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和徐克的羈絆,可以說是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當初李連杰憑藉《少林寺》紅遍大江南北,扮演的覺遠和尚更是家喻戶曉。雄心勃勃的他本以為能借此打出天下,可上天彷彿給他開了個玩笑,星途越來越不順。正當他快要放棄時,徐克登門拜訪,邀請他回港參演他籌備的武俠電影《黃飛鴻》。
在兩人的齊心協力之下,1991年《黃飛鴻》在香港上映,好評如潮,在影壇引起了很大反響,而李連杰的功夫皇帝之路就此開始。縱觀全片,既熱血沸騰又令人深思,徐克是怎樣做到的?
導演徐克選擇李連杰來扮演黃飛鴻,足見他的毒辣眼光。李連杰從小習武,具有紮實地武術基礎,在此之前給人是個可愛憨厚的少林小子形象。而徐克充分利用他的正直帥氣、坦蕩古典形象,將黃飛鴻的穩重俠義表現得淋漓盡致。除了黃飛鴻,由關之琳飾演的十三姨也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國外留學歸來的十三姨,既有西方女性開放和熱情的風度,又保有中國女性傳統的典雅矜持。她身穿淡色的歐洲服飾,手持西洋照相機,加上白皙的皮膚,高挑的身材,一經出現,不僅引發旁人側目,連屏幕前的觀眾也為之驚歎。受過西方教育的她,有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她帶來了令旁人匪夷所思的禮儀習慣和“小發明”,對黃飛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他開始認識西方文明的窗口。
作為徐克的武俠片,行雲流水的動作設計必不可少。在《黃飛鴻》中,武術執導根據每個角色的性格特點設定與之符合的動作,將黃飛鴻的大雅穩重,一代宗師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甚至有的動作造型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加上朗朗上口的配樂,怎不令人熱血沸騰呢?
中國文化歷來強調國人要自強不息,而在《黃飛鴻》中,這種理念在徐克的鏡頭下被詮釋得淋漓盡致。故事發生在清末,那時國家頹敗、列強入侵,戰火紛飛,人民流離失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可以從主角黃飛鴻身上看到了俠之大者胸懷天下的坦蕩胸懷。他武功高強而又宅心仁厚,以德服人而又救死扶傷,處處體現武術宗師的風範。
但是面對西方槍炮和文明如海水般洶湧猛擊。在目睹到處被捱打的事實後,在憂國憂民的同時又有一股迷茫。即使他再如何的英武濟世,在整個國家危難面前也是微不足道。因此在觀影過程中,我們能深刻感受到這種磅礴的家國大義,同時心中難掩一絲的悲涼,落後就要被捱打,放到古今皆準。
對於一個“睡醒”的人來說,看到愚昧麻木的民眾還在做自大的美夢時,看到大好河山被列強任意踐踏破壞時,看到國家忍氣吞聲,妥協求和時,黃飛鴻的內心是悲涼的。但即使這樣,他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抗爭,以一種開放求真的心態去面對西方文明的瘋狂侵入,開始去認識它們,而不是頑固不化,不是一概否定,這種態度放在當時更顯得難能可貴。
《黃飛鴻》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不僅在於主演的出色發揮,精彩的動作設計,更在於它的家國大義。徐克在成功塑造黃飛鴻這一英雄人物的同時,讓觀眾對那個時期的社會狀況有進一步瞭解,甚至是一種反思,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具備怎樣的一種態度。
閱讀更多 小松影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