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在天上飞,石在水上漂,类似的话,孙子早就说过来

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刘晗


我们遇到问题总要说先分析一下“形势”,在古代军事中,形和势是分开的,上篇讲到的“形篇”是在战略上如何进行军队的实力积累,本篇“势篇”则是在“形”的基础上,如何合理调配,正确使用各种战争力量以取得胜利。


猪在天上飞,石在水上漂,类似的话,孙子早就说过来


四个方面做得好,助你成“势”

1、管理,想要把大部队管理的像小部队一样容易,你需要在组织编制方面处理好;

2、指挥,想要把大部队指挥的像小部队一样顺手,你需要在通讯手段方面掌握好;

3、奇正战术,在带领指挥部队过程中,遭受敌人的攻击也不会失败,那就需要运用好奇正战术;

4、虚实原则,想要把军队进攻的效果最大化,如同石头砸鸡蛋一样,虚实原则要使用得当。

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

很多人也知道这句话,但是往往止步于这句话的表面意思,用正兵和敌人打斗,用奇兵去袭击敌人从而大胜。奇正战术包括这些,但是绝不仅仅是这些,孙子的形容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兵力部署和作战方式只有奇正两种方式,但是奇正的变化确是无穷无尽的,就像计算机中的0和1,但是其排列组合像圆环一样,无始无终,没有人能够穷尽它。

以“背水一战”为例,看奇正战术的妙用。韩信以三万兵力,要去攻打二十万兵力的赵军。从庙算的角度来说是打不赢的,那有事如何打赢的呢?

赵军主帅陈余的二十万人在大营里面等着。韩信就用了分战法,在离出井陉口还有30里的时候,他半夜先分了两千奇兵出去。


猪在天上飞,石在水上漂,类似的话,孙子早就说过来


大清早,他先派了1万兵力在河边背水列阵。赵军看见之后大笑,没见过这么列阵的,你一万人在河边列阵,我二十万人一冲,不把你全都挤到河里面喂鱼去了吗?当然,汉军也认识到这一点,咱们背后是水,无路可逃,那只有殊死作战,这就是背水一战成语的来历。

但是你不要误会了,如果背水一战只有这一支在河边列阵的部队,不管怎么殊死作战,也战不过二十万人,关键还有其他的故事。

战斗的第一阶段,两千奇兵半夜已经派出去了,现在我们不知道他在哪。清早一万人背水列阵,这一万人也是奇兵。韩信还有一手,他自己带了一支部队,估计一万人,作为正兵来跟赵军合战。

韩信是正奇分兵怎么分的?一正两奇,一支部队上来合战,然后两支预备队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一支在河边的,是赵军看得见的,还有一支没人知道,两千人不知道现在埋伏在哪。

那么赵军有没有分正奇呢?你也可以说他分了,开战之前他没有分兵去堵井陉口,都在大营里面。现在,他一支军队出营作战,和韩信作战的是一支正兵。另外营里面还有守营的,这叫做预备队,是奇兵。

那么韩信的下一步,就是要把他在大营里面守营的预备队也调出来,叫他空营。

战斗的第二阶段,两军的正兵就合战了。史书上讲,大战良久,但是还是赵军的人多,看起来韩信支持不住了,开始败退。而且退得比较狼狈, 韩信大将的旗帜、战鼓、仪仗丢得满地都是。

他把这些东西丢在地上干什么?这是扔下了诱饵,引诱赵军的士兵来抢,特别是那些在军营里面待着守营的预备队,最好他们也冲出来抢。

韩信往哪退呢?他就往背水列阵的部队那里退,退到那之后,跟他们合兵一处,再杀回来死战。

这个时候韩信的兵不是一正两奇了,是一正一奇。他自己带的部队和水边的预备队合兵一处,再反过来合战,成了一支正兵。半夜派出去两千人是奇兵,还没出来,他们在等待胜机,胜机出现之后,他们再出奇制胜。

胜机怎么制造呢?就靠韩信丢在地上的那些大将旗鼓仪仗的诱饵。赵军看到仪仗都要抢功劳,能抢到韩信的大旗会得到很多奖励。军营里的赵军预备队就倾巢出动了,这时赵军手里就已经没有牌了,他所有的牌都已经打出来了。


猪在天上飞,石在水上漂,类似的话,孙子早就说过来


韩信就等他所有的牌都打出来,韩信手里还有一张牌没打呢,就是半夜派出去的那两千人。韩信等的就是这一刻,他的胜机出现了,出奇制胜的时候到了。

半夜派出去埋伏的那两千奇兵,出发的时候韩信给他们每人带了一面汉军的旗,这时候这两千人就冲进了赵军的军营,就干一件事,把赵军的旗帜拔掉,全部插上汉军的旗。

韩信的正奇又是如何转换的呢?他那两千奇兵变成了正兵夺了敌营。这个时候赵军的士兵回头一看,自己的大营里面插的全是汉军的红旗,他才知道他们的军营已经丢了。他可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心里就慌了。

韩信的这两千人夺了赵军的大营,前面在战场上作战的赵军士兵就想要夺回军营。军营深沟高垒,有营门,有防御阵地,没那么容易夺回来的。赵军为了夺营往回撤退,韩信就变成从后面追。从后面追和两军正面合战,战斗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顺势,猪也能飞上天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孙子说:放在急流上,石头也能漂起来(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是柔弱的象征,但是有时候又能变得异常凶猛,人们经常用“洪水猛兽”来形容。柔弱的水,如何变得刚强呢,这就需要借助“势”的力量,平静的湖水,你是感受不到它的力量的,但是高山上流下来的水就明显带有冲击的力量,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是高山上的重力势能,转换成了快速流动的动能。

三国时期,曹操征讨张鲁到了汉中,留张辽、李典、乐进这三个将军带了七千人守合肥。曹操临走留下一个锦囊妙计,给护军薛悌留了一个信封,嘱咐说敌人来了再打开看。

曹操大军离开没多久,孙权一听曹操走了,马上率十万人来取合肥。一接到这个情报,这四个将军赶紧打开信封,里面写:如果孙权来,张辽、李典两位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城,护军薛将军不要出战。

四个人里,另外三个都没看懂,就张辽懂了。张辽就说:丞相出征在外,如果我们固守不战,等他来救,我们七千人,孙权十万人,丞相还没回来,咱们的城已经被攻破了。他10万人,他不是同一天就能到的,他得陆陆续续的来呀。他10万人到了之后,他就形成10万人的兵势了。

丞相这是叫我们趁他兵势未合,就先挫其威势,然后我们才能够守城。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猪在天上飞,石在水上漂,类似的话,孙子早就说过来


于是,李典和张辽两位猛将就趁孙权立足未稳,即刻出战,果然大败孙权。吴军这一下就失了气势。

张辽和李典先赢了一仗,再回到城中固守,守军心安气盛。孙权挨了一棒,再重新收拾军队来攻城,气势已经弱了。攻了10天攻不下,他也就自己撤退了。

从这个战例里我们看到,曹操他是一个任势的高手曹操自己讲任势是 “任自然势” ,就是顺其自然。你要先设计好“顺其自然”,然后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地方,那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他知道他一走,孙权就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孙权要来,带的人肯定多,人多肯定不能同时到。那就一定要在人还没到齐的时候,先给他来一下,这一切就自然而然地按曹操设计的发生了。

战争中如果有军队从山上冲下来,对山下军队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这是重力势能的运用;面对天险,一人守着,一万人也不能上来,这是运用了天险这个“势”;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兴起,百度、阿里、腾讯等迅速崛起,这是赶上了时代的大“势”;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势”运用得当,那么就可以让我们做到事半功倍,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同样可以运用这样的原则,给自己的事业按上加速度。

关于“势”,孙子在最后做了一个比喻,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所形成的势,就像转动圆石,让它从八千尺的高山上滚下来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