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協議棧(一): 初識OSI 參考模型

OSI RM: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OSI參考模型具有以下優點:

  • 簡化了相關的網絡操作;
  • 提供設備間的兼容性和標準接口;
  • 促進標準化工作;
  • 結構上可以分隔;
  • 易於實現和維護。

20世紀60年代以來,計算機網絡得到了飛速增長。各大廠商為了在數據通信網絡領域佔據主導地 位,紛紛推出了各自的網絡架構體系和標準,如IBM公司的SNA,Novell IPX/SPX協議,Apple公司的AppleTalk協議,DEC公司的DECnet,以及廣泛流行的TCP/IP協議。同時,各大廠商針對自己的協議生產出了不同的硬件和軟件。各個廠商的共同努力促進了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網絡設備種類的迅速增長。但由於多種協議的並存,也使網絡變得越來越複雜;而且,廠商之間的網絡設備大部分不能兼容,很難進行通信。

為了解決網絡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幫助各個廠商生產出可兼容的網絡設備,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1984年提出了OSI RM(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參考模型很快成為計算機網絡通信的基礎模型。在設計OSI 參考模型時,遵循了以下原則:各個層之間有清晰的邊界,實現特定的功能;層次的劃分有利於國際標準協議的制定;層的數目應該足夠多,以避免各個層功能重複。

TCP/IP 協議棧(一): 初識OSI 參考模型

圖1 OSI分層

通常OSI參考模型1-3層稱為底層(lower layer),又叫介質層(media layer),底層負責數據在網絡中的傳送,網絡互連設備往往位於下三層,以硬件和軟件的方式來實現。OSI參考模型的第五層到第七層稱為高層(upper layer),又叫住幾層(host layer),高層用於保障數據的正確傳輸,以軟件方式來實現。

TCP/IP 協議棧(一): 初識OSI 參考模型

圖2 各層功能詳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