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真的是无辜的吗?

古梁镛


蓝玉,明朝开国将领,于捕鱼儿海之战中大破北元而名震天下。洪武二十六年(1393),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那么,蓝玉身死殒命究竟是罪有应得,还是另有隐情?


南征北战为明立勋

蓝玉生得高大威武,浓眉怒目,一脸络腮胡须,人称蓝大胡子。蓝玉作战勇猛凌厉,有胆有谋,颇得朱元璋赏识。


洪武十四年(1381),蓝玉征讨云南的残元势力,最终平定云南,逼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跳滇池自尽。蓝玉功居首位,朱元璋为此册封蓝玉的女儿为他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的妃子,蓝玉成为了皇亲国戚。

洪武二十年(1378),出征北元太尉纳哈出。在收降纳哈出的过程中,大将军冯胜获罪被撤销职务,蓝玉被朱元璋任命为代理大将军。这时,明开国三杰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都已去世,蓝玉实际上已经成为朱元璋手下的首席将军。

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统率十五万大军挺进漠北,直扑北元主力所在地捕鱼儿海。他听从定远侯王弼的建议,毅然突袭元军并大获全胜。


这一役,蓝玉率部几乎摧毁了北元的行政体系,使北元一蹶不振,解除了朱元璋的北顾之忧。捷报传至南京,朱元璋对蓝玉大加褒奖,把他比作历史上大破匈奴的名将卫青、李靖。

居功自傲引元璋猜忌

捕鱼儿海大捷使蓝玉达到了人生的最高潮,也令他的骄横达到了顶点。实际上,伴随着功勋积累的是蓝玉欲望的决堤和失去理智似的多处犯忌。

蓝玉广辟庄园,光收养替他打理庄园的庄奴、义子就有几千人。这些豪奴仗势欺人,为害乡里。蓝玉约束家奴不严,直接拉低了自己的声誉,此为一忌。

蓝玉强占民田,被御史诘问,蓝玉大怒,把御史打走。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卫将为了确认身份而未能及时开门,蓝玉便纵兵放火,自破家门而入。目无王法就是藐视皇帝,此为二忌。

蓝玉北征俘获元太子妃,如此重要的俘虏,他不但没有向皇帝汇报,反而入账强奸了太子妃,致使其羞愧自杀。这是无理僭越,此为三忌。


蓝玉北征凯旋归来,朱元璋亲自设宴为他庆功。宴会开始,朱元璋致辞,大力的表彰了蓝玉,还提议大家一起向蓝大将军敬酒。对这样的恩宠,蓝玉本该做出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样子;然而他却不跪不拜,也不说胜利是皇帝调度有方,运筹帷幄的结果,而是自己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随口说道:“蓝某扫灭这些妖魔小丑,如探囊取物,何足挂齿。”如此的傲慢无礼,使朱元璋好一个不快,此为四忌。

蓝玉西征四川归来,朱元璋任命冯胜、傅友德为太子太师,蓝玉为太子太傅。按照资历,这个安排未尝不可,也许真的没有什么深意。而蓝玉则觉得受到了冷落,便私下发牢骚:“为什么要我屈居冯、傅之下,难道我就不能做太师?”这是争权夺利,话锋直指皇帝,此为五忌。

蓝玉不加掩饰的为所欲为,已经把他引向了危险的悬崖。渐渐地,说他图谋不轨聚众造反、甚至要夺取皇帝宝座的传言就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兔死狗烹惨遭酷刑

蓝玉所做的这一切,朱元璋能忍的都忍了,朱元璋曾不止一次的给予蓝玉警告,也可称之为忠告。特别是蓝玉北征归来时,他原本要封蓝玉为梁国公,因蓝玉在外不能自律,改为凉国公,并把他此次战役中所犯过失镌刻在封爵的铁卷上。如此的警告,不可谓不严厉,但蓝玉依然故我,根本不放在心上。


当边疆未靖之时,朱元璋仍然需要德高望重的大将震慑与指挥作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当西南的叛乱平定后,明朝已无大战事。这一年,三十九岁的太子朱标病逝,明朝的政局、决策被迫调整,除掉蓝玉这样的黑恶势力也提上了朱元璋的日程。

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初八日早朝将罢,一切看起来很正常、平静。突然,锦衣卫指挥蒋献出班参奏蓝玉谋反的种种罪状,蓝玉当场被捕。

朱元璋立即组织审讯。针对蒋献告他的罪状,蓝玉据理辩驳,毫不退让。后来,朱元璋干脆不要他的口供,两天后,就直接把蓝玉处死了。


朱元璋最开始决定将蓝玉千刀万剐,后念及儿女亲家,改为将其剥皮。刽子手把蓝玉整张人皮剥下来,填满稻草算作“全尸”送到蜀王府,给自己的媳妇、蓝玉女儿蜀妃“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后,在王府祭堂上还发现了这件“文物”,此为后话。

漏洞百出的“谋反”

那么,蓝玉真的要谋反吗?我们或许能从若干细节上,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蓝玉虽然骄横,但却没有坐实谋反的行径。而朱元璋以谋反定罪蓝玉并处死他,依据的是一本保留“蓝玉案”案犯口供的审讯记录,叫做《逆臣录》,朱元璋为它亲写序言,并公布于世。


但是这本《逆臣录》却有颇多疑点,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它记载口供的真实性。

首先,《逆臣录》是由翰林们奉朱元璋敕命编纂的,其中删改统一的痕迹十分明显。许多供词的格式、语句、甚至语气完全相同或大体相似,让人不得不产生怀疑。

其次,蓝玉如果要谋反,就要联系到所有京城驻军和京畿驻军中的中、高级将领,配合他发动宫廷政变。而《逆臣录》所收留的相关口供给我们的信息却是相当贫乏的。其中几乎没有提到任何蓝玉对谋反制定的周密策划以及详尽的行动方案,这又是一个重大疑点。

最后,《逆臣录》中选录出一个月内近千人的口供,都一口同声的说去蓝玉家吃饭商讨“大事”。如此,蓝公府门前简直堪称车水马龙,门内更是一个月流水席不断,不知蓝大将军是怎样应付的。真不知古今中外竟有这样明目张胆的来搞军事政变的。

总之,《逆臣录》所列蓝玉谋反的口供大部分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甚至部分证词堪称滑稽。如此,朱元璋编出的《逆臣录》,就是要告诉天下百姓,蓝玉背叛皇上,证据确凿,该杀该剐。

而真实情况是,蓝玉并没有要谋反。

明虽负德,蓝亦辜恩

对于蓝玉之死,蔡东藩在《明史演义》中说:“蓝玉身邀宠眷,志满气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复不能恭让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颈就戮。明虽负德,蓝亦辜恩。”

我认为这是中肯的,蓝玉是否该杀,应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上进行分析。

朱元璋为了保证继他执政的皇太孙朱允炆免受这些资深望重的悍将威胁与挟持,借口蓝玉欲图谋反,而大肆屠杀高级将领。从蓝玉被捕到整个案件的结束,朱元璋仅用时两个月,就杀了几万人,真可算得上快刀斩乱麻。

但是,朱元璋如此的超级雷霆手段,造成的结果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这样的大清洗又无啻于自毁长城。


朱元璋死后的第三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一役,朝廷已再无良将可派,而蓝玉之死也早就为这一切埋下了伏笔。如此,朱元璋处死蓝玉的行为或许显得过于极端。

然而,历史是复杂的。我们还应该换一换角度,来审视一下蓝玉之死。

蓝玉带兵多年,随着战功的累积,他在军中的威望与日俱增,到后期真可谓军权熏天。

有一次,蓝玉与从西北带来的几员大将一起去朝见朱元璋,面听天子训示。朱元璋想把一道密令单独授予蓝玉,便命令其他将领退出回避,连说三声,竟没有一个人离开。这时,蓝玉举起衣袖一挥,他们便乖乖地退出。这件事不能不引起朱元璋的震惊和疑虑。

我们可想而知,不只是朱元璋,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坐视自己的头号战将张狂如此,必杀之而后快。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蓝玉理应受死。


朱棣起兵仅仅一年便率部攻入南京,建文帝不得不举火自焚,皇宫变成了一片火海。这冲天的烈焰和滚滚的烟尘,携带着朱元璋的忧心和他与蓝玉的恩恩怨怨飘向了无尽的长空 ……


老王头丶丶丶


明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蓝玉率领十五万明军,于捕鱼儿海之战中彻底歼灭了北元的残存势力:俘获北元皇室、王公贵族三千余人,士兵七万余人,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缴获元朝皇帝沿用百年的印玺。侥幸逃脱的北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逃亡途中在土剌河一带被也速迭儿杀死,北元彻底覆灭!



这是汉人的夙愿,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蓝玉,曾于此战之后发出:“伯仁(与徐达并称明帝国“双璧”的常遇春是蓝玉的亲姐夫,字伯仁),终平矣,不负此生”的感慨!

班师回朝后,蓝玉因功受封为凉国公,荣耀一时——蓝玉虽劳苦功高,但其所犯的错误也不在少数:

一、强奸元妃:

在捕鱼儿海之战胜利后的班师回朝途中,蓝玉强奸了元妃,元妃不堪其辱,羞愧自尽!



二、纵兵抢关:

居功自傲的蓝玉在班师途中,抵达喜峰关口时,天色已晚,关隘的大门已经关闭。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蓝玉竟然唆使手下士兵攻击、破坏关隘,强行抢关通过!

上述两件事情发生后,本意欲将蓝玉爵位封为梁国公的明太祖朱元璋将蓝玉的封号改为“凉国公”,以警告蓝玉,但毫不领情的蓝玉在犯错的路上越走越远:



三、不服封赏:

明太祖朱元璋将蓝玉封为太子太傅,位极人臣,但蓝玉却当着众位大臣的面,要求皇帝封自己为太师,这一行为令朱元璋很不满意!

四、以疏间亲:

太子朱标的妃子是常遇春的女儿,所以身为太子妻舅的蓝玉曾劝说朱标要小心燕王朱棣。这事传到了朱棣耳中后,令朱棣大为恼火,跑到明太祖朱元璋面前狠狠地参了蓝玉一本,向着儿子的朱元璋从此更加厌恶蓝玉!

五、结党营私:

权势熏天的蓝玉不断收义子、扩私兵、抢民田、谋私利,飞扬跋扈,引起了朱元璋的忌惮!



除以上五条,蓝玉还有一个理由必死,那就是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炆年幼文弱,根本无力驾驭蓝玉这等骄兵悍将。此时天下大定,已不需要名将效命疆场,为了给朱允炆留一个清明朝野,朱元璋只好杀了蓝玉!

仔细看来,蓝玉所犯的每一条,都是重罪,数罪并罚,已足够置蓝玉于死地。所以蓝玉的死是明正典刑的必然结果,谈不上无辜!但为了彻底清剿开国功臣们在朝中的庞大势力,朱元璋只好令锦衣卫罗列罪名,以“聚众谋反”之罪,杀尽蓝玉及其同党、朝中大臣共计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玉案”!



“蓝玉案”是“洪武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蓝玉案)”中的最后一案。此案过后,大明王朝开国元勋被屠戮殆尽——靖难之役中,朝廷无将可用的局面,恰恰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己造成的!


布书公子


蓝玉,明朝大将,爵至凉国公,他虽不是开国六公,但也是实打实元帅级人物。

蓝玉首先好杀降,朱元璋多次劝导蓝玉要赢人心,不能杀降,可蓝玉自持功高,根本不听,这对一个帝王来说是最忌讳的。

其次,蓝玉功高震主,他自持有功,在征讨蒙古归来后,因天黑,守关之将依大明律不开关,蓝玉竟破关而入,朱元璋本封他梁国公,因此事,改为凉国公,可见,朱元璋已起了杀心。

还有,蓝玉曾与胡惟庸勾结,对朱元璋来说,武将抱团不可怕,文臣抱团也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文臣武将勾结在一起,这太可怕了,可以随时造反,改朝换代。

所以,在胡惟庸死后,蓝玉等武将也必死无疑,他早已触犯了朱元璋的底线。


毋独


 蓝玉案是指朱元璋借以蓝玉谋反的罪名将其诛杀,继而杀戮明代各大功臣的重大历史案件。此次诛杀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为明初四大案件之一,因案件牵连而被诛杀的人数超过1.5万。蓝玉被杀,这跟他的性格和作风是分不开的,他的狂妄自大和任意妄为被朱元璋一直看在眼里,朱元璋对他的行为也是忍了又忍,但是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从蓝玉凌辱元祖的老婆,到命士兵打破城墙强行闯入,这两件事情已经让朱元璋非常恼火。他把梁国公的梁字改成了凉字,蓝玉虽已意识到朱元璋的不满,但是以他的个性是不干出点大事不会甘心的。他仍然继续我行我素,竟然还把手伸到了兵权上,命自己的亲信为官员,来增长自己的军势。

  朱元璋对他的其他行为百般忍让,但是如果触及到兵权和统治方面的,那他是不会做出半点退步。面对蓝玉如此嚣张的行为,朱元璋开始思考如何处理这个人了。不过多久,蓝玉又做出了一件令人十分吃惊的事情,朱元璋考虑到蓝玉的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封他为太傅的官衔,但是蓝玉并不满意,他竟然在众多人面前大叫,称自己功劳之大为何不能封太师。

朱元璋听到后再也无法容忍了,认为再不治蓝玉他会越来越得寸进尺,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以谋反的罪名告发蓝玉,并在他的府内搜出了近万把武士刀,朱元璋很快就下令逮捕蓝玉,以“谋反罪”将其处死,抄家产,株三族。

  很多观众看了电视剧《朱元璋》后,对蓝玉的英勇神武、大将风范给吸引了,尤其是他血战洪都的场景更是印象深刻。但是,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蓝玉是否真的跟敌军大战了一百多天?电视中的故事情节还是有待考察的,下面请看对这场战争的分析。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任命自己的侄子朱文正为大都督,镇守洪都。洪都保卫战就发生在朱文正任命的期间,史料中记载陈友谅在趁着朱元璋出兵援助安丰之时,发动在江南地带的战争,洪都就是他想要攻下的第一座城市。陈友谅自认为敌军江南兵力不足,攻下洪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他却没有想到朱文正的高超的作战指挥能力。

  当时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军队攻打洪都,而朱文正的军队却只有四万人,两边力量如此悬殊让人不寒而栗。朱文正按照朱元璋所说的计谋沉着应战,顽强抵抗陈友谅的军队。

当时,城墙有多处被攻破,朱文正的军队既要打仗又要筑城,伤亡惨重,但凭着朱文正卓越的指挥能力,冷静沉着地应战,坚守洪都85天,为朱元璋南下赢得了宝贵的机会,最终朱军战胜了陈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场战役是历史上比较有标志性的战争,也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取得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当时蓝玉在做什么呢?在洪都大战的期间,蓝玉跟姐夫常遇春去了北部抗战,那时的蓝玉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士兵,因此守洪都的主要人物并不是蓝玉,而是朱文正。

  蓝玉之死,一方面是朱元璋刻意打压的结果,一方面也败于自己的性格。所以说,大家一定要保持谦逊的性格,迎接更好的人生。


孤城影随


蓝玉无辜,哪李善长有罪吗?大明开国之初,许多功臣都封了官职成了勋贵,以前打仗的时候,自然纪律比较松散,只要不过分,老朱睁只眼闭只眼,建立了王朝,制定了制度,自然他们不习惯了,什么文武臣之间不可交往,什么大臣之间不准串门,这些大老粗哪受得了,以前称兄道弟,经常喝酒,聊天这下不行了。管是管不住,他们就偷偷摸摸的聚在一起喝,天天骂皇帝无情无义,当了皇帝就不认兄弟了,时间长了,这些人心里就不服老朱了。而且都是兵痞,杀人,强奸民女更是家常便饭,老朱逮一个杀一个,有错就杀,这都镇不住这群骄兵悍将,这群人觉得打仗功劳立得多,所以老朱太无情,不念往日恩情。老朱都镇不住这群大老粗,何况太子朱标,心地善良,不忍杀生。老朱要是一死,这群人不是翻了天,话题扯远了,说说蓝玉。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蓝玉主要的死因,就杀参与皇子之间的争斗,都是岳飞死的冤,岳飞主要原因也是参与皇子继承的问题。所以蓝玉死的一点都不冤。


天衣有缝T


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关于明朝著名将领蓝玉是否是无辜的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展开来谈,蓝玉的性格色彩、蓝玉与朱元璋的关系、蓝玉在明朝不同时期政治背景下的影响力!

1,蓝玉的性格色彩

关于蓝玉的性格方面的描述,历史上并未有过多记载,特别是在成名之前的记录。总体来说,性格上没有什么较大的缺陷,或者说致命的缺陷。有人说他功高盖主,居功自傲。其实历史上,大凡对朝廷有过丰功伟绩文臣武将,其实总体上都是明事理,懂进退的,居功自傲更多的只是皇帝用来清除隐患,铲除势力的借口罢了。不过,抛开这个不谈,至少有两件事确实触动了朱元璋。

①第一件事-强暴事件

当年蓝玉当面驱赶元帝之后,俘虏了元帝的妃子,强暴了元妃,没想到元妃性情刚烈,强暴后,便上吊自杀了。这件事情虽小,造成的政治影响却非常恶劣,朱元璋对这件事是始终耿耿于怀的,除了蓝玉自作主张,没有经过请示就擅自处理战利品之外,就凭军中高级将领,奸淫妇女,这一条就可以砍了他,更何况他强奸的是前朝的妃子,这个做法是会给刚刚建立的明朝政权带来隐患的。

②第二件事-当爹事件

蓝玉这人“好为人爹”!那家伙,到处收义子!数量众多,竟有好几千人,我的天啊!其中的利害关系,就不用多说了。结果就是,这些数量众多的义子在大明各处横行霸道,实际上就成了蓝玉的武装。不管蓝玉自己承不承认,他的行为已经和皇权有了冲突。我个人猜测,这件事也是蓝玉后来出事的一个重要的伏笔。

2,蓝玉与朱元璋的关系

蓝玉与朱元璋的关系,这一点其实比较复杂,我也分成两点来介绍。

①君臣关系

这个自不必说,朱元璋为君,以蓝玉为将,并为大明江山一路披荆斩棘,建立了汗马功劳。这一点也要分成三个时期。

▶大明正式建立前的创业时期

这时候大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在各路豪强势力中生存下去,因此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这段时期的关系总结起来就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关系!

▶大明成立后的初期

一个新的政权的创立初期,往往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人心未定,外患众多。对内需要有能处理各种繁杂政务的行政人才,对外需要有能开疆拓土,平定四方的将才,来巩固既得利益。这段时期的关系总结起来就是“同舟共济”的朋友关系!

▶大明成立后的稳定期

当国家趋于稳定后,原本在战争时期弱化了的君臣关系就会越来越明显起来。国家的行政体系和职能部门需要运转,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以及层级关系。往往在这个时期,各位开国功臣们,就需要收敛锋芒,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去维护这套权利机制,不越权,不违规!如果看不透这一点,迟早会被盖上功高震主的帽子,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顶帽一旦被戴上了,那政治生涯基本可以宣布结束了,稍有不慎甚至性命难保!

②亲戚关系

没错,朱元璋和蓝玉之间确实是有点亲戚关系的。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娶了大将常遇春的女儿作为太子妃,蓝玉是常遇春老婆的亲弟弟,所以太子妃的舅舅就是蓝玉。这层亲戚关系其实也不算远吧!是以太子妃为中间人。朱元璋是太子妃的公公,蓝玉是太子妃的舅舅!不过这层关系虽然不能给蓝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有聊胜于无!大家请注意,这层关系的纽带,是以太子朱标和太子妃的婚姻关系来支撑的,如果婚姻破裂或者太子英年早逝,这层关系也就微不足道了,大家要知道,朱元璋杀死义子或者女婿来,也丝毫不手软的!

3,蓝玉的政治影响力

关于政治影响力,和之前的君臣关系一样,也是分为三个时期。

①创业时期

蓝玉从军起家,从管军镇抚开始,一路战功赫赫,逐步升迁。这个时期,他作战勇猛,有勇有谋,在军中有较高的人气。不过政治影响力,几乎没有,他只是作为偏将,执行军中命令,并不参与决策!

②明朝建立初期

明朝建立初期,此时蓝玉已经是一颗耀眼的将星,为大明南征北战,当然军中事务,都决于他一人之手,政治影响力在朝廷军中事务这一块,有叫较强的话语权。

③明朝建立后的稳定期

这时候,朝廷内忧外患基本格局已经解除,蓝玉已经是国公之尊,属于明朝Boss级别大人物,政治影响力辐射全国。同样的,他的所作所为也就影响到整个大明。政治影响力越大,就越不能犯错,一旦有过失,往往会被放大很多倍。

可太子朱标偏偏早亡,蓝玉作为国公,同时作为太子朱标名义上的舅舅(蓝玉是太子妃的舅舅,前文已有介绍)他的政治意义一下子没有了。朱标在时,蓝玉可以作为朱标新政权强有力的支柱,他的存在就有稳定朝局,实现政权稳定过渡意义;朱标不在,蓝玉这强有力的支柱,就有了不确定性,可能还是强有力的支柱,也可能瞬间成为朱家灭顶之灾的来源。况且老一辈的将帅已经凋零,如果你是朱元璋,你会怎么办?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各位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国公级别的人,一旦被按上了谋反的罪名,他有活的希望么。朱元璋,无论从清除党羽势力的角度,还是为巩固他孙子朱允炆的新政权的角度,他都不可能放过蓝玉,既然决定不放过他,干脆就趁这次机会,大做文章,把该算的帐一起算了,这才有了后来的《蓝玉案》。

总结:

历史就是这样,没有假设,没有如果,已经发生了的,就是事实,就是历史!我们可以认为蓝玉是无辜的,因为他确实没有谋反的动机和必要。他如果要谋反,在明朝建立之初内忧外患之际起事,那就容易多了,没必要等明朝都建立几十年了,朝局各个块面都稳定之后再来谋反?蓝玉不是傻子。但是,无论他无辜还是不无辜,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的存在已经和皇权有了冲突和矛盾,既然皇权不能动,那么他必须死!

我希望我们所有人能从历史的演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思考,懂得合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懂得避免矛盾,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让自己生活和工作更从容一些。以上属于个人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请各位批评指正!


夏慧平1991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朱元璋杀功臣是一以贯之的不变政策 要扫除老朱家长治久安的障碍 当然要找理由了 穿小鞋 抓小辫 扣帽子 打棍子 无所不用其极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看看秦始皇 唐宗宋祖 他们是怎么对待功臣的 中国国民中的不少劣根 陋习 都直接和朱重八的很多政策有关 遇到朱重八这样的变态 只能感叹不幸 民族的不幸


猴哥1205


蓝玉是我们湖南人邵阳人士!怎么说了!国家强大,必须有暴君才稳定,理君怕事怕打仗失土地!杀错人平常事,


HAPPY159216121


功臣要善终必须早早解甲归田,做富贵之人切不可持功而骄,把持兵权不放。而蓝玉且且相反,广纳养子,培植亲信,不杀怎么办啊😄。蓝玉被杀不冤!


见多识广118


首先,有些历史带有一定程度的失真性,其次,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位置和环境都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很难用好和坏、无辜和罪恶等极端之词来评论。最后,有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也是由成者在编写,平民老百姓又能知道多少真实的东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