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山頭 古六大茶山之攸樂

清朝雍正年間(1729),普洱府曾在基諾山設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樂同知,派五百兵丁駐防。據清《雲南通志》記載,攸樂同知管轄的地域“東至南掌國(老撾)界七百五十五里,西至孟連界六百里,南至車裡(景洪)界九十五里,北至思茅界四百四十二里”,已接近於今天一個地州級別。

清末年間,攸樂古茶園面積有1萬畝左右,幾經興衰……至今存留部分屈指可數,古茶園荒蕪面積達70%以上,現存古茶園面積只有2900多畝。1942年,國民黨軍隊進入攸樂古茶山,燒殺搶掠,茶農四逃,茶山荒蕪,古茶樹群們遭到了嚴重損壞。

普洱茶山頭  古六大茶山之攸樂

解放後,由人民政府撥款、發糧救濟茶農,扶持茶葉生產,逐漸的攸樂古茶山的茶葉產量才逐漸上升。20世紀80年代後,基諾鄉開始重振茶葉,新植茶園一萬多畝……如今攸樂古茶山的茶園面積已經位居新六大茶山之首。下面就為你詳細介紹——攸樂古茶山。

1、攸樂古茶山在那裡?

攸樂古茶山是六大古茶山中唯一一個不在勐臘縣的正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鄉境內,亦稱“基諾古茶山”。四面分別相接景洪市勐養、勐罕、景洪鎮、勐臘縣勐侖等地。

2、攸樂古茶山與基諾族

攸樂古茶山是基諾族的聚居地,過去基諾族被稱為攸樂人。一千多年前,攸樂人便已經開始在補遠江(小黑江)兩岸種茶。所以,明朝中期,攸樂古茶山至少的茶葉種植已有四千畝以上的茶園,至今在龍帕村、巴來村留下的兩千多畝古茶樹其樹圍大多超過100釐米。

如今,居住在攸樂古茶山的基諾族人民還保持著傳統的飲茶方法:炎夏,基諾人勞作回家吃飯時,會到茶園採摘一些一葉一芽的新鮮茶葉,於地上挖一個坑,用“冬葉”墊上,之後放茶葉進去,加鹽、辣椒等調料,再用山泉水一衝,便做成了一道“涼拌茶”。此道“茶品”,既可當“飲料”,又可當“下飯菜”。

此外,基諾族人還有一道“火燒茶”,即每當有貴客來臨,好客的基諾人便會用野生的“冬葉”將新鮮採摘來的茶葉包起來,放在炭火上進行燒烤……當外面一層“冬葉”被烤乾,且能夠聞到茶葉散發出來的清香時,取茶放到茶壺裡面,加水煮沸即可飲用了了!

普洱茶山頭  古六大茶山之攸樂

3、攸樂古茶山茶區環境

攸樂古茶山,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的佔地面積,海拔575~1691米,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平均氣溫18~20℃,屬磚紅性的紅壤,有機質含量較高,5.1~5.7之間的PH值,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地形起伏、山河交錯,谷深山高,茶園所在位置一般為赤紅壤,多原始森林。

氣候條件優越,生物、土地資源豐富(境內有著種類繁多的珍稀動植物,非常適宜種植多種熱帶經濟作物)。

4、攸樂古茶園著名茶區

攸樂古樹茶主要產自龍帕村、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寨子。今龍帕村、巴來村遺存的古茶園面積約為2900畝,保留很多幾百年的古茶樹,古茶園海拔在1300~1400米,年產古樹茶十餘噸。

攸樂古茶山古茶樹資源最豐富的是所處地亞諾山海拔1691.6米處的龍帕大寨。龍帕是基諾族阿哈部落的曼坡母寨和曼飄父寨的兒女寨,居於攸樂山的後半山(攸樂山分為前半山和後半山)。清初時,龍帕是製茶中心,茶葉生產也是極為興盛。即使是當下的龍帕,也是攸樂古茶山古茶樹最為豐富,且古樹茶產量最高的村寨,若稱其為攸樂山的產茶大寨,毫不為過!

普洱茶山頭  古六大茶山之攸樂

5、攸樂普洱茶特點

攸樂古樹茶特點:外形條索緊實,油潤顯毫,清香香氣,總體偏柔和清潤,較明快,口感偏易武地區苦澀均衡(舌面收斂感強於易武茶區),且不似易武茶有著寬廣的口腔飽滿感,喉韻亦不如易武深厚,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接近,攸樂古茶樹舌根處苦重,但回甘非常好,而且採摘沒有易武區過度,所以茶品性價比較高。

6、攸樂古茶山收購原料歷年價格表(僅供參考):

在攸樂古茶山界內,價高者要數龍帕村的古樹茶頭春茶。據說茶網2017年統計的普洱茶名山茶價格報表中,攸樂龍帕村古樹茶頭春茶要價在1500-2000元一公斤。2018年春茶季,攸樂古茶山龍帕、巴來一帶的古樹茶春茶,與2017年持平,價格相差不大,而小樹類的春茶,價格也達300-600元一公斤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