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军败于速战?赵王:不速战赵国先垮!

作者为历史爱好者,熟读中国历史,欢迎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但是这一战的起因却在10年前已经注定了。公元270年,秦国绕道韩国攻打赵国,赵国赵奢主动请缨带兵迎战。赵奢利用秦军孤军深入且大意轻敌的心理,假装自己很菜(扮猪吃老虎),没出发先全军睡上三天,秦军得知后更加放松戒备。这时候赵奢突然三天急行军百里来到了瘀与秦军50里附近,秦军得知后大惊扑杀过来,休息过的赵军以逸待劳,战胜了秦军。

长平之战赵军败于速战?赵王:不速战赵国先垮!

▲战国七雄疆域图

赵奢瘀与之战后大获全胜,被赵王封为马服君,这一战带来的后果有两个,一是秦军改变了自己的外交策略,步步为营远交近攻,另一方面是赵奢的影响力提高,作为赵国新晋将领的赵括也借助着父亲的影响力进入了赵国高层的视线。历史的结果一般是早有起因的,战役的结果往往不是在战斗中决定的,其实在战斗前就早已经注定了。随着秦国攻打韩国使得上党成为一块飞地,秦赵长平之战便注定不可避免,大战的阴霾笼罩在长平上空。

长平之战赵军败于速战?赵王:不速战赵国先垮!

▲长平之战形势图

一、赵军战力不如秦军,赵军只能坚守不出

战斗一开始,秦国的处境并不比赵国好到哪里去,秦军虽然和廉颇几次交战略有小胜,但是补给线过长却始终困扰着秦军。老将廉颇自己知道无论是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士兵战心,赵军都比不过秦军,于是不再速战选择坚守不出,他想的并不是疲惫敌军,而是在等待机会。真正的良将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等待,等待机会,等待能够一招毙敌、一战定胜负的机会。

长平之战赵军败于速战?赵王:不速战赵国先垮!

▲廉颇

廉颇希望的是秦国困在长平,要么主动撤退,要么诸侯联军攻秦,可是他的两个希望都破灭了。秦国上次在瘀与与赵国交战吃了大亏,这次一定要打垮赵国,顺便讨回面子;赵王他们急得团团转想给廉颇解困(还是实力不如秦国),结果选错了方向堵死了诸侯联军助赵的路,赵国的路只能赵国自己来走了。

长平之战赵军败于速战?赵王:不速战赵国先垮!

▲赵国赵括

二、秦赵僵持中赵国后勤供应不如秦国,只能速战

打仗最核心的是什么?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秦赵两国在没有外援情况下,显然是实力更弱的一方最先坐不住,赵国先坐不住了,赵王也坐不住了。为什么赵王坐不住了,一是赵国的男丁全部在战场,时间一长,国内生变;而是几十万人,赵国实在养不起了,赵国的地盘本就没有秦国大,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草原,粮食储备本就不行。秦国拥有关中平原和川蜀肥沃之地,粮食补给优于赵国,廉颇最后的等待消耗只能是饿死赵国。

长平之战赵军败于速战?赵王:不速战赵国先垮!

▲赵国平原君

赵王几次督促廉颇出战,廉颇都不出战,本质上廉颇是爱惜自己的名声。廉颇身为名将,自然知道赵国耗不下去了,但是出战自己自然战败,一代名将毁于一旦,所以只能抗命让赵王撤换自己以求保全。赵国的将领也就只有赵括了,赵国君臣非赵括不用不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可能让一个没打过一次仗的人统领几十万大军吧),只希望赵括能够给人惊喜。赵王

长平之战赵军败于速战?赵王:不速战赵国先垮!

▲赵王

三、赵国实力不行,赵王只能堵上国运

赵王并非求胜心切,也并非是被秦国散布的谣言蛊惑撤换廉颇,实在是赵国撑不下去了。病急乱投医无奈用了赵括。赵括并非不知兵,只不过他的对手变成了白起,赵军中计赵括被射杀,最后被围困到粮草耗尽不得不投降,奇迹并未发生在赵括身上,这一切想必都是赵国君臣料到的结果。

长平之战赵军败于速战?赵王:不速战赵国先垮!

▲秦国白起

长平之战的起因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种下,在秦国的步步为营精心设计下结下了果。或许,赵国接受韩国上党地区是个错误,不接受韩国上党地区也是个错误。赵国作为新兴的大国必然挑战秦国的地位,秦国必然在赵国未超过自己时打击赵国,秦赵的这场大战是逃不掉的。

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坚持的最大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