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賢王劉蒼:盡心輔佐君主,文武全才慎行直諫

東漢賢王劉蒼:盡心輔佐君主,文武全才慎行直諫

東漢諸侯王依靠分封土地和世襲爵位獲得榮華富貴,在物質條件優越的情況下,大多數諸侯王都表現得沉迷娛樂,無心正事,不過,漢光武帝的兒子劉蒼和他們不同。

東漢賢王劉蒼:盡心輔佐君主,文武全才慎行直諫


劉蒼少年時候就很喜歡讀書寫字,對於經書有些研究,人們都說劉蒼風度翩翩,儒雅斯文,給人以很好的印象,他的哥哥漢明帝很欣賞他的氣質,即位後便拜他為驃騎將軍,位列三公之上。剛說了他斯文儒雅,本想著是個舞文弄墨的王爺,結果卻做了將軍,可見劉蒼是個文武全才。劉蒼身在高位,就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他沒有藉機籠絡勢力,只是一心輔佐明帝,幫助皇帝把江山治理得更好。有時候,他與漢明帝有意見相左的情況,劉蒼會直接告訴漢明帝,讓其明得失,檢驗自己的策略失誤。

東漢賢王劉蒼:盡心輔佐君主,文武全才慎行直諫

作為一個出身高貴的諸侯王,劉蒼勤政積極不免引來猜忌和誹謗,所以明白自己的位置就要進退得當,才不會給自己招來災禍。劉蒼心中明白這一點,所以很有分寸,從不高調邀功,更不求為自己樹立威望。可是劉蒼在將軍之位上工作,很得人心,威望還是越來越高,於是他只好向皇帝辭職了,皇帝很捨不得劉蒼回到封地去,不准他的辭職之請,並給予了一些褒獎和鼓勵。即使皇帝如此看重,劉蒼還是想要回到封地,所以後面又多此上書請求回到封地,漢明帝只好應允,不過第二年,劉蒼又被召回了洛陽,這一次說什麼也不讓他走,直到陰太后亡故才准許劉蒼再回封地去。看來,陰麗華對於這位東平王的喜愛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不過都知她處事公允,對待五個兒子應該都是很慈愛的吧,所以才能讓兄弟和睦相處。

東漢賢王劉蒼:盡心輔佐君主,文武全才慎行直諫


漢明帝和劉蒼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諸侯王不得隨意進京,所以兩兄弟聚少離多。後來漢明帝去世了,他的兒子漢章帝繼位,漢章帝同樣給予劉蒼很高的待遇,可以說遠勝於其他諸侯王,劉蒼並不為此感到高興,總是謙虛辭讓,漢章帝心中感嘆:這劉皇叔果然如父皇所說那樣是一個謙讓斯文的人,又有才幹,將來必然能夠輔佐我。

東漢賢王劉蒼:盡心輔佐君主,文武全才慎行直諫


漢章帝想要在原陵和顯節陵之間建立縣邑,這兩個地方分別是漢光武帝和漢明帝的陵墓。此舉工程太浩大了,劉蒼還是一如既往的敢言直諫,他站出來阻止漢章帝,他說:“我聽說皇上您想在原陵和顯節陵設立縣邑,我以前以為別人是謠傳,後來才知道您連詔書都發了。我以前看過光武帝勤儉節約的做法,就喪葬制度而言,人死了為他修建墓地和陵園,應該和古代的制度相吻合。光武帝曾經發過詔書,告誡不要修築山陵,不能堵住流水。明帝充分貫徹了光武帝的旨意,所以為自己修築陵墓的時候比光武帝本人還要節省,可見他品德之美好。而且我認為陵園墳墓的興起是從秦朝開始的,以前埋葬死者只是造墓而不修墳,更何況為墳墓修建陵園和設立城池呢?您現在違背了先皇的旨意,徒勞地耗費國家的財用,讓百姓們辛苦勞動,這樣做不但不能國泰民安,反而會招來災禍。陛下雖然品德聖潔,但我擔心別人會說您的不是,所以冒死直諫。”

東漢賢王劉蒼:盡心輔佐君主,文武全才慎行直諫

從劉蒼這段進言中可以看出此人的說話能力,前面有光武帝之言的鋪墊,後面有為漢章帝著想的暗示,其語言的說服力就大大提高了。劉蒼雖然受到漢章帝的尊重,但是漢章帝畢竟不是和他一起長大的親兄弟漢明帝,兩人實際上不熟,劉蒼說話謹慎而有技巧,最後才說服了他這個異想天開的侄兒,漢章帝聽從劉蒼的意見,沒有實行修建縣邑的事情。

漢章帝和漢明帝一樣,都對這個東平王劉蒼表現出敬愛之情,所以無論是對他還是對他的家人都給予高度厚待,可是越是如此,劉蒼就越是不能有逾越行為,劉蒼可能對於過度厚待的行為有一些心理壓力,他總是能推辭就推辭。

東漢賢王劉蒼:盡心輔佐君主,文武全才慎行直諫

劉蒼最後一次進京後同諸侯王一樣被遣返回國,可是漢章帝卻單獨找他留下來話別許久,回國後,劉蒼得了重病,一病不起,第二年就過世了。漢章帝派宦官去圍在劉蒼周圍,以方便掌握劉蒼病情,對於他的病情隨時傳報給皇帝。漢章帝這樣的做法自然是顯示關心,可是也給人以監視的感覺,不管怎麼說,漢章帝在劉蒼死後深深哀悼,痛哭流涕,好像死了親爹一樣,這足以肯定劉蒼在皇帝心中還是很被重視,被信賴和肯定的。

東漢賢王劉蒼:盡心輔佐君主,文武全才慎行直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