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国为什么要攻击苏联?

潮潮吧


二战时期的德国,在荡平了法兰西的土地赶走了英国人之后,自然而热的就要进行下一步作战行动了,德国不先打苏联,难道苏联就不会来主动攻击德国?总之,在利益的面前,两个国家迟早有一仗是必打的。

秘密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就曾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主要约规定的就是双方十年之内都不能交火,双方要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除了这份互不侵犯的条约之外,双方还秘密的签订了另外一份不可告人的附属文件。这份附属文件规定了双反在东欧的利益,说的直白点就是双方各自划清了界限,互不干涉对方的扩张行为。例如属于波罗的海的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如果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苏德双方以立陶宛的北部疆界为各自势力范围的界限,如果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双方在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为各自势力范围分界点。

当苏德双方签订为两份秘密条约之后,也就各自忙活了起来。希特勒在建立的西方扩张战线中接连攻下了法国、比利时、挪威、丹麦等国,而斯大林也没有闲着,相继占有了芬兰部分领土和立陶宛等地。而夹在苏德双方势力中间的波兰,命运则很是悲惨,直接被这两个强国给瓜分了。

德国为什么要出兵苏联

为什么德国要打苏联,就这样称霸西欧大地,不打苏联可以吗? 显而易见,德国不打苏联,这是不可能的事。


苏联在占领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之后,领土和人口也在大幅度增加。而此时的希特勒,对于苏联的野心、军备生产的速度以及苏联在东欧所得到的好处让其坐立不安。同时,希特勒想称霸世界的野心反倒也让苏联戒备森严。总之,两个强国虽都想着积极扩张,但意识形态又恰恰相反。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而德国则是法西斯国家,这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的仇恨以及提防最终必定会演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而双方当初签订这两份秘密条约之时,大家都心知肚明,希特勒只是希望日后在其进行西线攻势的时候,斯大林不要背后捅德国一刀。

  • 占领法国赶走英国人之后,加速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决心

在德军绕过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之后,法国仅仅坚持了四十天左右就投降了,随着西欧各国纷纷向德国臣服,残余的英法联军又在敦刻尔克被德国人赶出了欧洲大陆之后,此时的希特勒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且,突入起来的胜利对于此时的希特勒以及其手下的德国军队来说,都相信着一种传言,“德国军队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再加上此时的美国还没有参战,要是美国介入,他岂不是同时要应对两个敌人?况且希特勒现在也没想着直接派兵横渡英吉利海峡,准备横扫整个英伦三岛。思来想去的希特勒,也让德国与苏联战斗的步伐渐渐逼近了。

  • 丰富的资源和称霸世界的野心,致使德国对苏联开战

其次让希特勒认为苏德战争不可避免的是有关苏联扩张的这件事情,缘由是苏联占领罗马尼亚部分地区与普洛耶什蒂和巴克乌油田这两片油田十分临近,那里正是希特勒的“钢铁洪流”所需石油的来源之地,没有足够的石油作为及时的资源补给,德军的机械怀部队就将不复存在,“闪电战”的战术策略也将无法实施。其次在苏联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这三个地方,又分别是苏联的第一、第二大城市和一个煤炭产灵丰富的地区,且又是苏联的中心地带,只有占领了这里,既能保证德国的装甲部队有足够的资源补给,又可以为希特勒称霸世界的野心提供一块垫脚石。那么,一面是丰富的资源,另一面又是苏联给予德国的严重威胁,希特勒为了拔掉苏联这个德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便下令部队对苏联开战。

1940年12月,进攻苏联的计划经过数月的草拟终于敲定,德国人眼中洋洋得意的“巴巴罗萨计划”便正式诞生,但令德国人没有料想到的是,1941年的苏联冬天居然会比往年早来了一个月,而希特也重蹈了拿破仑的覆辙。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烦请纠正

文|宇泽历史


宇泽历史


希特勒挑起“二战”后,德国的处境很不妙。在此时,希特勒想迅速结束战争,而结束的方法,就是彻底击败对手。当时的对手,一个是英国,另一个是法国。法国近在咫尺,是德国在西线的首要威胁,而英国具有海军优势,也对德国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希特勒想快速击败法国,然后逼迫英国认怂。事实上,英法对德国的军事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希特勒的军事冒险,终究是在犯险,而他手下的将领,也决心赌一把。

战局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看似强大的法国,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号称世界霸主的英国,却逃的非常狼狈,靠卖队友才得已幸存。法国的战败,让希特勒信心大增,他认为英国失去了盟友,已经无力与德国抗衡。但是,希特勒对局势的看法,明显过于乐观,德国存在陆军优势,而跨越英吉利海峡,需要拼海空军。在这两个领域,英国并不弱,尤其是海军,远超德国。这样一来,英国人有了抵抗的本钱,在丘吉尔的带领下,决心死战到底。

到了这一步,希特勒明显失算。按照原先的构想,迅速击败英国,占领不列颠群岛,然后摧毁大西洋屏障,打开出兵北美的通道。只要速度够快,美国人就只能干瞪眼,这是希特勒的如意算盘。然而,这个算盘打错了,英国利用自身的优势,做了最后一搏,成功阻挡了德国侵略军。

美国总统罗斯福,他也不会闲着,虽然存在很多困难,但依然实现了对英国的援助。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国站稳了脚跟,而德国百万大军失去了用武之地,希特勒肯定不会甘心。对于德国来说,战争机器不能停,因为德国缺乏石油,照这个局面发展,德军肯定会失败。对于希特勒本人来说,他很在意自己的位置,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如果打不赢战争,他的位子也将不保。

于是乎,既出于获取石油的考虑,也出于希特勒本人的欲望,他下令德军入侵苏联,挑起苏德战争。有人说,苏联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希特勒哪来的自信?事实上,希特勒的自信,一方面是法国给的,在德国人看来,法国陆军实力欧洲第一,却败的如此迅速,这说明德国的战术和战争实力,都远强于法国。由此推之,希特勒认为以德军的闪电战,可以迅速打败苏联。另一方面,在苏芬战争中,苏军吃了亏,暴露出自身短板,让希特勒误以为苏联的实力弱于德国。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要先了解希特勒上台的意图指向,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有明确的阐述,当然了这本书枯燥乏味,有些东西乏善可陈,但是却都实施了。

首先希特勒进攻苏联是基于意识形态和稍微那么一点种族主义的掺杂,但后面看来也是迫不得已,那么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占领南斯拉夫,和苏联包括分解波兰,进攻苏联,从他的理念上来说都只是为了消灭劣等种族,为日耳曼种族争取更大的空间,更好的利用资源。

但在日后的纳粹解密文件中,希特勒有多次暂缓进攻苏联的计划,那么也就可以看出,希特勒认为的生存空间是已经足够的(已经消灭了上百万犹太人和吉普赛人,屠杀了部分斯拉夫人和奴役了一部分)。在苏联屡次西进,希特勒都不以为然的放纵。直到苏联已经跨过了苏德之间的利益分界线,在苏联攻打了罗马尼亚的油田后希特勒才开始真正的把进攻苏联提上日程(油田为德国提供相当数量的原油),紧急从西线调拨兵力,把解散的师团重新组建。(参考《第三帝国的兴亡》)

那么可以判断出,苏联如果不贪婪西进,不跨越协定的分界线,那么德国攻打苏联的可能性会小很多,因为当时德国在工业和经济上已经开始脱离战时经济状态,正在恢复和平经济。


远辰史集


二战之前,希特勒就提出“要为日耳曼人拓展生存空间”,二战开始后,德国基本占领的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但希特勒不满足,显然苏联更具诱惑,更广阔的领土,更丰富的资源,以及对斯拉夫人的敌视,这就是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原因。


克里勒上尉


苏联在苏德军事分界线(波兰境内)重兵100万,那是“进攻态势”(见《卫国战争开始十天的斯大林》),希特勒和斯大林都知道苏德之战不可避免,区别仅在于谁“卫国战争”而已。双方都在积极备战,只是德国先发动,苏联“卫国战争”而已。


照影吹笙


攥苏联的矿藏资源为德国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