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信生擒赵王斩杀陈余的战例看仁义和诡计的不同归宿

公元前204年10月,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人马向东挺进,攻击赵国。赵王赵歇和安成君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阱口(河北省井陉县一带)设防。

从韩信生擒赵王斩杀陈余的战例看仁义和诡计的不同归宿

在韩信大军迫近的时候,广武君李佐车向陈余献计说:“韩信和张耳的部队劳师远征,进则生,退则死,势不可挡。不过,他们的部队走了几千里的路,缺乏粮食,井阱关一带是他们的必经之路,那里非常狭窄,不能同时通过两辆车和两匹马,大军过时,粮秣必然在后,你给我3万人马,我从小道出击,断其粮道,他们则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又抢不到粮食,不出十天,部队必乱,韩信必败。”

陈余听后笑道:“韩信他带的是不义之师,我带的是仁义之师,难道这仁义之师和不义之师交战,还用得着你这样的诡诈计吗?再说了,他韩信才有几万人马?又是疲惫之师。我和赵王率领着二十万大军,难道还怕他不成?对于这样的敌人只有迎头痛击,才能彰显我赵国的国威,不然,会让别的国家看不起我们。”

从韩信生擒赵王斩杀陈余的战例看仁义和诡计的不同归宿

就在这时,韩信派出的间谍正在赵国打探消息,当韩信得报陈余没有采纳李佐车建议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便毫不犹豫地率领部队进入险道,在距离陈余的部队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到了半夜,他紧急集合部队准备作战,筛选精锐骑兵2000余人,让他们每人拿一面红色大旗,从小路爬上附近的山头,埋伏在隐蔽的地方,并下令说:“你们暂且在这儿等待,一旦赵军发现我们被击败,肯定会倾巢而出,追击我们,你们就迅速冲进他们的大营,拨下赵国的旗帜,插上我们的红旗。”

紧接着,他命令副将传令高级将领,让他们在原地随便用点早餐,等消灭赵军后会餐庆贺。高级将领们虽然不敢相信,面面相觑,但又不得不从命。

天色微明,韩信亲自率军渡过桃河,背水列阵。陈余见韩信的部队人数不多,又陷入死地,禁不住笑出救声来,惹得部将们也哄堂大笑。韩信见对方如此嚣张,树起统帅大旗,擂出统帅在营的鼓声,摆出了开战的架势。

从韩信生擒赵王斩杀陈余的战例看仁义和诡计的不同归宿

果然不出韩信所料,赵军大开营门迎击。两军厮杀片刻,韩信、张耳假装败退,丢下战旗、战鼓逃入桃水营垒。赵军果然动员营中全部人员出动,一面争夺汉军遗弃的战旗战鼓等各类辎重,一面攻击汉军营垒,一时杀声震天,不分胜负。

韩信派出的2000精骑见时机成熟,飞奔而来,进入赵军营寨,拔下赵国国旗,插上汉军红旗。赵军一看营寨被汉军占领,误以为赵王赵歇被汉军抓去,军心大乱,四散奔逃,汉军乘势追击,赵军溃败,赵王赵歇被生擒,陈余被斩杀于泜水之滨。

韩信所创造的这一战例,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在这个战例中,韩信用了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用几万人的兵力,全歼了赵国20万大军,而且还生擒了赵王赵歇,斩杀了主帅陈余,不可谓不神奇。

从韩信生擒赵王斩杀陈余的战例看仁义和诡计的不同归宿

在看到这一神奇战果的同时,我们还须充分地认识到,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仁义与诡计较量的战例。如果说陈余能听取李佐车的建议,就连韩信自己后来都承认,他必败无疑。可是陈余为了彰显所谓的赵国国威和他自己的仁义道德,忽略了战争的本质特性,没有采纳李佐车的建议,失去了唯一一个可能战胜韩信的大好机遇,不但全军覆灭,而且自己也被汉军斩杀身亡。

从这一战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只有胜利和失败,没有任何仁义可言。即便是用诡计战胜了敌人,仁义道德也是属于胜利者的光环,绝不属于那些为仁义道德而殉葬的亡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