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受傷的雪豹

為了受傷的雪豹


受傷的雪豹。

為了受傷的雪豹


養好傷後的雪豹被放歸山林。巴丁提供

消融後的雪水淌出無數條小溪,在雜多縣匯聚成瀾滄江,滾滾東去。江水穿過一座橋,拐出一個灣,流經海拔3800米的雜多縣昂賽鄉。

這裡是雪豹的故鄉,發現雪豹、救助雪豹的故事經常上演。

4月14日,記者來到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在副鄉長、瀾滄江源園區生態管護站副站長才旺多傑的引薦下,昂賽鄉年都村年輕的生態管護員次丁和巴丁為我們講述了兩人救助雪豹的故事。

那是2016年1月6日。早晨10時,天寒地凍,雪花輕舞,次丁和巴丁與往常一樣,開車去巡護。

“你看!那是什麼?”坐在副駕駛四處打望的巴丁,發現路邊山坡的柏樹叢中有動物的身影。

“是雪豹。”倆人立刻停車,拿出帶長焦的照相機,瞄準、對焦、拍攝……

“哎!這隻雪豹有點不對勁?”

“就是,怎麼不跑啊?”

數分鐘後,多次拍到過雪豹的兩人發現,眼前這隻雪豹與往日見過的有些不一樣。

“走,靠近點再看看!”

兩人輕腳弓腰,壯著膽子向山坡上的樹叢摸去。一米二米……在保持二三十米的距離時,雪豹早已嗅到了他們的氣味,翹起尾巴,豎起耳朵想離開,但剛走兩步就撞在樹上。

“這隻雪豹好像傷得很重。眼睛也看不見。”

觀察了幾分鐘後,確定沒危險,兩人小心翼翼走到雪豹身後,隔著圍欄輕輕摸了摸雪豹的脊背。

此時的雪豹發出低沉的吼聲,呼吸急促,但整個身體依然未動,卻搖著尾巴。

確定雪豹無法傷人,兩人翻過網圍欄。次丁隨即脫下上衣蓋住雪豹的頭部,抱起了雪豹,巴丁託著雪豹的屁股和尾巴,迅速抱下山坡,放到轎車後座。

“當時看熱鬧的人很多,誰都想抱走這隻雪豹。雖然有些害怕,但我倆決定把雪豹帶回去,絕不能落在別人手裡。”巴丁回憶說。

兩人立即開車前往鄉政府,路上先給時任鄉長布尼瑪打了電話,簡單說明了情況。“這隻雪豹受傷後,已經好長時間沒吃東西了。”

路過家門時,次丁還回家拿了幾斤新鮮的牛肉,用刀削成薄片,放到雪豹嘴邊,可雪豹但連嘴都不張。

次丁小心地把肉塞進雪豹的嘴裡,看著雪豹開始慢慢咀嚼起來,兩人立刻興奮起來:“這隻雪豹還有救!”

到達鄉政府時,布尼瑪、鄉衛生院的醫生,還有生態管護員、鄉政府職工俄榮,早已等候在院子裡。

經過檢查,認為雪豹的傷勢是與同類或其它動物爭鬥所致,由於傷重無法自行進食,身體非常虛弱。兩名醫生立刻對雪豹傷口進行了包紮處理。

“俄榮去縣城買兩個牛腿,這隻雪豹就放你們家養傷。”在布尼瑪的安排下,俄榮開車趕往縣城。等俄榮回來時,雪豹已經被次丁和巴丁放在他家養過藏獒的鐵籠子裡,還在一小片一小片地餵食牛肉。

此時,雪豹爬在籠子裡,用盡氣力吃了幾片肉,就不動了。俄榮馬上拿出家裡的被子蓋在雪豹身上。

半夜,他幾次起床,看雪豹有沒有事。摸著它的鼻子,感覺到呼吸均勻後,才踏實睡去。

“第二天,雪豹還是無法自己進食,我每天把肉削成小片塞進嘴裡,每天喂三次。晚上還是不放心,索性把車開到鐵籠旁,睡在車裡隨時觀察。”俄榮說。

“等到第五天時,雪豹才恢復了點精神,開始爬著自己吃肉,吃完就睡。”在俄榮的精心養護下,第十天雪豹完全站立起來,還不停地吼叫,尋找出口。

這十天,俄榮把餵養雪豹當成了自己神聖的職責,每天除餵食外,還拿出酒精和棉球擦拭傷口。

“我們倆每天都會過去看看,看著雪豹一天天恢復,我們倆心裡特有成就感。”

不僅是次丁和巴丁,還有村民、鄉政府幹部,一有時間就跑過來看雪豹恢復的情況。一時間,這隻雪豹成了眾人的牽掛。

雪豹一天天恢復健康,食量每天增加,喂完買的兩條牛腿,俄榮還搭上了自家的一頭牛,同時也與雪豹培養出了感情。

只要俄榮將肉放到簸箕裡時,在籠子裡來回走動的雪豹就會停下來;一旦陌生人進門,雪豹就會警惕地直視、低吼。

“既然完全恢復了,那就讓它回到大自然吧!”時任鄉黨委書記扎西東周告訴俄榮。等到20天后,在鄉政府和村民的見證下,俄榮將鐵籠拉到了山口。

拍照留念後,大家舉行了一個簡單的放歸儀式。將鐵籠閘門栓上長繩,村委會副主任樂尕輕輕拉開籠門,雪豹一個健步衝出籠子,向山林跑去。

大家用望遠鏡跟蹤,一直看到雪豹走進對面山頂的山洞後才一一離開。

“自從放歸這隻雪豹後,住在山腳下的曲尕家,兩個月時間裡被雪豹咬死了18頭牛,為了保護其它牛,曲尕只能搬家。”巴丁說。

“雪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瀕危的珍稀物種,更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襲擊牛羊也是為了生存。如果有一天,雪豹、棕熊、金錢豹、猞猁等野生動物受傷或沒有食物,我們都會救助……”巴丁笑呵呵地說。

採訪手記

守望雪豹有了機制保障

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地處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核心地帶,是一個典型的以畜牧業為主的村落。這裡自然風光秀麗,氣候適宜,高而不寒,集丹霞地貌、容顏楓林、森林草原、峽谷流水、野生動物等多種自然景觀於一體,是野生動物理想的棲息地。

近年來,雪豹、狼、金錢豹獵殺牧民牲畜的事件時有發生,給牧民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

據瞭解,2016年昂賽鄉對年都村進行全面調查,發現因猛獸襲擊每年平均每戶損失4.6頭牛,最高損失數量達到二三十頭牛。

2016年,瀾滄江源園區為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模式,妥善解決“人獸衝突”問題,建立了以社區為管理主體的人獸衝突基金。

其中,雜多縣政府出資10萬元,社會各界眾籌10萬元,牧民每頭牛3元錢的保險,共同設立了社區基金。賠償時,由社區選拔審核員第一時間抵達現場記錄情況,彙總到村社小組進行審核,確定為野生動物肇事後根據牛的年齡進行賠償。

“通過現場認定,每頭4歲以上的牛可以得到1500元的保險金,2至4歲的1000元,2歲以下500元。”雜多縣昂賽鄉副鄉長、瀾滄江源園區生態管護站副站長才旺多傑介紹,2017年,年都村牧民獲賠23萬元。

這種補償機制的建立,在減少牧民損失的同時,明顯提高了他們保護野生動物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