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中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闖入“無人區”,如何補短板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通信設備製造業堅持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產業鏈逐步完善,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湧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通信設備製造企業,華為、中興等骨幹企業已躋身世界一流陣營。但從產業整體來看,我國仍然存在著行業關鍵技術能力缺失、國內立法保障有待優化、一些企業活力不足等問題,制約著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同時,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也給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帶來了嚴峻挑戰。為此,我們應強化已有優勢,儘快補足產業短板,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助力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優。

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已進入世界一流陣營

通信設備製造企業主要為基礎電信運營商及內容(應用信息)服務商提供移動網絡設備、光通信設備和軟件系統,為終端用戶提供手機、可穿戴等終端消費電子設備,在整個信息通信產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來,全球通信設備製造商從十幾家經歷不斷的整合重組,逐漸形成了寡頭壟斷的行業格局,其中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的行業地位持續提升,已躋身世界一流陣營,成為全球通信設備製造領域的寡頭企業。

結合通信設備製造行業特徵,我們從規模、效率、創新、國際化經營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對全球領先企業進行了對標分析。對比發現,我國骨幹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已具有很強的全球競爭力,逐漸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規模方面,2015年華為公司以24.7%的全球市場份額,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2018年上半年增至32.3%,中興通訊也已接近10%。效率方面,華為公司的營收利潤率、總資產回報率、人均銷售收入等指標均處於行業前列,如人均銷售收入2017年為55.1萬美元,是愛立信、諾基亞的2倍多。中興通訊在營收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上也優於愛立信和諾基亞。創新方面,華為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遙遙領先於其他通信設備製造商,2017年為137.9億美元,是愛立信的3倍、諾基亞的2倍多,大規模創新投入使得華為的技術能力持續提高,近五年華為獲得專利授權4.4萬項,遠高於愛立信1.2萬項專利。此外,華為、中興的國際化經營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如華為在全球建有26個能力中心,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70%的收入來自海外,中興通訊也有43%的收入來自海外(下表)。

2017年全球主要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經營指標

国研中心|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闯入“无人区”,如何补短板

注:①思科、三星目前主營業務非通信設備製造,但都已開始向電信領域滲透,將對現有企業形成較大競爭壓力,這兩家企業的相關數據可供參考;②營業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等數據來源為各公司年報,國際化經營能力數據來源為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中國企業聯合會,品牌影響力數據來源為Brand Finance500強排名;③全部數據截至2017年末;④2018年8月,烽火與大唐合併成立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數據為合併計算結果。

總體而言,經過多年的海內外競爭,我國骨幹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已經突破歐美國家的長期壟斷,走到了全球行業前列,成為全球知名企業。同時,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仍非常大,如華為公司過去五年營業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遠高於愛立信和諾基亞;在引領行業發展趨勢的5G標準方面,我國企業都有大量的投入,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統計,全球5G標準技術貢獻上,華為、愛立信、海思、諾基亞排名居前,中興排名第七。

為何能邁入世界一流陣營

我國骨幹通信設備製造企業之所以能夠在眾多行業中脫穎而出,邁入世界一流陣營,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持續增強的產業整體實力是堅實基礎,但最終得益於企業持續的創新投入、有活力的經營機制和企業家精神的充分發揚。

1.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為企業創造了快速增長的外部環境。我國電信市場蓬勃發展,網絡能力持續升級,帶動了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截至2018年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5.7億戶,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112.2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4.07億戶,光纜線路長度4358萬公里,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25.9億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8.9億個。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為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發展奠定了紮實的現實基礎。

2.國內產業體系持續完善為企業壯大構建了良好的產業生態。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通信設備製造業從“巨大中華”少數企業崛起,到構建橫跨底層技術、縱貫端管雲的一體化產業佈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相較於歐美的信息通信服務、日韓新美的高端製造,我國通信設備製造產業把握產業貿易分工協作的機遇,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憑藉綜合製造優勢,在通信設備、手機、個人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整機領域形成極強的製造能力和價格競爭優勢,帶動了一批企業躋身全球前列。

3.保持企業活力是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

首先持續大規模的創新投入為企業增強競爭力提供了源動力。華為公司聚焦全聯接網絡、智能計算、創新終端三大領域,在產品開發、基礎研究、工程能力、標準和產業生態等方面持續投入,構建起了企業長足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華為公司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近8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5%,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長期維持在15%左右。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7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華為是唯一進入前50名的中國企業,居全球第六。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華為公司還建立了技術管理體系(MOT),引入了集成產品開發管理體系(IPD),構建了全球研發網絡,不斷創新模塊式組織、“修長城”模式、“海豹突擊隊”模式等研發機制,使研發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其次,有活力的經營制度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華為公司在成立至今的30餘年時間裡不斷向優秀企業學習管理,逐步推動企業管理體系的現代化,實現了從機械學習到創新落地的跨越,形成華為基本法、員工持股模式、輪值首席運營官和首席執行官制度、鐵三角組織模式等一大批創新管理實踐。這種以“共有、共創、共享”的企業制度體系充分激發了企業活力,是華為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核心軟實力。

第三,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始終堅持戰略聚焦和戰略引領。華為公司形成了戰略框架式思考、複雜認知、悖論整合等思維模式,及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灰度管理等經營理念和哲學。在業界普遍存在機會主義的背景下,華為公司堅持基於宗旨使命和長遠目標的戰略導向,充分發揮優秀企業家的作用,在戰略思維上高度聚焦,捨得在長遠的戰略目標上加大資金、人才等投入,推動企業形成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繼續做大做強的短板在哪裡

儘管我國部分骨幹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已進入世界一流陣營,但從產業整體來看,我國仍然存在著行業關鍵技術能力缺失、國內立法保障有待優化、一些企業活力不足等問題,制約了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優。

1.產業關鍵技術能力缺失。核心部件的國產化、自有化低,已成為制約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優,甚至生存發展的關鍵問題。我國整機制造快速發展,帶動了上游技術不斷提升,但在芯片、功放、高速光器件、服務器CPU、操作系統等關鍵領域仍與國外有較大差距。根據路透社數據顯示,中興有25%―3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供應商,手機芯片、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存儲芯片、手機玻璃、光學元件等核心零部件都來自於美國科技巨頭,國內無法找到能保持近似競爭力的替代產品。2018年發生的中興美國禁令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國在信息通信領域存在致命的行業短板。

造成行業關鍵技術能力缺失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一是我國自主創新起步較晚,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發水平較世界一流有明顯的代際差距,關鍵技術“從0到1”的突破需大量資金、資源和時間投入。二是相關配套企業過分追求短期效益,忽視長期的產業培育和過渡性技術的扶持,部分關鍵技術領域“從1到10”的產業化程度不足,無法形成規模效應。三是我國信息通信製造領域高端技術人才總量短缺,結構不合理,領軍人才匱乏。

2.國內立法保障有待優化。科學立法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重要保障。近期,美國向其安全夥伴指出中國法律要求華為及我國其他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允許中方安全部門訪問其網絡或設備所接觸到的所有數據,會對他國構成安全威脅。美國也多次指責我國的《國家情報法》第七條,稱根據該法,中國企業將配合中國政府開展竊密行為。雖然我國政府對上述觀點做出了回應,但也反映出國內部分法律法規在客觀性、開放性等方面仍有一定改進空間,容易使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處於被動。華為等企業也在多個場合提出科學立法對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3.部分國企仍顯活力不足。相比於華為、愛立信、諾基亞等企業,我國國有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在管控模式、創新機制、內部激勵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管控上,多以集權式為主,前端市場部門有責無權,後方決策週期長、資源調配慢,無法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變化。創新上,國資經營考核易於強化短期行為,對創新缺乏客觀的評價和引導,企業更多會選擇跟隨式的發展策略,無法實現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激勵上,收入分配製度相對傳統,激勵方式單一、激勵力度偏小,缺乏中長期激勵機制,無法有效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行業面臨的嚴峻新挑戰

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信息通信發展環境變得極為複雜,不確定性大大增強,給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帶來了嚴峻挑戰。

1.逆全球化的挑戰。近年來,以美國貿易保護為典型的逆全球化思潮再次興起。為遏制中國高科技與高端製造業的發展,美國及其盟國動用國家力量,以安全性、透明性、合規性為由,採取審查、立法、刑罰等多種手段,對中國企業“走出去”、高新技術引進、海外投資收購等進行全面圍堵。這不僅影響了華為、中興等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的海外拓展,也帶來了全球信息通信產業鏈割裂的巨大風險。如何從企業、產業、國家等層面共同構築風險應對體系,已成為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破局發展的關鍵。

2.新技術週期的挑戰。當前,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推進,信息通信網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日益凸顯,並加速向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演進,通信設備製造業也已開始向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方向轉型。過去三十年,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抓住了全球信息產業發展的大機會,作為行業跟隨者充分享受了低成本、強執行力、模仿創新帶來的發展紅利。到了新的發展時期,通信設備製造行業開始進入創新無人區,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的新階段,如何繼續保持優勢,實現新技術引領,對於整體技術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的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來說,是一個極其嚴峻的挑戰。

3.企業合規競爭的挑戰。中興美國禁令事件也暴露出了我國企業管控合規風險的能力滯後,缺乏對出口管制合規風險的正確評估和認識,對防範出口管制合規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存在較大缺陷。我國骨幹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已是全球型公司,未來必然將面臨不同國家政府的合規監管。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入應用及國家間競爭加劇,各國監管範圍也由傳統的反腐敗、賄賂方面等問題,逐步向出口管制、反洗錢、貿易合規、利益衝突、隱私保護、產品安全、網絡安全、數據保護、稅務合規等方面擴展,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大大增強。

若干政策建議

通信設備製造是我國少有已進入世界一流陣營的領域,在競爭中激發企業活力是取得這一成就的經驗,也是我國企業的優勢。未來要在繼續發揮企業活力的基礎上,重點補足產業短板,助力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在更為複雜的新形勢下繼續保持世界一流。

(一)整合產學研力量,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發展

核心技術是高新技術產業的最大“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國信息通信產業最大的隱患,也是我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最大的軟肋。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不能僅靠個別通信設備製造企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尤其是國家要加強高端人才培養、加強基礎性研究,要整合產學研各方力量,通過繼承學習、開放合作、自主創新相結合,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快5G、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產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技術研發。為保障國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順利開展,還需要進一步創新科技項目實施機制,如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鼓勵揭榜掛帥,變相馬機制為賽馬機制,鼓勵和引導按照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先行投入開展研發,根據成果質量給予相應補助,變事前審核為事後獎勵等。

(二)引導全產業鏈佈局,打造安全可控的產業生態

面對美歐高端技術和元器件的封鎖,我國應當著眼通信設備製造業的元器件全視圖,構建以可替代為目標、以國產化為方向、安全可控的全產業鏈體系。我國要在各個電子元器件上都有佈局,做到卡不死、有替代,防止類似中興事件再次出現,實現產業安全與發展同步推進。同時,也要充分考慮信息通信產業已是全球化體系的事實,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全部自主,加強與日本、韓國等地區企業的合作可能,合縱連橫,更好地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三)完善企業“走出去”的國內法律保障

面對企業“走出去”的複雜環境,我國應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加強科學立法,在安全、透明、合規上提高要求,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國內法律保障。同時,要處理好重點東道國的法律障礙,如參考歐盟“阻斷法令”,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有效對沖美國“域外法權”,避免企業受到不公平、不合理的制裁。

(四)推動企業加強合規管理建設

借鑑國際先進企業的經驗做法,幫助企業推進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加快企業內部形成與經營範圍、組織結構、業務規模、行業特徵相適應的合規管理體系。充分發揮社團組織作用,鼓勵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工業協會、中國外資企業協會、中國投資協會等全國性企業組織,積極推進所屬會員的合規管理體系建設。

(五)鼓勵國企強強聯合,深化企業內部改革

全球通信設備製造業呈現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市場主體體量龐大,並擁有相對完整的產品體系。建議參考大唐和烽火重組的實踐,從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出發,繼續在通信設備製造領域鼓勵相關國有企業的專業化整合,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聚合現有優質資源,培育孵化新興產業。此外,通信設備製造領域的國有企業要充分學習華為等領先企業的經驗,加強管控、創新、激勵等方面的內部改革,持續激發和增強企業活力。

(作者袁東明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賈敬宇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本文系企業研究所“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研究”課題組課題成果,課題負責人:馬駿、袁東明,課題協調人:項安波、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