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滴滴的医疗之路

Uber、滴滴的医疗之路

4月11日,紧跟其竞争对手Lyft的上市,Uber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书。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打车平台,终于要上市了。若按照外媒此前报道的筹资100亿美元、估值1000亿美元计算,优步将成为美国今年最大规模的IPO,也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之一。

有意思的是,在Uber的招股书中,优步表示IPO上市后,将继续进军医疗。医疗仍然是这家拼车巨头前瞻性战略的一部分。

此时,距离优步推出其医疗平台Uber Health已经过去一年。这家想要入局医疗的打车企业,在医疗领域究竟做得怎么样?

Uber、滴滴的医疗之路

1、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交通不变

超30亿美元市场有待挖掘

交通是患者就医旅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8年3月,Uber 推出Uber Health非紧急医疗(non-medical-emergency)交通平台,为用户专门提供就医交通服务,正式步入医疗行业。Uber Health 致力于将拼车作为一种可靠的、负担得起的病人运输方式。

这项服务允许医疗系统员工为病人安排乘车,并将该功能整合到现有的工作流程中。病人可同时通过短信、打电话或手机App方式进行Uber Health服务预约。如果病人有手机,他们会通过短信获取旅行细节。司机只看到病人的名字和位置。这符合HIPAA规范。

* HIPAA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的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的缩写。HIPAA对多种医疗健康产业都具有规范作用,包括交易规则、医疗服务机构的识别、从业人员的识别、医疗信息安全、医疗隐私、健康计划识别、第一伤病报告、病人识别等。

Uber称,超过100家医疗机构在其测试版项目中使用了Uber Health,未来有希望有更多的机构能够满足患者的乘车需求。没有自己的急救车辆来运送病人的小型医疗机构可能会发现Uber Health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德克萨斯州立法机构目前正在考虑一项名为HB1576的法案,该法案将扩大拼车公司接送医疗补助患者往返预约的能力。

Uber Health 能够发展起来,与美国现有的医疗模式息息相关。

在美国看病,大多情况下会选择找家庭医生,而家庭医生是需要预约的。

根据美国州立法会议的数据,每年约有360万美国人因交通不便而错过医生预约或推迟就医,而错过预约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包括急诊室就诊率的增加以及住院率的攀升等。专家估计,这些错过的预约所造成的损失达到每年1500亿美元。

根据一个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独立研究机构“运输合作研究计划”(Transit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的数据表示,非医疗紧急医疗运输(NEMT)市场的价值超过30亿美元。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首席创新官、NEMT平台Circulation的联合创始人John Brownstein

表示,“虽然没有大量数据,但整体市场远远不止这些”。

美国非紧急医疗交通费用的支付方式都采取医疗机构预先支付,随后根据患者保险计划的报销比例,收取报销后的费用的模式。目前大多数商业保险对于该费用的报销比例达到了70%。让患者按时就医显然能节省更多的成本,因此,保险公司、政府保险计划甚至医院,都愿意掏腰包为患者解决交通问题。

有需求,又有人买单,超30亿美元的市场,再加上本身处在交通运用的优势领域,Uber 显然在这里看到了机会。

2、价格仅为救护车的2%-2.5%

但不具备提供紧急医疗服务能力

Uber Health发布之前,Uber 曾在医疗领域做过尝试性的实验。2014年,它在美国提供按需注射流感疫苗。它还测试了资助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它还在巴西生产疫苗,在新加坡也生产雾霾口罩。但这些都是一次性的、“弹出式”服务。

几番试水下来,Uber Health 成为Uber医疗项目的核心。Uber在其招股书中表示,由于上市并打算进军医疗领域,它将受制于“更多与医疗保健相关的联邦和州法律法规”。也就是说,Uber在医疗领域有着更大的野心。

招股书表示,Uber 将通过为患者提供负担得起的、可靠的交通选择,进一步拓展医疗领域。

Uber将自己定位为比大多数非紧急医疗运输更便宜和更可靠的选择。Uber Health的总经理Chris Weber表示:“交通上的障碍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最大的,包括慢性病负担最重的患者。这项服务将为患者提供可靠、舒适的交通方式。”

Uber的竞争对手Lyft同样也看重这一市场的潜力,提供类似的服务。

越来越多的患者在紧急情况下求助于Uber和Lyft等服务,因为它们比传统救护车便宜得多。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加斯顿县报告称,乘坐救护车去医院的平均价格约为831美元;邻近的梅克伦堡县乘坐救护车去医院的平均价格约为949美元。但根据患者离医院的距离,Uber和Lyft所提供的打车服务的平均成本约为20美元,仅为救护车价格的2%-2.5%。

当然,专业人士表示不太支持,因为如果患者的病情恶化,Uber 或 Lyft 的司机将无法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因此他们最好在紧急情况下寻求救护车。Uber和Lyft也在多处声明中表示,他们的服务“不能替代执法或医疗专业人员”或“紧急交通工具”,并鼓励用户在紧急情况下拨打911。

除此之外,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用户的信息安全问题。尽管Uber Health与Clearwater Compliance公司的合作确保了用户信息受到HIPAA法案的保护,但是还是有专家因为Uber用户数据曾经外泄的前科而担忧Uber Health平台数据的安全性。

3、“滴滴医生”试水2天触礁搁浅

不符合中国医疗现状

Uber Health 的运营模式看起来并不困难,曾经让Uber退出中国的滴滴,是否会跟进类似的医疗项目呢?

基于中国目前商保普及率低,支付者没有到位,患者就医模式的不同,Uber Health 的这种模式显然行不通。

不过,滴滴对于医疗也有其野心。

早在2015年,滴滴曾经试水医疗项目。不过与Uber Health与医疗机构合作、接送患者的模式不同,滴滴则将目光放在了接医生到患者家中就诊上。

2015年10月18日和19日这两天,滴滴携手阿里健康、手术预约O2O平台“名医主刀”联手医疗机构发起一个公益活动——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城市,用户通过滴滴出行App端呼叫“

滴滴医生”,距离最近的“滴滴医生”将第一时间上门问诊。

“滴滴医生”这种模式受到了行动不变且需要就医的患者的欢迎。且医生上门服务,意味着患者不需要大医院排队,问诊时长得到保证。服务结束后,患者和医生将互评好坏,对于双方也有一定的约束性。

“滴滴医生”曾被认为是极有可能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的新诊疗模式。然而,这种模式试水两天后再无声响。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医生资源稀缺。一个医生在医院看病,一个早上能服务50个病人左右,若跟随滴滴专车上门服务,一天能服务的患者人数屈指可数。事实上,在为期两天的活动时间里,滴滴出行APP共收到超过2000人次的医生上门预约订单,实际仅提供了40余次上门服务。

除此之外,医生上门只能提供健康咨询、不能开处方的红线问题;可能产生的医患纠纷;医生服务的定价问题……都成为滴滴医生继续运营的绊脚石。

滴滴医生之后,滴滴暂无医疗项目。今年2月,滴滴CEO程维宣布裁员以备战“寒冬”。与此同时,滴滴滴在美国的竞争对手Lyft上市,Uber提交IPO申请,滴滴何时靠岸?靠岸后是否会继续探索医疗领域?都是未解的谜题。

Uber、滴滴的医疗之路

与科技公司过去一贯的形象一样,Uber和滴滴都是以颠覆和革新者的角色出现的。但要判断这些以颠覆传统著称的科技公司能否撼动医疗保健行业,还为时过早。

2018年,Uber依然亏损18亿美元(约120亿元),过去3年里,它累计亏掉了100亿美元。滴滴2018年净亏损也达到人民币109亿元。如果想深涉医疗行业,它们还面临着诸多严峻的考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