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業主喊話呼和浩特信達廣場:趕快返還租金!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張弓長) 連日來,不斷有業主給《北方新報》打來電話稱,呼和浩特信達廣場已經好幾個月沒給業主們返還租金了,他們損失慘重。

業主們所說的信達廣場位於呼和浩特東站北側,緊鄰正在建設中的呼和浩特長途汽車總站,由內蒙古信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幾年前,尹先生花120多萬元在信達廣場購買了4套商鋪,之後開始享受返租利潤。可是到了2018年10月之後,尹先生的手機中就再也沒收到租金到賬的短信。和尹先生一樣,購買信達廣場商鋪後又加入返租模式的業主多達一兩千名。因遲遲收不到返租租金,這些業主走上了一條艱辛的維權之路。

據介紹,2013年開始,在開發商誘人的宣傳鼓動下,眾多投資者陸續購買了信達廣場的商鋪。購房時,業主們與開發商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之後又在開發商的引導下與內蒙古華歐亞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公司簽訂了一份《信達廣場委託租賃經營管理合同》。

據業主們講,當時開發商宣稱要把信達廣場建設成一個名為“信達國際商貿城”的大型商場。記者在網上找到了一份開發商在多年前發佈的信達國際商貿城宣傳資料,資料上寫著:“2015年,呼和浩特即將迎來高鐵時代。信達國際商貿城佔據了東站有利的地理位置……4月6日信達國際商貿城二層、五層最後50餘商鋪限量發售,目前項目商鋪正在認籌中,認籌即享10000抵16000元的優惠,分期付款可享受9.8折優惠,一次性付款可享受9.5折優惠,包租8年(第1~5年返總房款9%/年;第6~7年返總房款12%/年;第8年返總房款15%),最高15%年收益,若對租金回報不滿意,開發商將以120%回報率回購產權。”

業主張女士說,當年她和眾多業主就是這樣被忽悠著購買了商鋪,又加入了開發商設計的返租模式。張女士與開發商和委託經營方簽訂的《信達廣場委託租賃經營管理合同》中約定,委託經營方每年支付張女士租金15433元,付租金日期為每年度的11月1日~12月15日。在違約責任一欄寫道:“如信達國際商貿城因政策調整無經濟能力返租、回購甲方商鋪,由出賣方內蒙古信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該公司擁有信達廣場(信達國際商貿城)未銷售的商鋪抵頂或銷售後償還甲方商鋪的回購房款。”

業主們說,幾年來信達國際商貿城一直未能開業。最初,業主們一直能夠按時拿到租金,所以也沒人在意這個國際商貿城是否開業、是否盈利的問題。可是,等到委託經營方停止發放返租租金之後,業主們這才慌了神,隱隱約約地感覺到自己有可能遭遇了返租陷阱。

4月16日,記者來到信達廣場看到,整座樓仍處於閒置狀態,以前一直在這裡辦公的內蒙古信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也不見蹤影,委託經營方內蒙古華歐亞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公司的辦公室也緊鎖著大門。尹先生手持的一份《商品房買賣合同》上註明,內蒙古信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一位姓樊的先生,並留有聯繫方式。當記者撥通樊先生電話時,樊先生說他早在去年就離開了內蒙古信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事情已經和他沒有任何關係。樊先生說,在信達廣場購買商鋪又加入返租模式的業主近兩千名。

採訪中,記者通過天眼查系統進行查詢後發現,內蒙古信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確實已經變更了法定代表人,如今的法定代表人董三板持股90%,另一股東任永明持股10%。 4月18日,記者在無法與董三板取得聯繫的情況下,根據業主提供的號碼,撥通了任永明的電話,但任永明表示該公司目前正在積極協調妥善解決此事,暫時不接受記者的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