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九外七皇城四,細說老北京城門(五)

內九外七皇城四,細說老北京城門(五)

古代的城門是一個城的門戶,也是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元明清帝都的北京,就是由一道道城牆和一座座城門連接而成。老北京講“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典一口鐘”,說的就是北京城內外進出的城門。

內城從正陽門算起,包括崇文門、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德勝門、西直門、阜成門、宣武門在內的九座城門。外城總共開設七座城門,分別是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皇城四門分別是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下面就把這些城門仔細一一道來。

內九外七皇城四,細說老北京城門(五)


東直門:形制同朝陽門,但規制略小,面闊五間通寬1.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5.3米;樓連臺通高34米;甕城同西直門,四角皆為直角;東西為62米,南北為68米;南側甕牆闢券門,門上建閘樓。

內九外七皇城四,細說老北京城門(五)

元朝時東直門稱祟仁門,明朝時改為東直門,是京華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佔據甕城為主,做工精細的藥王雕像,被市人稱為“東直雕像”。

東直門走磚瓦、木材車。過去的磚窯都設在東直門外,從南方運來的木材也要經東直門方可進城。實際上,東直門不僅僅走磚瓦、木材車,各種各樣的車也都經過此處。

最早的東直門大街其實是現在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街長約1500米,地上鋪的是石板路,一共有150多家買賣鋪子,過了冰窖口,只要是老百姓所需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在這條街買到。

1915年因修築環城鐵路將甕城、閘樓拆除,於箭樓後部兩側建"之"字形磚蹬道。1927年將箭樓拆除,僅存箭樓臺基,臺基於1958年拆除。1950年在東直門城門北側開豁口,以利交通,1969年拆除東直門城樓。

現在許多城市為了旅遊,大勢興建仿古建築,卻拆除了許多真正的古建築,有點捨本逐末

澎湃新聞【對話】趙珩(趙珩,1948年生於北京。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總編輯、編審。多年來從事文化史、北京史、戲曲史的研究)

澎湃新聞:你怎麼看現在一些城市提倡古城復建?

趙珩:它絕對是不協調的。我是反對復建的,有32顆珍珠的項鍊,現在穿項鍊的線也沒了,大批的珠子也沒了,剩多少珠子,保護好就可以,沒必要再湊成32顆的項鍊。我老說一句話:歷史沒有假如,文物不能復建,生活也不能複製。今天有很多人建四合院,他覺得能夠恢復四合院的生活,其實恢復不了,他看到的藍天、聽到的歌哨的聲音,這些原來有的東西沒有了。比如我說夜裡面有幾種聲音:小販子的吆喝聲,野貓的叫春聲,嬰兒的啼哭聲,老人的咳嗽聲。那種夜晚很美,雖然它的聲音並不美,但它是夜的交響。

這些都已經逝去了,是你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復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