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明心见性,是什么?为何要明心见性?

如如不动


禅宗的明心见性,是什么?为何要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是中国文化心学中心词语,意思就是知道、证悟到我们生命本来的、最初的、全部的来源与功能所在,这个词所表述的关键用意在于“见”这个字。你见到什么?就是这个问题。

见,是中国文化心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字,含义就是:我们生命的本来功能与智慧力所在,就是我们生命的本质问题。我们能知道什么?就是这个问题。

见,这个字,字形,表示一个人正在盘腿打坐的样子。用意在于,当我们静下心来,在安静的身心系统中,我们才能知道宇宙与生命本质问题。证悟到生命的真实情况,证悟、得到整个生命中所包含着全息的宇宙信息与内容。

见字上面,再加一个宝盖头,就是觉字,觉字,是说一个人正在屋内打坐,有一天他忽然证悟到生命的全部信息与惊人的内涵,了知一切,开悟,见到一切别人六根觉察不清楚的世界,知道一切天外世界的智慧。这种智慧力,让他身心开始放光,乃至于这种光芒冲破屋顶,射向他正在打坐着的天空。这种情景,就是中国道家所谓出神入化的神境通境界,得生命所有智慧力,得根本智。从此无所不晓,无所不知。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法,明心见性,不知是否由禅宗提出,但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是运用相当广泛。不管是明心见性也好,还是修身养性也好,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中,这些词语所表述的内容,就是如此——去实证,去证悟,超越生命,用特别人方式,而不是用平常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人们的感官认知,不用这个人体认知系统,来认知我们生命的本质,因为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不靠谱。六根境界是虚假,无法认知到生命的本来与生命的本质。

我们生命的本源、本来、本质,就是整个宇宙的本源、本来与本质,是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在于此。而西洋文化则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现在我们以物质文明为主的东西调整起来,改变其中的好多危害与歪理,就真的相当难办。这就是当今文明需要转化很难的原因。

只有我们的认知力,达到了全面、深刻的准确,与生命、环境、社会、自然,平衡发展,相互促进,我们的文明,才会有出路。而中国文化,就是着眼于此。见性,就是去发现这个真理。


普天禅光


这是惠能在六祖法宝坛经当中所开创出来的一种,既带有思想理念性质,又带有修行方法性质的特殊思想。

要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还需要回归到佛教思想本身。

佛教中间对于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佛是有争论的。有些教派认为,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也有一些教派认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资格的。他们认为有少部分人,根性不佳,被称为一阐提,没有成佛的资格。双方的论战非常激烈。在印度佛教界,这是一个重要的辩论话题。

这两种观念在后来都传入了中国,但是前者成为了主流思想,后者则不被人接受,迅速边缘化。著名的唐玄奘,开创的法向唯实宗就支持后者。而禅宗则支持前者,并且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另外一个在中国影响很大的佛教宗派净土宗,也秉持这样一种观念。

那么惠能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呢?这种思想应该有两个源头。第1个源头也就是从印度传来的。作为汉传佛教公认的禅宗初祖,达摩本身就不是非常在意弟子的出身。根据现存的关于达摩的记载,他在少林寺修行期间收入门下的弟子,来源很广泛。第2个源头和惠能本人的出身有关。他出生于广东,在当时普遍被视为是南蛮。这一点在坛经当中就有比较明显的反应。

有了这样一个人人皆可成佛的基本理念才有了后续明心见性的基础。也就是说每个人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有佛性的,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遮蔽了。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将这样的遮蔽物去除。

理解到这个层面还不够,关于怎么去除遮蔽物,实际上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流派。这就是以惠能为代表的南派顿悟,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派渐悟。

单纯从方法上来理解,这两种观念其实并不完全冲突,实际上有相互融合的基础与可能。之所以会形成两大分派,本质上还是因为理念上的冲突。顿悟派实际上否定了遮蔽物的绝对性,反之则恰好相反。渐悟派太执着于心和遮蔽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遮蔽物本质上并不具备这样一种和心性相提并论的地位,这才是惠能批判的重点。

所以明心见性更进一步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去发现本心,而不要太执着于所谓的遮蔽物以及去除遮蔽物的这样一个过程。这种思想境界确实非常高远,也是惠能对于中国古代佛教思想的一个重大推广。可以说,走到了这一步,也就意味着禅宗已经完全脱离印度思想的束缚,而体现出了非常独特的中国特性。而随着禅宗成为汉传佛教的主导宗派,也就意味着佛教的中国化历程全面完成。


用户4325101516


明心见性就是明见心性。

见什么心性?见本来之自性。见自己内心深处深藏的佛性

佛成道后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这个佛性在哪里?藏在我们自己内心的最深处!

为什么要见性?明心见性了,开悟了,一切自在,超越生死大苦海。

详细的可以看禅宗大德南怀瑾先生的《禅海蠡测语译》


天边的一团云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彻了心物平等理方成如来永恒本源,禅宗的诸祖们关于围绕解释(明心见性)返故乡当家作祖成至直的经典文章极多。而无论如何论这个明心见性的中心思想的经典不外乎,金钢,心经,楞伽,坛经,华严,莲化,它们永远的矗立在佛法的永恒大智慧的无量世界的源海之中恒恒普光辉无始无终的存在永远的庄严并产生它们不可思议的相互作用力。一个佛门弟子穷其一生苦行遍寻千经万论尚难明心见性何况几言就可以明了的呢?今唯有惜时几句随行心得可供同志参考之。

(一)

中观天台妙华严。净土诸佛楞伽禅。

总持金钢超胜意。槃若普提波罗圆。

(二)

华严阿含正方等。槃若法华大涅槃。

贤劣情器根尘同。慈悲愿行不思议。

(三)

真寂大觉。乐极清静。金钢正体。安享正受。旦然自在。无可不可。无在不在。何处是呢?何处不呢?

平生所作虽多答此题时唯有想起这些了不知何故也许是缘分吧,不过请众同志放心但有心作无不随心付出。尽是咬嚼古人言句切勿见笑。


李承岱


我就说说自己的体验吧,有一天打坐后有所领悟,就写了下来:

“自性一体是根藤,结了婆娑世界人的瓜”

换句话说,所有人都在这根叫做自性的藤上,你可以说它是佛性,说它是道,或者其它什么都好……这个自性,是澄澄湛湛的,如果一定要打个比方,那就像是一片死寂的大海(明白庄子说的心如死灰是一个道理),它既不是 有,也不是 无,非语言可以贴切的形容,需要自己领会。

禅宗有参话头“念佛是谁”,这个谁,就是澄澄湛湛的自性,而参话头的这个念头,其实也只是澄澄湛湛自性中的一个突然浮现出来的泡沫(这就明白了佛经说妄念如大海之浮沤),道理一样的。

用心回答你了!你的心在哪里?


浮生无忌


简单地说"明心见性",就是"彻见本来"。知心是妄,见性即真。除妄心丶见真性,才能得"真实受用"。所谓学佛修行,八万四千法门,五宗八教,无非一个目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开显自度度人丶普度众生的觉悟丶能力,就是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一路行在這条路上。

不论宗门(禅宗)丶还是教下(读经研教),不论持咒(密宗)丶还是念佛(净土法门)。说法名词不同,实是一个事。明心见性也好,大开圆解也好,一心不乱也好,都是由一门深入而长時熏修达到"破迷开悟"而"彻见本来"。所谓"入道有多门丶归元无二路″,佛教为"不二法门″。

打坐非禅,参禅也不弃打坐。打坐是共法,不论佛法与外道,都可坐而得定。久坐可生定,但开悟明心决非坐而可得。佛法修行自有与外道"不共″的大法。

禅是心法,不假方便,无法可说,教外别传之法,如来拈花,迦叶一笑,便即明心见性。有佛之世,利根人多,闻法即悟的声闻丶缘觉很普遍。末法后世,禅家祖师必须广开方便,学人了道颇不容易。自六祖后,一花五叶,门派林立,主要是参禅悟道之方式方法须多样,才能适应大众开悟见性的修行。什么德山棒丶临济喝丶云门餅丶赵州茶,這都是祖师引导开悟的方便手段。

禅法修行,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其独特。但非利根,绝难成就。即便后世祖师又利用"参话头"的方便,仍然少有甚或绝无开悟明心见性的成就者。

实际上,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亦是禅法,而又有其独特的胜异方便。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凡夫众生皆可修。一句佛号深妙禪,即是大神咒丶大明咒丶无上咒丶无等等咒。持戒念佛,禅丶净丶律丶密,宗门教下,收括三乘。一句佛号,蓦直念去,行住坐卧不间断,日久功纯,明心见性,即可当生成就,即是花开见佛。至此境界,不光了生脱死,直同八地菩萨的果位,可与观音丶势至丶文殊丶普贤诸大菩萨把臂同行。虽未至佛位,却可不退成佛。

凡夫众生,我执法执,贪嗔痴三毒缠缚,妄想丶分别丶执着,皆是妄想心造轮回业,致无量劫苦海沉沦。不知本来是佛。佛法修行,不论从哪一门进去,禅丶净丶律丶密,五宗八教,都是为了明心见性,回归本来,福丶慧具足,觉丶行圆满。


真空妙有无量寿


明心可为人对身体,道德的修养

见性即是产生智慧

也是修练中的性命双修。

我的浅释。


心青似玉


禅宗的明心见性,是一个人什么心,就是什么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命是由自己的心性来决定的,即性格决定命运!

为什么要明心见性?因为明心见性能让一个人看透世界,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当看到一个人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就知道这个人的结果!比如有的高干本来自已挣的钱一辈子都花不了,可是确因为贪心而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有的人认为生活很累,不愿意多活年头,结果真没长寿。所以人生要明心见性,要有智慧,要有长远目光,放远未来。人生有捷经,只要尊守道德,尊重法律,借力发挥自已的才能,明心见性一步到位!


一生平安168168168168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禅宗偏重于修心,以心传心,直传佛祖的心印。明了自心,见本性佛。

为何要明心见性?若不明心见性,就不能了脱生死!禅宗师德很多都有悟,却没见性,即未证实相,落入轮回,因持戒得人天福报。

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以及在惠能大师会下四十多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师德,他们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已证实相,了脱生死。

所以禅宗非上根利智不能承担。





如來藏001


说简单点,不太严谨。

明心见性就是见法身,见实相,白话说就是见到世界、自我的本来面貌。注意这里的见不是用眼睛看见。

具体的参考楞严经的八还辩见,七处征心。

大概讲得是,从八个角度分析眼睛看见东西这个现象中,是眼睛看见的吗?结论是眼睛不能“见”是心“见”。其中逻辑非常复杂严谨,请自行参考研究体会。这就是讲“见”的性质。七处征心讲,心在哪里,哪个才是自己的真正的心。从七个方所展开辩论。也是逻辑复杂并严谨……只是其中的逻辑推理过程就很难捋清楚,其中都是颠覆日常认知的理论,能看懂不容易。

楞严经的前四卷,应该是明心见性这个词的出处。

最后提醒一下,看懂了,不代表就明心见性了,文中讲得好,理能顿悟,事需渐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