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兒時的小人書、連環畫嗎?

孤獨王子青蛙




答:說起兒時的小人書、連環畫,那可真是滿滿的回憶殺。

我收藏過的小人書、連環畫,林林總總,沒有上千本也有八九百本。

可惜這些“寶貝”總是收藏過程中偶遇“不速之客”,或被借去、或被順走。在借去不還、順走不覺的情況下,書本不斷流失;甚至在我外出求學以後,管理失控,書本四散,書魂飄零,十不存一二。後來又經歷了兩次搬家,最終湮滅不可再尋。

書本雖然盡失,它們的影子卻永存我心,今天說起,仍是歷歷如繪,如數家珍。

為什麼會這樣?

除了它們的圖文給我印象深刻之外,最主要的,幾乎每一本都與我有一段交織瞭如許歡笑或淚水的“緣份”,每一本背後都有一段我與之相關的故事。

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我很願意把這些故事講述出來,它將是一件非常賞心的樂事。

總覺得,我今天還能對文學、史學、美術、書法保持有相當的興趣,就應該歸功於兒時閱讀過和收藏過的小人書、連環畫。

如果把關於小人書、連環畫最深邃的記憶翻挖出來,我最早接觸、且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我鄰居小夥伴家的一本連環畫。

那是一本破舊且髒,還殘缺的連環畫,沒有封面,前後都嚴重缺頁,止剩下中間薄薄的二三十頁。

小夥伴和我都還沒有上學,不識字。那天黃昏,他拖著兩條長長的鼻涕,樂呵呵地拿了書到我家院子裡,和我坐在院子的泥地裡翻看,用沾滿了鼻涕的手翻看書裡的畫。

畫風很粗獷,畫面老是出現一個長著鐵線一樣鬍鬚的粗獷男人,瞪著眼、齜著牙。

我們也弄不懂畫裡講的是什麼,就胡翻著看,指著那個長著鐵線一樣鬍鬚的粗獷男人笑。

我們還拿了瓦礫石塊在院子裡照著書上的畫兒畫人、畫馬、畫大刀、畫長槍。

後來在中學教書的父親回來,看了書,告訴我,書裡講的是三國張飛大鬧長坂坡的故事。

我一邊聽父親講故事,一邊盯著書裡的畫兒看,聽得津津有味,也看得津津有味。

小夥伴帶他的破書回家了,父親看出了我的不捨和落寞,後來再從學校回家裡來,不忘到書店給我買回一本屬於我的書。

那書,我清楚地記得——《鬧花燈》。

從此,我就和小人書、連環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覃仕勇說史


小人書和連環畫在我們那叫“畫本”,這有關畫本的記憶我是忘不了了。小時候,每當看見供銷社新進幾樣小人書,我就會圍著櫃檯看櫃檯裡擺放的那幾本花花綠綠的小人書封面,因為家裡沒錢,父母也不讓買,沒辦法只有在供銷社來小人書之際,很眼饞地圍著裝小人書的櫃檯打轉轉。那時畫本的價格也就幾毛錢,我記得超過3毛錢的都很少,大多都在兩毛錢左右,也就是這兩毛左右錢在當時也不是家家都能拿出來的。那時候來錢道很少,家家日子過的都挺緊巴,根本就不會有閒錢去買那些“無用”的小人書,即使誰家有個塊八角的閒錢,也只能把它用在購買柴米油鹽醬醋茶方面,象小人書之類的讀物只能靠站。

為了能買到自己心愛的小人書,除了平時一分一分地攢錢外,還可以自己撿一些破銅爛鐵或是上山採一些山貨賣。那時供銷社不但賣貨,還是一個收購站。自己賣得幾分錢就放兜裡攢著,等湊夠兩毛多錢了,就去買一本自己喜歡的小人書,象《雞毛信》、《雁翎隊》、《門合》、《半夜雞叫》、《西遊記》、《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小人書。

我至今還清楚的記得,有一次我為了買小人書,我一個人偷偷跑到城裡,當時兜裡只揣了兩塊錢,那個時候交通不便,我步行了30裡才能坐上六道江開往渾江市的客車,當時車票是4毛錢。到了城裡之後,我忙三火四地直奔當時還是平房的渾江市新華書店。買了5本小人書後已是中午,當時我肚子很餓,可兜裡的錢只剩下4毛5分錢了,除了買4毛錢的車票,還剩5分,你說這5分錢能吃什麼?沒辦法,我只有餓著肚子坐上了渾江通往六道江的客車……



枕月聽星語


兒時的小人書、連環畫是我最愛。以至於16歲下鄉當知青時,每逢侃大山的資本便是來自連環畫。


那時候的小人書攤很普及,我家馬路對面就是一個2間門面的連環畫書室,弄堂口有臨時的連環畫書攤,前後左右有好幾家。最奇特的是海員醫院與隔壁里弄之間有一條1米寬左右的夾縫,也被用來做了小書攤,裡面長約20米,只夠一個人坐在長條板凳上看書,前面留1個人通過,遇到兩人進出交會,必須往坐位一方側讓一下。

連環畫1分錢看一本,有的厚的連環畫,經營者會將它一拆為二變成上下冊,收2分錢。也可以一下借3本,找個座位坐下來慢慢細看。封面都被拆下來貼在牆上,一一標上號,既當目錄又當廣告,借書只要報上號就行了。連環畫則用牛皮紙包上作為封面封底。

記得有一次在家燒飯,看看還有時間就下樓去看連環畫了,不料一看便過了點,燒飯的事早丟到腦後去了。等匆匆趕回家一看,飯已經焦了,類似的事發生過兩三次,沒少挨母親的責怪。

我看連環畫喜歡看多本連集的,大致還記得《三國演義》是60本,《水滸傳》是21本,《岳飛傳》《楊家將》各是15本,還有《東周列國志》《隋唐英雄傳》《西遊記》《紅樓夢》什麼的,一本連著一本往下看。更多單冊的是當時上映的電影,如《五十一號兵站》《戰上海》《永不消逝的電波》等。



那時候小學上課是上午半日制的,下午有兩三個小時在附近家中比較寬暢的同學家裡參加學習小組,實際上就是集體做作業,也做做遊戲,老師會來巡查,但很少。課餘時間便大都在小人書攤裡泡掉的。4大名著以及《岳飛傳》《楊家將》中的人物形象至今還有著清晰的圖像概念。以至於後來相關的電視連續劇出現後,還往往將記憶深處的人物形象與劇中人物作一比對。還別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劇中的人物還多少有著連環畫的影子,畢竟這些連環畫的作者都是當時有名的畫壇大師,他們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是相當精準到位的,堪稱模板,也自然成了影視劇的參照物。

小人書、連環畫給當時的少年兒童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至今也不會忘卻。


郭雄333


   在我的記憶中,三舅的書箱裡有《隋唐英雄傳》、《岳飛傳》、《楊家將》、《十月革命》、《林海雪原》等等小人書,可惜的是後來我去找時,早已無影無蹤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有意識的蒐集,把一本本小人書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櫃子裡保存。我不記得我讀的第一本小人書的書名,只記得在我兒時的生活中,看小人兒書是我的一大樂趣。對於今天的孩子們來說很難想像,我讀小人書並不是受誰的強迫,開始就是喜歡翻著一本本畫了圖畫的小冊子,愛不釋手,後來才知道這些圖畫書就是小人書,也叫連環畫。

至此以後,我也常在大伯家看大哥的小人書,記得大哥那會在上高中,他比我三舅小几歲,算是一個年代的人,小人書正是他們那個年代最暢銷的課外書本。小人書給我增長了知識,也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播種下了對它的情懷。什麼《渡江偵察記》、《小兵張嘎》、《鐵道游擊隊》、《地道戰》等小人兒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不僅僅是因為我後來讀了他們的故事,更主要的是因為我在兒時看了小人書。也正是那些小人兒書讓我對善良、正義、英雄充滿了崇敬之心。


壹言壹語壹世界


1971年父親給我買的第一本小人書《漁島之子》,《沙努林》。記憶中非常深刻。74年父親出差,帶回了《二進杏花村》,《英雄小八路》,《飛鷹崖》等。•當時在平涼三線單位,家離新華書店有三公里,經常我和弟弟步行到書店買小人書。那個年代,小人書真多,幾分錢一本,趴在玻璃櫃臺上看那些色彩漂亮的小人書封面,恨不能全買了,可惜當時零花錢少。那幾年到書店買小人書成了我少年的最好樂趣。後來,多少年在夢中,依然夢到紅五星下的新華書店和書店裡面的小人書。現在這些小人書的回憶,仍是最溫馨的,最難忘的。


米奇147054757


作為一個80後的大叔,我們那個年代,小人書和連環畫還是屬於挺期奢侈的東西。

記得2000年搬家的時候,在很多被遺忘的角落裡,比如床下,某個抽屜的最底層,箱子裡找出了好多的小人書,有《林海雪原》《西遊記》《武松打虎》《葫蘆兄弟》等等,後來整整收拾了一箱子。

可是這些都沒有保存下來,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為了買一臺MD的遊戲機,把這些小人書一股腦全都賣了,當時記得是按斤賣的,總共賣了6塊多錢,現在想想,真的挺後悔的。

後悔不是說這些東西有多少的價值,不是說這些時間下的小古董放到現在有多麼值錢,而是後悔這麼輕易的就賣掉了小時候的回憶。那些曾經伴隨自己打發無聊時間時候的夥伴。

記得小學的時候,每天的晚上6點半都會播放動畫片,記得當時有一部從日本引進的映畫叫《恐龍特集克賽號》每一天都要看,一集都沒有落過,只有在最後一集的時候,那天和我媽媽一起回老家,媽媽為了讓我回去後能趕上看最後一集大結局,特意算著時間提前買了火車票,可是火車晚點沒有看大結局。於是我就哭著鬧著說要看大結局,可是那時候既沒有網絡,也沒有重播回放。而且在記憶中,至此之後電視上就沒有再播放過這部映畫。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吧。

後來那一年我的生日,我媽媽送我了一份讓我尖叫的禮物,《恐龍特技克賽號》的小人書,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有30本,每5本為一卷,當時並沒有感覺有什麼,後來知道了這一套小人書一共花了9快多,基本花掉了那時候我媽媽一個月的工資。

都說人年齡大了都喜歡懷舊,那到地懷的是什麼呢?有的人說是懷的美好的記憶,有的人說是懷的小時候的無憂無慮,有的人說是懷的歲月的無情。其實我就覺得真正懷舊懷的是一去不復返的年代,社會在變,文化在變,一切都在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的發生改變,就像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一樣,有很多的文化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傳了,一個能長久流傳的文化,一定是能夠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改變來適應的,否則也就只能是曾經的文化了。

近期,我藉著工作的機會,第一次來了日本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到了日本之後,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是一個拿來主義很嚴重的國家,他們拿來了很多西方和中國的東西,但是拿來之後做了更加重要的一個動作就是拿來並改進,將這些先進的,有價值的東西通過改進變成他們自己的文化。

這次我來日本,體驗了一次日本式的醫療體驗,本人是有多年的糖尿病史的,這次日本的朋友建議我去做一次全面的體檢,日本在醫療上也有些走在世界前端的技術,說不定能夠對我的疾病有幫助。於是在朋友的慫恿之下就來到了日本某某醫院(為了避打廣告的嫌,就不在此寫出醫院的名字,據說眾多日本女藝人都在這裡生過孩子)做了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

日本的醫院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點都不像醫院,在等待區更有一種在家的感覺,大量暖色的木製裝修不像國內醫院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在等待區打了個盹,醒來的時候,竟然差點有種還在家裡的感覺。

有點跑偏了,趕快拉回來,不然就不知道歪到哪裡了。小人書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七零八零年代的人都會對它有種莫名的情感,我不知道它能不能被稱作一個時代下特有的文化產物,但我能肯定的是,這種東西就像中國很多即將消失的文化一樣正在經歷著毀滅性的打擊。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在不忘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將這些即將消失的文化拿來,賦予適應當今時代的新生命併發揚光大。

純手擼,不知道我的觀點對與不對,歡迎有共同感觸的朋友,一起討論!


德康世家


我與連環畫的故事

現在,每當看到很多小朋友,手捧著厚厚的書本,在自家走廊上靜靜地觀看時,我眼前就浮現出自已小時候,手捧書本看書的情景。不過,那時候我所捧的不是現在這樣的書本,而是現在已經很少見的“連環畫”。

小時候,家裡窮,幾分錢一本的連環畫也買不起。我便經常借村上玩伴的連環畫看。我信奉“好借好換,再借不難”的道理,借來後,晚上點著煤油燈爬在被窩看,看完後第二天立即送還,再借新的一本。這樣,小學五年,讀了好多連環畫:《閃閃的紅星》裡面火燒胡漢三的潘冬子的機智勇敢深深的打動了我;《桃園結義》裡面劉關張的兄弟情懷令人難忘;《阿詩瑪》裡面阿詩瑪和阿黑哥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有從石頭裡面蹦出來孫悟空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有一個小孩擁有一支神筆的《神筆馬良》;有能上天下海哪吒的《哪吒鬧海》,等等,歷經三十多年的滄海桑田,那些鮮活動人的人物形象,依舊浮現在眼前,彷彿就在昨天。

那時候,連環畫就是我童年唯一的精神食糧,為了能夠儘快讀完借來的連環畫,我在課堂上和老師鬥智鬥勇,偷看連環畫。上課的時候,打開教科書,把它豎立在桌面上,便成了一道“偷閱”連環畫書的屏障。從口袋裡掏出連環畫,打開來,躲過老師的視線,動作麻利地把連環畫放在豎起的教科書邊,看起來,真的是神不知鬼不覺。當然也有被老師發現的時候。讀到精彩處,興奮之情就會寫在臉上,暴露無遺。老師是知道的,他的講課內容,還不足以到讓我高興到那種程度,興奮了,警惕心就下降了,老師來到身邊都渾然不知,立刻被逮個正著。

藉著看了好多連環畫,我常常夢想著能夠擁有自己的一本連環畫。

一次,我得了病,在鎮上醫院看病,住院治療。我對扎針輸液體十分恐懼,扎針時哭鬧著不配合。爺爺便到新華書店買了幾本東周列國故事連環畫,讓我一邊讀著連環畫,一邊扎針輸液體。果然,我被連環畫所吸引,不再害怕扎針輸液體。爺爺共買來了四本東周故事連環畫,讀來有不同的感受:《烽火戲諸侯》寫了周幽王的愚蠢和褒姒的無知;《掘地見母》講述了鄭莊公原諒母親至親至孝的故事;《五羊皮》中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來了百里奚,並拜為相國,成就了幾千年來一段君臣佳話;《臥薪嚐膽》讓我明白了一個人要成大事,必須“忍別人之不能忍,成別人之不能成”。

有了爺爺買的四本連環畫,我就和有連環畫的小夥伴互相交換著看。後來,我上初中學了,就省吃簡用,省下來的錢,全部買了連環畫。等上中專後,我將一小木箱連環畫送給了不再上學的小夥伴。

我小時的記憶力好,看到愛不釋手的連環畫,能努力地將這些書中的故事情節在腦中記下來,閉著眼睛都能背得滾瓜爛熟。我的記憶中,張義可以身背六國相印,諸葛亮可以呼風喚雨,水滸的英雄們可以大鬧江湖……一下課了,同學們都把我圍起來,我就把這個故事說給小夥伴和同學們聽。上課的鈴聲響了,同學們還依依不捨的離開,那段時間我是自豪的。

童年時代,看完這些連環畫後,我們還把書中的故事情節,當作日後的遊戲,上場來演練呢!現在我還記得,一天下午,在放學後,我和幾個小夥伴就商量好玩遊戲的安排,到我們家附近小樹林子裡,拿木頭刀和小紅旗,去演三國演義裡的劉關張,去演三西遊記了面的師徒五人,去演閃閃紅心裡面的潘冬子和胡漢三……

回憶童年那段快樂的讀書時光,我要感謝爺爺奶奶,在物質生活極為貧困的日子、在飯吃不飽的年代,他們沒有反對我看書買書,反而支持我,給了我莫大的鼓勵,使我擁有充裕自足的精神生活。每當想到這個,我心裡總充滿著濃濃的感恩之情。

現在,雖然很少看連環畫了,我卻十分迷戀小時候那段日子。是它讓我對讀書有了興趣,現在讀書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將在讀書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做一個有趣而有用的人。

 


王瑞文文萃


·小人書童年的最愛·


小小人書連環畫,

有圖有文喜歡它。

愛不釋手讀入迷,

兒童記憶趣開懷。


說起小人書,50歲以上的人基本都不陌生。因為在1985年代之前的文化生活比較匱乏,所以小人書連環畫冊是那時代兒童少年的搶手貨。上新華書店買小人書是家常便飯,是童年成長時期課外學習與娛樂的精品讀物。

1970年自己10歲,當然對小人書也愛不釋手。除了看故事情節,也更喜歡彩色的小人書,時常照著小人書的圖案描畫。後來用一種彩色鉛筆常常給小人書塗色,真是童趣無窮。

那時的小人書薄的幾分錢一冊,常規的2角錢左右,厚一點沒有超過3角5分錢。那時一旦有了點小錢就去鎮上的新華書店買小人書,然後聞著小人書油墨的香味歡樂的往家跑。

自己買小人書從童年的1970年一直延續到1980年代中期。之後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小人書這種連畫冊也逐漸地退出了圖書市場。

1970年至1973年出版的小人書有一特殊現象,就是在小人書首頁前一頁印有一段《毛主席語錄》記載著時代的特色。最小的一本小人書為彩色《十粒米的故事》、有越南兒童反美故事《消息樹》、《二進杏花村》、《撲不滅的烈火》;有愛民故事《好工人盛林法》、《愛民模範趙爾春》等;還有《小馬官》、《閃閃的紅星》、《東平湖的鳥聲》、《李宗仁歸來》、《藍色檔案》;還有《看不見的戰線》、《奇襲》、《茶花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應有盡有的小人書。

小人書有單冊、上下冊、上中下冊、也有像《鐵道游擊隊》、《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聊齋》、《西遊記》、《水滸》等成套達10幾冊到20幾冊,買全了這些小人書得半年到一年。這個時期是自己體會到了什麼叫“盼”的滋味。

小人書是自己兒童少年時代美好難忘的記憶,著迷小人書也和喜歡煙標,熱愛美術一樣豐富了美的享受和知識,開闊了眼界,對長大成人起到了重要的啟發作用。


盤錦愚人行


記得。特別是《三國演義》《封神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東周列國志》《說唐》《說岳全傳》《興唐演義》《薛剛反唐》《楊家將》《朱元璋演義》《成語故事》《古詩詞連環畫》《宋史連環畫》等等


(《三國演義》之濡須之戰)


(《三國演義》之小霸王孫策)


(《興唐傳》之李元霸出世)


(連環畫《唐太宗》)


(《東周列國志》之將相和)

畫家一一陳光鎰 李鐵生 汪玉山 趙三島 劉錫永 張令濤 胡若佛 傅伯星 來汶陽 丁世謙 徐有武 羅希賢 崔君沛 馮墨農 於駿治 等


白溪釣客


中國連環畫小人書的頂峰之作~《西遊記》(上人老版)!

大師們把各路神仙畫的維妙維肖,發揮出各自的想象空間。

無論人物刻畫,樓,臺,亭,閣……的畫景,無不顯示出古韻之美!

《儒林外史》連環畫,也是大師們的抗鼎之作,其精細,精湛,精美的畫風,絕對是後無來者的經典之作!

《水滸傳》連環畫,是由宗師~徐燕蓀為主,集各路繪畫大師們的傑出作品,把梁山各路好漢描繪的栩栩如生,太棒了!

《三國演義》連環畫,雖有遺憾,但也是經典之作!

繪畫大師劉繼卣,無論是畫作,還是連環畫都是一代經典!

向經典致敬!

向大師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