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消费者热衷于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

洪俊毅


最主要还是因为便宜,但也是不得已而热衷!

当然这个便宜是相对同动力水平的多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不过便宜也是从多个方面衡量的,它不单单指终端售价还包括成本、研发、税率、养护等方方面面。用最简单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2.0T涡轮增压的动力水平可以轻松达到2.5L或者3.0L自然吸气的标准,并且2.5L及以上的排量已经涉及到6缸但是四缸2.0T的重量、缸数、体积、排放、税率、成本等都要比6缸略占优势。

而在2.0L排量以下同排量涡轮增压又比自然吸气有动力优势,虽然较自吸成本高但是可以替代更大的自吸排量。比如1.6T/1.5T/1.4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用在A级和B级车上用来取代自然吸气的1.8L/2.0L/2.3L,但你肯定没见过把1.6L/1.5L/1.4L排量的自吸用在B级车,而以前2.0L的自吸集中在15-25万,现在1.5T的动力不弱于2.0L自吸但价格都能下探到十万以内。所以站在消费者立场涡轮增压已经在整体上拉低了汽车的终端售价。

小排量增压对于车企来说降低了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

如果把四缸涡轮增压和六缸自然吸气比,首先四缸比六缸少了两个缸那么这两个缸的配套结构都会减少比如:活塞、连杆、气缸以及进排气道、喷油、火花塞等。相对应的曲轴、凸轮轴的长度和强度就会降低(相对直6)材料成本和研发成本会降低。其次四缸比六缸的整体重量和配件都会少很多,不仅利于搭在也利于控制成本。其实四缸相比V6和直6的门槛已经降低非常多了再加上配件的减少、材质要求的降低它的成本优势很大。

至于有的人说涡轮增压研发成本并不低,当然研发成本是不低,不过一但研发成功基本属于一劳永逸,这就好比你有2.0L自吸的四缸技术那么你上2.0T四缸涡轮增压就容易多了。但总的来说四缸成本肯定是低于六缸的,成本降低加上市场逐渐普及后那么消费者最终购买的价格也会降低。

降低技术成本

一款好的发动机不仅满足动力还得平衡其它各种综合情况。对于各个车企来说在发动机领域四缸应该是技术最成熟、经验最丰富的代表机头,而四缸又是家用车使用频率最高、运行平顺性、燃油经济性、成本相对更“性价比”的发动机。所以车企对四缸的研发和技术升级更得心应手,但是发动机不光要运转,配套的正时匹配、喷油、冷却、NVH、润滑、排放的控制也需要符合各种法律、法规或者市场需求。相比六缸复杂的机构四缸成本的控制比六缸更有优势。

降低税费成本

和排量有关的消费税和购置税,购置税以前涉及到“购置税减半、减免”的政策所以政策期内购买小排量1.6L及以下的乘用车可以享受购置税优惠,这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小排量车可以省上几千到一万不等,当时确实刺激了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连续大幅增长。虽然现在没有了购置税优惠但是保不准以后是不是还会下放?总之政策也刺激了小排量生长。

然后就是消费税,按理说消费税应该是挨到经销商头上的但是厂家和经销商都不傻,最终肯定是通过车价加给消费者。消费税如下:

1.0L及以下的税率是1%(以前是3%)、1.0L-1.5L(含)的是3%、1.5L-2.0L(含)是5%、2.0L-2.5L(含)是9%、2.5L-3.0L(含)就是12%了。结果很明了,如果是2.0T和3.0L自吸相比消费税就降低了7%而消费税和车价又有直接关系,对于年销量几十万的车企来说这个开销简直不要太大,而如果把这部分税率降低最终回馈给消费者那岂不是大大增加了车型的竞争力。

小排量更适应节能、减排趋势

排量小说明尾气排放量就会相对减小,尾气中的污染物也会相应降低,为了应对更为苛刻的环保压力小排量涡轮增压不仅能提升动力还更容易优化废气污染物,无形之中也是降低了应对环保的资金投入。再加上我国“双积分”政策对车企百公里油耗的限制小排量增压比自然吸气的优势也越来越大。相比同动力水平的自然吸气涡轮增压的油耗、排放物以及排放物的控制也有优势。

既然小排量增压可以降低企业各种投入成本并且适应当下国情那企业一定比消费者更乐意积极推广。只要企业从源头了断了大排量自吸的念头而主推小排量涡轮增压,车企作为市场供应侧一方就会引导、铺开小排量涡轮增压。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多数只能被动接受,因为我们买不起大排量自吸也养不起,只能从小排量涡轮增压中找到大排量动力的感觉。

国内汽车市场并没有经历大排量自吸的洗礼

相比北美市场遍地开花的V6、V8机头,国内汽车市场基本都是在四缸、三缸的小排量发动机里打转转。绝大多数人接触的都是小排量自吸,能接触V6的都不算多,可以说很大一部分人对大排量自吸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什么亲切的感觉,可能就是听闻多一些。所以国内购车人群对排量并不怎么挑剔一般只要动力够用即可。既然没有大排量自吸的厚重底蕴那么人们对大排量自吸的追求就不那么激进,大多数人开1.5L-2.5L自吸觉得也可以,突然换成小排量的涡轮增压觉得也不错啊,时不时还有低扭推背感!这对于一些没有任何大排量自吸经历的年青一代购车人群来说涡轮增压反而成了追捧的对象,是优点。

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越来越大但是绝大多数人对车辆的需求主要还是代步、通勤、自驾游等家用。那么要那么大排量干嘛?车那么贵、又费油、维修保养开销还那么大,所以经济也不允许大多数人去承受大排量发动机。这样:本来对大排量无感、又贵、购车用途又单一、养车又难、市区又堵、高速又限速、又没时间去撒欢等不如整个小排量增压更贴合实际。因此供应商的主导、消费者的选择趋势慢慢为小排量涡轮增压铺好了路、滋养了温床,自然而然小排量涡轮增压就开始野蛮生长开来,最后成了你不选就没得选的局面。

国人买车“省油”观念执着,可以说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但凡遇到有车的朋友十个都有九个半会聊到油耗,似乎一台车的油耗高低基本代表了此款车是否适合“家用、购买”。而有的人买车是非低油耗不买,油耗高的直接PASS;有的人精打细算的节约每一点油耗,今天7个油跑了一趟高速5个油都要发个朋友圈或者在车友群炫耀一番,而突然明天又8个油又开始各种担心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或者是不是自己开车习惯不好了?这车油耗咋这么不稳定啊?有问问别人几个油……

但是一说到小排量自吸、混动又开始说加速没劲、百公里加速都十几秒开外、上坡都费劲之类的。国人就是这么纠结,预算摆在那却又想要动力还想要省油,这样小排量涡轮增加就满足了大众需求,比自吸省油、排量又小动力甚至超过大部分自吸且价格也符合预算,刚好符合大家需求。所以,小排量涡轮增压是集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有利条件后才被热衷的,但也说明它符合我国政策和汽车市场需求,就如同北美的大排量自吸、日本的K-car混动、欧洲的手动挡、中东的皮卡、印度的摩托车等,慢慢形成了我国的特色汽车文化。

因为小排量涡轮增压适应政策、符合国民消费水平、符合国人用车习惯所以人们才热衷于涡轮增压。当然,小排量涡轮增压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并不妨碍你花高价购买进口V8、V10和支出不是一般人承受的养车费用。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小排量涡轮增压确实在国内已经遍地开花。


旋转的方向盘


这话不准确。热衷于小排量涡轮增压的不是中国消费者,而是中国的各种乘用车政策。

油耗测试

首先要说的就是工信部油耗测试,它采用的欧洲NEDC循环工况,测试里程和时间太短——才11公里,不到20分钟。而且驾驶方式过于温柔,与大多数人真实驾驶的风格完全相悖。比如市区工况,起步加速到32km/h居然长达16秒,加速到50km/h用了26秒。中国人要都这么开车,那北上广的马路可以直接办车展了。

这种工况下,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喷油量和排气量根本不足以达到增压条件,完全相当于一辆小排量自然吸气车。而对大排量自然吸气车来说,这个工况有点儿杀鸡焉用牛刀的感觉,更省油了。就好比一家管饭的健身俱乐部,雇巨石强森这样的壮汉当前台而不是教练。他一身肌肉派不上用场,但是基础代谢率可不能省。您这饭供得多亏啊。找文员选择软妹子不好吗?

同时,国家对车企的油耗和排放又有指标要求,油耗太高不行。小排量涡轮增压能跑出小排量自然吸气的油耗,发起狠来又有不输于大排量自然吸气的动力,如此叫好又叫座的方案,车企自然抢着上啊。

有人说涡轮增压代表先进的新技术,自然吸气代表老旧落后,甚至还能举出很多涡轮增压确实比自然吸气动力更强还更省油的实例。其实,那是新发动机比旧发动机先进,而不是涡轮增压比自然吸气先进。很多车企为了欧洲和中国市场这两块大蛋糕,已经不再继续向自然吸气技术路线加技能点了。假如今天的大众继续发展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和油耗照样比十多年前的3.2L、4.2L等自然吸气发动机更优秀。就像你一个在中国出生、七八岁去了美国的孩子,长大了英文说的比中文利索,你能说英文比中文先进吗?


排量税

要知道,在国内买车,消费者要交至少4种税——购置税、车船税、增值税(已经含在你的裸车价里了)和消费税。如果是进口车,还要多个关税。购置税和车船税属于显性税种,是买车时消费者直接交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则是隐性税种,是政府向主机厂收取,厂家再把这部分成本算进裸车价格里,再由消费者给厂家“报销”。

购置税和增值税只跟车价挂钩,越贵的车这两个税越高,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消费税和车船税是和发动机的排量挂钩。排量越大,税率越高。这就导致同样动力或技术成本之下,厂家做成小排量涡轮增压要明显比做成大排量自然吸气更省钱。

就以日系B级双雄来说,1.5的雅阁消费税率为3%,2.5的凯美瑞消费税率为9%。每辆雅阁的消费税只有4000多,而凯美瑞2.5的税则是1.6万起步。如果丰田把美国的3.5L V6版凯美瑞引入国内,即便依然由广汽丰田在华生产,起价也要达到30.1万元才能抹平消费税增加的成本。对于看中品牌的国内车市,30多万谁还买凯美瑞啊。搞个大排量,结果就是定价奇高,利润却薄(大头都交税了)、销量还低,这么明显赔本又不赚吆喝的买卖厂家才不干。

在没有排量税的美国,3万多美元可以买到3.5L V6混动版汉兰达、5.0L V8的福特野马、5.7L V8的道奇挑战者、6.2L V8的大黄蜂等。2万多美元也有N多款V6美系家用车可选,比如3.6的道奇Charger(车长5米的四门轿车)、3.6的大黄蜂等等。

小排量可以降低官方油耗,可以减轻车企和消费者税负,何乐而不为。在我看来,哪有什么中国消费者热衷小排量,那都是政策逼的。假如没有这个跟排量挂钩的消费税,15-20万能买V6,20多万能买V8,你觉得国人会不动心吗?


学究又不正经的杂货铺


大家好,我是小远,关注买车、用车、保养和车评,每天不定时更新,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


相信开过大排量发动机(3.0L、3.5L、4.0L及以上)车型的朋友单单就驾驶体验而言都对其情有独钟,但是在中国鲜少有大排量发动机车型出现,这也给人一种我国消费者热衷于小排量发动机的错觉。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消费者热衷于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这个问题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们并没有热衷,而是因为被迫无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论是国家政策、国内环境,还是诸多车企、消费者都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推动着小排量涡轮机头的迅速发展。


提倡节能减排,我国走在的世界的前沿

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大力发展工业,期间对环境保护一直施行宽松政策,直到2010年左右将“青山绿水”提上日程。自两千年初期开始,我国对汽车排放连续出台了国二、国三、国四和国五标准,使得汽车各方面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今年开始全国施行国六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强化了对汽车行业的严格要求。汽车排放标准越严苛,则留给车企发挥的空间就越小,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是在环保治理的大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


国家对车辆购置的限制与排量紧密相连

不仅仅对排放标准有要求,在购置车辆的时候排量大小直接决定了购车成本,尤其是大排量车型早已列入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并且每年都有或多或少的调整。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在提高大排量汽车的税率同时,也降低小 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税率由3%下调至1%;同时对部分乘用车进口环节消费税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与国内汽车消费税相同,其中1.0到3.0的税率保持不变。这样的收费税率换做任何一个普通老百姓都会考虑小排量发动机。

小排量燃油经济性更好

发动机做工是需要消耗燃油的,正常的发动机排量越大动力越大,消耗的燃料油肯定也会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些欧美国家满大街都是V6、V8等大排量车型,因为他们毕竟人少车少同时油价便宜,尤其是一些阿拉伯产油国家甚至汽油比水还要便宜;而我国虽然也是石油储备国家,但是市面上能见到的燃油基本上还是依靠进口为主,价格居高不下。所以为了降低用车成本,很多人愿意选择小排量发动机,诸如1.0T、1.2T、1.4T和1.5T等,带来不多动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油耗。

车企造成成本降低,消费者花钱更少

相对于大排量发动机而言小排量发动机制造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尤其是三缸涡轮机头更是能省则省。所以借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春风”,很多车企大张旗鼓的宣传小排量发动机的好处,宝马、福特、别克以及丰田本田等知名品牌率先推出了三缸涡轮机头,甚至都配置到了B级车上面。

造车成本降低,售价必然会相应的降低,所以现在无论是国产还是合资车,都出现了大幅度降价的浪潮,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

总而言之,谈起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小排量也能提供大动力,同时燃油经济性好;恨的是在大环境下没得选择。

好了,我是远方观世界,以上是我对小排量涡轮机头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话别忘了关注我。


远方观世界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热衷于小排量涡轮机,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世面上大排量自吸的车型不多了,一方面是环保的原因,排放高,比如普拉多,由原来的4.0L自吸发动机,切换到3.5L自吸,还配上了自动启停功能,就这样的话,应付国内的环保标准还有些吃力,估计以后还会走向停产。大排量自吸的油耗相对来说也大点,传统大排量发动机用户的美系车,也在国内市场普及三缸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减少油耗。

其实也看个别车企吧,大排量自吸的车,相对转速也低,像丰田凯美瑞的2.0L和2.5L也不高,7个油8个油这样,油电混动的更低,现在1.5T的涡轮机也差不多这个油耗。

更多的是排量税也太高了,3.0V6的发动机和1.5T的发动机排量税会差距还是很大的,一般家用,对于这个差距还是不容小觑的。

所以现在都是小排量涡轮发动机,比如通用系列最新的1.0T以及1.3T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大众系列的1.2T和1.4T涡轮增压发动机,丰田的1.2T涡轮增压发动机,现在这已经不是趋势了,是现状,现在大都普及了小排量涡轮机,像2.5L自吸这样的发动机都是属于大排量的了,当然只是普通乘用车,像劳斯莱斯宾利这样的就另算了。

如果现在的大排量自吸发动机油耗普遍稍微低点,而且没有排量税,价格也美丽点,达到法规要求,我相信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比较热衷于大排量自吸的,其体验不是小排量涡轮机所能体验到的,那种加速的稳重线性,厚重的声音,以及后段源源不断的动力储备,都不是小排量涡轮机能做的的,只是现在这个现状,我们都是为了环境不得已而做出的退让,毕竟,社会再进步,小排量涡轮机现在做的也挺好。


闲余时光


我觉得并不是消费者喜欢小排量涡轮增压车,而是厂家的产品线决定了消费者在一定的预算内只能选择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就像学校餐厅里只有米饭,不得已我只能天天吃米饭,但是你不能说我就是喜欢吃米饭。

一般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多用于A级车,这类车定位就是家用,价格也不算太高。有些B级车里也有使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整体价格水平虽然比A级车高但是使用小排量增压发动机的版本价格仍然比大排量涡轮增压的低。所以家庭用户一般都会选择便宜的A级车,有些要求稍微高一点的想买B级车也可以选择装配了小排量涡轮增压的车款,一来入门价格低,二来动力虽比不上大排量涡轮机但是日常使用也足够了。

我认为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所谓的低油耗更多的是对厂家有利,换句话说厂家开发小排量涡轮增压车第一动力是为了降低产品的工信部油耗,并不是想着为消费者省油。因为当时国内油耗测试的NEDC循环有利于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跑出很好的成绩,但是工信部油耗我们都知道正常驾驶很难开出那样的低油耗。所以说不管走到哪里卖家永远比买家要精明,特别是汽车这类大件商品,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消费者更多地还是被厂家牵着鼻子走。


爱车大家说


这就是个本末倒置的问题,国内消费者热衷的是小排量,而不是涡轮增压,因为现如今涡轮增压全民普及、车型众多,所以不热衷又能怎样?如果有一天,市场上的车子都是涡轮增压时,那么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就只是涡轮增压,这与热衷有什么关系呢?说涡轮增压排量小,那么有多少人能承受起大排量自吸?


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就是,咱们国内乘用车的平均排量本来就不大,虽然整天高呼大排量自吸是王道,也许自己开的只是1.6L自吸,所以有时候大排量只是咱们的想法罢了;普通消费者可以承受的自然吸气排量也仅仅是1.5L以及2.5L之间,能承受住3.0L自吸的都很少,所以咱们国内消费者是不是也很热衷于小排量自然吸气?所以问题来了,热衷的并非是发动机的送气方式,实际上热衷的仅仅是小排量,理由也很简单,大排量贵、小排量咱们有能力消费得起!

既然排量都不大,也就没必要说涡轮增压排量小了!

咱们国内的平均消费能力就是这样,99%以上的有车族用的都是小排量,即便是自然吸气最大不过2.5L,所以在这种实际条件下,涡轮增压排量小么?难道2.5L自吸也算是大排量自吸么?2.0T涡轮增压就是小排量么?所以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区,绝大多数消费者开着1.6L以及2.0L自吸,却有勇气说2.0T的排量小,这不是笑话么?鄙人见过一开1.6L的朋友,对开2.0T的说大排自吸是王道,这种话说出来心里不虚么?大排自吸算什么王道,大排量涡轮增压才是真正的王道,在5.0T面前、5.0L完全就是渣渣!

所以开自然吸气的时候、排量都不大,还有什么理由说涡轮增压排量小?开1.4T的比1.5L又有什么差异?所以涡轮增压并没有让发动机排量变得更小,3.8T、5.0T的机器都有,这叫排量小么?3.8T、5.0T贵、买不起?那么4.0L及5.0L自吸就便宜么?涡轮增压的产生只是为了实现内燃机的轻量化、低转速化、扭矩迸发倾向于低转速而已,除此之外涡轮增压可以获得更理想的匀速、巡航油耗,因为欧洲多高速巡航路况,而涡轮增压在匀速阶段、油耗表现更低(2.0T对比2.5L),所以涡轮增压最近这十几年几乎快要普及!



既然都是小排量,涡轮增压扭矩更足

上文已经说了,咱们国内的汽车用户使用车辆大多数是小排量,既然涡轮增压、自然吸气都是小排量,那么选择涡轮增压就更理想,比如1.5L与1.5T,1.5T的性能全方位碾压1.5L,所以为什么不买涡轮增压,就像本田雅阁、全系都是1.5T,消费者有得选么?况且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低转速区间扭矩释放的更足,并非说自然吸气不行、只不过自然吸气需要拉高转速才能发挥出来,功率=扭矩*转速,涡轮增压就强在扭矩大,所以无需多高的转速就能释放足够的功率,而自然吸气扭矩偏低、得靠拉转速来获得动力,但如今市内这么堵、哪里还拉得高转速呢?所以开2.0T比2.5L舒服很多,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总而言之,国内消费者热衷的只是小排量,实际上也不是热衷、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已,如果经济实力足,都买大排量涡轮增压去了,大排量负担不起,就只能买小排量;在这些小排量机器中,涡轮增压动力表现又比自然吸气好的多,所以消费者自然就会选择涡轮增压;市场上小排量车多、涡轮增压车,消费者不选择小排量涡轮增压、又能选择什么?


非专业车评


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如此热衷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


实际上并不是消费者热衷于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而是生产决定消费。汽车厂家推出的自然吸气车型越来越少,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自然吸气车型越来少。厂家大力推出涡轮增压小排量车型,我们消费者也只有被动选择的余地了。不是消费者不选自然吸气车型,而是没得选了,或者是说可以选择的太少了。

为什么厂家如此大力推进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甚至是三缸机呢?这个还是环保的要求。2020年车企油耗要低于5升,不然会被罚款。厂家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减小排量,汽车排量小了,但是动力就差了,怎么办?加个涡轮吧。于是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就这样诞生了。


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还是有一些弊端的。首先它的排量比较小,动力就会相对逊色一些。加上涡轮增压器,它的动力输出不够平顺线性行车品质也会有所折扣。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维护保养成本是更高的。还有就是涡轮增压三高发动机它的结构本身不平衡,运行的时候会有抖动和顿挫的问题。

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也并非一无是处啊,它也是有一些优点的。首先它能够更好地符合环保法的要求,这可以让啊,汽车厂家得以生存发展。第2点对于燃油经济性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对我们老百姓来说,也可以降低用车成本。


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的推出或许是厂家的无奈,但是他也是有一些优点的,虽然缺点也比较的明显。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目前的话还是尽量选择一些排量稍微大一点的车子吧,毕竟排量太小的话,弊端就会更加明显。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CMC车主俱乐部


小排量涡轮增压机的流行,主要因素是税收导向的问题,小排量意味着厂家少交消费税。

排量小发动机成本更低,动力不够就增加一个鼓风机来凑!

说是排放的原因,绝对是胡说八道,大排量照样可以国六排放!

宣传导向说,小排量省油,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小排量发动机只有在怠速状态才省油,正常使用不见得省油。大伙想一想,热工原理上,同样质量的车从A地移动到B地,需要做的功是相同的,功是不可能省的。无非不同就是发动机热效率的区别,难不成小排量涡轮机热效率提高了?


幸福人生快乐相伴


小排量涡轮增压优点多:1,价格实惠,生产上1.5T以下的车税少,消费者交的车船使用税也少。2,省油,排放容易达标。3,动力够用,现在主流涡轮增压如本田1.5,福特1.5,法系1.6,大众1.4等等功率都能够达到甚至超过自然吸气2.0的发动机,扭矩甚至达到或者超过2.4和2.5自然吸气发动机。


多年以后38512


也不知提问者蠢还是智商问题呢?不是中国人喜欢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而是喜欢小排量,和涡轮增压发动机没关系,你要是没有涡轮增压发动机老百姓也还是买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他们要是喜欢会买大排量的话,那也会买大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不止国人,许多国家普通消费者也喜欢小排量的。也有喜欢大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豪车都是大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因为不论大排量还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都几乎是同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的两至三倍功率(动力)输出,谁还蠢到去用费油无力的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