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余、张耳:再好的兄弟也经不起猜忌!

文|历史时刻录

由“相爱”到“相杀”|陈余、张耳:再好的兄弟也经不起猜忌!

张耳、陈余由相爱到相杀


春去三四月,满城桃花开

“大家好,我是历史时刻录,为您讲述有温度、有深度、有趣度的历史。”

01导言

在秦末汉初,有这样两个人,他们出身布衣,却凭借自己的能力封侯、封王,他们二人起初情同手足,最后却誓不两立,他们二人正是今天的主人公陈余、张耳。

曾仕强老先生曾说过: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人呢?不光是了解他、知道他,更要从他的身上学习到东西而运用到自己身上,不然我们学习古人干嘛呢?”

今天,我们在了解陈余、张耳二人波澜壮阔人生的同时,也要品味出他二人带给我们的“好的思考”与“

坏的教训”。

02故事的开始——志同道合方为友

01.张耳

张耳,魏国大梁人。

张耳出身一般,却是有识之士,曾经担任魏公子无忌的门客。

在当时做他人的门客,既是一个谋生方式,也是一种营销手段。在一个人无关系、无门路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充当一个有权势的人的门客,以此提高自己的声望,从而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

后来张耳来到了外黄,而在外黄张耳则“名利爱情双丰收”。

由于张耳多年积累的声望,使得外黄一大户人家的女儿(长得很漂亮)竟然主动找到张耳,并要嫁给他。

由“相爱”到“相杀”|陈余、张耳:再好的兄弟也经不起猜忌!

张耳影视剧形象


女子的家中颇有一些财富,给张耳的供给也很多,张耳便凭借这些供给,广为结友,很快的就做上了外黄的县令。

张耳做上县令后,他的名声也更加的显赫。

02.陈余

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

陈余的经历和张耳有点类似,他爱好儒家学说,经常去游说他人,以此获得了声望。

也有一个很有钱的人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陈余,陈余也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陈余与张耳相识,应该是在张耳做外黄县令的时候。

很多人认为起初张耳、陈余二人的地位相同,但是其实二人也是有主次之分的。

《史记》中记载,陈余待张耳如同亲生父亲一样。于是,张耳、陈余二人结为生死之交。

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信息,起初二人张耳是充当着大哥的身份,其地位也应该要比陈余高一点。

由“相爱”到“相杀”|陈余、张耳:再好的兄弟也经不起猜忌!

陈余影视剧形象


二人之所以能够情同手足,成为最好的朋友,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二人都是有识之士,互相欣赏,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寻”。

03情感的升华——同甘共苦

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而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之后的不久二人的关系,便因同甘共苦,迎来了一场情感的升华

秦国灭掉魏国后,听说张耳、陈余二人很有名望,于是悬赏一千金抓捕张耳,悬赏五百金抓捕陈余。

从这个赏金数量也可以看出,起初张耳确实要比陈余地位高一些,是大哥。

面对秦国的通缉,张耳、陈余没有办法,只好隐姓埋名,偷跑到陈地,谋求生存。

二人在陈地充当里正维持生活。一次,陈余因工作上的失误,被一小吏拿鞭子抽打,陈余想要反抗,而这时张耳则踩住陈余的脚,这样陈余才没有反抗。

事后,张耳严厉的斥责陈余:

“你忘了,我们曾经一起立下的誓言吗?我们是要做大事的,你要因为一点小小的屈辱就因一小吏而死吗?”。

我想类似这样的事情二人经历了不少,大哥张耳带领小弟陈余闯荡天下,二人的兄弟感情迅速升华,此时的二人是真正的情同手足。

04崭露锋芒——封将拜相

陈涉在蕲州起义,声势浩大,张耳、陈涉听闻后,就来到当时陈涉所在的别地,求见陈涉。陈涉听说张耳、陈余二人来投,因为二人之前有很高的声望便重用了二人,让其二人为自己担当幕僚。

后来,陈涉派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二人为左右校尉,其中还有一个邵骚为护军,带三千人去攻打赵地。相当于一个公司派这四个人去开疆扩土,打开另一片市场。

由“相爱”到“相杀”|陈余、张耳:再好的兄弟也经不起猜忌!

陈渉、吴广大泽乡起义


而由于天下苦于暴秦太久了,武臣、张耳等人,异常顺利,没多久便拿下了赵地数十座城池。

有了城池,有了人马,这个创业小团队便不再想跟着老大陈涉玩了,于是另起山头,武臣自立为赵王,张耳为丞相,陈余为大将军。

后来武臣被自己反水的部将李良所杀,张耳、陈余二人身处赵地手握大权,却不是赵人。于是,二人找到了六国时代,赵国的王室后人赵歇,拜其为赵王。张耳、陈余二人共同辅佐赵王。

经过多年的努力,二人终于扎稳了脚跟,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05情感裂痕——你为什么不来救我?

但是,在二人事业达到鼎峰的时候,情感关系上却产生了裂痕,我们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二人关系破裂的过程。

秦将章邯将赵王与张耳围困在巨鹿城,城池危矣,赵王与张耳时刻面临着身首异处的危险。

而这时的陈余在外拥有几万兵马,却迟迟不肯发兵救援。

原来是,秦军有近四十万虎狼之师,摆出一副围点打援的阵势,陈余知道凭借自己这点军事力量,无外乎是羊入虎口。

我们看这时张耳、陈余双方是如何做的:

张耳派张黡、陈泽两人去催促陈余。

这是张耳犯下的第一个错误

张耳与陈余是两兄弟,却派别人去催促陈余,摆明了是对兄弟不信任。

张黡、陈泽对陈余说道:

张耳曾经和您皆为生死之交,如今张耳落难,您却迟迟不肯相救,曾经的情意哪里去了?”

由“相爱”到“相杀”|陈余、张耳:再好的兄弟也经不起猜忌!

巨鹿之战各路人马行军图


这是张耳犯下的第二个错误

张耳以主观意识判断陈余就是背信弃义,给陈余扣了一个很大的帽子。张耳见到陈余后,应该先问陈余是因为什么没有来救自己,有哪些困难,给兄弟一个解释的机会。

陈余听到大哥上来就责备自己,自然不开心,陈余面对责问说道:

“凭我这点兵力,前去救援只是羊入虎口,白白牺牲而已”。

这时,张黡、陈泽说:

“现在形势十分危机,那还顾得上哪些,你要用同归于尽证明你的诚信”。

这是张耳犯下的第三个错误

明知道这样做会让兄弟很危险,却还这样做,多少显得有些自私。

后来,陈余派给张黡、陈泽五千兵马,让其二人前去救援,陈余此时的意思就是,不信你去试试,是不是送死。

二人带着五千兵马前去救援,果真全军覆灭。

后来,项羽破釜沉舟打败章邯,解了巨鹿城的围。陈余也回到了巨鹿城,与张耳等人见了面。

张耳立即又去质问陈余:

“你为什么不来救我,张黡、陈泽呢,是不是被你杀了?”

这是张耳犯下的第四个错误

不信任兄弟,在事情没有确认的时候,就向兄弟身上泼脏水。

陈余听到后,很是恼怒说道:

“你就这么不信任我,你以为我放不下将军的职位吗?”

陈余说完,解下印信交给张耳后就离开了。

这是陈余犯下的第一个错误

面对兄弟的质疑,没有去解释,而是你爱信不信的态度。

张耳起初不想接受陈余的印信,但是听了旁边人的劝告后还是接受了。

陈余本来只是意思意思,并没有真想把印信交给张耳,回来后一看张耳竟然真的接受了。很是愤怒,此时的陈余与张耳已经算是决裂了。

后来项羽灭秦后,分封天下,把赵地封给张耳,封其为常山王。将原来的赵王迁到代县封为代王,而只给了陈余皮周边的三个县。

陈余对此感到很不平,陈余说道:

“我和张耳同样的功劳,凭什么他封王,而我只封侯”

由“相爱”到“相杀”|陈余、张耳:再好的兄弟也经不起猜忌!

张耳、陈余


这是陈余犯下的第二个错误

面对兄弟飞黄腾达,不是去祝贺,而是感到不平衡。

后来在张耳来到赵国的封地后,陈余趁乱起兵将张耳打败,张耳后来投奔了刘邦,从此二人彻底决裂,由情同手足到生死大敌。

06结语

张耳与陈余两兄弟由情同手足到誓不两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自私:在面对困境时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张耳想陈余不拼死来救我,是他不对。陈余想张耳明知道我救他是送死,还让我去救他,是张耳不好。

二是猜忌:张耳猜忌陈余背信弃义,并且杀了自己的人。陈余面对张耳的猜忌,选择了暗自赌气,而不是去辩解。

三是攀比:张耳封王后,陈余不祝贺兄弟,而是感觉不平衡,这就是攀比心理。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思考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猜忌,往往也不会主动去解释,而且一副你爱信不信的模样。而攀比心理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谁多么多么的有钱,住好房,开好车,等。

少一些自私,少一些攀比,多一些沟通,人与人之间会更加美好。

喜欢作者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 参考资料
  • 《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