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三千万,失业三亿,电商兴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反面之人性的弱点


任何事物存在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而最近几年我国电商之所以迅猛发展,其实也是正常的一种市场竞争结果,是消费者选择的一种结果。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电商的崛起让很多实体店没生意做,很多实体店纷纷关门倒闭。这对于那些不会上网,不会运营网店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而且相对实体店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来说,电商在就业岗位上就相对少些。比如京东一年的销售额达到4600多亿,创造这么多销售额京东只需要16万人,如果把入驻商家计算在内,估计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是在50万以内。但如果换成实体店,按照单店平均营业额50万计算,那京东一年的销量至少相当于92万个实体店的销量,按照一个实体店2个就业岗位计算,这些实体店至少可以提供180万个就业岗位,现在京东只需要16万人就可以完成这个规模,意味着社会上减少了164万左右的就业岗位。



所以从就业岗位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实体店的迅猛发展确实会对就业有一些冲击,但是电商有利也有弊,而且利大于弊。

首先,电商在对实体店就业产生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多新的就业岗位。

电商的发展诞生出了很多新的就业岗位,比如美工、设计、软件开发,摄影,运营,物流,快递员,模特等等,因为电商而诞生的新公司更是数不胜数,比如三只松鼠这种电商公司创造的就业岗位也是在几千人,如果把所有的关联岗位计算在内,其实时电商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并不少。

其次,电商的发展让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的东西。

前面我们也说到了电商的发展,其实是消费者选择的一种结果,与传统实体店相比,电商的价格明显要有更大的优势。网店的价格之所以比实体店更有优势,因为网店在租金、人工成本、流通环节可以节省不少费用。

再次、电商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大家购物的便利和效率。

电商没有出现之前,大家购物都只能到实体店去买,而且得一家一家的看。这样不仅不方便,而且效率相对比较低。而电商出来之后,大家只需要拥有一部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在网上自由的选择,而且选择的范围和空间更大,效率也更高。

最后,电商可以释放更多的劳动力,让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一些更具有创新的活动当中。

以前实体店确实能提供更多的岗位,但是很多实体店工作岗位都是重复简单的工作。而电商发展之后因为人工的需求量减少,这样就可以释放较多的劳动力出来,倒逼大家去做一些更具有竞争力和创造性的东西,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电商的发展对实体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冲击,这种观点是非常荒谬的。其实电商也只不过是一个销售渠道而已,跟实体店销售的东西是一个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在线上卖一个在线下卖而已。

而且我们也看到,电商的发展真正冲击的是那些零售店,而对于生产商并没有太大的冲击,反而带动了生产商新一轮的增长。比如最近几年,包括华为,小米,海尔等等实体厂家就是通过电商销售的渠道获得了很大的销量。所以到底电商有没有对实体店造成冲击?大家只需要去问那些生产厂家就知道了。

至于大家所说的电商对零售店的冲击,我觉得也不完全怪罪于电商,电商与实体店只不过是一个竞争的结果,而竞争的结果,往往就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至于实体店之所以被电商打败,因为实体店成本比较高,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租金高,因为房价在不断的上涨,房租也会跟着房价的走势走。所以相对于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来说,房价对实体店的冲击更加直接,更加深远。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电商的迅猛发展导致实体店倒闭了,就觉得电商有罪,电商是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表现,电商让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电商对一些实体店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了电商的价值。


贷款教授


对我个人来说就是利,我没有文化,没有经商经验,没有资金,打工还是最低的职位。

如果没有网络我估计这辈子都没有希望,没有出头之日,我嘴笨,胆小,不敢和陌生人随意聊天,所以我知道自己肯定做不了老板和做不了生意。摆过一次地摊紧张害羞到难以形容。

可是命运让我一个初中毕业生能从网络中找到客户,我做外贸鞋子10年,身边大把人后来去做生意了的,我也有资源,可是我不会开店,没有钱开店,有资源又能怎样?可是网络是一个好东西,不管那在天涯海角,都能找到我。打工15年最高工资没有超过5千,16年时候,现在我一年可以2-30万,这在我以前是不可以想象的,我做所以拼的是资源,外贸货,所以只要要识货的客户还是不错的,要做的就是吸引客户。我很感谢生在网络时代,不然再过几年估计打工老板都不要我这种人了。

但是对于整个来说,网上卖东西还是有点伤害,我的亲身经历,在中国想做好东西高品质的产品很难,你得有一个非常能吹牛逼的团队,中国很多卖的好的产品都是靠的营销,不过没有什么好东西。忽悠人是真,中国制造业的一群人都在拼低价,赚快钱,做品牌的很多都没有钱赚











东莞鞋子哥啊隆


香港是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它的快速和繁荣是不容置疑的!它是英国在亚洲经营最久的地方,所以对它的影响很深远!

1.以香港人的精明,不能不知道网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知道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的坏的方面!

2.发达国家对大企业一直都有防范之心,对垄断企业的拆分不遗余力!例如一直对微软的垄断调查,持续关注!对零售的小商户有很多保护,发的超级市场每周都会停业一天。

3.现在的阿里巴巴……等代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代表的是金融资本的力量,金融资本天生嗜血逐利,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无处不在!

4.离我们很近的韩国,就是财阀力量强大,人民的生活不容易!大家都应该深有体会,吃一顿五花肉就有过年的感觉!

5.互联网的APP,只是一个平台,没有创新,没有生产力!他们只是趴在实体经济上吸血虫,不段抽走实体经济的造血的能力,用低价把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无下限的挤压,导致大量的生产企业倒闭!倒闭了,意味着大量的工人失业,工人回流,导致城内消费下降需求下降,导致农村生产的农产品无处可去,导致经济不断恶化!

6.农村消费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城内工厂的开工不足,恶性循环,经济不可持续!也许经济危机真的来了!

7.城里的夫妻店,是城市的经济单体细胞,很多夫妻店被互联网的美团和饿了吗抽走21%和17%的利润,进一步掏空城市的根基。京东和苏宁对小零售店的名字上的吞并,进一步蚕食经济单体细胞,经济根基恶化更深!

8.近一年政府热衷于创城,算一个账,不算行政上的投入!例如沈阳,一个摊,一个家庭,一家的消费能力,10000个摊*1000元的营业额*365=3650000000元。36.5亿的消费拉动是多大的经济效应,大家都会有个心里衡量吧。

9.互联网和权力是一样的怪物,需要关在笼子里,这样经济才能慢慢复苏!


上善若水73647989


电商价格透明,恶性竞争,卖的多也不挣钱,一个东西网上一搜,看起来都一样,有卖100的,有卖80的,有卖50的,有卖30的,特么的还有9.9包邮的。那么你靠品质,靠真货的还卖的出去吗?你给别人谈质量,我特么便宜!你跟别人谈服务,我特么便宜!你给别人谈功能,我特么便宜!你给别人谈价值,我特么便宜!我特么便宜!便宜!便宜!大家都去比便宜去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大家都去研究便宜去了,还提什么精工制造,还提什么振兴制造业,都搞假货去了,做品质的都搞死了,谁还去创新?国家一直在提制造业强国,一直强调提高产品附加值,什么是制造业强国?不只是高铁,飞机,导弹。指的是哪怕一个螺丝钉,服装鞋帽,化妆品,日用百货,马桶盖,小家电等等等等做精做强,不用再跑到国外去买,这些都是民生基础,内需巨大。都比价格去了 ,都想挣快钱,谁还潜下心来研究?大家知道什么叫直通车吗?你买东西最多翻10页,为撒你的店能排到前面,不是靠口碑做出来的,你得烧钱得给马云交钱开直通车用户才能搜到你!那么卖的多挣钱吗?也不挣钱,因为你要便宜,你要烧钱。烧完了怎么办?再来个不怕死的烧。淘宝号称几千万个店,也就前面几页的卖卖货,赚钱的不到百分之10,而这百分之10把所有流量都吸走了,线上其他百分之90都是死的,还搞的线下实体店哀嚎一片,线上厮杀的惨不忍睹,线下实体店都被弄死,这是什么?这是癌症啊!癌症就是一个小小的毒瘤可它能要你的命!马云就像开了个赌场,大家都进来厮杀,马云抽水,结果大家都输了,那么钱到哪里去了?都到马云那去了!大家都图便宜,大家都没钱挣,大家都没利润,大家都没了钱挣,那么你又去挣谁的钱,电商搞的自己也没利润了,实体店还被挤死了,造成大量实体店倒闭,一个实体店后面养活一家人,造成大量失业。只有利润才是推动经济的最大的动力,最后大家都没利润,都赚不到钱,都没钱了大家就只有到网上去淘便宜货,恶性循环!经济就这么被搞死了!最后钱都到了大佬手里。还有江浙沪货源发达,但全国只有江浙沪吗?全国有多少个地级市?多少个县城?多少个乡镇?都在网上买东西等于都不在本地消费,那么对于本地消费也是毁灭打击。

电商把利润挤没了,线上线下都挣不到钱,现在钱异常难挣,大家都挣不到钱了,都没钱了,经济能运行起来吗?最基本的道理,你挣的到钱,我挣得到钱,大家就都挣的到钱。现在大家都挣不到钱,如何花钱,钱从哪里来?以前一个小小卖衣服的专卖店光导购都十几个,现在做不下去,一二十个人失业。都挣不到钱了,恶性循环下去,最后网购便宜货都没钱了,电商一样会跟着倒霉,线下先死,最后线上也会跟着死,电商就是毒瘤啊,扰乱经济。图便宜的,鼓吹电商的,经济是流动的,我是卖衣服的,赚了钱我去买车,卖车的赚到钱了会去吃饭,开饭店的赚到钱了会去旅游,等等等等,生意是有来有往,大家好大家生意都好做,都没钱赚,到最后你也会失业(可能只是现在还没影响到你,电商继续野蛮发展,到你倒霉也是早晚的事),连便宜的假货都买不起了!中国是人口大国,都要吃饭,社会还没进化到那一步,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一个小店后面就是一个家庭,都没收入了。国家会进入混乱状态。

电商弄的没人去逛街了,都宅家里,以前买东西出去逛逛街,逛完了可以顺便去吃个饭,看看电影之类的还可以带动其他消费。

现在到商场去,一大半都是餐饮?为撒?因为提袋式消费都被搞死,但大家要生活要吃饭啊,生意还得继续做啊?可原来我是卖衣服的,他是搞建材的,他是卖家具的等等等等。现在都做不下去了,怎么办,只有盲目的搞餐饮,结果大家都去搞餐饮,搞餐饮的比吃的都多,再加上现在钱也难挣,出去吃饭的也少了,结果餐饮也一个一个倒闭。

很多人还在为电商摇旗呐喊,舆论都在玩新媒体的互联网的人手上,忽悠的把生意不好做推到房租,

但房东有成千万上亿个,交给房东,房东会养家消费,钱又流出做生意的再赚回去;电商是把钱交给马云一个人,都吸到他那去了,肥了他一个,他把钱投到国外,最大的股东还是外国人,他自己能消费多少,钱最后都到寡头手里,老百姓没钱。

还有现在做生意非常难做,一下砸个几百万血本无归的概率太大,又没其他投资渠道,闲钱怎么办,买房子呗,先买几套房子观望几年再说,还有生意不好做的也把厂卖了去买房子,我就是生意现在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办,连买几套房子先放那再说,边玩边看,这几年不亏就是赚!这就是为何这几年经济这么差房子还暴涨的主要原因。还有,只要生意好,再贵的租金都有人愿意租,为何?因为赚的回来,没发现越是位置好,越是贵的租金的铺面越是好租吗?现在倒是租金下来了,反而租不出去,为何?因为没生意!更何况现在铺面租金已经下降了很多,涨价的是住宅!生意好!租金根本就不是问题!

实体是国之根本,高精尖的东西,石油,电信,房地产等等等等赚钱的大生意只有国家国企和少数有钱有权的人才能搞。老百姓只有干干中低端的,靠基数大,靠一个个实体店来养家糊口,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现在搞的真是无商可做。

很多人又举例什么汽车代替马车,机器代替农夫等等说什么是科技进步淘汰落后。是的,汽车代替马车,机器代替农夫是大大加大了生产力,社会的财富增加了,对社会有利。可电商提高了生产力吗?他生产了什么,他卖的东西是他生产的吗?就一个APP,反而降低了生产力,降低了服务(好多东西买的时候还好,可过几个月坏了,特么网店都关了,找谁服务,承诺保修几年,都是空话),降低了体验(看不到实物,只有去赌,卖的好的集中在排名前面的几家,只敢在评论的多的店买,可这样的店买的人多,买个东西累死,靠打字沟通,询问东西问一句话特么过十多分钟才回复几个字,买个东西要花几个小时),恶性竞争降低了商品品质,买东西还要几天才到,到了还不一定合适,给你发个烂包包的快递,以前还送上门 ,现在还要自己到菜鸟驿站去拿(垄断绑架快递,逼你降低成本的结果)。电商只是提供了一个不好监管的恶性竞争平台,搞死实体,到最后搞死自己,还造成大量失业破坏经济。汽车代替马车,机器干掉农夫,能一概而论吗?农民失业可以从土地走向工厂生产机器,生产汽车,到工厂炼油,搞汽配,卖机器,卖配件,修汽车,修机器,当司机等等,反而创造了就业,创造了更大更广阔的其他产业(拿汽车产业举例,一台汽车上万个零配件,会催生多少个生产配件厂家,配件厂家又会催生多少个岗位?一个汽车整车生产岗位会催生20个以上其他辅助产业岗位),开辟了新的需求,收入比以前大量还增加。乔布斯为什么伟大?因为他创造了需求,创造出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要养活多少人?请问电商创造了什么,除了几个快递还有什么,垄断恶性竞争(拿美团举例,开餐馆的还是那么多餐馆,吃饭的人还是那么多人吃饭,APP一搜价格都出来,一是比谁便宜,二是美团还要抽走20%,开餐馆的你做了美团,别的餐馆也得跟着也做美团,结果全被电商控制垄断,竞争比以前更惨烈,利润还要被抽走一部分,大家都是输家,电商平台是赢家。就在刚刚点了个外卖,所以再补充举例进来,这几天出差住宾馆都在一家店点外卖,刚刚店家自己打电话来了,说我这次送饭里面有个名片,下次再点不要通过“饿了么”,他们要抽走几乎一半,下次打电话你直接点,我自己送,这样我可以便宜点,我也可以多赚点,小商家可悲啊,可怜啊,都被绑架了) 还要比谁更便宜,反而让商家都没利润,工厂为了竞争为了便宜,降低成本,降低品质,大量裁员,都失业去干快递吗(增加一个快递就业,造成50人失业)?对!失业的人可以干别的,都无商可做了请问干什么?服务业?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多少人连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无法满足,有多少人能消费的起高端服务?

我不是为了自己说这么多,我自己钱赚够了,不做生意也可以保证下辈子衣食无忧,很多年轻人还被迷惑,还在鼓吹虚拟经济,还在为电商摇旗呐喊!贪一时便宜只是杀鸡取卵的做法!电商当然应该存在,适当的存在有利于补充经济,比如偏远地区农产品,人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实体店不好找到的商品等等。但电商只能为辅,成为市场的润滑剂是很好的,不能为主,任其野蛮发展成为主流,那对经济将是毁灭性打击。所以要限制,要加强监管,不能垄断,打击假货,禁止刷单,禁止开直通车,要靠口碑排名,收重税等措施。

电商的玩法也就是绑架商家都到他平台上,产生垄断,他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你给我交钱,我抽成就行,大家无底线竞争,死活我不管,死一个又来一个。他到哪个领域,哪个领域线上线下都死一大片,只有我平台过的好,这种无底线竞争就像外来物种没有天敌,他来了你就得死,国家为什么会限制外来侵略性强的物种?澳大利亚兔子多了还成灾呢。所以电商不能成为主流,只能成为个有益补充才行,物极必反的道理这个好理解吧。

一切忙碌皆为利润,无论你做生意,打工,公务员,忙碌工作都是为了利润,有了利润才能养家糊口,企业有了利润,才会有动能,才会大胆创新,沉下心打造精品,推动社会发展。而不是把每个行业利润全部吸到一个寡头上面,就像某网:我们不做中间商赚差价。骗人的鬼话,只是把所有人资源绑架到某一个或几个寡头上面。弄个平台让大家都进来无底线厮杀,挤掉了所有人利润。没有了利润,大家都死!

最后一句话:熙熙攘攘,皆为利往!都没了利润,都没了希望,谁还有干劲?


user5451156161167


我直接先给出我的看法:中国当前电商发展已经跑偏,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弊大于利!当然,电商发展至今,带来的负面作用已经令中国很多有识之士非常忧虑,明白人都看得出来哪儿出了问题,但是这不是“取缔”或者“限制”一句气话就能解决的。

简要分析一下中国电商的现状和“几宗罪”

一、群起而上、野蛮生长、恶性竞争,把消费市场搞烂了。现在的中国电商,绝大多数平台说白了就是个网上卖货的,而且还把很多消费者硬生生的诱导转化为“销售员”,美其名曰“消费商”。这其中的猫腻就不多说了,被忽悠过的都知道。在微信群里看到很多宝妈、退休大妈都在转发各种商品购买链接,微信朋友圈充斥着各种代卖广告和销售励志的心灵鸡汤,你就知道这个问题又多严重多普遍了!

二、脱实向虚,本来电商应该为实体服务,为制造业服务,结果反过来侵蚀制造业,打价格战,搞得很多商家都去卖假货,坑骗消费者。很多实体制造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难以为继,中国这么大,劳动力人口这么多,原本很多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可以解决很多文化程度低的人的就业问题,现在很多也黄了,这些人本来就缺乏判断力,又被忽悠拉去做下线,搞低层次的电商销售员,反而再被电商坑一把。真是雪上加霜!

三、零和博弈,资本游戏。现在你看看手机应用市场上,几乎都是买东西的APP,除了直接买东西的APP,还有很多是为了引流而发买东西广告做的APP。这样下去还玩什么?同一个模式,同一个套路,平台烧完钱还是要割韭菜的。


做个补充:昨天下午随手答了一下这个问题,出乎意料得到几十万阅读量和几百赞,几百条评论。看到也引发很多争议和误读。特此说明两句:1、我并非实体商户,不带有利益冲突和偏见;2、电商的概念,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定义,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重点谈的是社会现实中模式现状和问题。3、国家应该加强监管和引导,兴利除弊,把电子商务和零售业服务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和普通大众。


小刚哥说教育


电商可以有,但不能无节制的发展,等到了电商真的可以消灭实体商业的时候,我相信也就是动乱的开始了!!真不是危言耸听有点脑子的都能明白,当城市里没有了商业区,农村也没有了小商店大集市,街道除了上下班就只能看见快递小哥,试问你不觉得很可怕吗?人们都不在出门因为没地方去,不可避免的大量失业人员无法谋生,犯罪量会大到不可想象的地步,动乱将不可避免!!所以国外的打法是不鼓励发展电商,只要在可控程度也不会去打压。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像是一池子水,实体店和电商都是在往外取水,而取走的水转了一圈还会回到这个池子里,因为钱就是那么多不论谁转走了都会再花掉,所不同的是有多少人参与进来,这主要看个经济链的长短,毫无疑问实体经济参与的人最多,参与花钱的人也多能花钱证明人们有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就像是做游戏电商只需要几个人,而实体店需要十几个人,当没有实体店的时候电商不要的那些人去哪玩?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能力,但生活得继续啊就只能想歪门邪道了,唉脑壳痛!!!


合家欢198223936


电商没有限制地发展至今,全国实体经济已经哀嚎一片,崩溃衰败,实体经济一旦完全垮台,想要重振国家和民众的损失及代价将会是巨大的!市场一旦失去想要振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付出千万倍的努力可能因为国家的一个政策就可能一夜之间完全失去意义!大家试想一下这样的情景:街上再也没有了人山人海繁华景象,满街空荡荡还有什么生活的意义?全国各地的城市再也没有了繁华,就像一座座死城,商店都被集中到一些便于发货的城市仓库,想要急用购买一些商品却到处找不到实体商店和超市,电商最快也得两三天才能到货,本来实体店铺和超市及专业市场平时起到了垫资、库存累积产品的作用,现在垮了,庞大的备用生活用品占用了老百姓太多的资金和存放地方而生活拮据、满屋垃圾,这不是科幻片,这是电商无限制发展下去中国迟早要发生的情景,大家拭目以待吧!


孙武在此


没那么复杂!

1.最大的受益方:阿里巴巴。敢说电商从业者50%以上的利润归了阿里。其中最大的支出是广告,其次是技术服务费,再次是各种收费软件

2.第二大受益方是:房东,电商聚集地的房东,义乌平均18-20元每平方,普通两室一厅2万多一年。

3.第三大受益方:电商从业者,最底层的,最幸苦的,分得最少的。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睁眼上班,闭眼下班,敢说这是绝大部份中小卖家的现状。

4.第四大受益方:快递,这个真不好说,快递成本并不低,但整个行业都没有赚到什么钱。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最大的受益方就是普通大众了,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

利益受损方:

1.受到最大影响的还是传统商铺

2.经销商批发商,信息透明了,没办法搞垄断了


随遇而安1585447


我看见过一个德国研发的伐木的机械,只要一个司机即可,特别牛叉,效率极高,估计会抢了若干伐木工人的饭碗。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电影中,四十年前成群结队的纺织女工,机械化的发展,使得他们多少人因此下岗失业?

近几年的共享单车,影响了多少自行车销售店的生意?

手机支付的发展,人们不用再去银行柜台排队了,那些柜台的人员,是不是也得另寻出路?

社会的发展,不会因为部分人的不舒服,而止步不前。

不能当伐木工人,就努力当司机;不能当纺织女工,就去做家政服务;不能卖自行车,就去给公司修车;不能做实体销售,可以网上开店或者去做快递。

一个旧的行业的消失,就会有新的行业的兴起。不是没有机会,是自己没有迅速的适应社会。

历史书上说,社会是螺旋式进步的,但只要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就不会再走回头路。

电商的发展,打破了原来层层代理、信息垄断的销售模式,促进了行业的竞争,提升了偏远地区创业的可能,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商品价格。有助于商品流通,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降低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

国外发展不迅猛,不意味着这种模式就有问题。高铁和移动支付中国最牛,是这种技术不好吗?电商没有发展,或许是他们的贫富差距和行业垄断不够明显,社会的需求不强烈罢了。

社会上还有很多行业,仍然需要改革,需要打破垄断。比如物业行业,原来多数是开发商下属公司,他们相互报团垄断进入小区,加之后来的解聘制度不完善,所以问题多多。比如汽车销售,设置授权4S店模式,我们无从选择比价。比如高速收费,每段路仅此一家,可以收到地老天荒。

这些都会变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每一个被改革行业的从业者,都需要面临重新选择。

当然,因为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和违规成本过低,网络购物还存在假货等现象,这是另一个改革,会被步步紧逼,不得不前进。

所以,我的观点,电商利大于弊,甚至加快了中国深层次改革的进程。所有受影响的人们,需要及时的调整观念了。


姜姜聊物业


不可否认,淘宝让很多偏僻的商品融入了市场,可是这点贡献很重要吗!

君不见,大城市商业全线萧条,大量劳动者成批失业,商业税收逐年递减,国家一直想用低利率、减税刺激重振市场,可是这个不健康的市场,你投入越多损失越多。就如同一个人创伤流血,你不去包扎而是不断输血,这个人能好了吗?再有,国家在商业上减了税,就得想办法在其他地方加税,最后就会拿人头来收税,这更是对民生的伤害。

另,都说现在是房价高商铺租金高,导致传统商业的高物价,可淘宝的物价是出厂+运费=终端的定价方式,出厂到终端这种微利,能让更多的企业创新吗?能让更多的就业吗?能有国家的税收空间吗?国家没有收入,就只能印钱,就会成为第二个委瑞内拉,最终市场崩溃,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祖国繁荣样子吗?我热爱的国家,我希望您复兴,希望您强大,希望您能抵御侵略,不过这最终的还要看国家的经济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