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朱標到底是怎麼死的?

中國歷史研究所


洪武二十五年(1392),三十八歲的明太子朱標,未及登上大寶,人生就早早地畫上了句號。

皇權稍一凝視,盡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權鬥、陰謀。從這個角度講,朱標因為英年早逝,也算得上是明朝的一個謎。

關於朱標之死,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清朝張廷玉奉命編纂的《明史》中的說法,朱標死於風寒。

人生正值壯年,風寒小恙竟奪走了朱標的性命,不是不可能,但這個說法還是有些流於表面了。

也許,風寒之下的心病不能忽視。

於是就有了朱標之死的第二種說法。這第二種說法來自明末清初傅維麟所撰的《明書》——朱標早逝是因為和朱元璋發生爭吵,性格溫順的朱標對殺人如麻的父親感到恐懼,導致父子關係日趨緊張,精神壓力過大,終鬱悶成結而死。

這說法看似沒有具體確切的死因,但可能很符合實際。

第三種說法就是明顯的陰謀論了,不太可信。萬曆十四年(1586)的進士,崇禎年間的工部侍郎何喬遠在其撰寫的《名山藏》中說,朱棣覬覦皇位,導致兄弟間的矛盾重重,相互怨恨,後來朱棣終生出謀殺之心,也未可知。

一談到朱標,歷史的視角一般都是朱元璋視角。

在朱元璋的二十六個兒子中,朱標溫文儒雅,敦厚善良有餘,殺伐果斷不足,他雖不是朱元璋的最佳人選,但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繼承皇位的第一人選是長子,加之長子寬仁厚道有利於中和開國皇帝的嚴酷殺伐,所以說,將朱標立為太子雖稱不上完美,但朱元璋也足夠滿意。

另一點也很重要,相對其他二十五個皇子來說,朱標和朱元璋的父子情最為深厚,他與父親一同走過了人生中最可歌可泣的美好時光。

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對朱標的培養是用心的,不遺餘力的,甚至可以說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與自己性格截然相反的兒子。

為保證朱標能夠順利掌權,朱元璋不惜拿出拔除一切荊棘猛刺的殘暴,誅殺功臣,給朱標鋪路。

在培養朱標理政上,更能看到朱元璋作為慈父的用心良苦。朱標二十二歲的時候,朱元璋就有意讓他“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

朱元璋告誡他說:朕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見面,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學習辦事,是要你記住幾個原則:一是仁,能仁才不會失於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會惑於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懇懇,才不會溺於安逸;一是斷,有決斷便不致牽於安逸。

朕從做皇帝以來,從沒偷過懶,一切事物,惟恐處理得有毫髮不當,有負上天託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這是你天天看得見的。你能夠學朕,照著班,才能保得住天下。

然而從朱標的視角,因為秉性不同,政見分歧,他和朱元璋曾發生多次爭執衝突,馬皇后活著的時候,他們父子間的緊張關係還不至於那麼尖銳,但隨著馬皇后去世,因無人調和父子間的緊張關係,朱標的處境便岌岌可危了。

有一件事很能反映朱標和朱元璋之間的父子衝突。

馬皇后因病不治而崩後,掌管六宮的重任落到了孫貴妃肩上。孫貴妃小朱元璋十五歲,在眾多嬪妃中,她是最討馬皇后歡心的,因此馬皇后常在朱元璋面前誇獎她知書達禮,招人喜歡。雖然一度受寵,但孫貴妃一生卻沒能生育,孫貴妃死後,朱元璋念及她無子守孝,便命朱標為她服齊衰杖期。

然而朱標卻怒而拒絕:“饒兒臣無禮。我乃太子儲君,我的母后是皇后,母后喪期未滿,怎可為一個無子的妃子服齊衰、披麻戴孝?這不合朝廷體制、皇家禮法。”

這一番話氣得朱元璋七竅生煙,揮手要打朱標,最後被大臣攔下。朱元璋沒有辦法,只好讓朱棣認孫貴妃為義母,服孝三年。

從此事可以看出來,朱標雖寬仁,但性情卻十分固執,這無疑讓他在父子矛盾日趨緊張的情況下越來越被動,越來越感到不安。

再摻雜進皇權無人情,也許朱標最終是自己把自己逼入了死角。

所以說,朱標死於憂鬱,死於性格,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符合有血有肉,人的邏輯。


黑句本


明洪武25年4月25日,太子朱標死了,具體死因《明史》沒有記載,就兩句:遂病,明年四月丙子薨。朱標13歲就立為太子,死時38歲,等於說當了25年太子,民間對朱標死因的普遍記載是得了風寒,心情抑鬱就死了,這個結論基本靠譜,也有小道消息傳聞是弟弟朱樉給謀害了,更有傳聞是朱元璋弄死的,這些都是胡猜,沒有任何證據。

圖為朱標母親,馬皇后。

傳聞最有聲有色的是朱樉謀害了朱標,朱樉是次子,被封為秦王,封地在陝西,範圍最大,又有兵權,被列為朱元璋時期“藩王之首”,他又是宗人令,專門管宗室的,所以一旦朱標死了,朱樉是很有可能繼承太子之位的,朱樉有作戰動機,嫌疑直指朱樉最大原因是,朱標死前辦了一件事,洪武24年去了陝西巡察,正好是朱樉的封地,回京後沒多久朱標就死了,是不是太巧合了?

圖為朱樉,朱元璋次子,被封為秦王,當時藩王中勢力最大,為九藩之首。

但是朱樉嫌疑最大,但研究史料後發現,他沒有作戰時間和地點,因為朱標巡察陝西時,朱樉根本不在西安,而是因為犯錯正被朱元璋關在京城等候發落。洪武23年,朱棣和傅友德率領明軍徵北元,朱元璋想歷練藩王們,就讓秦王和晉王出兵隨行,不知怎麼搞的,秦王朱樉沒有發兵,這就惹惱了朱元璋,就把朱樉叫到南京關起來訓話,然後再叫朱標去陝西巡視,一邊考察遷都事宜,一邊看朱樉到底在封地幹什麼,違抗中央命令。

圖為朱標的明東陵,已被破壞,只剩下遺址地基。

所以朱標去陝西的時間剛好跟朱樉錯開了,朱樉沒有作案時間和地點,嫌疑自然就排除了。有甚者認為是朱元璋弄死了朱標,這更不可能,沒有任何憑據是朱元璋下的手,且老朱不會把自己最喜愛的兒子做掉,但是朱標的死,朱元璋是負有連帶責任的,因為兩人在後期政見不合,朱標經常被訓斥,關係比較緊張,造成了朱標心情很糟糕。

朱元璋英年早逝的皇子大有人在,只有13子代王朱桂最長壽,活了73歲,圖為代王府九龍壁。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是完全按儒家那一套立規矩的,自然也想把接班人朱標培養成符合儒家標準的君主,其結果就是朱標長大後儒味兒很重,但朱元璋是個殺伐果斷的狠角,兩人觀點不同,比如朱標從政後,朱元璋要殺的人,朱標都請求留命,朱元璋判的人,朱標都減刑,一個嚴明,一個仁慈,兩人有了矛盾,馬皇后在的時候,還能解圍,馬皇后死了,兩人只能對著幹,有時太子怎麼都行,有時太子怎麼都不行,朱標在精神高度緊張中度過了25年,其死因就是皇帝和太子矛盾導致的。


圖文繪歷史


如果說“歷史”就是正史書面資料,那麼歷史上朱標就是病死的。

根據清朝張廷玉奉命編撰的《明史·第115卷》記載,正值壯年的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時患病去世,未即皇位。

什麼病?貌似是風寒。

朱標作為明初皇太子,不是什麼藉藉無名的人物,他的生死應該有清晰痕跡,就算其中有什麼陰謀,到了張廷玉這裡,也毋需春秋諱筆。

因此,朱標死於風寒,應該是沒什麼疑問的,畢竟古代醫學不發達,一場風寒就會要人命。

但朱標死時年方38,正值壯年,抵抗力這麼差確實挺讓人可惜的,這當中,也可能有他長期心情鬱郁導致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現代醫學證明,抑鬱會造成機體內分泌平衡失調,進而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精神狀態欠佳、身體出現不適症狀等。

朱標當了二十多年皇太子,雖然其父朱元璋一直專心培訓教導他,不曾起過換儲念頭,但仁厚的朱標對父皇的嚴苛與殘暴多不苟同,曾多次與父爭論。但朱元璋告誡他,這都是為了給他鋪平道路。這又讓朱標內心又是感謝又是為難。

這就是跟如今許多孩子與原生家庭的矛盾一樣:也許從個人價值觀出發,覺得父母多有不是,但那都是為了自己好啊,怎麼辦呢?

作為皇太子,朱標又不能像現代人一樣,遠離原生家庭,孝道、仁義、責任等等讓他心事重重,抑鬱難歡,風寒襲來,輕易地就擊倒了他。

幸好他還沒能目睹妻舅藍玉被剝皮之事,否則真不知如何自處……


錢多多讀文史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我的回答更精彩 :

朱元璋最疼愛的長子朱標被其立為太子,並寄予厚望,甚至不顧國事的繁重也要陪著朱標學習,可是天不遂人願,朱標早於朱元璋病故,年僅38歲。



那麼朱標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第一,他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打天下。

 朱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長子,他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打天下。13歲時,他才被封為太子,開始了他長達二十五年的儲君生涯。相對其他25位皇子來說,他最瞭解自己的父親,看著自己的父親一路走來,風風雨雨。他理應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可惜他苦苦等了30多年,最後還是帶著一身的無奈和哀怨離開了人世。



第二,《明史》記載,正值壯年的朱標患風寒病去世

根據清朝張廷玉奉命編撰的《明史》第115卷記載,正值壯年的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時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諡懿文太子。至於是什麼病,沒有具體說明,只有寥寥幾筆,說是風寒,就把這個溫文儒雅、敦厚善良的皇太子淹沒在歷史塵埃中。



第三,另有說法:朱標早逝是因為精神壓力、鬱悶而致

《明書》記載,朱標早逝是因為和朱元璋發生爭吵,精神壓力過大,鬱悶而致。這和明朝何喬遠撰寫的《名山藏》中寫的朱標的死因雷同,不過,這兩種解釋似乎都難以讓人信服。即便是《名山藏》是在《明史》之前,何喬遠為人也剛直不阿,但是他是萬曆十四年(1586年)的進士,崇禎年間的工部右侍郎,在記載上多少會考慮到天子的形象。

第四,明朝皇帝多不長壽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雖然歷經了276年,有16位皇帝,但大多數都是短命皇帝,活得最長的是71歲的明太祖朱元璋,他在位31年;最短的是明代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人倒是活了39年,在位卻只有1個月。在眾多明朝皇子裡,還有死後才被封為皇帝的人,那就是大明興宗康皇帝朱標,一個一直努力學習,並且頗為開明的熱血男一生積極進取,可結局卻很淒涼。  

第五,和朱元璋有爭吵但不會是早死主要原因



皇帝的喜怒常常牽扯著一群人的命運,稍微不妥,隨時都會有人惹上殺身之禍。所謂:“伴君如伴虎”,針對生活在皇帝身邊的人來說,一朝君子一朝臣,要想保全自己,就得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宦官們更是信奉這句話,即便是皇帝的兒子,這句話也不無道理。

朱標自然也懂,可惜他為人較正值,很反感父親對朝臣們的酷刑,常諫勸,這點和仁慈善良、以德行天下的馬皇后不謀而合,所以年輕時的他雖然做了不少讓朱元璋大怒的事情,不過那個時候有馬皇后從中調解他們父子之間的矛盾,所以父子關係還不算太差。


總結:朱標和朱元璋執政理念不同,精神壓力是有的,但是還不至於要了自己的命,朱標早逝的根本原因是:

a,身體肥胖、多病又是瘸子。

b,有遺傳基因的因素。

c,和朱元璋有分歧,精神鬱悶是誘因。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逸聞秘史尋雅趣,名人奇事為鏡鑑。

神遊史海,煙波縹緲的古文舊典猶如取之不盡的珍寶異藏; 深耕文苑,浩瀚無際的老著新說卻似品嚐不竭的美味佳餚; 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的正書野史總有歎為觀止的悲歡離合; 前世今生,三朝五代的奇聞雜談盡顯令人唏噓的酸甜苦辣。 它們或發人深思,或給人啟迪,或令人感嘆,或予人睿智。君若有暇,不妨聽我娓娓道來,我願成為您忠實的良朋益友,陪伴您的閒暇時光。

以文會友,敬請關注、交流。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正史上關於朱標的死因,只有寥寥數語,提及是因他感染風寒所致。

所謂風寒,是中醫的說法,指風和寒相結合的病邪,對應現代醫學,就是感冒。風寒感冒通常不是特別嚴重,更不會致死,說朱標因此病死,確實有些啟人疑竇。因而,有人認為朱標之死是因為與父親朱元璋發生衝突,造成精神壓力而致病,才鬱鬱而終。傅維麟《明書》、何喬遠《名山藏》都這麼記載,但說實話也並沒有很確鑿的依據。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看朱標身邊親近的師友親戚的遭遇。

朱標的老師宋濂因牽扯胡惟庸案被安置茂州(四川省阿壩自治州茂縣),洪武十四年(1381)於流放途中在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病逝。

朱標妻子太子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兒,也就是藍玉的外甥女,太子妃本人先朱標數年而卒。

老師和妻子的死對朱標的心情多少有些影響。

舅舅藍玉在朱標去世的後一年被告發謀反,牽扯出洪武年間兩大案之一的藍玉案,牽連15000餘人,這雖然在朱標去世之後,但風雨欲來,朱標也可能覺察到什麼。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示朱標雖然是朱元璋重點培養多年的太子,但也受到強勢父皇的各方面壓力,因此因為爭吵矛盾鬱鬱而終的說法,單從情理上也不無可能,當然這沒有什麼很過硬的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