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哪些小吃?

不一樣的達人


魚丸,肉燕,拌麵,撈化……

提起福州的小吃

很多人可能只會說出幾樣

當一百多種傳統小吃匯聚一處

一場“盛宴”開席了!

第二屆福州傳統小吃評選

專家現場評審

即將開始

今天上午

190多道小吃

在聚春園瑞春酒店集中亮相

現場舉辦了品鑑會

一大早

各位廚師們就開始忙活起來

當小吃被裝盤上桌時

隔壁小孩都要饞哭了

說說看

你吃過幾樣呢?

現場的嘉賓們細細品嚐

2014年,福州提出振興本土風味小吃的計劃,並舉辦了首屆地方風味小吃評選活動,希望藉此將福州打造成“中國美食之都”。

為充分展示和推介我市傳統特色小吃,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結合《福州市閩菜技藝文化保護規定》名錄徵集,福州市商務局決定舉辦“記憶中的福州味道——第二屆福州傳統小吃評選”活動。

據介紹,今年參評的小吃品種主要有四大品類,最終將分別評出四大品類的前10名。

粿類(鼎邊糊、蝦酥、蠣餅、油“米時”、馬耳、芋粿、菜頭粿、碗糕、安南粿、白年粿、肉丸、尾梨糕及八果飯等)

湯點類(魚丸、肉燕、元宵、扁肉、拌麵、滷麵、撈化、牛系列白丸仔、花生湯、葛粉包、豆芽煎餅、八寶粥及春捲等)

名點類(光餅、蔥餅、蔥肉餅、禮餅、菜頭餅、黃米糕、豬油糕、雪片糕、荷葉包、寸棗、麻芝、琪瑪酥及杏仁酥等)

綜合類(具有福州傳統技藝特色的各類手工製作特色小吃)四大類。

選一選你最喜歡的小吃,

看大家口味是不是一致~

<strong>

或者在留言區補充

你最喜歡的小吃是什麼?

哪家最好吃?


福州晚報


去廈門的時候在福州停留了兩天,也在老街逛了逛,當然也要找點當地特色美食,吃的不多,來講一下吧。

首先就是魚丸,永和魚丸聽說還挺有名氣的,我們就找到這家店了~我記得好像要了個全家福什麼的,想把各種魚丸都嘗一下,大概就是這樣,類似的肉燕也是特色。

然後這個肉丸我也是記憶猶新,聽說也是特色就去試了試,很奇特的感覺,我覺得有點難接受。

其實我們在廈門待的時間久,土筍凍也是說福建的特色,福州應該也有吧。

其實賓館樓下的秋刀魚和魚丸好像更好吃些~路邊攤的魅力~還有肉片!

老街還有一家滿記甜品,可能這裡的更正宗些?

還去了沙縣小吃哈哈,不過發現了一種特殊的面,很細很透明。好像是特色線面~

不過還是去了別的店,要了芒果綿綿冰,綿綿冰的口感很特別~一層一層的,超級薄,入口即化。

吃的也不多,感覺魚丸最有特色吧,其實還有很多沒吃到的,比如佛跳牆和打邊爐什麼的。別的也不太瞭解,僅供參考吧~


漢堡包


福建十大名小吃

1、莆田滷麵<strong>

2、

寧德福鼎肉片<strong>

3、平潭鹹米時(時來運轉)<strong>

4、福州肉燕

5、龍巖芋子包

6、南平和平遊漿豆腐<strong>

7、廈門沙茶麵<strong>

8、漳州面煎粿<strong>

9、三明沙縣扁肉<strong>

10、泉州崇武魚卷<strong>


藍領球員


1.木金肉丸

1907年由木金首創,舊時在福州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見小販挑著,沿街叫賣,現在福州許多的酒店和菜館都定製木金肉丸做為酒席上的點心,特別迎合老人的胃口,尤其在壽宴上,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福州小吃木金肉丸,採用上好芋頭、薯粉、豬肉、紅棗、芝麻、紅糖等為原料,加工成的肉丸。每粒包有甜鹹可口的肉餡,氣息芬香,滋味清純,脆韌耐嚼,特別具有福州風味。精選上等薯粉、白芋絲、肥膘肉為原料,調入紅糖拌勻,佐以五香粉,還有的加芝麻、豆腐皮等,製成粘劑,放在鋪上荷葉的蒸籠炊熟。用刀切成方形或菱形的,油煎而食;也有圓狀,入蒸籠時,捏成團狀,炊熟立馬可食,香甜可口,油而不膩。

不過,現在做的不如當年了,有點油膩了。大家也可以去福州到處都有的永輝超市,裡面也有賣,味道差不多。

2.肉燕

說到福州的美食,腦子裡首先蹦出來的肯定就是肉燕了,肉燕是福州獨有的特色,堪稱舉國無雙,神州一絕。常言道“一碗肉燕溫暖著一座城”這是母親的味道,也是海外遊子的一道思鄉菜,世代傳承,飲譽海內外。

而在福州,要想吃到正宗的肉燕,那非同利肉燕莫屬了。始創於清光緒二年的同利肉燕老鋪歷經三朝,傳承五代,“無燕不成年,無燕不成宴”是富貴、平安、團圓、興旺之象徵。同利肉燕嚴格遵照祖方,肉是豬的後腿肉製作而成,更重要的是,肉放在針板上用木錘反覆敲打,木錘與針鈑碰撞發出了一陣陣有節奏的撞擊聲,非常好聽。

當然,也有人不喜歡他家的餡茡薺放太多,我個人喜歡,感覺比較爽口。

3.魚丸

福州魚丸是用鰻魚肉、鯊魚肉或用淡水魚肉剁蓉,加甘薯粉(澱粉)攪拌均勻,再包以豬瘦肉或蝦等餡製成的丸狀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之一。

福州魚丸是以魚肉做外皮的帶餡丸子,選料精細,製作考究,皮薄均勻,色澤潔白晶亮,食之滑潤清脆,湯汁葷香不膩。

大福信魚丸,是吃魚丸的好去處,老字號了。這家店在福州剛搞三坊七巷那幾年其他魚丸店崛起時依然很低調,這幾年倒是注重營銷宣傳了些,從交通路口那家老店開到了省府路和仙塔街等等,期待更好的發展。

另外還有,灣邊魚丸,魚肉比較正,不像外面賣的,白色的麵粉加得多,吃不出肉的味道。

4.鍋邊

鼎邊糊又稱鍋邊糊,鼎邊垂,福建特色著名佳點,風味小吃,分為福州鍋邊糊和漳州鍋邊糊,一般與生煎包、油餅、油條、豬血等配食,為當地早點佳品,一直流傳到海南、臺灣等地。凡在福建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建的人無不愛吃。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建人在異國他鄉一聽見“鼎邊糊”“鍋邊糊”“鼎邊垂”三字,也會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了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

但是,現在福州遍地都是連江鍋邊,放鹹魚乾的,我不喜歡,這不是真正的福州鍋邊。

福州本地鍋邊的食材,主要就:蜆子汁,香菇、蝦皮、蔥,大米漿,蝦醬(海南)、蜆貝湯,純米漿。

現在要吃這樣的鍋邊,原來在臺江中平路的柴火鍋邊差不多,後來拆遷搬家以後,味道也變了,唉!

5.芋泥

芋泥,福州著名的傳統甜食。往往是作為宴席上的最後一道甜食。以芋頭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製成。福建東部沿海地區有做芋泥的習俗。

芋泥常作為福州宴席上的壓軸甜點推出。其中又尤以福鼎的八寶芋泥最為地道。

福州吃芋泥,有情懷的地方就是,老藥洲路那裡的沒牙依伯花生湯店,在榕城古街後門。沒牙伯花生湯,福州傳統食品界響噹噹的名字。當年沒有西式蛋糕,沒有各種小吃,一碗花生湯,一碗甜芋泥足以一統福州甜品天下。

6.花生湯

福州的花生湯,是把花生去皮,加水煮熟後小火慢熬。花生湯甜度控制得很好,花生軟爛,入口即碎,湯色奶白。

吃花生湯還是沒牙伯花生湯店,所謂“沒牙伯”的寓意,就是沒有牙齒的老人家也可以吃喲!

7.線面

一般來說,福建地區的線面,類似其他地區說的龍鬚麵,本地人經常拿來做長壽麵,婚喪嫁娶也經常出現,很有儀式感。在福州話的說法裡也很好玩,So mian(壽麵)。

線面的口感實在是讓人感覺有些「難以下嚥」,因為線面本身難以處理,如果稍微煮的有點久,他就會糊成一坨,讓人怎麼吃都感覺吃不完,非常難受。

所以一般來說,線面都要獨立撈過一次後放邊上靜置,在配湯完成之後直接把面加在裡面之後上桌。

8.粉幹

粉幹即米制粉幹,南方地區大米種植區特產,在明代中期就開始製作粉幹,具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南方具有悠久的生產歷史。粉幹有細有粗,傳統的福州粉幹屬於比較粗的,而且容易短,然後福州人在吃粉乾的時候,都會放蝦油也就是魚露,要不然這個粉幹就沒有靈魂(當然北方人要是嚐了會嚇死)。

福州粉幹一頓要是沒吃完,再回鍋煮一遍,會更滑潤好吃,這個是吃的絕技。另外,在外面的粉幹店吃粉乾的時候,大家都會配滷味,也是老福州人的習慣。

福州吃粉乾的地方,在臺江區比較多,比如 老牌兵俤粉幹滷味店,在老藥洲的路上,24小時都營業,味道就是濃濃的福州味道,鹹魚幹,蝦油一個都沒有少。

還有一種吃法,就是拌粉幹。推薦在臺江的 安平依傑拌粉幹,拌粉幹用的是豬油,香氣迷人,吃起來滑溜溜的,噓一下粉幹就吸進嘴巴里去了,這個畫面大家請自行腦補。這裡的粉幹就不是配滷味了,來點豬肝湯來配。大火的時候豬肝下鍋,撈起來還是鮮嫩的。老福州人的秘訣,加蝦油哈哈哈~

9.鴨露

“鴨露”應該算是福州福清的農家大菜,這類型的菜一般因為原料問題在市場上可遇不可求,所謂最正宗的味道一般都是記憶裡的傳說。這道鴨露的原材料就是用的就是正宗的福清番鴨。

鴨露其實就是將一隻十斤左右的上選好番鴨,直接上籠蒸。直到番鴨肉蒸製成幹,番鴨下面接湯汁的盆裡就會盛滿了泛著鴨油光的清澈露汁。有種土法蒸餾提煉精華的意味。

整隻鴨子的精華都在這一小碗,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偏油,無妨,放到冰箱,等第二天一早這鴨露面上就結了一層油。這個時候的鴨露就更加醇正美味了,最棒的是撈線面,開心早上能吃這麼一大碗。

這個鴨露,現在在外面基本吃不到了,原來在三坊七巷沒改造以前在塔巷那裡,有一家用鴨露和鴨腸煮粉乾的老字號,每天固定只賣50碗,後來停業了,可惜.....

10.海蠣餅

海蠣餅是用米漿為原料,內餡為蔥、包菜、肉、紫菜,加五香、胡椒、味精拌制而成,放入特製小圓底平瓢中,再夾以海蠣後裹上米漿油炸,而表面嵌入一至三粒花生米作為區別內餡,屬於油炸類小吃。口感酥脆可口,形似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餡鮮,可單獨當零食吃。

福州人大多把蠣餅當做早點下粥小菜。外焦內嫩的蠣餅,再叫上一碗鍋邊糊,口口滑軟,令人百吃不厭,絕配。

這個小吃,福州小巷子裡面不經意就會發現,但是經常都沒有放海蠣,是沒有靈魂的。大家要吃正宗的海蠣餅,可以去安泰樓看看。

11.燒麥

燒麥又稱燒賣,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明末清初起源於北京,後流傳至京、津稱為燒麥,而後至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 ;南北方的燒麥在製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

福州的燒麥,餡料比較有特色,有放筍乾、粉絲、香菇、豬肉這些不放糯米。

找傳統福州燒麥,現在一個地方就是安泰樓,還有一個就是原來在津泰路上的李卿包點,一般只有早上營業(這個店主退休後,他兒子接班,但是後來又聽說因為腰椎間盤突出,沒辦法經營,又把店關了)。現在好像又聽說她孫子接著開了,因商標被註冊,又不忍看李卿的牌子被砸,李卿奶奶的家人決定開一家店。這家“漲老闆”就是李卿孫子開的,還是那個味道!良心價,只為讓大家吃到兒時的味道!

12.黃米糕

黃米糕是老福州的傳統小吃之一,被福州人稱之為“三絕”,清香幼嫩,可口美味;絕不上火,絕對新鮮,絕對綠色!其用料為::雞蛋,麵粉,白砂糖,小米粉;無添加任何對健康有傷害的色素,防腐劑,發泡劑;其製作工藝上是用清蒸出來的產品: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口感細膩,營養元素豐富,不被破壞,絕對是一款純綠色的健康食品!無論是用來當早餐,還是作為點心都是一款完好無缺的糕點,老少皆宜!

薛福泉的黃米糕店是代代傳承的糕餅店,到現在傳到第五代。潮安黃米糕已獲得“中華老字號”榮譽稱號。1884年,創始人薛文保出生於臺江區篷埕並於此開設潮安黃米糕店。

13.撈化

撈化”其實應該叫撈米粉,那米粉是原產莆田的“興化米粉”,很細很細的細米粉,一撈就熟,故俗稱“撈興化”,後順口簡稱“撈化”。

撈化就是用豬骨高湯,快速撈熟興化米粉,然後根據自己的喜好,放入豬肝、牛肉、花腸等等一起煮好,吃個熱乎勁和清鮮。

福州的撈化店跟社區的關係很緊密,每個社區都有家老牌撈化,量大味美又實惠,每家店也都有自己的秘製湯頭,比的就是誰的用料又真又鮮,一口下去回味無窮。

推薦:福嶼路的福嶼鮮撈小吃、偉榕小吃;慶城路的依土撈化、古城牛雜撈化;交通路的土伯撈化

14.馬蹄糕

馬蹄糕是傳統甜點小吃。相傳源於唐代,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制而成。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

福州很多地方有買,超市也有買,但是可能是因為便宜,所以用的都是粗地瓜粉,口感很差。吃來吃去,比較像樣還是隻有安泰樓的馬蹄糕不錯。

15.芋頭糕

老福州小吃——芋粿,又稱芋頭糕,方言稱之為wo wei ,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就是芋頭絲混合米漿蒸制而成的糕粿,通常將蒸好的芋粿,切三角形,入油鍋內炸至酥脆,用其搭配鼎邊糊或稀粥作為老福州人的早點。

這個要吃正宗的,還是推薦去安泰樓,其他小店也都有,口味參差不齊。


深夜食堂孤獨美食家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食飯”、“食酒”、“食茶”。

八大菜系裡的“閩菜”,說的就是福州菜,可見飲食這一路在福州的分量自然不輕。提起閩菜,第一個總能想到佛跳牆這種大菜。但就像烤鴨雖然登得大雅之堂,卻不是尋常百姓家餐桌上的食物。在福州,五花八門的“小食”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strong>

在我這個外人看來,福建飲食裡最吸引人的部分在閩南三角,即泉州、漳州和廈門。“古早味”的豐富和混雜似乎遠遠超越了福州小吃。比起擁有沙茶、醋肉、薑母鴨的閩南,福州的飲食風格似乎更加保守和傳統,更偏向於清淡一派,也算是十分尊重食物的本味了。

魚 丸

<strong>

▲ 福信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

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福州有許多吃魚丸的店。我在“福信魚丸”吃了兩次,大概能排進我最喜歡的福州小吃前三名。魚丸店一般還有其他的魚小吃,比如魚骨湯、魚皮湯、魚滑。

▲ 江南紅魚湯,各種魚皮看起來有點怕 @知乎江虹

我猜福信的魚丸是鰻魚做的,因為同時也賣鰻魚皮湯。

說到鰻魚皮湯就有點意思了。湯是淡淡的,魚皮應該是裹了紅薯粉或澱粉漿,滑且腥。喝到的第一口就讓我想起了英國的黑暗料理鰻魚凍。正好,鰻魚凍沒有皮,鰻魚皮沒有肉。鰻魚皮和鰻魚凍就像一對失散多年的黑CP,終於在我的味覺深處相會……

▲ 黑暗料理界的兩口子

肉 燕

<strong>

▲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福州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最早見到肉燕,以為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

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知道的時候簡直瞠目結舌,因為燕皮看起來真的沒法跟肉聯繫在一起。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鍋 邊 糊

<strong>

▲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讓我想起了北京的疙瘩湯。都是那種有點稀溜溜,不知不覺能抱著吃一大碗的食物,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元 宵

<strong>

▲ 在福州,元宵是肉餡,湯圓是甜餡

在福州,元宵和湯圓有著非常清晰的界限。元宵特指肉餡的,湯圓才是甜餡的。老福州似乎特別鍾情於元宵,街頭巷尾經常看到有人售賣。

拌 面 扁 肉

<strong>

▲ 拌麵加扁肉,一份最常見的福州早餐

很多外省人認識拌麵和扁肉大概是因為沙縣小吃的風靡,其實在福州街頭也很常見。尤其是早上,拌麵和扁肉的組合簡直就像南昌的拌粉和瓦罐湯一樣是當地人的首選。

豬油和花生醬是一碗拌麵的靈魂。扁肉由餛飩演化而來,但比起餛飩,皮薄而滑;肉餡要用豬後腿上最緊緻的瘦肉才能保證口感不粘而爽脆。

<strong>

拌 粉 幹

<strong>

▲ 拌興化粉,還沒放作料

拌粉大抵有兩種,一種是細細的興化粉,一種是粗點的像湖南米粉那種粉幹,但是沒那麼韌。

福州的拌粉只有一碗光粉,除了一點蔥花沒有任何其他東西,所有的調料都放在桌子上要自己加。然而,調料的種類也非常有限,除了臭臭的魚露(福州叫蝦油),就是醋(顏色很淡,跟北方的醋完全兩回事,倒有點像果醋),還有胡椒粉。

▲ 羅漢肉

吃拌粉幹一般要配個湯,於是要了一份沒聽說過的羅漢肉。原來,羅漢肉就是豬肝沿,肉質很耐嚼,夾雜著筋膜。

滷 味

<strong>

福州的滷味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點一份打包帶走,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滷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

▲ 肥腸和牛肉

看到其他食客都是配著米粉吃的,感覺這個搭配也很美味。來福州之前曾聽朋友說,見過北方愛吃麵的省份把白麵條盛出來直接當飯吃,配著點菜,有點匪夷所思,結果來福州就看到吃白米粉配滷味了。

燉 罐

<strong>

▲ 剛剛出鍋的燉罐

福州人愛喝湯,燉罐必不可少。燉罐的食材五花八門,海鮮、烏雞、甲魚、牛羊肉、排骨、鴨腿、鴿子應有盡有。燉罐一個挨一個的碼放在蒸籠裡,現蒸現賣。嘗試了紅鱘飯和紅糟魚。

▲ 紅鱘飯

紅鱘飯端上來真是誘人,看起來跟螃蟹長得很像。後來才搞明白,鱘是螃蟹的一種,紅鱘就是有紅膏的雌鱘,也是福建這一帶的特產。

紅鱘飯裡有半隻鱘,現在這個季節去吃應該更肥美。飯也很香,紅鱘的鮮味會滲到飯裡,再加上香菇,美味。

▲ 紅糟魚

紅糟魚也很好吃,有股淡淡的酒香。紅糟是紅曲米釀酒之後剩下的酒糟。福州人很喜歡用紅糟做菜,比如紅糟肉、紅糟排骨、紅糟炒小腸。

撈 化

<strong>

▲ 豬血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福州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但豆瓣醬沒有辣味。

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個人感覺這真的是一種非常地方的小吃,就像北京的炒肝兒一樣,非本地人不能駕馭。後來看到有人說,豬血化即便對福州人來說,也非人見人愛的類型。

牛 排 / 牛 肉

<strong>

▲ 感覺福州的牛滑應該好吃過牛排

牛排這種小吃本是起源於泉州,福州也吃,但看起來跟泉州的不太一樣。泉州的牛排是滷的,有少量的滷湯,而福州的牛排更像是牛排湯。福州人愛吃滑,從各種魚滑就能看出來,所以牛肉店裡自然也少不了牛滑了。

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閩菜

<strong>

▲ 把荸薺換成土豆的荔枝肉,不怎麼正宗

荔枝肉作為閩菜的代表倒沒給我太大驚喜,有點像糖醋里脊,其得名是因為在豬裡脊上劃了十字花刀。若是炸得好,則形似荔枝,菜裡還應配有荸薺,但去吃的時候被土豆代替了,不太正宗。

爆炒雙脆卻讓我很驚豔。“雙脆”指的是海蜇皮和腰花,偏酸口。海蜇很大片,特別脆,腰花也沒腥臊味。

▲ 爆炒雙脆

▲ 興化炒米粉是我吃到興化粉最好吃的做法啦

▲ 醉排骨,酸口的

興化炒米粉才是興化米粉的正確打開方式,加上小魷魚之類的海鮮炒在一起特別香;醉排骨也是閩菜的一個特色。本來以為既然是“醉”一定是用了酒或酒糟,其實主要是醋,口味酸甜偏酸,在宴席上都應該是個挺有人氣的菜。

▲ 南煎肝

▲ 光餅夾糟肉,不如街邊小攤正宗

福州人一般過年過節會買光餅。平時吃一般都是夾東西的,雪裡蕻或米粉肉。這種小吃在街邊小攤子上吃更好。南煎肝,豬肝薄而嫩,醬汁很濃郁。

甜 品

<strong>

▲ 酥而不爛的花生湯

花生湯是福建很有代表性的一種甜品,最早起源於泉州,後來流傳到福建各地。

花生湯的湯色乳白,味道清甜,裡面的花生酥而不爛。再配一塊花生糕,實在完美。芋泥則口感異常細膩,是將芋頭搗爛,加紅棗、白糖、豬油等輔料做成的甜品。在福州,即便是宴席,芋泥也可作為壓軸甜品上桌。

▲ 芋泥

▲ 糯米飯

▲ 藕糕,跟藕粉的意思有點像

糯米飯很小的一碗,粒粒分明但又有粘牙的香糯。藕糕有點像藕粉,比普通藕粉輕盈、剔透的多,是屬於味道不錯,而新鮮感差那麼一點的食物。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我說說我一個福州人如果一日三餐都加一些小吃的話怎麼選。

早上鍋邊、炒粉加蝦酥,或者豆漿油條加馬蛋,黃米糕當點心(像蛋糕)。

福州人一般頓頓有湯,中午花蛤絲瓜湯,炒個線面,配上嗯....糟魚荔枝肉好了,蔬菜空心菜,降火。

下午點心吃個肉燕、魚丸或者魚滑湯,配上小份拌麵正正好。

晚上正餐不好配,先來個拼盤,再來個椒鹽的蛇肉、一盤大蝦;福州做豬肝是很有特色的,可上一道,爆炒爽脆我喜歡(豬腰和厚海蜇,一定要趁熱吃)但是調味也是酸甜,和豬肝重複了,選一就好;海蠣抱蛋,蒸個蟶;上個肉燕鴨蛋配的高湯;鱘蒸飯或者大龍蝦;佛跳牆;福建的牛肉也是不錯的,黑椒的哪裡都能做;然後青菜一道;就可以開始甜品了,福州甜品五花八門,因為我不愛吃,所以除了特色的芋泥、馬蹄糕以外,我只知道一個煎的叫時來運轉……然後甜湯加幾個果拼,全部吃完......應該.....肚子也該撐得受不了去急診了嘻嘻

最後,不要小看福州老酒、青紅酒和龍巖那一帶的客家米酒,好喝而且後勁厲害!洋酒白酒哪些到處都有的,回家再喝啦。

當然,天天這麼吃....神經病啦,肯定三高的啦


南瓜蘇


福州有句話叫“七溜八溜莫離福州”。意思是說福州的飲食風味好,讓大家不捨得離開。

魚 丸 是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一般用鰻魚、馬鮫等魚肉搗成泥糊狀,調拌優質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後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於湯麵。它具有色澤潔白、質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素負盛名。

2.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選豬後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用木棰搗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細孔絹篩篩過的薯粉和適量清水,反覆攪拌,不斷壓勻,初成硬坯,然後放在條板上,軋輾成薄片。敷上一薄層薯粉,摺疊起來,略幹為鮮燕皮。繼續晾乾為幹燕皮,一般包裝久貯一年不壞。包餡前,用刀切燕皮成約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餡選瘦豬肉和蝦米、荸薺、紫菜等共剁成醬,後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狀,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將“扁肉燕”與去殼鴨蛋相配作菜餚,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

3、鍋邊糊 稱“鍋邊糊”或“鍋邊”。其主料為米漿,鍋湯燒開後,將米漿淋置鍋邊,稍幹後用小鏟刮入鍋中,與雞鴨肝雜、蝦乾、墨魚乾、香菇、黃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湯合成。其特點是面薄而卷,湯清不糊,味美適口。舊時,福州南臺、下渡一帶百姓三月“迎大王”(土神)時,家家戶戶都做鍋邊糊。鍋邊糊至今仍為福州人習見並愛食的早點。由於鍋邊易熟,故福州俗語叫“鍋邊一煮就熟”。鍋邊糊也流傳到福州以外地區,如莆田。

4.芋 泥 以檳榔芋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製成。芋泥中的上品稱為“太極芋泥”和“八寶芋泥”。由於豬油蒙蓋,製成後貌似冷食,實則熱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為甜點推出。福建東部沿海地區皆有做芋泥的習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為有名,是福州地區典型的甜食。閩東福鼎產的良種大檳榔芋製成的芋泥,質地細膩,堪稱一絕。


5.光 餅 又稱“徵東餅”,其來歷有段掌故,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部追殲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龍田)。為減少炊時,戚繼光佈置各營以炭火烤灸用麵粉做成的兩種圓餅。一種小而乾燥;一種大而鬆軟,略帶甜味。兩者中間均打一小孔,用繩串背於身上,便於士兵攜帶作為臨時乾糧。由於它隨處可充飢,增強了隊伍的機動性,為平倭立功。此後,為紀念戚公,福清及福州、閩清等地人民仿製這兩種圓餅,前者叫“光餅”,後者稱“徵東餅”。後有人在光餅上添上芝麻,成了“芝麻光餅”,又叫“福清餅”。

6.線 面 採優質麵粉加鹽等輔助料精製而成,色澤潔白,線條細勻,質地柔潤,落湯不糊,香爽可口。食用方法有二:其一為高湯線面,即把線面放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鐘,色變即撈起,加入事先煮好的佐料,如肉絲、煎蛋、香菇、黃花菜、青菜之類,再調以湯汁(肉湯、雞湯等)即可食用;
7.粿 主要是糯米磨成漿,經過製作,依靠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時令和節俗不同,分為4大類。1、為圓形,內有虛有實,油炸或流滾粉成,如油、抱滾。抱滾外面滾上拌好的豆粉、黑芝麻和糖,宜邊揉邊吃。2、形扁圓,皮薄餡多,或蒸熟,或油炸,如糯米、菜絲、豆沙。3、粿多三角、四角、菱形,以蒸為主,也可油炸,如芋粿、九重粿、粳米、白八粿、糖粿。4、糕多圓形或三角,鬆軟有彈性,以蒸為主,如盞糕、白髮糕、荸薺糕。粿多是甜食的,也有花生粿、鹹餡粿等是鹹味的品種。

8.春捲 福州民間小吃。俗稱春餅,選用精粉煎成,皮薄似蟬翼,“餅可映字”,又輕又薄。餡選鮮嫩的豆芽,佐以韭菜、筍碎、肉絲、豆腐乾片等,炒熟備卷。食時,選攤開薄餅,自取包餡,先卷一邊,兩頭覆緊,再捲成條狀,便可入口。如果,把春捲投入油鍋一炸,撈起便成油炸春捲,俗稱炸春。近年有“迷你春捲”上市,便是已製成春餅,購回油炸,尤為方便。

9.烰油 “烰”(音pu),福州方言,用大量的油炸食品稱為“烰”。“烰油米時”色澤金黃油亮,皮餡分離、外香酥,內甜軟。將糯米洗淨浸泡4-6小時後,磨製成水磨粉團。紅糖加水熬成糖漿,去渣待用。豆沙加入糖漿、精鹽,製成豆沙餡。糯米粉團加入糖漿,反覆揉和製成坯。用坯包上豆沙餡,成為油生坯,面貼花生仁1粒即成。把生坯放入油鍋,用鐵勺輕輕翻動,等油皮亮膨脹似球形,色呈焦黃時,即可撈起瀝乾油


10.蠣餅

“蠣餅”扁圓形,色黃、殼酥香,味道美,是福州市民常用的早點之一,風行數百年不衰。成品皮香酥,餡鮮美,色金黃。將大米、黃豆,分別用水浸3-4小時,摻水磨成濃漿,加入精鹽攪勻後待用。豬肉剁成肉餡,蔥切珠狀,用醬油調成餡料,牡蠣肉洗淨,瀝乾。將特製鐵勺在油里加熱後,取半湯匙料漿倒入熱勺內,在米漿上放肉餡、牡蠣,再蓋上一湯匙米漿,放入油鍋,炸至餅面呈金黃色時撈出,瀝乾油。

11.千頁糕 千頁糕”為選用中筋麵粉製成的甜點。多層美觀,油香軟潤,入口溶化。將麵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麵糰,餳面約2個小時,加鹼水再揉勻。肥膘肉切塊放入湯鍋,用旺火煮熟撈起,然後切成細肥肉丁。將面碾成薄面片,對摺,一邊撒上1層肥肉丁,再撒上1層白糖,形成1層面餡,如法制作可得4層面3層餡。千頁糕一般做成8層~12層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


福州禪武


不談閩系大菜,只談福州小食。

在福州話裡不怎麼講“吃”,講的是“食飯”、“食酒”、“食茶”。食是大事,小食點心這類東西自然也是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像魚丸扁肉燕,蠣餅鼎邊糊,(米時)粿豬血化……這些福州傳統小食,隨四季時節因地取材,葷素鹹甜,乾溼兼有,各有層次,滿足愛啐食的小孩,滿足不想長胖的姑娘。大約六七年前,《HOMELAND家園》做過一期“小食有味”的年度特刊,細點福州各類小食點心,這裡挑出9味,並不全面,只是一些心頭好。

- 魚丸 -

魚丸是最能代表福州的傳統小吃。小販挑擔敲著碗勺叫賣魚丸,是曾經福州街頭巷尾最常見的畫面,早年福州人更是“沒有魚丸不成席”。

- 拌麵扁肉 -

散發著豬油、花生醬香味的拌麵,與輕盈漂浮於清湯裡的扁肉,可以算是福州小食裡最經典的“情侶套餐”,在一天的任何時段都可以吃上這麼一小頓。- 肉燕 -肉燕是福州小吃中最精巧的一味。用豬肉捶打成茸,製成薄如紙的燕皮,再包餡成肉燕,可謂“肉包肉”,煮熟時溫潤剔透,也是福州宴席大菜“太平燕”的主角。

- 蠣餅 -

福州早年的蠣餅名副其實,小海蠣做餡,有著濃郁的福州風味。油炸時很講功夫,標準的蠣餅是四周酥脆,內裡鬆軟膨脹成“彌勒腹”。

- 鼎邊糊 -

鼎邊糊配蝦酥是老福州的地道早點。福州立夏舊時習俗家家戶戶抆鼎邊糊,鄰里互贈,以示常來常往“一抆就熟”。


圖文籃足



泉州中山南路漳州四果湯很正宗


MrYang52234386



在文化宮群升國際學軍路連江奇達魚丸比較地道魚味濃郁。味道鮮美不含任何添加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