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韓愈而不是蘇軾?

憤世的qiaoge


以時間論,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讓古文重新與社會功能結合起來,掀起了一場文學革命;

以道統論,韓愈文以載道,闢佛崇儒,文字雅正,以恢復孔孟之道為己任,合乎社會的內在需求。

蘇軾是一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詩文書法皆有造詣,承先者,非啟後者也。

是以唐宋八大家推韓愈為首,首出者啟後者也。



我是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個人的總稱。這個排名最早是明代的茅坤確定的。茅坤稱讚韓愈為"聖於文"者,認為蘇軾是"仙於文"者,可見在茅坤看來蘇軾在古文方面的成就並不比韓愈低。那麼為什麼在排列唐宋八大家座次的時候,讓韓愈為首而不是蘇軾呢?這還要從三個方面說起。

第一個原因聽起來似乎有些啼笑皆非。那就是按照時代順序來說,韓愈比蘇軾要早。在茅坤確定的唐宋八大家座次當中時間順序體現的十分明顯。韓愈(768——824年)是中唐時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學家。被稱為"百代文宗"。而蘇軾(1037——1101年)是北宋年間著名文人。從出生年齡上來看,蘇軾比韓愈小了將近三百歲。這樣一來在排列座次時將韓愈放在蘇軾前面也就情有可原了。同時茅坤所處的明代正是理學昌明的時代,在那個"父為子綱"的社會環境中,將蘇軾放在蘇洵前面是讓人難以接受的,所以蘇軾註定沒有辦法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這能怪誰呢?誰讓蘇家"一門父子三詞客"呢,蘇軾自己出生的晚不說,還攤上了一個有才的爸爸,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了。


第二個原因是古文運動的繼承性。安史之亂之後,士人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渴望政治上的中興。在此種條件和背景之下,韓愈柳宗元發起古文運動,提倡文以明道。旨在賦予文學更加深刻的內涵使其成為推動政治改革的強有力的工具。因此這場古文運動不止有著明確的目的和理論主張,同時有著廣泛的參與者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這場偉大的古文運動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在韓柳之後,古文創作後繼無人落入了宣傳封建道統的巣臼。到了晚唐再次被駢文取而代之,走向了沒落。而到了宋代,駢文的浮糜文風被士人唾棄為了對抗駢文,歐陽修作為文壇和政壇的領袖,再次扛起了古文運動的大旗。這次古文運動在繼承韓柳的基礎上,對韓柳等人古文中初露端倪的險怪艱澀棄之不取,由此推動古文走向了正確而健康的道路。古文運動在宋代再次發展起來。歐陽修之所以被後人稱道,不止是他在文壇和政壇的成就,還有他的慧眼識英才。蘇軾就是在進士考試當中被歐陽修發現的。所以兩人的散文風格基本一致。因此,蘇軾對韓柳古文也就存在了繼承和發展的關係。所以在唐宋八大家的座次當中,蘇軾不可能在歐陽修之前,也就更不可能在韓柳之前了。

第三個原因就要從兩人的文章上進行探討了。唐宋八大家都是在古文方面有傑出成就的文人,單就文章而論,韓愈蘇軾二人可以說分別代表了唐宋兩個朝代中古文的最高成就。但是韓愈更加註重儒家思想,而蘇軾則是融匯老莊思想和縱橫家思想更多。韓愈的文章可以分為論說文、雜文、序文、傳記和碑誌。韓愈的論說文重在宣傳道統和儒家思想。例如《原道》《原性》《論佛骨表》等篇。這些文章雖然重在宣傳儒家思想,但是行文噴薄有力,情感真摯可以說是論說文的佳作。雜文的代表作品有《馬說》等,而序文則以《送董昭南遊河北序》為代表,碑誌則有《柳子厚墓誌銘》廣為流傳。可以說韓愈在古文方面的開拓不僅體現在內容上還體現在形式和題材上。因此韓愈可以說是全面的推動了唐代古文的發展,開創了唐代古文發展的新局面。而蘇軾早期的文章縱橫家習氣過於濃烈,有時故作驚人之語鋒芒太盛而顯得不合義理。例如《留侯論》雖然議論雄辯邏輯嚴密但是過於偏激有些地方言過其實。但是蘇軾也曾經說過"少時好議論古人,既老,涉世更變,往往悔其言之過"說明隨著時間的打磨,蘇軾已經逐漸認識到了早期論說文中存在的弊病,並且進行了有意識的改正。所以就整體而言,蘇軾的古文還是十分優秀的。比如廣為流傳的《記承天寺夜遊》就是蘇文中的佳作。


韓愈和蘇軾兩個人都在詩文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他們對於文體文風的改革和對文章內容的充實都對後世的古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往文學


韓愈(768—824) 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與實踐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文鈔原敘》中指出:“昌黎韓愈首出而振之,柳柳州又從而和之。於是始知非六經不以讀,非先秦兩漢之書不以觀,其所著書、論、敘、記、碑、銘、頌、辯諸什,故多所獨開門戶”。

韓愈作為散文的先驅者和開拓者。所以排在八大家之首。

韓愈發起“古文運動”, 改革文體、文風、語言,提出了“載道”、“明道”、“務去陳言”、“詞必己出”的觀點。打破了從東漢到隋朝六百年來佔據文壇的駢體文的壟斷。駢體文是“駢四儷六,錦心繡口”,雖然詞藻華麗,但拘束較多,不適合時代的需要。韓愈借鑑先秦兩漢時期的文體,寫出來的文章慷慨激昂,與柳宗元並稱“韓柳”俱為一代文章大家。

韓愈以文為詩,開創了一個新的文學時代。對文學史乃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沒有韓愈就沒有後來歐陽修的詩文革新運動。

從時間上看,韓愈為先驅;從貢獻上看,韓愈也是最大,所以後世稱他為八大家之首。

蘇軾自己都說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宰少


簡單地說,因為韓愈在前。再深入點,因為韓、柳是古文運動的領導者,而宋朝自歐陽修開始,至三蘇王安石等,都是其繼承者。

如果題主有心去看一下《蘇東坡》電視劇,第一集開始就講的是這個文風改革,算是講得比較清楚了。

古文運動,主要是提倡繼承先秦兩漢的散文,反對駢文。先秦的文章,自由、樸素,不受拘束、表達思想。而駢文,堆砌辭藻、華而不實。

蘇東坡作為韓退之的小迷弟,對韓愈可算是推崇備至,在日記裡不止一次提到過愛韓愈,向韓愈表白,甚至還專門分析了倆人星座,得出結論:

退之生平多得謗譽
退之詩云:“我生之辰,月宿直鬥。”乃知退之磨蠍為身宮,而僕乃以磨蠍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東坡志林》

而東坡對韓愈最高的評價是這句:

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韓文公廟碑》

八代是指從東漢、魏、晉到南朝宋、齊、梁、陳、隋。儼然把韓愈說成了文壇救世主。

東坡的意思很明白,自八代以來,文章都是辣雞!直到出現了韓愈,才拯救了文風。

因為八代正是駢文的誕生到鼎盛時期,故而有此一句。

韓愈的文章,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無所畏懼,什麼都敢說都敢寫。而又慷慨激昂,又平淡如家常。並且還能表達自己的思想。

除了蘇軾,歷史上的大家,如唐之白居易、宋之歐陽修、明清之羅貫中、乾隆皇帝,近代之曾國藩等,都對韓愈有極高的評價。

所以,把韓愈放在唐宋八大家之首,當之無愧。東坡若有知,能與自己的偶像並列,生前的悲苦又算得了什麼呢?


也可自話


這個問題,蘇軾本人就是韓愈的超級小迷弟,小粉絲。我打包票蘇軾本人肯定同意這個排名的。

蘇軾曾說: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古斷碑人膾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還曾在日記中寫到“退之平生多得謗譽退之詩云:‘我生之辰,月宿南鬥。'乃知退之磨蠍為身宮,而僕乃以磨蠍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意思就是說蘇軾看韓愈的日記,發現他是摩羯座的,而自己也是摩羯座的,但我倆都經常受到他人的誹謗,或許是我們摩羯座的命都不太好吧。

哈哈,好可愛!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八大家評的是文章,而韓是開風氣者,古文運動的先驅者,自,“古文自唐以後為一大變”,一改淫靡的文風,蘇軾也稱此為“文起八代之衰”的主張。

蘇軾在文學方面更大的貢獻是對於詞這一種文體,他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歷史貢獻也很巨大。


伯禽哥


先說蘇軾對韓愈的評價吧!

文起八代之衰

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對韓愈如此評價。



"八代"指"八代"指的是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這幾個朝代。

這句話的意思,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改變了過去八代六七百年的腐朽文風,開創了散文寫作的先河。

古文運動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這場運動不僅對於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更是把中華文明在唐宋推上了一個高峰。中國的文人士大夫階層,抱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從此勇於直抒胸臆,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諫迎佛骨表》、《師說》都是其中傑出代表。

古文運動是中國的文藝復興。而韓愈在其中的成就擔得起“唐宋八大家”之首的稱號。蘇軾作為繼承者,也應該是認同的。


答題不易,且贊且珍惜。


媽媽問道


我認為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別說蘇軾因為是韓愈的粉絲,故他對韓愈的評價充滿感性。事實上,完全可能對“首”這個字理解了,其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首”,不僅有第一的意思,還有最早的意思。而正是因為韓愈第一個把古文提前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並且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所以把他列於八大家之首是毫無疑問的,也是歷代文學家所完全認可的。


在細雨中呼喊9


首先,按生活時代來分,同時代按成就來分,唐在宋之前,而唐代兩位,韓明顯高於柳,所以韓排第一位。其次,就文學成就來說,八人中,韓為古文運動的發起者,首倡“文以載道”,一洗之前萎靡不振之文風,後世許為“文起八代之衰”,在文壇地位前無古人,排第一位當之無愧,儘管其他七人亦是一代人傑。


A00滄海


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

韓愈在文學中的最高成就是:發起領導了聲勢浩大的唐代古文運動,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為古典散文的藝術生命注入了新鮮血液,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並持續千百年。在這場運動中,韓愈功不可沒。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韓愈是古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他衝破四六駢文的樊籬,散文之始,下啟唐宋八大家,我個人認為其在古文形式上的貢獻是革命性的。


一水盈盈間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後不久,推崇唐順之的茅坤根據朱、唐的編法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

而韓愈成為八大家之首,首先因為唐早於宋,唐為宋之先河,宋為唐之繼續。更主要的是韓愈這個人成就更大!


看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對韓愈是如何評價的,"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這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子美(杜甫)之詩,退之之文,魯公(顏真卿)之書,皆集大成者也。唐之古文,自韓愈始。"


所以唐宋八大家之首應該非韓愈莫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