所謂的“二十一條”協定來換取日本的支持和軍火的時候,他對韓復榘說的那句話“我是國家的軍人,不是某一個私人的走狗,張作霖若真打國民軍,我就打他”


最終在1925年11月21日,郭松齡向全國通電討伐張作霖,並於23日率領7萬大軍朝奉天進攻。當然最開始的郭軍可是勢如破竹的,因為在當時張作霖因為郭松齡同張學良的關係,所以在當時奉軍所有制精銳的武器和人員都是先裝備郭軍的。但是張作霖卻萬萬沒想到,這些安排卻最終險讓自己的奉軍毀於一旦。



當然郭軍就是憑藉著整個東北最精銳的部隊接連擊潰了張作霖手下的奉軍。最終郭軍勢如破竹的佔領東三省最重要的要地-錦州,但是正當郭松齡的部隊要攻佔奉天的時候。郭軍內部出現了問題,他的兩個盟友馮玉祥和李景林打了起來,其原因就是馮玉祥想要得到直隸省的地盤,再加上馮玉祥自認為奉軍敗局已定,所以就擅自於李景林開戰。此時盟友的內訌可以說讓郭軍頓時陷入了奉軍包圍的地步,但是對於郭軍並不致命,實際上再當時郭軍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與奉軍決一死戰。


但是可怕的是日本人加入到了這場戰爭,而且還是支持張作霖的,這對於郭軍來說就足以致命。顯然在當時郭軍的實力還是不足以打敗日軍,再加上日軍當時控制了奉天附近幾乎所有的鐵路和要地,等於就是說如果日軍不允許郭軍增兵奉天,郭松齡將無計可施。最終在1925年12月24日,郭松齡得知自己敗局已定,並只得帶領著自己的夫人和親信逃離了奉天,但是最後還是被奉軍抓住,之後就和自己的夫人被張作霖下令槍決。



性格有缺,氣節不缺

郭松齡這輩子說實話沒有什麼大錯,至少他同其他的一些愛國將領一樣,他從未賣過國。其實在當年他完全可以藉助日本人的力量來替代張作霖對於東三省的統治。



在當年郭軍快要進入奉天境內的時候,日本的關東軍司令官白川義則曾讓手下去收買過郭。當時日軍曾跟郭說過只要他在進入奉天的時候承認當年他們與張作霖所簽訂的所有協議,並保證日本人在東三省的特殊權力和利益,他們就會讓張作霖儘早的向外部宣佈下野,並幫助他們攻下東三省。可惜的是在當時郭松齡本就是因為張作霖同日本人簽訂不平等的條約才反奉的。



所以郭自然不同意,他說到“我班師回奉是中國的內政,希望貴國不要干涉。我不懂得什麼是日本帝國在滿蒙的優越地位和特殊權利。”並且在當日本人威脅他的時候,他還大聲說到“豈有此理!你們日本如果不講道理硬要干涉中國內政,你們若把我拉到水裡,我也要把你們拖進泥裡!”。也就是如此,最終日本人才在張作霖求他們,並答應一些條件的時候決定幫助張作霖,而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郭軍被奉軍和日本人聯合打敗。



可以說從這點來看郭松齡即使之前有萬般的不對,在這個時候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底線,不為日本人的條件所誘惑,他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這就足以。

當然郭松齡雖沒啥大問題,但是在性格上卻有些小雞肚腸了。在當時他就因為在當年直奉大戰的時候,因郭懷疑姜登選的愛將陳琛在直奉大戰的時候不聽指揮,而當他想將陳琛就地正法的時候,因姜登選阻擾他並救了陳琛,所以並嫉恨上了他。而當他反奉的時候,姜登選作為使者來勸和的時候,他居然就因為這些事情將姜登選給斃了,甚至還有人懷疑他當時並沒有將姜登選殺了,而是將他活活悶死的。



當然不管如何在當時的環境,與其他的一些軍閥相比郭松齡可以說很不錯了。他在治軍期間從不擾民,而且也不剝削治下的百姓,之後在列強如何誘惑下,他也依然能夠堅守著自己的最後一絲底線,那就是不賣國。而就是這樣郭松齡註定不算什麼大奸大惡之人,也算是一個愛國將領吧。


澳古說歷史


郭松齡字茂宸,出生在奉天(瀋陽)東郊漁樵寨村,自稱大唐名將汾陽郡王郭令公郭子儀的後人。不過關這未經考證,可能是他吹牛的。這麼多年以來,本來對他感興趣的人不多,除了專業學歷史的,或者研究奉軍的,少有人關注。但隨著電視劇《少帥》熱播,郭松齡一下子成了網紅,關注這位郭鬼子的人越來越多。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真實的郭松齡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郭松齡早年追隨朱慶瀾,加入過同盟會,後來返回奉天密謀起義,結果事情洩露,起義首腦們被張作霖一網打盡,郭松齡也在其中。本來,張作霖是要把他們全部處死的,但郭松齡的未婚妻韓淑秀攔下囚車,說郭不是革命黨,只是回來和自己成親。張作霖一來佩服韓的膽量,二來也憐惜郭的才華,故而刀下留人,放了郭松齡。這,就是張作霖和郭松齡第一次見面,誰能想得到他們後面還有那麼多故事。

後來,郭松齡考入了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後,先是留校任教一段時間,然後去廣東參加孫先生領導的護法運動,歷任粵贛湘邊防督辦參謀、廣東省警衛軍營長,韶關講武堂教官。護法運動失敗以後,郭松齡被北洋政府通緝過,只好回到老家奉天。說實話,除了軍事以外,郭松齡其他啥也不會,所以為了養家餬口,他在東北講武堂當起了戰術教官,算是得到了一份比較穩定的職業。

誰能想到,這成了郭松齡飛黃騰達的起點。在擔任戰術教官的時候,他部下有一名非常特殊的學員——奉軍的太子爺小張。小張一心要學習軍事,於是老帥就把這位少帥扔到講武堂,讓他體會一下普通軍人的生活,順便學習一下軍事。剛巧,小張成了郭松齡的學生。少帥後來在唐德剛先生為他記錄歷史的時候曾經說過,他當時在學校裡,最佩服的就是郭教官,軍事素質過硬,軍事理論先進,最關鍵的是和自己交情深厚。正是憑藉著和少帥這份亦師亦友的關係,郭松齡得以步入升官快車道,不久就被張作霖委任為團長,進而又升為旅長,從一名普通的講武堂教官成為奉軍高級軍官。

當時的奉軍垂垂老矣,雖然武器裝備非常先進(大多來自日本),但那批出身綠林的奉軍老將已經暴露出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而郭松齡和少帥指揮的第8旅和第3旅則是一番嶄新的氣象。他們用新法練兵,聯合辦公,並通過剿匪戰爭磨練這兩支部隊,使之成奉軍中的兩支勁旅。

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以張景惠和張作相為首的奉軍老將們不堪一擊,完全不是吳佩孚的對手。奉軍眼看就要全軍覆滅,東北都可能不保。在這個危急時刻,郭松齡和少帥站了出來,指揮第3旅和第8旅,擔當起了掩護全軍撤退的重任。特別是郭松齡,率軍多次擊敗直軍的追擊,並採用“勝利中突然後撤”的方式,在損失很小的情況下,擋住了直軍,為奉軍保住了元氣。

戰後,張作霖才看明白,依靠老兄弟的時代過去了,他們雖然忠心,但能力畢竟有限。於是,張作霖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讓為人寬厚,德高望重的老把弟張作相擔任名義上的總辦,實際並不管事,而讓少帥和郭松齡分別出任正副參謀長,負責整個東北陸軍的編練整訓。張作霖對郭松齡的器重,可見一斑。

郭松齡雖然才華出眾,軍事素質過硬,但為人桀驁不馴,甚至有點小肚雞腸。他和奉軍另幾位中生代將領如楊宇霆和姜登選等,都不是很和睦。幸虧一切有小張協調照應,才不至於反目成仇。可能奉軍中,唯二能讓郭松齡低頭的就只有張家父子,尤其是小張。這位少帥曾經說過:我就是茂宸(郭松齡),茂宸就是我,除了老婆不能換,其他一切都不分彼此。能讓張學良說出這樣的話,兩人關係自然確實是好得如同一個人。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奉軍在郭松齡的調教下,今非昔比,已經可以和直軍堂堂正正擺開架勢打上一仗。在決定奉軍命運的九門口戰場,郭松齡再一次因為桀驁不馴,和頂頭上司、九門口前敵總指揮姜登選鬧了起來,甚至一度把部隊撤下來,撂挑子了。少帥知道後,非常憤怒,騎馬追上郭松齡,要他回去繼續打仗。郭松齡不肯,執意要撤。張學良被逼無奈,拔出手槍說:我是你的上級,也是你的學生,你在講武堂時一直告誡我,在戰場上要絕對服從上級,今天你要走,我攔不住你,請你用這把手槍打死我,然後再走。郭松齡聽到這裡,抱住張學良嚎啕大哭,小張也嚎啕大哭。於是,郭松齡指揮軍隊迴歸到前線,夜襲直軍,取得了九門口大戰的勝利。

隨著馮玉祥倒戈,張作霖取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戰的勝利,並控制了北京政府。戰後論功行賞,楊宇霆得到了江蘇地盤,姜登選得到了安徽地盤,李景林得到了河北地盤,連外來的張宗昌也得到了山東地盤。可認為自己功勞最大的郭松齡什麼都沒撈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據說張作霖為了安慰郭松齡,對他說:咱還要什麼地盤,你和小六子(張學良)什麼關係,都穿一條褲子,咱爺倆又是什麼關係,等我兩眼一閉,這天下不都是你和小六子的嘛?

後世很多專家都分析過,張作霖對郭松齡那是相當器重,雖然沒有給地盤,卻把最精銳的7萬奉軍主力全部交給郭松齡.或許,他是用李世民對李績的方式對待郭松齡,把提拔重用的機會交給小張,而不是自己,這樣可以讓郭松齡對少帥感恩戴德。或許是張作霖認為戰爭還遠沒結束,直系餘部和國民軍馮玉祥都虎視眈眈,這個時候,最能打的郭松齡不能離開部隊。張作霖覺得沒給郭松齡地盤沒關係,郭松齡和自己兒子的關係擺在這裡,郭松齡應該可以理解自己的苦心。

但張作霖錯了,完全錯了,大錯特錯。郭松齡就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這次沒分到地盤,而且他的死對頭楊宇霆和姜登選都得到了一省的地盤,郭松齡怎麼咽得下這口氣。再加上馮玉祥在中間煽風點火,郭松齡終於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指揮手下最精銳的7萬奉軍造反,推翻張家父子,自己來做奉天的主人。於是,奉軍歷史上最慘痛的一幕爆發了:奉軍打奉軍,郭松齡反了。

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張作霖頂住了郭松齡開頭的三斧子,並在隨後的巨流河大戰中,由少帥出馬,師生好友沙場搏殺,最終學生擊敗了老師。而且,郭松齡被張作霖下令就地槍決,結束了一生。

郭松齡的失敗,看似偶然,其實必然,這和他的個性有關。之前說過,他是一個心胸狹窄,小肚雞腸的人。他起兵的時候,正趕上姜登選的專列經過他這裡。他因為和姜登選有私人恩怨,就立刻下令殺了姜登選。姜登選在奉軍中以寬厚待人著稱,人緣非常好。姜登選的死,讓郭松齡的高級將領們不寒而慄。尤其是參謀長鄒作華,他覺得郭松齡連寬厚的姜登選都容不下,不是一個做大事的人。

用太子的名義造反,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好的策略,可以迅速取得軍心和民心。但有一個前提,太子必須死了。比如秦末用扶蘇的名義造反,隋末用楊勇的名義起兵。可郭松齡用小張的名義起兵,而小張還活著。畢竟父子一心,小張怎麼可能站在郭松齡這邊反對自己老爹?所以,郭松齡弄巧成拙了,最終慘敗身死。

郭松齡的一生是複雜的,他參加過革命,也熱衷於軍閥混戰,謀取私利。他看著大公無私,不貪財,不好色,卻為一己之私,出賣了最好的朋友,導致兄弟師徒反目成仇。筆者無意去評價郭鬼子一生的功過得失,只想告訴大家一個完整的郭松齡。

1. 唐德剛:《口述歷史》

2. 範克明、周亞蘭:《張XX傳》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郭松齡是一個深受張學良器重的人。也是張學良的老師。更是一位奉系軍當中的不可多得的將才。可是當他拉起隊伍另立旗幟的時候,這也註定他會成為一個罪人。因為他對不起張作霖對他的栽培之恩,以及知遇之恩。


這種人是打仗時智商很高,情商確實很低的人。所以說在眾多的將領當中,儘管郭松齡立下了赫赫戰功,可還沒有那些溜鬚拍馬,只說不幹事的人得獎勵多,提拔的快。這也是郭松齡對奉系軍閥失望的原因。
他又是一個非常想抗日,想打日本人的一個將軍,就是這麼一個愛國,有正義感的人,他覺得張作霖真的不是他想象的那樣。一心想抗日,一心打擊侵略者。到最後,不得不背叛張作霖和張學良,試圖去打日本人。可是郭松齡,雖然是背叛了奉系,可是他帶的兵還都是奉系的人。這些跟他走在一起的兵們,最後,在關鍵的時刻還是離他而去。這也就是郭松齡失敗的原因。在我看來,這個人只是會打仗,精於打仗,練兵,卻真的不知人情世故,更是沒有應該聰明人的情商。最終夫妻二人被張作霖抓到以後慘死收場。


伊春美食美客


歷史上真實的郭松齡身材頎長、高大挺拔。當時奉軍將領都穿上好的呢子軍服,只有奉軍士兵和白俄士兵才穿布軍服,而郭卻穿布軍服,又長得像白俄士兵一樣高大,因此人送綽號“郭鬼子”。

〖家族出身〗

郭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祖籍山西太原。郭的遠祖自明朝遷到東北戍邊,到清代家道中落。郭松齡的父親郭復興曾想復興祖先家業,但由於家境窮困,卻只能做個私塾先生。

郭松齡的母親是農村婦女,儘管自家貧困,也常幫助更困難的人,郭松齡的父母對郭松齡的影響很大,家庭的薰陶和成長的環境造就了他堅韌不拔、嫉惡如仇的性格!

〖棄筆從戎〗

1903年,郭松齡進入省城董漢儒先生開設的書院學習,希望藉此踏上仕途。日俄戰爭的爆發使得郭動了從軍報國的念頭。1906年,郭松齡被選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

〖初被賞識〗

1907年,郭松齡以優等成績畢業,當上了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相當於排長),由於郭會帶兵,又忠於職守,被陸軍統領朱慶瀾看中,長期追隨其左右。

1909年,朱慶瀾調入四川任陸軍第三十四協協統。郭松齡一同隨往,任第六十八團連長。1910年,郭松齡加入新軍同盟會,成為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



〖兵不血刃〗

1911年,在四川保路運動中,時任第六十八標第二營營長的郭松齡,對群眾好言相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沒有發生流血衝突的前提下就解了圍。

〖失去靠山〗

武昌起義後,成都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朱慶瀾任副都督。沒多久,朱慶瀾由於川籍將領排擠被迫離開四川。郭松齡失去靠山,辭職回到奉天。

〖“美”救英雄〗

郭在奉天也沒消停,他密謀起義反清失敗,被清政府逮捕。1912年2月12日,正當郭松齡等準備行刑時,韓淑秀拿著一份當日的《盛京日報》闖進法場。原來報紙上剛登出“清帝退位詔書”,韓淑秀救了郭松齡一命,兩人從此結為夫妻。

〖加入奉軍〗

1918年末,郭松齡經陸大同學秦華(時任督軍署參謀長)的推薦進入奉軍督軍署任少校參謀。 1919年2月,張作霖因急需軍事人才,重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郭被調到講武堂,任戰術教官。


〖少帥垂青〗

當時,張學良是第一期炮兵科學員。講武堂教官對張學良大多是阿諛奉承,唯獨郭松齡“管教甚嚴,決不稍加寬容”。。郭常向張講救國救民的道理,對張學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郭松齡高深的軍事造詣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優良品質令張學良大為折服,便向父親張作霖推薦了郭松齡,1920年,郭從講武堂調任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

〖兩戰告捷〗

1920年7月,張作霖入關,任郭松齡為先鋒司令,郭以一團的兵力擊潰了皖軍的兩個旅。同年10月,郭松齡隨張學良到吉林剿匪,他制定作戰計劃,與士兵同甘共苦,作戰中身先士卒,迅速平定匪患。

〖聲名鵲起〗

兩次軍事行動的全勝,張作霖對他破格提升。1921年5月,郭松齡被提升為擴編後的陸軍混成第八旅旅長,在郭的整頓下,八旅的戰鬥力大大增強。

〖成功掩護張作霖全身而退〗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全線大敗,但郭在山海關一役中,與幾倍於自己的直軍追兵周旋相抗,成功阻止直軍直取奉天的計劃,使得張作霖全身退回奉天。

〖與張學良感情至深〗

郭在以後的數次大仗中,以他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與冷靜沉著,屢戰屢勝。張學良對郭松齡的信任和依賴也是愈發的“嚴重”!郭松齡並沒有恃寵而驕,他對張學良很尊重,平時做事都是先請示,凡是張學良堅持的事,他多半服從。

時人評價說:“張對郭推心置腹,而郭對張也鞠躬盡瘁。一般人都認為郭是張的靈魂”。而張學良自己則說:“我就是松齡,松齡就是我。”兩人的感情可見一斑。

60多年後,張學良仍然說:“我最敬重郭松齡,我前半生的事業完全靠他”。

〖倒戈反張,下場可悲〗

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齡發出討伐張作霖、楊宇霆的通電,提出三大主張:一是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是要求禍國媚日的張作霖下野,懲辦主戰罪魁楊宇霆;三是擁護張學良為首領,改革東三省。

此次討伐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郭松齡夫婦被俘槍決後,張作霖下令暴屍三日,下場可悲!

郭松齡做將領綽綽有餘,但卻缺乏當統帥的才能。為將時便結怨同僚,又缺容人之量,導致部隊沒有凝聚力。再加上他把“倒戈將軍”馮玉祥當作盟友,也是一步臭棋!


小熙為人人


郭松齡實際是個偽君子,他是沒什麼慾望,他的野心對權利的追求是他唯一的慾望,大奸一個和馮玉祥是一丘之貉,郭松齡反奉之戰,表面是為了東北未來實際上和馮玉祥高喊著革命實際上都是為了一己之私,後果是讓東北的老奸巨猾的張作霖命喪日本人之手,讓敗家子張學良上臺,張學良因為郭還殺了楊宇霆,搞了個東北易幟,結果是東北淪陷,日本人幾乎不用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富饒的東北三省,日本人通過曾經強大的東北軍看到了中國軍隊的勢力才敢喊出三個月滅亡中國,如果張作霖不死,如果張學良不殺楊宇霆聽從其建議遊走於各個勢力之間,中國就不會有如此慘烈的八年抗戰,郭死有餘辜


小狗看歷史


郭松齡作為奉軍中的中流砥柱,其軍事才能自然不用多說,但是郭松齡最後為何會反張作霖?這其實就是郭松齡在政治問題上看的不透徹,郭松齡反張作霖一是為了民主,二是認為張作霖同日本勾結。郭松齡決意同張作霖分道揚鑣,但是卻又同張學良講義氣,打出了反父不反子的旗號,這實在是令人佩服,但是又顯得郭松齡的天真。

1920年到1925年間,這是奉軍發展最快的一段時間,這時的郭松齡可以說是除了張作霖、張學良外,奉軍中最有威望的人。當時郭松齡手裡有7萬大軍歸其指揮,而且還是東北軍中的精銳。郭松齡在1925年反奉,深刻的影響了當時的局勢,若是不出意外,東北軍當時的實力可以一鼓作氣蕩平北方。郭松齡的叛亂,使得張作霖不得不依賴日本人的力量來應對。



郭松齡叛亂的初衷是反對張作霖,支持孫中山提出的民主共和,郭松齡青年時期接受過進步思想,他認為只有民主才能解救國人。所以雖然為軍閥的幕僚,但是郭松齡一直是愛國愛民,只是當時革命軍實力不強。郭松齡反叛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不忍心看張作霖出賣國家利益,但這是郭松齡從軍人角度出發的。


在1925年郭松齡打進瀋陽之後,他還是顧及同張學良的義氣和情誼,這是非常天真的一個想法。郭松齡稱的上是一個具有東方古典俠士情懷的人,也算是一個純粹的軍人。若是郭松齡政治上成熟的話,就應該先把張作霖同日本交易的事情先曝光,再聯絡其他軍閥,一起討伐張作霖。如此就算張作霖尋求日本人的幫助,也避免不了下野的結局。


小司馬遷論史


郭松齡,不是白痴,是一個痴人。

他也不是小肚雞腸的人,只是有點急於求成。

郭松齡生於1883年,字茂宸,瀋陽人。1905年郭松齡考入奉天陸軍小學堂,後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1907年畢業後入盛京將軍衙門任職,深得陸軍步隊第二標標統朱慶瀾的賞識。1909年趙爾巽調任四川總督,朱慶瀾作為趙爾巽的部將自然也追隨入川,因此郭松ing也隨之去了四川。

1911年四川爆發保路運動後,郭松齡被解職,雖在朱慶瀾的保薦下復職,但是隨後又爆發了辛亥革命,四川也響應了這場革命,清軍將領紛紛逃離,郭松齡也離川返回了奉天。實際上,在川期間,郭松齡已經秘密加入了同盟會,所以在回到奉天后,他曾試圖參與起義,但因事洩被清政府逮捕並處死刑,後來韓淑秀攔截囚車,說郭回奉天是為了與她結婚,並不是參加革命,郭因此逃過死劫。後來,郭松齡反奉多少也有點韓淑秀的影響。

1913年郭松齡考入了北洋政府所創辦的陸軍大學學習,畢業後曾在北京講武堂任教官。護法運動時,郭曾南下廣州投靠孫中山,在護法運動失敗後又黯然返回了奉天,在東三省陸軍講武堂任戰術教官。當時,張學良也正好在講武堂學習,郭與張自此結識,亦師亦友。

結識張學良,讓郭松齡坎坷、波折的軍事生涯迎來了黎明,在張學良的舉薦下,郭松齡正式進入了奉軍系統。

張學良是一個紈絝,是奉系軍閥的“太子爺”,人稱少帥,吃喝玩樂,風流瀟灑,從他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的領導水平不怎樣,他的軍事水平也不怎麼樣,所以前期他之所以能夠掌握奉系的精銳,張學良的部隊能夠打勝仗,說到底還是郭松齡的功勞。

如果說楊宇霆是張作霖的臂膀和智囊的話,張學良的臂膀和智囊便是郭松齡。

張學良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事情扔給了郭松齡,給予了郭足夠的信任,張學良曾經說:“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由此可見,張對郭是如何的信任與依賴了。

郭松齡是一個驕傲的人,他在骨子裡瞧不起出身草莽的張作霖,更對張作霖重用楊宇霆感到不滿,也對張作霖對於日本人的態度感到懷疑。

這是郭松齡日後反奉的原因。

楊宇霆雖然出身“士官派”,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奉系老資格的舊派的扶持下逐漸發展壯大,最後取代了舊派在奉系中的地位。但是,對於陸軍大學出身的“陸大派”郭松齡來說,士官派也失去了曾經的銳氣,成為了“舊派”,陸大派也在渴望實現自己的理想,於是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不過,當時的奉系是張作霖說了算,所以郭松齡也不可能是楊宇霆的對手。

反對張作霖和楊宇霆的想法在產生後,便始終抹不掉,但是郭松齡也陷入了猶豫,到底是等張學良上位後再依照自己的想法辦事,還是直接反了張作霖?

但是,讓郭松齡決心反奉的導火索也很快出現了。

郭松齡聽說張作霖為了對付馮玉祥和孫傳芳,想要通過向日本人妥協來換取日本人的支持,獲得日本人提供的武器和裝備去打馮、孫,郭松齡很不齒張作霖的行為,認為張是為了一己之私出賣國家的利益。1925年10月,郭松齡被派往日本考察軍事,在日本遇到了同樣去日本考察的韓復榘,郭向韓吐了張作霖槽。更巧的是,因為郭松齡早於張作霖派去與日本人商議的代表先到東京,讓日本人誤以為郭是張的代表,前來接觸和試探,郭通過此事更加對張作霖“賣國”深信不疑,郭也因此下定了反奉的決心。

於是,郭向韓表露出要與馮玉祥合作反奉的想法,韓回國後又將此事告知了馮玉祥。

郭松齡以為張作霖和楊宇霆過於保守、懦弱,為了私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所以要反奉。

馮玉祥為了消除奉系對自己的威脅,也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所以同意和郭松齡合作反奉。



郭松齡選擇與馮玉祥合作,等於是在挖坑埋自己。郭松齡為了提高反奉的勝算,將直隸督軍李景林也拉進了反奉的隊伍,這事對於馮玉祥來說算是一個小驚喜,因為他已經覬覦直隸很久了,如果能夠打著合作反奉的旗號降低李景林對馮的防備,在李景林出兵幫助郭反奉的時候,他馮玉祥便可趁機領兵直入直隸、搶佔直隸!只可惜馮玉祥的如意算盤最後沒打成,李景林看出了馮玉祥的打算,所以不肯離開直隸,馮玉祥無奈之下只好和李景林真槍實彈地打了起來。

郭松齡以為自己拉了兩個盟友,沒想到兩個盟友卻相互打了起來,結果還是他一個人對戰張作霖。

即使如此,郭松齡打著張學良的旗號反張作霖,靠著手裡掌握的奉軍精銳仍然打得張作霖很是狼狽,可以這麼說,如果張作霖沒有去請日本人幫忙的話,奉系早就已經改姓郭了。如果又馮玉祥的幫忙,即便日本人突然出兵相助張作霖,奉系也很有可能改姓郭,只可惜馮註定是個專門坑隊友的人。



郭松齡反奉失敗被俘,後來楊宇霆害怕將郭送回奉天后,張學良會想方設法營救郭,所以乾脆先斬後奏地槍斃了郭松齡、韓淑秀夫妻,屍體被曝曬三天。

如果郭松齡能等,那麼張學良時代的奉系肯定是他的主場,可惜他等不了,他急於去證明自己的理念肯定會超過楊宇霆,讓奉系更加強大。

如果郭松齡能夠看明白張作霖與日本人的關係、看清楚張作霖對日本人的態度,他也很可能就不會打定主意去反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