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概括:鋼筋彎曲現象:鋼筋在彎曲過程中,內皮縮短,外皮伸長,中心線不變,彎曲處變成圓弧。

圖示長度(外包長度、量度尺寸):即從圖紙上看到的鋼筋尺寸,相當於鋼筋加工好後去量度的尺寸,也是鋼筋的外包尺寸。下料長度(中心線長度):根據鋼筋彎曲時的現象,每根鋼筋需要切斷時的直線長度。

(一) 鋼筋的配料及配料順序

1.鋼筋的配料就是根據施工圖紙,分別計算出各根鋼筋切斷時的直線長度,也稱為下料長度,然後加以編號,分別計算鋼筋的下料長度及根數,填寫配料單,申請加工。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鋼筋下料長度示意圖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鋼筋下料長度示意圖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鋼筋下料長度示意圖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鋼筋加工牌

鋼筋配料單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2.施工圖中註明的鋼筋尺寸是鋼筋的外輪廓尺寸(即從鋼筋的外皮到外皮量得的尺寸),稱為鋼筋的外包尺寸,在鋼筋製備安裝後,也是按外包尺寸驗收。

3.鋼筋在製備前是按直線下料,如果下料長度按外包尺寸總和進行計算,則加工後鋼筋的尺寸必然大於設計要求的外包尺寸,這是因為鋼筋在彎曲時,外皮伸長,內皮縮短而中心軸線長度不變。因此,只有按中心線長度來下料製備,才能使鋼筋外包尺寸符合設計要求。

注意:

在配料表中需標出每根鋼筋的下料長度。下料長度指的是下料時鋼筋需要的實際長度,這與圖紙上標註的長度並不完全一致。

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是以鋼筋彎折後其中心線長度不變這個假設條件為前提進行的。也就是說,鋼筋彎折後中心線長度不變,而外邊緣變長,內邊緣縮短。因此,鋼筋的下料長度就是指相應鋼筋的中心線長。

實際工程計算中,影響下料長度計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折後發生的變形;圖紙上鋼筋尺寸標註方法的多樣化;彎折鋼筋的直徑、級別、形狀、彎心半徑的大小以及端部彎鉤的形狀等,我們在進行下料長度計算時,對這些因素都應該考慮。

鋼筋的配料順序:

從整體上看鋼筋的配料應按照先使用、先配料,先重要、後次要,自下而上的配料順序進行。如:基礎→柱→主樑→次梁→板→二層柱→主樑→次梁→板→……

對於具體構件來說:

板:板中受力筋→支座負彎矩→分佈筋;

梁:受拉區受力筋→受壓區受力筋→架立筋、構造筋→支座負彎筋→箍筋;

基礎、柱:基礎底板筋→預埋插鐵→柱受力筋→柱箍筋→柱預埋鐵件。

(二)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

前面已經說過,鋼筋的下料長度就是指在直線狀態下截斷鋼筋時的長度,它的計算與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鋼筋的形狀、鋼筋直徑及鋼筋的搭接長度有關。

1. 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鋼筋的保護層是指從混凝土外表面至鋼筋外表面的距離,主要起保護鋼筋免受大氣鏽蝕的作用,不同部位的鋼筋,保護層厚度也不同。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直徑。

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

2. 鋼筋彎曲量度差值和端部彎鉤增加值

量度差值——鋼筋彎曲後的外包尺寸和中心線之間的差值。量度差值的大小與鋼筋直徑、彎曲角度、彎心直徑等因素有關。

前面已經提過,鋼筋彎折後,其中心線長度並沒有變化,而圖紙上標註的大多是鋼筋彎曲成形的外包尺寸,而外包尺寸明顯大於鋼筋的中心線長度,如果按照外包尺寸下料、彎折,就會造成鋼筋的浪費,而且也給施工帶來不便(由於尺寸偏大,致使保護層厚度不夠,甚至不能放進模板)。

為了增強鋼筋與混凝土的錨固,鋼筋末端一般需加工成彎鉤形式。

I 級鋼筋末端需要作180°彎鉤,其圓弧段彎曲直徑D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 的2.5 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3倍,當用於輕骨料混凝土結構時,其彎曲直徑D 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3.5 倍,如下圖 (b)所示;

II、III 級鋼筋(變形鋼筋)一般可以不作彎鉤,如設計需要時末端只作90°或135°彎折,II 級鋼筋的彎曲直徑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 的4 倍,III 級鋼筋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5倍,平直部分長度應按設計要求確定,如下圖(c)所示。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彎曲135。時的彎鉤增加值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箍筋的末端需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用I 級鋼筋或冷拔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彎鉤的彎曲直徑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小於箍筋直徑的2.5 倍;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 倍,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不應小於箍筋的10 倍。彎鉤形式有三種,如下圖所示,對於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結構,可按圖中(c)所示加工。

彎曲角度為α,彎心直徑為D時,量度差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箍筋示意圖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鋼筋彎曲量度差值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箍筋 900/90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長值為:

2×(0.285D+4.785d),當取D=2.5d,平直長為5d時,兩個彎鉤增加值=11d。 箍筋1350/1350 彎鉤時兩個彎鉤增長值為: 2×(0.68D+5.18d),當取D=2.5d,平直長為10d時,兩個彎鉤增加值=19d。 箍筋 900/180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長值為:

(1.07D+5.57d)+(0.285D+4.785d)=1.355D+10.355d,當取D=2.5d,平直長為5d時,兩個彎鉤增加值=14d 。

3. 箍筋調整值

量度差值——鋼筋彎曲後的外包尺寸和中心線之間的差值。量度差值的大小與鋼筋直徑、彎曲角度、彎心直徑等因素有關。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箍筋下料示意圖

箍筋調整值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4. 彎起鋼筋的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的增加長度與彎起角度有關。鋼筋的彎起,一般為45。;當梁較高時,則為60。;當梁較低或在現澆板中,為30。。

彎起鋼筋坡度係數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總原則:

鋼筋的下料長度

=各段外包尺寸之和-彎曲處的量度差值+兩端彎鉤的增長值

直鋼筋的下料長度

=構件長度-鋼筋端頭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長值

彎起鋼筋的下料長度

=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鋼筋彎鉤增加值-量度差值

箍筋的下料長度 =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記住直徑為10mm的鋼筋每米重量為0.617kg,其他直徑鋼筋每米重量為直徑(釐米為單位)的平方與0.617的乘積。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計算示例2

【例4.2】某建築物簡支梁配筋如圖所示,試計算鋼筋下料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取25mm。(梁編號為L1共10根)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解】

1.計算鋼筋下料長度

①號鋼筋下料長度

6190+2×200-2×2×25+2×6.25×25=6802(mm)

②號鋼筋下料長度

6190+2×6.25×12=6340(mm)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④號鋼筋下料長度計算為6825mm

⑤號箍筋下料長度

(162+462)×2+50=1298(mm)

箍筋的個數

(6240-2×25)/200=31 箍筋有32個

2. 繪出各種鋼筋簡圖(見下表)。

鋼筋配料單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五、鋼筋代換

1. 鋼筋代換的原則

鋼筋的級別、種類和直徑應按設計要求採用。若在施工過程中,由於材料供應的困難不能完全滿足設計對鋼筋級別或規格的要求,為保證工期,可對鋼筋進行代換,但應遵循下列原則。

(1)不同種類鋼筋的代換,應按鋼筋受拉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

(2)當構件受抗裂、裂縫寬度或撓度控制時,鋼筋代換後應進行相應的抗裂、裂縫寬度或撓度驗算。

(3) 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應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中所規定的最小配筋率、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根數等構造要求。

(4) 對重要受力構件,不宜用I級光面鋼筋代換變形鋼筋。

(5)梁的縱向受力鋼筋和彎起鋼筋應分別進行代換。

(6)對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宜以強度等級較高的鋼筋代替原設計的鋼筋;當必須代換時,其代換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且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鋼筋的強度標準值的比值,當按一級抗震設計時,不應大於1.25,當按二級抗震設計時,不應大於1.4。

(7)預製構件的吊環,必須採用未經冷拉的I級熱軋鋼筋製作,嚴禁以其他鋼筋代換。

2. 鋼筋代換的方法

鋼筋代換的方法主要有等強代換、等面積代換和等彎矩代換三種。

1) 等強代換

當構件受強度控制時,可按強度相等原則進行代換,稱為“等強代換”,即

f y1 A s1 ≤ f y2 A s2式中,f y1 ——原設計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f y2——代換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A s1 ——原設計鋼筋總截面面積;

A s2 ——代換鋼筋總截面面積。

2) 等面積代換

當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或相同級別的鋼筋之間代換時,鋼筋可按面積相等原則進行代換,稱為“等面積代換”,即A s1 ≤A s2式中符號意義同前。

3) 等彎矩代換

當結構構件按裂縫寬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時,鋼筋的代換需進行裂縫及抗裂性驗算。鋼筋代換後,有時由於受力鋼筋直徑加大或根數增多而需要增加排數,則構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0減小,截面強度降低,此時需複核截面強度。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六、鋼筋加工的其它工作

鋼筋的加工有除鏽、調直、下料剪切及彎曲成型。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1) 除鏽

鋼筋除鏽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兩個途徑:大量鋼筋除鏽可通過鋼筋冷拉或鋼筋調直機調直過程中完成;少量的鋼筋局部除鏽可採用電動除鏽機或人工用鋼絲刷、砂盤以及噴砂和酸洗等方法進行。

(2) 調直

鋼筋調直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捲揚機拉直和用調直機調直。

(3) 切斷

切斷前,應將同規格鋼筋長短搭配,統籌安排,一般先斷長料,後斷短料,以減少短頭和損耗。鋼筋切斷可用鋼筋切斷機或手動剪切器。

(4) 彎曲成型

鋼筋彎曲的順序是畫線、試彎、彎曲成型。畫線主要根據不同的彎曲角在鋼筋上標出彎折的部位,以外包尺寸為依據,扣除彎曲量度差值。鋼筋彎曲有人工彎曲和機械彎曲。

(5) 安裝檢查

鋼筋屬於隱蔽性工程,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對鋼筋及預埋件進行驗收,並做好隱蔽工程記錄。

安裝鋼筋前,施工人員必須熟悉施工圖紙,合理安排鋼筋安裝順序,檢查鋼筋品種、級別、規格、數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鋼筋應綁紮牢固,防止鋼筋移位。板和牆的鋼筋網,除靠近外圍兩行鋼筋的交叉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間隔交錯綁紮,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產生位置偏移;對雙向受力鋼筋,必須全部綁紮牢固。

梁和柱的箍筋,除設計有特殊要求外,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置;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

在柱中豎向鋼筋搭接時,角部鋼筋的彎鉤平面與模板面的夾角,對矩形柱應為450角,對多邊形柱應為模板內角的平分角;對圓形柱鋼筋的彎鉤平面應與模板的切線平面垂直;中間鋼筋的彎鉤平面應與模板面垂直;當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澆築小型截面柱時,彎鉤平面與模板面的夾角不得小於150。

板、次梁與主樑交接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樑鋼筋在下;主樑與圈樑交接處,主樑鋼筋在上,圈樑鋼筋在下,綁紮時切不可放錯位置。

安裝鋼筋時,配置的鋼筋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鋼筋安置位置的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鋼筋安置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施工技術】手把手教你:看圖紙、鋼筋下料、計算鋼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