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儿时的小人书、连环画吗?

孤独王子青蛙




答:说起儿时的小人书、连环画,那可真是满满的回忆杀。

我收藏过的小人书、连环画,林林总总,没有上千本也有八九百本。

可惜这些“宝贝”总是收藏过程中偶遇“不速之客”,或被借去、或被顺走。在借去不还、顺走不觉的情况下,书本不断流失;甚至在我外出求学以后,管理失控,书本四散,书魂飘零,十不存一二。后来又经历了两次搬家,最终湮灭不可再寻。

书本虽然尽失,它们的影子却永存我心,今天说起,仍是历历如绘,如数家珍。

为什么会这样?

除了它们的图文给我印象深刻之外,最主要的,几乎每一本都与我有一段交织了如许欢笑或泪水的“缘份”,每一本背后都有一段我与之相关的故事。

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我很愿意把这些故事讲述出来,它将是一件非常赏心的乐事。

总觉得,我今天还能对文学、史学、美术、书法保持有相当的兴趣,就应该归功于儿时阅读过和收藏过的小人书、连环画。

如果把关于小人书、连环画最深邃的记忆翻挖出来,我最早接触、且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我邻居小伙伴家的一本连环画。

那是一本破旧且脏,还残缺的连环画,没有封面,前后都严重缺页,止剩下中间薄薄的二三十页。

小伙伴和我都还没有上学,不识字。那天黄昏,他拖着两条长长的鼻涕,乐呵呵地拿了书到我家院子里,和我坐在院子的泥地里翻看,用沾满了鼻涕的手翻看书里的画。

画风很粗犷,画面老是出现一个长着铁线一样胡须的粗犷男人,瞪着眼、龇着牙。

我们也弄不懂画里讲的是什么,就胡翻着看,指着那个长着铁线一样胡须的粗犷男人笑。

我们还拿了瓦砾石块在院子里照着书上的画儿画人、画马、画大刀、画长枪。

后来在中学教书的父亲回来,看了书,告诉我,书里讲的是三国张飞大闹长坂坡的故事。

我一边听父亲讲故事,一边盯着书里的画儿看,听得津津有味,也看得津津有味。

小伙伴带他的破书回家了,父亲看出了我的不舍和落寞,后来再从学校回家里来,不忘到书店给我买回一本属于我的书。

那书,我清楚地记得——《闹花灯》。

从此,我就和小人书、连环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覃仕勇说史


小人书和连环画在我们那叫“画本”,这有关画本的记忆我是忘不了了。小时候,每当看见供销社新进几样小人书,我就会围着柜台看柜台里摆放的那几本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封面,因为家里没钱,父母也不让买,没办法只有在供销社来小人书之际,很眼馋地围着装小人书的柜台打转转。那时画本的价格也就几毛钱,我记得超过3毛钱的都很少,大多都在两毛钱左右,也就是这两毛左右钱在当时也不是家家都能拿出来的。那时候来钱道很少,家家日子过的都挺紧巴,根本就不会有闲钱去买那些“无用”的小人书,即使谁家有个块八角的闲钱,也只能把它用在购买柴米油盐酱醋茶方面,象小人书之类的读物只能靠站。

为了能买到自己心爱的小人书,除了平时一分一分地攒钱外,还可以自己捡一些破铜烂铁或是上山采一些山货卖。那时供销社不但卖货,还是一个收购站。自己卖得几分钱就放兜里攒着,等凑够两毛多钱了,就去买一本自己喜欢的小人书,象《鸡毛信》、《雁翎队》、《门合》、《半夜鸡叫》、《西游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小人书。

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为了买小人书,我一个人偷偷跑到城里,当时兜里只揣了两块钱,那个时候交通不便,我步行了30里才能坐上六道江开往浑江市的客车,当时车票是4毛钱。到了城里之后,我忙三火四地直奔当时还是平房的浑江市新华书店。买了5本小人书后已是中午,当时我肚子很饿,可兜里的钱只剩下4毛5分钱了,除了买4毛钱的车票,还剩5分,你说这5分钱能吃什么?没办法,我只有饿着肚子坐上了浑江通往六道江的客车……



枕月听星语


儿时的小人书、连环画是我最爱。以至于16岁下乡当知青时,每逢侃大山的资本便是来自连环画。


那时候的小人书摊很普及,我家马路对面就是一个2间门面的连环画书室,弄堂口有临时的连环画书摊,前后左右有好几家。最奇特的是海员医院与隔壁里弄之间有一条1米宽左右的夹缝,也被用来做了小书摊,里面长约20米,只够一个人坐在长条板凳上看书,前面留1个人通过,遇到两人进出交会,必须往坐位一方侧让一下。

连环画1分钱看一本,有的厚的连环画,经营者会将它一拆为二变成上下册,收2分钱。也可以一下借3本,找个座位坐下来慢慢细看。封面都被拆下来贴在墙上,一一标上号,既当目录又当广告,借书只要报上号就行了。连环画则用牛皮纸包上作为封面封底。

记得有一次在家烧饭,看看还有时间就下楼去看连环画了,不料一看便过了点,烧饭的事早丢到脑后去了。等匆匆赶回家一看,饭已经焦了,类似的事发生过两三次,没少挨母亲的责怪。

我看连环画喜欢看多本连集的,大致还记得《三国演义》是60本,《水浒传》是21本,《岳飞传》《杨家将》各是15本,还有《东周列国志》《隋唐英雄传》《西游记》《红楼梦》什么的,一本连着一本往下看。更多单册的是当时上映的电影,如《五十一号兵站》《战上海》《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那时候小学上课是上午半日制的,下午有两三个小时在附近家中比较宽畅的同学家里参加学习小组,实际上就是集体做作业,也做做游戏,老师会来巡查,但很少。课余时间便大都在小人书摊里泡掉的。4大名著以及《岳飞传》《杨家将》中的人物形象至今还有着清晰的图像概念。以至于后来相关的电视连续剧出现后,还往往将记忆深处的人物形象与剧中人物作一比对。还别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剧中的人物还多少有着连环画的影子,毕竟这些连环画的作者都是当时有名的画坛大师,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是相当精准到位的,堪称模板,也自然成了影视剧的参照物。

小人书、连环画给当时的少年儿童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至今也不会忘却。


郭雄333


   在我的记忆中,三舅的书箱里有《隋唐英雄传》、《岳飞传》、《杨家将》、《十月革命》、《林海雪原》等等小人书,可惜的是后来我去找时,早已无影无踪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有意识的搜集,把一本本小人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柜子里保存。我不记得我读的第一本小人书的书名,只记得在我儿时的生活中,看小人儿书是我的一大乐趣。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很难想像,我读小人书并不是受谁的强迫,开始就是喜欢翻着一本本画了图画的小册子,爱不释手,后来才知道这些图画书就是小人书,也叫连环画。

至此以后,我也常在大伯家看大哥的小人书,记得大哥那会在上高中,他比我三舅小几岁,算是一个年代的人,小人书正是他们那个年代最畅销的课外书本。小人书给我增长了知识,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了对它的情怀。什么《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小人儿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不仅仅是因为我后来读了他们的故事,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在儿时看了小人书。也正是那些小人儿书让我对善良、正义、英雄充满了崇敬之心。


壹言壹语壹世界


1971年父亲给我买的第一本小人书《渔岛之子》,《沙努林》。记忆中非常深刻。74年父亲出差,带回了《二进杏花村》,《英雄小八路》,《飞鹰崖》等。•当时在平凉三线单位,家离新华书店有三公里,经常我和弟弟步行到书店买小人书。那个年代,小人书真多,几分钱一本,趴在玻璃柜台上看那些色彩漂亮的小人书封面,恨不能全买了,可惜当时零花钱少。那几年到书店买小人书成了我少年的最好乐趣。后来,多少年在梦中,依然梦到红五星下的新华书店和书店里面的小人书。现在这些小人书的回忆,仍是最温馨的,最难忘的。


米奇147054757


作为一个80后的大叔,我们那个年代,小人书和连环画还是属于挺期奢侈的东西。

记得2000年搬家的时候,在很多被遗忘的角落里,比如床下,某个抽屉的最底层,箱子里找出了好多的小人书,有《林海雪原》《西游记》《武松打虎》《葫芦兄弟》等等,后来整整收拾了一箱子。

可是这些都没有保存下来,记得上高中的时候,为了买一台MD的游戏机,把这些小人书一股脑全都卖了,当时记得是按斤卖的,总共卖了6块多钱,现在想想,真的挺后悔的。

后悔不是说这些东西有多少的价值,不是说这些时间下的小古董放到现在有多么值钱,而是后悔这么轻易的就卖掉了小时候的回忆。那些曾经伴随自己打发无聊时间时候的伙伴。

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天的晚上6点半都会播放动画片,记得当时有一部从日本引进的映画叫《恐龙特集克赛号》每一天都要看,一集都没有落过,只有在最后一集的时候,那天和我妈妈一起回老家,妈妈为了让我回去后能赶上看最后一集大结局,特意算着时间提前买了火车票,可是火车晚点没有看大结局。于是我就哭着闹着说要看大结局,可是那时候既没有网络,也没有重播回放。而且在记忆中,至此之后电视上就没有再播放过这部映画。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后来那一年我的生日,我妈妈送我了一份让我尖叫的礼物,《恐龙特技克赛号》的小人书,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有30本,每5本为一卷,当时并没有感觉有什么,后来知道了这一套小人书一共花了9快多,基本花掉了那时候我妈妈一个月的工资。

都说人年龄大了都喜欢怀旧,那到地怀的是什么呢?有的人说是怀的美好的记忆,有的人说是怀的小时候的无忧无虑,有的人说是怀的岁月的无情。其实我就觉得真正怀旧怀的是一去不复返的年代,社会在变,文化在变,一切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发生改变,就像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有很多的文化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传了,一个能长久流传的文化,一定是能够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来适应的,否则也就只能是曾经的文化了。

近期,我借着工作的机会,第一次来了日本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到了日本之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是一个拿来主义很严重的国家,他们拿来了很多西方和中国的东西,但是拿来之后做了更加重要的一个动作就是拿来并改进,将这些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通过改进变成他们自己的文化。

这次我来日本,体验了一次日本式的医疗体验,本人是有多年的糖尿病史的,这次日本的朋友建议我去做一次全面的体检,日本在医疗上也有些走在世界前端的技术,说不定能够对我的疾病有帮助。于是在朋友的怂恿之下就来到了日本某某医院(为了避打广告的嫌,就不在此写出医院的名字,据说众多日本女艺人都在这里生过孩子)做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日本的医院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点都不像医院,在等待区更有一种在家的感觉,大量暖色的木制装修不像国内医院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在等待区打了个盹,醒来的时候,竟然差点有种还在家里的感觉。

有点跑偏了,赶快拉回来,不然就不知道歪到哪里了。小人书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七零八零年代的人都会对它有种莫名的情感,我不知道它能不能被称作一个时代下特有的文化产物,但我能肯定的是,这种东西就像中国很多即将消失的文化一样正在经历着毁灭性的打击。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在不忘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将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拿来,赋予适应当今时代的新生命并发扬光大。

纯手撸,不知道我的观点对与不对,欢迎有共同感触的朋友,一起讨论!


德康世家


我与连环画的故事

现在,每当看到很多小朋友,手捧着厚厚的书本,在自家走廊上静静地观看时,我眼前就浮现出自已小时候,手捧书本看书的情景。不过,那时候我所捧的不是现在这样的书本,而是现在已经很少见的“连环画”。

小时候,家里穷,几分钱一本的连环画也买不起。我便经常借村上玩伴的连环画看。我信奉“好借好换,再借不难”的道理,借来后,晚上点着煤油灯爬在被窝看,看完后第二天立即送还,再借新的一本。这样,小学五年,读了好多连环画:《闪闪的红星》里面火烧胡汉三的潘冬子的机智勇敢深深的打动了我;《桃园结义》里面刘关张的兄弟情怀令人难忘;《阿诗玛》里面阿诗玛和阿黑哥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有从石头里面蹦出来孙悟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一个小孩拥有一支神笔的《神笔马良》;有能上天下海哪吒的《哪吒闹海》,等等,历经三十多年的沧海桑田,那些鲜活动人的人物形象,依旧浮现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

那时候,连环画就是我童年唯一的精神食粮,为了能够尽快读完借来的连环画,我在课堂上和老师斗智斗勇,偷看连环画。上课的时候,打开教科书,把它竖立在桌面上,便成了一道“偷阅”连环画书的屏障。从口袋里掏出连环画,打开来,躲过老师的视线,动作麻利地把连环画放在竖起的教科书边,看起来,真的是神不知鬼不觉。当然也有被老师发现的时候。读到精彩处,兴奋之情就会写在脸上,暴露无遗。老师是知道的,他的讲课内容,还不足以到让我高兴到那种程度,兴奋了,警惕心就下降了,老师来到身边都浑然不知,立刻被逮个正着。

借着看了好多连环画,我常常梦想着能够拥有自己的一本连环画。

一次,我得了病,在镇上医院看病,住院治疗。我对扎针输液体十分恐惧,扎针时哭闹着不配合。爷爷便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东周列国故事连环画,让我一边读着连环画,一边扎针输液体。果然,我被连环画所吸引,不再害怕扎针输液体。爷爷共买来了四本东周故事连环画,读来有不同的感受:《烽火戏诸侯》写了周幽王的愚蠢和褒姒的无知;《掘地见母》讲述了郑庄公原谅母亲至亲至孝的故事;《五羊皮》中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了百里奚,并拜为相国,成就了几千年来一段君臣佳话;《卧薪尝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成大事,必须“忍别人之不能忍,成别人之不能成”。

有了爷爷买的四本连环画,我就和有连环画的小伙伴互相交换着看。后来,我上初中学了,就省吃简用,省下来的钱,全部买了连环画。等上中专后,我将一小木箱连环画送给了不再上学的小伙伴。

我小时的记忆力好,看到爱不释手的连环画,能努力地将这些书中的故事情节在脑中记下来,闭着眼睛都能背得滚瓜烂熟。我的记忆中,张义可以身背六国相印,诸葛亮可以呼风唤雨,水浒的英雄们可以大闹江湖……一下课了,同学们都把我围起来,我就把这个故事说给小伙伴和同学们听。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还依依不舍的离开,那段时间我是自豪的。

童年时代,看完这些连环画后,我们还把书中的故事情节,当作日后的游戏,上场来演练呢!现在我还记得,一天下午,在放学后,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商量好玩游戏的安排,到我们家附近小树林子里,拿木头刀和小红旗,去演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去演三西游记了面的师徒五人,去演闪闪红心里面的潘冬子和胡汉三……

回忆童年那段快乐的读书时光,我要感谢爷爷奶奶,在物质生活极为贫困的日子、在饭吃不饱的年代,他们没有反对我看书买书,反而支持我,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使我拥有充裕自足的精神生活。每当想到这个,我心里总充满着浓浓的感恩之情。

现在,虽然很少看连环画了,我却十分迷恋小时候那段日子。是它让我对读书有了兴趣,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将在读书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做一个有趣而有用的人。

 


王瑞文文萃


·小人书童年的最爱·


小小人书连环画,

有图有文喜欢它。

爱不释手读入迷,

儿童记忆趣开怀。


说起小人书,50岁以上的人基本都不陌生。因为在1985年代之前的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所以小人书连环画册是那时代儿童少年的抢手货。上新华书店买小人书是家常便饭,是童年成长时期课外学习与娱乐的精品读物。

1970年自己10岁,当然对小人书也爱不释手。除了看故事情节,也更喜欢彩色的小人书,时常照着小人书的图案描画。后来用一种彩色铅笔常常给小人书涂色,真是童趣无穷。

那时的小人书薄的几分钱一册,常规的2角钱左右,厚一点没有超过3角5分钱。那时一旦有了点小钱就去镇上的新华书店买小人书,然后闻着小人书油墨的香味欢乐的往家跑。

自己买小人书从童年的1970年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小人书这种连画册也逐渐地退出了图书市场。

1970年至1973年出版的小人书有一特殊现象,就是在小人书首页前一页印有一段《毛主席语录》记载着时代的特色。最小的一本小人书为彩色《十粒米的故事》、有越南儿童反美故事《消息树》、《二进杏花村》、《扑不灭的烈火》;有爱民故事《好工人盛林法》、《爱民模范赵尔春》等;还有《小马官》、《闪闪的红星》、《东平湖的鸟声》、《李宗仁归来》、《蓝色档案》;还有《看不见的战线》、《奇袭》、《茶花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应有尽有的小人书。

小人书有单册、上下册、上中下册、也有像《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聊斋》、《西游记》、《水浒》等成套达10几册到20几册,买全了这些小人书得半年到一年。这个时期是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叫“盼”的滋味。

小人书是自己儿童少年时代美好难忘的记忆,着迷小人书也和喜欢烟标,热爱美术一样丰富了美的享受和知识,开阔了眼界,对长大成人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盘锦愚人行


记得。特别是《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东周列国志》《说唐》《说岳全传》《兴唐演义》《薛刚反唐》《杨家将》《朱元璋演义》《成语故事》《古诗词连环画》《宋史连环画》等等


(《三国演义》之濡须之战)


(《三国演义》之小霸王孙策)


(《兴唐传》之李元霸出世)


(连环画《唐太宗》)


(《东周列國志》之将相和)

画家一一陈光镒 李铁生 汪玉山 赵三岛 刘锡永 张令涛 胡若佛 傅伯星 来汶阳 丁世谦 徐有武 罗希贤 崔君沛 冯墨农 于骏治 等


白溪釣客


中国连环画小人书的顶峰之作~《西游记》(上人老版)!

大师们把各路神仙画的维妙维肖,发挥出各自的想象空间。

无论人物刻画,楼,台,亭,阁……的画景,无不显示出古韵之美!

《儒林外史》连环画,也是大师们的抗鼎之作,其精细,精湛,精美的画风,绝对是后无来者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连环画,是由宗师~徐燕荪为主,集各路绘画大师们的杰出作品,把梁山各路好汉描绘的栩栩如生,太棒了!

《三国演义》连环画,虽有遗憾,但也是经典之作!

绘画大师刘继卣,无论是画作,还是连环画都是一代经典!

向经典致敬!

向大师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