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办酒席人不到还会随礼,为什么现在有些人不来了礼也不到了?

风谜


在农村办酒席相关随礼的事情,通常在农村也被称作为“邻居礼”,一般随礼不多,大家只是表示一下意思,也是为了促进邻里关系的一种方法,虽然说钱不多,但通常居住在同一个村里面的人,这个礼金还是会随的。

至于说过去农村办酒席人不到礼要到,现在有些人,人不来了礼也就没有了,这种现象在村子里面是有存在的,那也是因为现在的这个时代变化,让更多的人离开了村子,走向了其他的地方,甚至与村子里的人都很少有联系了,这一部分人,就目前来说,村子里无论谁家办不办酒席,似乎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了,差不多就算是脱离了这个村庄。

农大的一位邻居就是这样的,这一家人原本就与村里面很多人家关系不和睦,再后来两个儿子相继离开了家乡,到其他城市去工作了,老两口年龄大了,也投奔了儿子、女儿生活了,他们似乎就与村子里脱离了关系,从来不与任何人家随礼。


由于家庭的不幸,这个家里面的老父亲服毒自杀了,后来他的大儿子又出了交通事故,意外去世了,但是在他们办理丧事的时候,又挨家挨户到村里进行了通知。村民们虽然对这样的家人并无什么好感,但是看在曾经邻居的份上,也都照样给他家随了邻居礼,但是今后谁也不会指望着能把这个礼收回来了。

这种人不到礼也不到的情况,多是现在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有不少人离开了村庄,如果家里还有亲人的,就会委托亲人帮助他们随个邻居礼,如果家里已经没有了亲人,村里面有办酒席的事情,他们在外地也根本就不知情,或者说有的人家根本就不想再回老家了,于是就断了这个邻居礼。


在过去的农村之所以没有这种现象,也是因为当年的农民很少有外出的情况,大家同在一个村里面生活,哪一家有点什么事情,全村人都会知道的,于是不管是人到或者是人没到,这样的礼都会随的,说白了,还是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们在生活当中,大部分都在忙自己的工作和其他事业,对村里的一些事情压根就不知道了,所以也就不随礼了。


农大知事


以前和现在是跨时代的精神分割,以前的农民朋友大家一门心思的种地,互相之间在田间地头都能交流农田的科学知识,高兴了闹个笑话说个黄段子博得大家哈哈一乐,大家既开心又热闹。农闲没事的时候扯闲吹牛十多个人一玩就是半天,要是碰上谁家生日或小孩满月,男女都是帮忙料理,那时候什么厨师也没有,谁家媳妇炒菜有味谁就是大厨,照样指挥十多个男女挑水洗菜的忙个不亦乐乎,甚至乡亲们桌子凳子的都扛来了,有的碗筷也用篮子提来了,反正乡亲们七手八脚的能帮你弄的漂漂亮亮的,主家只管收份子钱吧。那时的人们是真的淳朴热情,虽说份子钱只有拾元、貮拾的,但是人心是热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工潮的出现,先是个别的人在外出挣钱,手头变的富裕一点了,一下子带动了壮年劳力的打工热情。这一下子使农村出现了人少衰败的景象了,地荒和老者妇女变成了留守人员。从这个时候起中国的农民变成了半工半农了,有的全家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农村,留下了年久失修的空宅,昔日的农民们从此失去了往日的拧聚力,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金钱欲的冲击。


现在的农民家里办酒席,再也没有昔日的风光和那种来自内心的热情,谁家有事人们只当没看见,想帮也帮不上了。而且现在的人经济条件好了,可以请帮办一条龙服务了,用品一应具全,乡亲们人来只管坐席喝酒,但是昔日的熟人不多了,生面孔的人反而增加了,当年的生产队的人有搬走的,有打工未回的。有重情重义的人家请人带礼,有的人直接就装不知道,躲礼了甚至断礼了。

要问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太多了,农村人很多人他们离开了老宅到新的环境又认识了更多的人,人们各奔东西,不在同一个居点,多在外少在家,是人情出现冷暖主要因素,这种情况还在延伸,而且还有大的趋势,国家对新农村的建设还在加大,这种情况应该也是另类的新事物了。


星空揽梦


可以这么说,一切向钱看,人情确变淡。生活越来越好,人情越来越淡,以前一个村庄上谁家修房,全村人都去邦忙,现在谁家修房要去打工,挣谁的钱。以前村里谁家办红白喜事,全村人都送茶的,送柴的,邦助干活的,当天确实来不了的就把情礼代来了,或事后亲自上门补情礼,人情味十足,人都感觉是那么亲热,现在不然,谁过红白事,去这家吃喝也是对的,把烟酒肉菜多次往他家拿,人情礼金绝大多也10一20元,有些因忙于挣钱忙也不邦,礼也不还,这是现实。这个现状很难变的,让人心寒?


一生平安0522


在农村。一般办酒席都是请亲戚朋友。邻居。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所以一般都会去参加。就算有特殊的原因。没办法亲自去。也会跟主人家说明原因。顺便也把礼金给随了。这样大家都会互相体谅的。还是好怀念。小时候农村办酒席的情景。大碗喝酒?还有农村办酒席的特色。好怀念以前办酒席的八大碗呀。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面特别穷,都没有什么肉吃。要是我们队上有人办酒席的话。我们都想去我们家兄弟姐妹三个。到我懂事的时候,我姐都已经出去打工了。就跟我弟弟两个爸爸妈妈。我们那里办酒席一般都是去两个。我妈妈都会说叫爸爸跟弟弟一起去。说实话我也很想去,就是我妈不让我去。心里面感觉好委屈呀,今天有肉吃都没有我的份。现在我跟我弟开玩笑,我弟就会跟我说,哎姐那个时候我小不懂事嘛。好怀念我们的童年。


用户袁容


谢谢!问的很现实。以前夲地红白喜事主家人不请也会有多人上门光临随礼,但那時候礼金少,最高十元,最少五元。现在随着生活水平发展,红白喜事档位也高。最高一百元,最少四五十元,所以主人家不请是不会上门光顾。如果主人家请是高兴上门又劳客又随礼。上次我家喜事你随礼一百元,明年你家喜事我随礼二百元,礼尚往来。


漫长人生丁先生


这个问题不只是在农村出现,在城市也有一样问题,简单谈谈个人看法:

一、礼金太重

以前随礼50元或者100元都你能被看座上宾,现在这点钱拿不出手,越是偏远地区礼金越重,500元或者1000元只能算是起步价,所以很多人干脆不随礼了,找个理由不去。

二、办酒席名义太多,不堪重负

过去结婚要随礼,生孩子过满月要随礼,老人去世要随礼,乔迁新居也要随礼。

而现在二婚也要随,搬几次家要随几次礼,孩子考上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毕业都要随礼,反正能想到的都要办个酒席。

现在虽然生活好了,但是房贷车贷也多,孩子和老人都要养,就是想随礼也是有心无力。

三、人情味淡了

以前办酒席随礼更多是为了热闹讨个喜庆,现在更多是为了能捞多少回本。

平时大家都不怎么联系,来往少了,感情也疏远了。即使办酒席为了讨个喜庆,也没人愿意来捧场。

四、农村人越来越少

相较于城市,农村办酒席更为普遍,但现在农村年轻人越来越少,大家都在外打工,路途太远很多人回不去。有些人即便想回去,时间也来得急,但是路费太贵了,可能比随礼钱都多。

当然,现在很多亲戚朋友之间往少,如果不通知,有些事根本不知道。


民间那些事儿


以前农村人办喜宴,人不到,礼也到,为何现今会有人不到,礼也不随了?人事无绝对,凡事出必有因,而且多种多样有不同。随时间推移,人事也有变化,不会什么依旧不变的,这变也正常。我们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更重亲友邻里情谊,有喜相贺成了习俗,不相贺人人之间情谊就淡化了,基于于这种心理,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机关单位,有喜都相请相贺,那怕因工忙抽不时间去贺喜,为了不失礼,不失情谊关系,也会随附人情礼物红包表示,真是人情紧过债,紧过米。而今,时过境迁人变,大有不同了,真有的人不到,礼也不随了,默不有声有礼了,为何?

时代在变化,环境在变化,人事也在变化,过去重在大家庭,重伦理,现在家庭细化,重心更在钱,为钱可以于许多而不顾,住宅楼房化,亲友邻里情谊淡泊了许多,对许多都变得漠不关心了,更似乎看穿着透了,人情大过债的心态大大弱化了。

许多人无所不用其极,办喜宴也办得太滥了,结婚办宴,迁新居办宴,耋耄之年祝寿宴,还算正常,但生小孩满月宴,上灯宴,入学宴,升学宴,生日宴,成人宴,订婚宴,当兵宴,就职宴,外出宴,这宴那宴,一家一户一年了人几次宴,烦不烦,累不累?参宴者应接不暇,红包从最初的一元两元,到十元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还在涨,如此细算一年参宴开支就不少,普通平民百姓求财不易啊,太滥太排场太显摆的索性就免了,人家多随,你少随了,相比之下不显更无礼又失面子?所以,在现实面前,在种种心态思想影响作用下,有的人不但有意推辞参加不了,连那红包也不再随了,再不将情谊面子什么的看得比金钱重了。





树德汉硕


下面是本人的一些思考,当属引玉之砖,欢迎各位条友参与讨论。


一株吊兰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个是现在办酒席办的太滥。本人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工作于农村小城。近几年滥办、大办酒席之风日盛,令人顿生多少烦恼。举例如下:盖房子上梁,要办酒席;老人庆寿,要办酒席;孩子考上大学,不论三本四本,要办酒席;孩子当兵,要办酒席。更有甚者,自己退休了,还要邀请过去的同事、亲朋邻居来祝贺自己办酒席,等等。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我儿子考上驾校,也得办几桌。虽是玩笑,但透漏出的确实对大办、滥办酒席的嘲讽。

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于滥办、大办酒席,无非是你办事的时候我随了礼;哪现在我也办酒席,得把随出去的礼给挣回来。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大家就在这样的怪圈子里面转来转去,其实到最后,谁都没得到好处。大家心里也明镜似的,钱都让饭店、超市赚去了。

一个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情义确实淡漠了很多。过去,要穷大家都穷。但穷归穷,可之间的情义很深厚。有一句话说得好,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记得一个堂兄结婚的时候,现在他的大孙女都出嫁了。老少邻居前来帮忙办事,那时候也有随礼,家过的不好的就随上五角一块,好一点的家庭随上五块。可大家聚在一起的热闹劲是现在无法比的。办事的主家也没有因为谁随礼随的少看不起谁,给谁脸子看;也没有因为谁岁的多,就多上一个菜。

看看现在,比你过的好些的,生怕你粘上他;比你过的差些的,也不想热脸贴在你的冷屁股上,尽管你不是这样的人,可人家会这样想。长此下去,情义只能越来越淡漠,不会越来越浓厚。


不知大家同不同意我的说法?


一株吊兰1


说到这结婚随礼,最近我还真有一家喜酒要吃,只是她结婚的地点离我们这里实在太远了,所以我打算送上心意,礼金到了就好,人就不去了,估计人家也根本不在意我人到不到,只要礼金能到就行。大家都说以前农村办酒席的时候,即使人不到亲朋好友也会随礼,可如今有的人,人不到礼也不到,这是为啥?



我想说这种人在生活当中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觉得,既然人家给咱们发请帖,那肯定是觉得跟自己关系还不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到场参加婚礼,那也应该随礼把心意送上,所以说礼不到人也不到的情况,还真是不太多见。

但就算出现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过去在农村办酒席还是很便宜的,就算是现在在农村,办酒席一桌也就400元钱左右,这一桌能坐10个人,算下来每个人的标准也就在40块钱左右。所以去参加喜宴的人,一般都不会拿很多钱,记得去年我一个远亲哥哥结婚的时候,他们村的亲戚都只给100块钱的礼钱,可是现在物价涨了,随礼再随个100、 200的,根本就拿不出手了,即使不到场最少也得给个200块钱吧。



二百块钱其实不多,可是不多有的人也不随,因为人家觉得跟你没有熟到参加婚礼的份上,在农村结婚的时候都讲究人越多越有面儿,所以有的喜主,甭管认识不认识的通通都叫上,总觉得叫了人家就不好意思不到场,即使不到场也会随份子,这笔账怎么算怎么合适。可现在的人没那么在意这些讲究了,我觉得跟你不是特别熟,那我就不去参加婚礼,同时也不会随礼。将来我自己家里有喜事的时候也不叫你,这个谁也没吃亏没占便宜。


想想也是这么个事,结婚随份子本来就是,感情好的就多随一些,关系一般的,就没必要请人家,不管到不到场,只要你叫了人家就要随礼,好像在道德绑架一样。


灵子


在农村,人们办酒席一般是请些亲戚、朋友参加的,也就是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人,所以一般都会去参加的,就算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得去参加,也会跟办酒席的主家说下没得空去,然后叫人帮忙随礼,这样大家都能互相体谅,没什么,那为什么现在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不来了礼也不到了?其实这主要是跟亲情淡化有关,下面具体说说:

乡居小菜也在农村生活,记得以前的农村最热闹了,大家都在农村务农为生,每一户家里有老人有孩子,有成年人,平时大家互动多,经常串门,有需要帮忙的时候都很主动;而每当村里有酒席,邀请去参加,大人们都会去的,而且还会带上孩子们一起去,虽然就只给一个人的份子钱,算上孩子一起三四个人,但大家都很开心。

而现在不一样了,农村里很多人常年在外工作生活,在农村都没呆几天,平时跟村里其他人联系也是很少的,一般就过年在家了,而过年回家了,一般去串门也是去关系比较亲的亲戚家或者朋友家。

平时长时间联系少甚至不联系,就算是同一个村的,办酒席的时候突然请人去参加酒席,想必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去的吧?毕竟那么久没有联系了,你连办酒席的那人的情况都不了解,更别说有什么共同话题了,为什么要去参加酒席呢,而且都没什么联系,跟个陌生人一样,既然都没有去参加酒席,也就不随礼了,这很正常呢。

再说了,农村有些亲戚亲只是父母辈或者爷爷奶奶辈的亲,而到了现在的年轻人这代,没那么亲了,加上平时确实是没什么交流,突然被邀请参加酒席,人家又再外地上班,要人家特地请假回去参加酒席不太可能,不去也很正常呢。

而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并不少见,就像乡居小菜在农村生活所看到的,一个男青年的爷爷跟村里一个女青年的爷爷是亲兄弟,两位爷爷也亲,而到父亲那辈就是堂兄弟这样了,关系又相对淡了些,到他这代感觉没那么亲了,小时候倒是一起玩,读书工作之后就没什么交流了,连手机号、微信号都没有,后面那女青年嫁人,他家人邀请那个男青年参加,他在外地上班忙着,没回来参加,也不随礼,而男青年的爸妈在农村生活,他们都去吃酒席了。

总结:所以说,现在农村办酒席有些人不来了礼也不到了,没有什么奇怪,毕竟吃酒席是要随礼的,现在一般要随礼三百块钱一人,有些地方甚至五六百呢,而且一般被邀请参加的是关系比较好的亲朋好友,关系淡的,平时都不怎么联系,你却去邀请人家参加,人家不参加也不随礼很正常,你不能怪别人不参加,而是该好好反思自己,是不是在邀请谁参加酒席这个环节上没考虑清楚,认为只要有点沾亲带故的,不管是远亲还是近亲,都邀请了,让人觉得你是为了要礼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