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面試計劃組織協調能力,要做到“都挺好”才能拿高分

計劃組織協調能力是公職面試中的常客,呈現形式往往是給你一個具體的活動進行組織。因其在平時常見,所以考生都能答出一些要點,也因其是在生活中常見的,所以在答題中也是問題百出。如何讓計劃組織協調能力在作答中更有新意,更符合考官的期待,是今天中公教育要與大家聊的話題。

常見的“都挺好”誤區。俗話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想要在面試中突破自己的分數,核心就是要知道以往考生在面試中的常見誤區。

1.不明確何為計劃組織協調能力。可以想象,如果考生對自己要作答的題目完全不能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何為計劃組織協調能力呢?簡言之,是有人給你安排工作,要求排除可預的因素達成工作的目的。圍繞著這個定義可得出,一是在作答時,一定要明確活動的目的意義所在;二是在答題時應圍繞目的意義找到達成效果的關鍵環節和要素。

2.目的意義千篇一律。主要體現在沒有把活動當成“工作”來做,沒有圍繞具體的活動來剖析具體意義,更多的是強調了某一類型活動的意義。比如單位新入職了一批新人,領導讓你組織一次團建活動,你如何組織。很多考生在強調意義時只是簡單提及團建活動利於增強單位凝聚力,會發現這是這類團建活動的最終目的,而並非這個活動的具體意義。

3.重點不突出。鑑於這類題目我們考生在平時中見過、做過、參與過,在作答時總能答出一些要點,也恰恰是因為這個因素,答題時考慮很多細枝末節,只要是活動題目,就會強調成立工作小組,地點,時間,經費等等,而忽視了對目的達成最關鍵的要點。

我們要知道,當前整個公務員考試都在呈現縮招的趨勢,競爭壓力逐年增加,想要很好通過考試,必須有更多的思考,作答內容要更加有效。

1.將活動當成工作來做,詳細剖析思考活動的目的意義。目的來源有兩種方式,一是題幹本身,二是結合社會實際分析。比如前面提及到的例題,單位來了新人,讓你組織團建活動,從題幹中沒有直接告訴目的,所以作為考生必須圍繞題幹信息和社會實際去想,為何要組織團建,應該看到來了新人,對單位的同事不瞭解,和單位同事的關係並不是很親近,不利於團隊合作——所以通過團建,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形式,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了解,提升團隊意識,培養合作精神,才能保證未來工作配合的默契程度。當然了,如果題幹中也有提及,做活動是“為了······”,我們可以直接利用。

2.善於利用題幹信息,僅僅圍繞目的分析能達成目的的關鍵要素。實際上,做一個工作是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在有限的作答時間難以達到,所以在面試時,只需要把關鍵要素闡述清楚,能夠預見未來實施的困難並有效解決即可。我們應如何突出重點,比如例題:針對新錄用公務員,舉辦一次活動,你如何開展?圍繞活動目的是增加青年人之間的溝通,豐富基層生活——要求活動形式和內容要多種多樣:比如活動形式有初賽決賽,活動內容可分為歌舞類、語言類、雜技類等;也要關注到“比拼”這一信息,屬於比賽性質——要設置評比標準、邀請評委人員、設立頒獎等環節。

3.要有創新意識。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一是人無我有,結合新媒體等創新形式,比如圍繞青年在活動形式上可以結合當前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抖音”形式進行大眾推廣評選;二是人有我優,在內容上除了平時大家能夠想到的部門成員各類文藝演出之外,還可以在演出內容上創新,比如邀請當地群眾代表,尤其是民間技藝傳承人參與,深化活動主題。

4.要有問題意識。何為問題意識?就是考慮到活動實施中可預見的困難,對困難有了預判,效果更加容易實現。正如上述例題,單位招開的團建活動不計其數,我們有些同事會認為沒有意義,不願參與,這是我們在組織活動時可能出現的困難,那該如何呢?需要全面動員,需要廣而告之活動的意義和創新性,從而提高參與性。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計劃組織協調能力題目人人能答,但並非人人能答好,我們在未來學習中,還需要圍繞以上的方法,培養自己的思考力、分析力,能夠在面試中出彩。

文/淮安就業人才網(hajyrc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