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阿托伐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哪些?

这是网友提出的问题,有普遍性。

我们无论吃哪种药物,最关注的不外乎两条,疗效和安全性,这些都需要观察和复查。服用他汀类药物也是一样。他汀类药物的作用途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共同之处。网友问的是服用阿托伐他汀,其实,不光是服用阿托伐他汀,服用其他“他汀”类药物也需要注意,观察、检查的事项都有相同之处。

服用阿托伐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哪些?

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statins)降胆固醇药,属于在同等剂量的情况下,降胆固醇作用比较强的他汀类药物。

服药后需要检查什么?

一是观察药物疗效,一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关于药物疗效,有些药的疗效显而易见,比如退烧(热)药(剂)、止痛药;而降胆固醇药的疗效,则要通过检测血脂成分的改变来知道。

服用阿托伐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哪些?

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的,那我们服药降血脂(胆固醇),需要降到什么程度也是有标准的,也就是有个目标值。在一般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降脂治疗的目标值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2.6 mmol/L以下;而冠心病患者,则是要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8 mmol/L以下( ),所以用药后,我们要观察治疗的效果达不达标。

服用阿托伐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哪些?

服药后看疗效的化验检测,一般在服药6~8周时进行,一般是化验血脂四项。因为药物从发挥作用到疗效稳定有一个过程,一般是服药一个月之后,疗效才能基本稳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检验来看看药物的疗效到底如何。因为人有个体差异,对药物的耐受不同。如果药物剂量偏小、或单药效果不佳,是可以调整药物剂量或联用其他药物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但是,如果是出现不良反应,那就要及时检测了。

服用阿托伐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哪些?

他汀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肌损害和肝损害。肌损害和肝损害都会有各自的临床表现,比如肌损害时会有肌痛、肌无力;肝损害会有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腹胀、腹泻等,但这些症状都不那么特异(就是不特定、特指,很多病都可以有的),因为没有明显的肌损害或者肝损害也可以出现这些症状。所以,如果服药后出现这些不适,就需要检查排除肌损害和肝损害,检查化验的项目主要是肝功能和肌酶。这里注意,查肝功能时除了查肝酶之外还要查胆红素。因为有观点认为,单是肝酶的轻度升高还不能就算是肝损害,还要有胆红素的升高( )。

服用阿托伐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哪些?

所以,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如果没有不适,可以等到6~8周后复查血脂时再复查肝功、肌酶等。如果降脂达标,又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以后就可以到半年以后再复查(这一点,国外是不要求复查的,但我国人种不同,体格偏小,乙肝患者多)。如果服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就要及时验血了。

在临床,如果服药后仅有肝酶、肌酶的轻度升高,是可以继续服药的;只有肝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肌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时要考虑减量或停药( )。

服用阿托伐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哪些?

服“他汀”药引起的肝酶、肌酶升高,一般停药后1~2周就可以恢复正常。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服用阿托伐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哪些?

我们吃进去的药物,都是要经过肝脏代谢、肝脏和/或肾脏排泄的。在肝脏,很多药物都和他汀类药物通过同一种药酶代谢。这样,联合用药时就会影响他汀类药物代谢,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容易和阿托伐他汀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红霉素族、抗病毒药、其他类型的降血脂药、抗真菌药、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地尔硫卓、治痛风的秋水仙碱等,服药时都要注意。还有,就是要注意服药期间不要大量饮用西柚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