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行”?你是如何理解的?

觉行者wy


楼主好!修行是个多义词,几千年来的圣贤教育都在回答你!古人早有可信总结,简介如下,供参考。

【1,儒家的“修行”指成圣模式】

儒家的理想就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即修行的内容和方法,中心是“思无邪”,方向是“内省”,目标是“知性”,终点是作与天地一样的圣贤。

【2,道家的“修行”指证道模式】

道家的理想是“恢复自己本能的永恒”,也即实证“与道长存”的功夫,中心是“悟道”,方向是“中态”,目标是“无为”,终点是“入道并与道合”,自然恢复圆满。

【3,佛家的“修行”指实相模式】

佛家关于“修行”有多种教义,从“有为法”角度看,有三乘、显密的区别;从“无为法”角度看,无“修”也无“行”。因此,若说“有修法可行,有目标可成”的,都是不了义解,也叫“方便解”;若说“无修无证,天然本成”的,都是了义解,也叫“实相解”。佛即实相,与人的六根无关;法即实相,与言语、思维无关;僧即实相,与身行和念头无关。也因此,佛对迷人说“修行”之理,对觉人不说“修行”之理。为何?本无可修之法,也无可成之佛,说“修”说“行”,都是“化城喻”,并无实义,不能执着为真。

【4,普通人言下的“修行”都是梦话,不值一提,莫要较真。】

儒家说“人省性则智”,道家说“人悟道则智”,佛家说“人觉心则智”,即真智慧只从“无心”中得到,与知识、书本、行为、追求无关,而常人恰恰相反,把欲望牵引下的身行当做“修行”,盲动一生不知其愚,摸路一世不醒其苦,自作自受不感其误,错把颠倒当“修行”,不识人生真面目。因此,要想真懂“修行”的含义,必须在圣贤书里找答案,世间俗书都是歧路,不足为凭。

“修”字的本意是“校正自我”,“行”字的本意是“入道而一”,故“修行”是古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自古迄今,唯圣贤懂“修行”,凡夫没资格谈“修行”。所以,多尊圣、学圣,自然就知“修行”的真义,不必与人探讨。“修行”到底是什么,问外人是问不出来的,必须自问,这是唯一正确的方向。


本然堂讲席


修行,是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修正到真正像个人。与动物的区别越来越明显,乃至于成为具有完全人格的人,这就是修行。

我们人为什么要修行呢?就是因为我们人本来也是动物,可是我们人有智慧啊,我们有礼仪廉耻,我们有大爱之心。这是我们人,跟动物的最大区别。

可是,我们人很多时候,私心作祟啊,勾心斗角,欲望爆棚。这些思想行为,总把人拉往动物的行列中去。所以呢,修行就是在跟这些状态作斗争,以争取尽量的趋于完美人格。

社会生活文化中,要有文明,要忠孝礼义廉耻,就是要人人能修正过来,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人。道家文化,也有修行,也是如此,但更加注重于修身,克己。佛法中,也是如此,讲究要达到明心见性,找到本来面目,不仅仅是成为完全人格的人,还是要将来成佛的。

修行目的有深浅,成人成仙成佛。但最起码,都要修人格。您说是吗?(本人命理师陈一宏,欢迎关注交流)


命理师陈一宏


“修行”这个词是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挺普通而又很普遍的词语。普遍人们会认为“修行”是针对宗教中的信徒们而言,与没有信仰的人无关,实际上人生一世无论有无信仰都在潜移默化中“修行”,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也没有认真去思索探讨而已。“修行”与“修心”其意义都是一样的,因为心支配一切,人的言行举止都是由心指挥着,所以说万物都在“修行(修心)” ,无心的想修的有颗心,有“心”的是向更高层次修。“行即行为就是言行举止”,无论做什么都是在“修行”生活、工作、学习、做人、做事等都是在“修行(心)……修行就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习吸收好的正能量的东西,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和悟性,开拓视野开阔胸怀,拓展思想提高心志,踢除自己的坏的错误的不良言行举止等……


行者唯我独行


我个人对于"修行"二字是这么理解的。什么是修行?听起来很高深很玄妙的感觉!是不是一定要跑到寺庙里去参禅去拜佛去念经?是不是非要断绝尘缘跑到深山里面去隐居去行气去打坐?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形式而已,真正的修行不是在寺庙不是在深山,而是在闹市!它不能与我们的现实社会脱离!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修行的过程,修行就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面对的种种柴米油盐的锁事就是修行!每天用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来应对身边的人和事,就是修行的题目! 修行就是在不断学习和考试这些题目! 也就是在每天的为人处事中,时时检查反省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有无偏差,一旦发现,随时修正,不再重犯! 保持永远在不停的改正错误中,使自己的言行不再出错或少出错,使自己的人格越来越完美,思想越来越理智,精神越来越轻松,成就自己能够心安理得,无怨无悔,问心无愧的人生! 这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修行了!


根据道家和佛家的关于宇宙人生的学说,人的身体有消亡的时候,而我们的精神是不会随之消亡的,而是带着今生所有的善行恶行的考试结果步入另一段旅程!所以往往学过佛和道的人,懂得因果定律,懂得宇宙人生的自然运行规律,更容易看破放下世间的烦恼纠葛,思想也更加霍达明朗开阔! 也更着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在意追求尽善尽美的人格,在日常的为人处事中,更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得为别人付出,与人为善,利益别人,利益大众,服务于社会公益,注重积功累德。内心能始终保持平静和悦,而且不惧怕死亡,能很冷静地看待生死。这就是带有精神信仰的,思想境界又高一层的修行了!


行云流水心


什么是修行?修和行是两部分。修是学习,思考。行是实践。修行是我们接近和了解真理的过程。

佛道都讲究修行。佛祖为什么拈花,而迦叶含笑?那是因为花的美好,只有体验过的人才知道。佛祖做了因,而迦叶表了果。

我们修,在书中知道失恋的感觉是撕心裂肺。撕心裂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用文字是没办法表达出来的,只有到你真正的失恋了,你才能够深深的体会到。

所以禅宗讲究悟。这个悟是要你真正的体会,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所以你要成为鱼。因此凡是高僧,必然要托钵乞行,遍受人间疾苦,而后才能尽知人间百态,而通达大智慧。

所以修行,就是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另外我要说一下,真正的修行并不辛苦,而是非常开心的。如果修行只是前面吃苦,后面享福,那么不成了零存整取,又有什么意义呢?

修行的苦就像是我们在健身房的挥汗如雨,身体辛苦,但是精神快乐。所以我们才会看古代的那些高僧,能够结草为庐却心如止水。

去年夏天,杭州最热的时候四十多度。我去当了几天的装卸工。当时热的透不过气,但是我心情特别的愉快。因为我去当装卸工的目的,就是想近距离了解这些人,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支撑他们如此坚持。我想那些修行的人大抵应该如此吧。

可惜,现在的社会,修的人多,行的却越来越少了。


五伤先生


儒家经典《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汉传佛教经典《六祖坛经》中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吾道教经典《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见性回真”之说。可以说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修身学问重在养性见性。

那么什么是见性了?见性就是修行,修行的三个境界皆有见性之功:

第一我是我,第二我不是我,第三我还是我。

观空不空,未见有空,观空有空,空以无空;

空不自在,空无定空,空和己身,己身入空。

见亦不见,不见亦见,有我为我,无我为我;

有我是我,无我是我,我不是我,我即是我。

这里的我有性有不性,虽我后还是我,但我已不同。这有什么利益了?这对大家生活休息都很有好处。我们常劝人不要沉迷?如何不沉迷,我不是我就不迷了啊!如果我还是我,我还是喜欢,但我不仅不迷,我还能置身事外的看我做事,这不是可以做的更好了吗?

这么好是不是很容易啊?说实在的这很难,只能说大家看机缘吧!打个比方,我们日常过没有红绿灯的马路,是不是不用计算车会不会撞我们?其实我们潜意识中已经计算了。

再打个比方吧?爹妈和我们的审美还差不多,但我们爷爷奶奶和我们的审美就很有差距了?你觉得这些差距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这都是后天文化影响造成的。

而这些潜意识中更深层的意识便是吾等之性,如果大家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潜意识,便近于见性。我们道教有四心,十迷之说,大家了解一下这个,对大家见性帮助很大。

四心者迷心、悟心、修心、证心。

迷心者迷事、迷理、迷教、迷境、迷气、迷身、迷神、迷仙、迷真、迷圣也,迷事者,

所以兴扬一直劝大家不要迷信啊!迷信一直是道教反对的,也是实实在在写在道教经典中的。反对不要迷信道教者,不仅不真信道教,也是对道教经典的离经叛道!

这里其实就是在说大家见性的方法,破除迷!便能悟,继而修行得证。

说白了大家日常中做到不迷信,有所悟时便是悟心;以此为乐,常常修行,此为修心;如幸有所证便是证心。为什么这里是证了?道教修行又叫修真,就是通过修行不断破除迷茫,见得真实。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心态、行为、运气、德行、为人处世等等都会有改变,这些改变便是证明。

如果大家越修心态越坏,行为越差、运气越烂、德行越恶、为人处世越来越遭人厌,这也是证明,证明你方法有错,发心也有问题。

反之,如果可以做到这一切变好,便是修行有成。但不管是有成,还是失败都是见性的契机!只要不放弃这份求真,向好之心,便有见性之机。

也就是说如要见性发心以让自己变好,以求真,以不迷信的心态最佳,再以此心生活自然有见性之机。


全真道士梁兴扬


什么是修行,?修是修自己的心,行是改正自我的行为,环境,镜遇,都是心念的投影,一切现象,都是由心来决定的,就如照镜时,发现脸上有黑色的污垢,若用手去擦镜子,是永远的擦不掉的。要擦自己的脸,污垢就会消失,人生的现象亦是如此,改变了心念,一切就会变好。经云:「三界为心,万法为识」、只要不断,深入,与体悟,改变心态,想法,一切是事情,就会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

维摩经云「:「菩萨亦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佛土净」。可知修心之重要,人心中的,欲望,贪婪,嗔恨,愚痴,怨恨,不安,得失,恐惧,我执,皆因心的迷妄而起,若能静下心来,净其心,人生的一切事态,状况,皆因心而改变。

了解,感悟此道理后,就要行动来表现,做出来,要知行合一,不要停留在知的层面当中,六祖坛经云:「说食不饱」。不可整日空说,以行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展示、流露出来,那才是修行。


和_子


修行就是用方法把自己变好,修行最终目的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最后脱离世俗,去天国或其它世界生存,修行成了佛,道,神,吃什么有什么,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因为那是在一生当中,祛除了缺点,和不好的心,吃了很多苦修行而來。到那时脱离了六道轮迴,不生不死,谓之长生。

什么叫超出三界外,就是把人的德,转变成功,在头顶形成功柱,在修行当中,那功柱往上长,当进入了银河系里,就是超出三界外了。这时把功柱的三分之二取下來,变为自己生活的世界,这时在自己的世界范围生活,就是神佛了。何为不在五行中,那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修成了神佛,五行不不再制约你了,身体细胞,已被高能量物质代替,细菌病毒侵犯不了了。再不得病。这就是性命双修的功法。我认为我把修行的目的说清了。那经卷很深奥,是不易看懂的,我用浅白的语言讲了出來。


夕阳无限好126669730


什么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德,她 韵涵了觉悟和寛厚心,包阔慈悲心,善良和 自我控制能力,修行正能量,修维达到最高境界一心不乱清净大海永恒一个盖念,相莲花一样心灵净化,做人感情成 熟 不冲动遇事冷静,有包容万物的心理,对人和事做到大 彻 大悟的行为,有着广阔心,别人做不到,要做到别人容不下的,要容忍难忍之事,才能修行,性命双修,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无论佛法也好道法也好,这些戒律和我们现在律法是一样的,不可违犯法,这对社会和家 庭 ,有着相当关系,如果人人守戎尊法,那么我们人类就没有争斗,都和平祥处, 稳定世界会变成不生不灭,极乐世界一些都美好,这就是修行。


河北省石家庄市邢台


因为没机会深入学习文化知识,不会引用各种书籍中的名人名言,就直白简单地回答这个"修行"二字的个人理解: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不断地修正过去一切不良的恶习,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以普贤菩薩的十大愿王为修行总纲(内容不说),纲举目张,贯彻到个人行为的各方面去,日久天长,自已的一切言行举止和外貌一定会有极大的改变。常说,修菩萨行,行普贤道,就是这个意思。。。。不直接去学佛的人,有一种方法更好,那就是遵守国家一切法律法规,做个与时具进的有文化的伟大的中国公民,为中国能树立世界民族之林而贡献自已微博之力,这些行为,对祖国好,对自已更好,做贵族,不做垃圾人,不要活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让人指点……不说。总之,人要阳光向善,一定精彩,就是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