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经想让刘基做丞相,刘基为什么坚决拒绝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浙江的四位贤明人士被朱元璋请到了南京,这四位分别是青田人刘基,龙泉人章溢,丽水人叶琛和金华人宋濂。

此前,朱元璋曾经在婺州召见过宋濂,也听说过刘基等人。现在他派人带着书信和钱物,把四人请到南京,专门修造一处礼贤馆给他们居住,以礼相待。朱元璋如此器重四人,与他的战略谋划有关:浙江是张士诚的地盘,如果朱元璋想向浙江进军,必须争取当地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

朱元璋曾经想让刘基做丞相,刘基为什么坚决拒绝

朱元璋对四位很虚心,同他们讨论天下局势,章溢劝他切勿滥杀,说:“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刘基也提出十八条建议,但他最大的贡献,是帮助朱元璋梳理清楚了几个重大的问题,比如如何对待韩林儿,比如在战略上的优先次序,即先打陈友谅,再战张士诚,最后北取中原,后来历史的进程就如刘基所言。

朱元璋曾经想让刘基做丞相,刘基为什么坚决拒绝

刘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擅长谋略,料事如神。另一个是性情刚直,嫉恶如仇。这两个特长都被朱元璋敏锐地发现,并且善加利用。一是让他做了太史令,观察天象与气候,运筹帷幄,实际上充当了军师的角色。二是让他掌管御史台,纠察百官。

从对刘基的使用上看,朱元璋知人善任,他能够在元末群雄当中后来居上,最终君临天下,是有其必然性的。

刘基曾经几次离开南京,回到老家隐居,但时间不久就被朱元璋召回去。第二次被召回南京时,明朝已经建国,当务之急是构建国家的管理体制、选拔恰当的管理人才。在这些方面,刘基都有一些重要的建议。

对于当时任用的一些重要大臣,刘基表达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比如他认为李善长资格老,“能调和诸将”,有宰相之才。但朱元璋似乎对李善长并不满意,提醒刘基说:“李善长几次想害你,你还替他说话。我准备让你代替他做丞相。”

朱元璋曾经想让刘基做丞相,刘基为什么坚决拒绝

刘基吓得直给他磕头。对于杨宪,刘基认为他“有相才,无相器”,缺少胸怀和气度。

对于汪广洋,刘基认为他是褊浅之人,各方面的素质还不如杨宪。

对于胡惟庸,刘基说了这样一句:“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刘基认为,如果把胡惟庸比做一匹拉车的马,先不论他能不能把车拉好,他甚至连车都能给毁了。后来胡惟庸真的做了丞相,刘基大为失望,说:“但愿我看错了胡惟庸,那就是苍生之福了。如果不幸被我言中了,苍生该怎么办呢?”

显然,对于朱元璋重用的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等几位重臣,刘基都不看好。

朱元璋曾经想让刘基做丞相,刘基为什么坚决拒绝

朱元璋也承认,这几位都不如刘基,所以想让刘基做丞相。刘基对于自己、对于朱元璋都看得非常透彻,他是这样拒绝朱元璋的:“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

刘基相当明智,后来李善长、胡惟庸、杨宪、汪广洋全部出事,证明了刘基的眼力——他看透了这几个人,更看透了朱元璋,这也是他比李善长等人高明的地方。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