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为何欧阳修《蝶恋花》这两句最为词评家赞赏?

一绿浮芳


因为啊,这两句写得很真实,简洁却高度概括了一个伤心人的心中所想。试想一下,当你心事重重,想要向人倾诉,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知道对谁诉说,只能一个人望着窗外的花儿发呆,这时候突然有个人蹦出来,对你说:“泪眼问花花不语”。

你是不是感觉灵魂被击中了,有遇到知音之感?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好,有多好?两宋第一才女李清照,作《临江仙》词,写道: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词的时候,说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境界高:

“词以境界最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境界这个词很模糊,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境界一词,是美体现。这个评价,是《人间词话》的开篇,而欧阳公这首《蝶恋花》,是“境界”的开篇。

这首词写闺怨,写佳人伤春,上片写深闺寂寞,下片写美人迟暮,那幽怨,那惆怅,自然流露,毫不做作,更妙的是,整首词情景相融,人景相融,且层层递进,富有层次感,很容易使人沉迷其中。


上片:

庭院深深深几许:要写佳人,先写佳人居住之地,是“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深”字相叠,这是历来最为人叹服的用字功力。仅开头7个字,就可以相见,这位佳人禁锢高阁,独守闺房的落寞之况。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庭院深深,有多深?帘幕严密,将佳人与外界隔绝,这帘幕不是一重两重,而是一重又一重,数也数不清,直接告诉你别去数了,是无数重!你看,无数重帘幕隔绝了佳人,这还不够,清晨的杨柳,笼罩着层层雾气,似乎也笼罩着佳人的香闺。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突然笔锋一转,飞到了不知何方的远方,那是佳人的丈夫所在之地。她骑着高大威猛的骏马,正在尽情游玩。然后笔锋再回转,回到佳人所在的高楼,可是楼再高,也望不见你啊!这章台路,当然就是丈夫所在的游冶处了。

这位佳人,独自站在高楼上,她的目光,透过了无数重帘幕,穿过了层层柳烟,望着丈夫游玩的方向,望眼欲穿,却怎么也望不见。她的思念直切,深闺之怨,可想而知。

下片: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三月暮春,雨横风狂,是典型的伤春之情。佳人在深闺中,黄昏来临,春将离去,她想用力挽留住春天,却毫无办法。你知道,这个世界对女人往往有些不公平,30左右的年纪,于男人,是正当壮年,但是对于女人来说,她们已经开始担心容颜老去。

所以这一句里面的“无计留住春”,是单纯的指留住春天吗?不是的,佳人想留住的,是自己的青春年华,是自己美丽的容颜啊。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怎么办怎么办?春天留不住,青春也留不住。她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腮边挂着两行泪,是丈夫不归,因情流泪,也是风雨摧残,因花流泪。

接着她又因流泪而问花,她问了什么,这不重要,我们只需要知道,当一个人悲伤流泪的时候,真的很需要倾诉,深闺中的佳人无人可诉,只能把花儿想象成一个人,对花诉说。

但是花儿又懂得什么情啊爱呢,就算懂,又怎么会开口安慰自己?一阵风吹来,花儿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跟着这阵风飞过秋千,就像故意抛弃她似的。

走在章台路上的人,飞过秋千的话,似乎对这位佳人都是无情的,让她怎能不伤心呢?



也可自话


记得当初看琼瑶剧,才知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玉勒雕鞍:镶玉的马笼头,雕花的马鞍,指华贵的马车。

游冶处:歌楼妓院。

章台路:汉代长安有章台街,为歌伎聚居之所。

是首闺怨词,女主人公独居庭院,遥见章台丈夫留恋声色不归的幽怨!

1 一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三“深”字连用,有意味。。

前两个“深”字,形容词,是幽深寂寥之意,写出怨妇独居庭院,空虚寂寞,冷清异常。

最后一个“深”字,动词,寂寥到何种程度。

“深几许”是幽长的拖音,无限的凄凉!

是独居怨妇深感孤寂而无可奈何的发问,苦苦追寻,又带着沉重的叹息与些许的绝望。

一开句便如此幽怨,营造了一种凄伤而绝望的味道,够煽情!

李清照曾赞赏这一句:“予酷爱之。”甚至和了一首《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或许她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连用,为一较高下。

回答得也巧妙。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以形象准确的描绘来作答,

就像层层杨柳堆起的烟云,一重重帘幕无以计数。

“无数重”与“深几许”,相映成趣。


怨妇是有多少幽怨孤寂啊,连这幽深的庭院与如烟的杨柳,如此春景都黯淡失色。

“玉勒”又写出“怨妇”的对象寻欢作乐的情景,与寂寞独处的怨妇处境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2 二妙:“雨横风狂三月暮”

三月,暮春,风雨猖狂,乱红坠地,毫无怜香惜玉之心。

这是有所指的。

外在自然的无情,是怨妇遭弃,凄风苦雨的处境。

春去匆匆,无计可留,是怨妇青春易逝,美人迟暮的无奈。

女子孤弱,怎能禁受狂风暴雨的侵袭!

如同囚徒般困在深闺中的怨妇只能以泪洗面,备受摧残。

与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异曲同工。

3 三妙:“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正是伤心时,又见乱红凋敝,仿佛看到了遭弃的青春不再的自己。

“泪眼”,因花落而落泪,因落泪而问花,花竟无语,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凋零一地。

“问花”,是因人与花同病相怜!

怨妇有惜花之心,奈何落花却无情!

人愈伤心,花愈无情,徒留人自问自答空凄凉。

“秋千”,它可是年少好时光的承栽物与见证物,如今物是人非,落红满地,又在幽怨中平添一份迟暮的苍凉!

孙麟趾在《词径》中评价:“以浑厚见长,词至浑,功候十分矣。”

欧阳修将怨妇写得凄美动人!

如此曲笔,是词人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君子迟暮的深深忧伤。

男词人写闺情,总觉得比女词人还有味,

比如李白“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那一颦一蹙,总让人心生怜悯,无限遐想!

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细腻入微,也是诗词的一大特色。

然而,他们寄托的是君子怀才不遇,不得赏识的深意!


一绿浮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的这首蝶恋花开篇连叠三个深字,起手便已吸睛。李清照也曾表示非常酷爱,多次借用这首句,做临江仙数阙。

这是一首闺怨词。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写出了庭院的幽深。前半阙充分写出了旧时妇女的闺闭,无奈,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下半阙情境结合,可谓完美之作。惜春,叹春,无力挽春。已是三月暮春时候,恰逢黄昏,落花飞过秋千。问怎样才能留住春呢?这里的春字可有多种理解,也是全篇最妙之处。光阴似水,风雨无情。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相守。花儿落了,春天离开了。又是一轮春归去,同时带走的也是那如花似玉的娇颜,还有那曾经巫山云雨的缠绵。怎能不叫人惋惜感叹。

下半阙用词之讲究,言情之深厚,情境结合之完美,让人陶醉。可谓千古妙笔。而尾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全词的关键所在。惜,怨,无奈。皆在其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泪眼问花花不语。又表现出了那其中的无奈中的无奈。除了问花我还能问谁呢?庭院深深深,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也就只有这花儿,不知道对它诉说了多少的闺语怨言。而它也只能听着,又能跟我说点什么呢?无奈,无奈。如今春去,就连这花儿也要离去了。怎能不叫人惋惜感叹。

全词皆妙,首尾出神。不亏为千古名篇。花间词之典范。充分写出了古代妇女的闺闭,幽怨,惜花,叹春。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还有那种种的无奈。





白菜帅


我仅是一个小小的平头百姓,一个极普通的诗词爱好者,也很赞赏欧阳修的这一首《蝶恋花》,何况是极有水平的词评家,必然更加称赞欣赏了。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这一首《蝶恋花》,头尾我都十分喜欢。深深深几许,我特特喜欢!欧阳修的“花间词”我都很爱读。赏花惜春,闺怨幽会,离愁相思,普通人谁没有?欧阳修写出一般人写不出的普通人的心声,还写得这么风流婉约,情意绵绵,这么有韵味,谁读了没共鸣,不赞好?

欧阳修假借女子之口写春怨和春愁,开篇就以问句写出愁情,连用三“深”真是绝奇了,一层层递进气势,加重语气,让意境变得更加深远,给人更多紧迫感。“深”又一语双关,既有庭院幽深,又有内心深沉的愁苦,很值得揣摩把玩。到后“泪眼问花花不语”就更有意思了,问得无端,却善于移情,总结式概括了人的痴情,让人共鸣,情感再起波澜。怎么想象都可。“乱红飞过秋千去”既是对“雨横风狂”真情实景的再现,也表现了女主人公命运像“乱红”一样悲惨,预示人的青春韶华一去不返,暗示了人与花同悲欢共命运,让人联想无数。

春天将逝,红颜将老,青春一去不回,多么惋惜,多么悲凉!





树德汉硕


欧阳修是晏殊的学生,而晏殊的词走的是南唐闲相(就是休闲的闲)冯延巳的路子,词风清丽,声调和谐,写得非常柔美。

词牌的发展在南唐已经渐渐走出歌女代言的路数,转变为抒发作者自身的感情,到了晏殊、欧阳修这个时期,算是完整地脱离了原来的限制,只留下一些淡淡地柔美。这种柔美的气息便来自于女子,不论是闺阁女子,还是花坊歌姬,终归还是脱胎于这些女性化角色,形成词牌的一种固定文法,暂时无法完全改变。

而欧阳修作为北宋初诗文革新领袖,不但将诗坛、文坛的晚唐五代妖冶颓靡的风气一扫而空,还提拔了王安石等人,积极参与北宋的政治斗争。为何他的词风会和晏殊一样呢?因为当时的观念,词牌还仅仅是一种喝酒宴乐时演唱的低层次的作品,上不了台面。

这在当时是普遍看法,连后期南宋李清照都还是这种理论,他们认为,词就是柔软,细致,婉约的,和诗完全不同。所以欧阳修的词也是南唐风气,和晏殊在词坛合称“晏欧派”,影响了整个宋朝的词牌风气。

但是欧阳修的词也还是和冯延巳、李后主、晏殊不同,在晏欧派中也有自己的特色。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句出自《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的出处有些争议,有说是冯延巳作品,但基本上认为是欧阳修的,李清照因为深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曾经套用了这个句子写了几首《临江仙》,在序言中提到过是欧阳修的作品。李清照比我们离那个时代近了太多,可信度自然高了很多。

“蝶恋花”这个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卷珠帘”等等,上下片共六十字,每片五句四仄声韵。上片“许”、“数”、“处”、“路”,下片“暮”、“住”、“语”、“去”押韵。词牌格式就不多讲了,这个东西一经固定,就没什么好说的。

这首词好在哪里?关键是最后两句为何最为历来词评家赞赏?

虽然这个时期词牌已经脱离歌女代言的固有形象,但是和女子还是脱不了干系,只不过晏欧派开始书写高门大户、闺阁女子的离情别绪,显得格调更高一些。

这就是一首闺阁之词。

我们讲过“蝶恋花”和“卷珠帘”的区别,其实这个词牌两个名字的区别就在于描写对象。“卷珠帘”大都是描写那种青春少女含苞待放的状态,而“蝶恋花”更多地是描叙闺阁女子生死缠绵的恋情。这里面的不同,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上片前三句写景。“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实在是太过经典,从来为人称颂。这几句说明这是个大户人家,庭广院深,偏僻幽静。杨柳如画,青烟弥漫,像是无穷无尽的帘幕遮挡住内里乾坤。景中有情,女子深锁楼台,难以和外界接触的情思在“帘幕无重数”后面忽隐忽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章台就是烟花柳巷,“玉勒雕鞍”玉制的马衔,精雕的马鞍,这就是豪华座驾了。这是谁的?女子丈夫的。我爬到顶楼,也看不见他们去饮酒寻欢作乐的豪华马车。

不要以为词美,意思就好。其实这是很深的闺阁之怨。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上片写完景色、事由,引发下片伤情。这里只是写春天留不住么?显然不是。“三月暮”、“门掩黄昏”这都是岁月蹉跎,春天留不留得住有什么关系,而是自己的青春被“雨横风狂”和时光流逝摧残,无法挽回。可是心中有怨恨怎么办呢?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结句是感情的总爆发了。得有多深的孤独,才去和花儿说话?花儿回答了么?花儿是回答了的。零零落落,飘飘洒洒的落花就是回答。

这两句缘何经典?首先是将花拟人,和孤独的女子产生了互动。同时“落红飞过秋千去”并不只是花儿回答那么简单。秋千,在古代是少女在春天里的玩具,代表着春情和浪漫。 乱红飞过秋千去,提示的是女子曾经在这里游玩过。这是回忆。

欧阳修善于用景物来作为表达的素材和工具,用景物来叙述,来抒情。 一字不提回忆,却有回忆,一字不提旧事,却有故事。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写作手法,诗词和普通文体的区别就在这里。上下片六十字,最后两句通透地写出了女主的过去,反衬了现在,你甚至可以想象出她的未来——永远困在“庭院深深”里面的惆怅、伤感和悲哀。

回到前面所说,作为“晏欧派”的主要代表,欧阳修和晏殊到底有何不同呢?

我们来看一首晏殊的词: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虽然都是词风清丽,委婉动人,但是欧阳修的词情感更加丰满、热烈,就好像“泪眼问花花不语”这种句子,晏殊的词就没有这种感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他的词都是这种柔柔的美,淡淡的愁——因为晏殊和冯延巳一样,也是个闲相。

而欧阳修作为诗文革新领袖和政治改革人物,到底还是有些不同。

当然,这种风格的差异不大,需要大家用心细细体会。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问题:“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为何欧阳修《蝶恋花》这两句最为词评家赞赏?


前言

一定有个比较才有最受赞赏的评价,这两句就不和别人比了,就比一比这首词里的其他句子。先看看欧阳修的这首《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李清照最喜欢 庭院深深深几许

虽然题主认为后面两句最受赞许,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李清照却喜欢第一句: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李清照特意在自己的作品中借用了这句话。

临江仙(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还有这首《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二、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明末清初文学家毛先舒在《古今词论》中赞扬了这两句:

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毛先舒认为两句之内有多重意思,泪眼+问花+花不语,这是三层意思,乱红+飞过秋千去,又加了两重意思。

可以看出6重诗意, 主人公有感于风雨春暮而流泪,问花是问什么呢?不知道,作者也没有写出答案。只是说了花不语,花并没有回答。诗人用一个“乱”字形容风雨中的花,纷乱的花儿被风吹过了秋千。

诗人写落花,不说花被风吹走,而是花主动飞走,仿佛是一个掌握了自己命运的花一样,这两句都是拟人的手法。

结束语

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说:

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景中情不仅是相思惜春之情,也有可能是作者对于生活和事业的一种寄托。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泪眼问花花不语,痴语,亦是全词最压抑沉郁处。

花为物,自不能语,但深闺人寂寞于深深庭院,愁苦无处诉,

惟眼前花之纷然凋零,触动了其内心,想花亦寂寞于庭院深处,无人问无人瞧。

深闺人与花,两两相对于黄昏风雨中,

花于此刻被人格化,成为了抒情主人公倾诉的对象。

问花可知我遇人不淑,婚姻不幸;

加之深院内宅,所历皆充满狂风横雨,却无所依靠,无人维护,心境憔悴,无可解脱,无由解脱。

花之不语,非是无情,花若能语,语亦伤怀。

然不语更显凝滞压抑,不若语之能宣泄愁绪。

此处情感郁勃沉重,无可排遣。

尾句“乱红飞过秋千去”。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花虽不语,却以凋零的姿态从深闺人眼前飘过,用残酷冷峻的现实昭示了深闺人的结局。

深闺人终要以美好青春为代价幽闭于深院重帘中,其生命之不稳定亦如秋千之摆荡,飘摇难测。其命运之悲苦更如落花之殇春,自伤自怜自哀自怨也枉然,最终的结局亦像这寂寞残花禁不住风雨摧残,只剩满地乱红,一片狼藉。


茶香炖鱼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两句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主要写闺怨情结,以“庭院深深深几许”为题起篇,连用三个深字,层层递进,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犹如幽禁般的独居高墙深院之中,孤单寂寞,幽怨凝结深比庭院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闺怨诗词之中,可谓独揽风采。

温庭筠在《惜春词》中写道“百舌问花花不语”,严恽在《落花》中写道“尽日问花花不语”,而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语通畅意蕴幽远,以泪眼问花,何其哀怨伤怀。庭院深深,落红飘飞,泪眼对花花也沾泪。



这首词历来为诗家所钟爱,就在其——庭院之深深,泪眼之凄美,院深无人声,花泪两纷飞。


黄土情愫


首先我们将这两句拆解成成几个意脉,便能知晓这两句的妙处了。

一:泪眼问花

目击道存,所见红花,泪眼朦胧,内心深情辗转反侧,内心苦恼不足为外人道矣。我所见之物便是花,于是问花,这是一种孤独者派遣内心惆怅的一种方式,古人寂寞无语时,或登临远眺,或青灯古佛,或写诗作词,或归于自然。而欧阳修词中的泪眼问花就属于归于自然的排遣方式,神与物游是一种天地人和谐的一种游戏方式,而泪眼问花,人化了花这一被倾诉者,便把词人此时此刻的寂寞孤独衬托的淋漓尽致。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个花是什么花,思考这个问题,对于这首词的理解很关键,此花不是梅兰菊带有象征意义的花,也不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类美人意象,这里,我们无法断言,此花是何花,也许就是百花,我倾向于这只是一个虚无的抽象词,如果是虚无的抽象词,那么更将这种寂寞归于无端的情绪描述的贴切,因为我的诉说对象也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当这种外显的观感减少时,内向性的情感就像天平导向一端。既然问花这一动作完成后,接下来花又是如何回应呢?

二:花不语

我伤心欲绝,苦闷惆怅之际,只剩问花,可惜,这个动作都得不到回应,因为——花不语,注意,这个"不"字用得十分精准,这个"不语"不是沉默的意思。也不是无话可说的意思,"不"字带有否定性,词人并没有用"无"语,而是"不"语,那么此刻的被倾诉对象——花,就不仅仅是意向性的客观对象,这个话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

这种拒绝姿态,我们比对其他带有主观色彩的花的诗词,便更加明显。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

这类词句,很明显带有积极的主观性色彩,她的姿态是主动的,与"我"是和谐的的,而欧阳修的"花不语",这个"不"字划分了一条否定的断裂带,直接将"问——答"的常规模式扭转,造成了常识性的"陌生化",而且这种陌生化在第三层意蕴上还得到了加强

三:乱红飞过秋千

花不但不语,还飞过秋千去,做了某种神秘的逃离。

为何是神秘的逃离?

首先是时间问题,由盛放的花转化为乱红也就是落花,经历了盛放与衰亡,这是时间维度,其实涉及到空间问题,"飞过秋千去",花作为静物,借助某种力量,实现了空间的移动,实现了我"泪眼问花"的逃遁。前面所说的某种力量是什么呢?或许是阳光,但更可能是风雨雷电。为什么呢?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词就是"秋千"两字,秋千是具有一定高度的悬吊,乱红飞过秋千的姿态绝不是轻飘飘,甚至可以说是粗暴的,狂野的。

我本想借花问语,不想得到是花的拒绝,甚至是干脆的逃离,这岂不更加显得"我"的凄凉。

综上,此三层意趣,层层递进,将情感刻画得十分细腻,情语和景语的完美融合,使得"我"与"花"之间的对象性关系跃然纸上。(作者:润之)


一往文学


尤其是本诗下半阙与之相衔的前三句,“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更能体现出古代东方之美的女性们,在封建意识的封闭下被禁固在深宅大院里,对期盼的人不能来,对赏心悦目的花又无法挽留而去的那种凄凉情景……。这怎能不扣住读者们的心弦而随之“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暮无重数”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得这般让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地使人伤春悲秋、心随泣,泪湿衣襟赞词美吧……?


然而既便是变迁到高科技、高文化时代的今天,忙忙碌碌生活于现实的人们,尤其是天各一方有情的人,有谁能不为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触景生情于自己的心情意境、而去遐思而又赞赏词意深美呢?当你忙于工作及事业,无闲顾及到ta的时候…;当你有意无意冷落了ta…;当你三心二意心魂不定用时间煎熬着ta…;特别是那些爱玩弄感情的伪君子、正在携人花前月下戏弄那个她……一一可都曾想过那个爱恋执着你的人,是不是也在:“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见叶落无君影,寒心死去求君还;盼得梅枝花绽放,化做雪飞捧君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