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为何“天时”排最后,为何“人和”最重要?

A一路向北A1


如果不能天时地利人和,必须选择的话,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为天时是机遇,是上天赐予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地利是人为的,就是你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人和,意思很简单就是要团结。一根筷子轻轻的就被折断 ,十双筷子在捆一起却怎么也折不断。这就是人和的力量。我们的国歌中有一首就是《团结就是力量》正因为我们的抗日英雄团结才能打倒日本侵略者,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我们幸福美满的今天。还有就我们的小家来说,家和万事兴。如果一个家庭有任何事都有说有商量的,一家人齐心协力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再大的困难也会迎难而上得到合理的解决。如果一个家庭中都我行我素,不团结不和气。有什么事情都默不作声自己想怎么解决怎么来,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考虑得全面。这样的家庭只会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他是永远达不到“家和万事兴”的。所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不完美但我唯一


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是: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者到底谁最重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开的,同时,也是与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要对老百姓实行仁政,掌握大义,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则四方之负其子而至矣。”(《 论语·孟路》各国人士都来申请经商,甚至携带妻子儿女前来申请移民定居哪里还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这样成了名言,以至于我们为现今还常常用它来评价国际关系,谴责霸权主义者。 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样是,还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的狂热之中。这充分说明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丰富、深刻而具广阔的延展性的。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谁说“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财呢?

★拓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证,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 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追梦小卒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听风。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反之则会陷入孤立,孟子从这三个方面加以比较,层层推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我觉得与《孙子兵法》中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前者内部团结为重,后者侧重团结外部。两位圣人是以军事为前提提出这种观点,那到底这三者哪方面最重要,后世人也争议纷多,只能说要想成功三者缺一不可,但团结还是最重要的。

就是在现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和"也是成功的要素,试想谁不想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工作呢,一个公平,公正充满正义感的人或领导,总是不由自主的令人敬佩和向往。有这样的人在总是充满凝聚力,成功是肯定的。


听风轩主


天时、地利、人和是创业者取得成功的三个重要条件,如果都具备了当然好,如果不能,最起码要有“人和”,只有人心向背 ,才可能得到天下。(当然经商也是如此)作为封建皇帝的李世民都深深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很注意缓和阶级矛盾,体恤百姓,创造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历代成功的创业者也都很注意笼络人心,而那些凶狠残暴,荼毒生灵的土匪、军阀最后都被“正义之师”消灭了。

这个道理在《三国演义》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曹操在汉末起兵较早,而且挟持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了天时。当时,各军阀集团羽翼不丰,在曹操眼里那些首领(如公孙瓒,吕布,袁术,刘表等,)都算不上“英雄”,一个个都被曹操收拾了。只有袁绍树大根深,不好对付。幸亏袁绍太刚愎自用,不听谋士计策,自掘坟墓,最后导致一败涂地 ,含恨吐血而亡。自此北方尽归了曹操。当然,不管条件多优越,你自己要有“两把刷子”,否则,送你个江山也坐不稳。曹操本人是个军事家,而且笼络了大批谋士,这些也都很重要。

孙权攻城略地的能耐显然不如曹操,但他依托长江天险,加上用人精当,保得自己地盘好几十年没丢 ,是三国里国运最长的一个。

那刘备呢?大家都懂的,他是白手起家,除了依靠骗来的“大汉皇叔”积攒的人气,几乎什么都没有。不管真善也罢,伪善也罢,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蛮好的。有了“皇叔”的身份,加上自己高明的“演技”,身边的能人终于越来越多,连诸葛亮都愿意跟随者他 ,武将除了关张赵云外,又收服了魏延,马超 ,黄忠等大将 ,一时“刘家军”将星云集,个个在战场上奋勇当先,最后终于三分天下。

所以,从刘备可以看出,“人和”是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万事以人为本。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可能成就“霸业”,否则,即使地理条件再优越,统治机器多完备 ,如果失去了民心,也可能被人民愤怒的浪潮推翻。

李自成开始起义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得老百姓拥护,队伍迅速壮大,一股作气推翻了明王朝。但到后期,军纪逐渐涣散,进北京后竟成了打家劫舍的土匪,结果被老百姓抛弃,最后以失败告终。

在我国现代革命战争中,革命的力量起初比较弱小,而且为避敌主力,只能在山区发展。但人民军队是为贫苦老百姓打天下的,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一步步发展壮大,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绿叶小杏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从古至今都是备受人们关注,但是三者到底哪个更重要,也是众说风云。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讲述过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他的观点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是出自孟子思想,他是根据军事方面来分析的。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从军事角度对三者进行了分析,明确的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起决定性因素,是最重要的。次之是地利,最后是天时。这句话其实间接地又指向孟子的另一理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包括劝解君王要行“仁政”这些老生常谈的观点。

按照孟子的说法,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封锁的住的,国家也不是靠地势险峻就可以长盛不衰的,而老天爷的想法,我们更是琢磨不透,命运也不会随你的想法改变,只有行“仁政”,获得百姓拥戴,才能万古长存。

从这里就能看出孟子的思想,首先天时不是我们能掌控的,所以排第三,地利并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排第二,而民心所向,方可成就万代基业,所以人和排在第一重要的位置。

天时、地利、人和只说,因《三国演义》才被人熟知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概念,正是因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才广为流传。书中观点,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

为什么这么说呢,书中曹操起步最早,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是红极一时,他获得了天时的帮助。而孙权呢,出生在江浙地区,那里土地肥沃,民众安居乐业。而刘备就很好解释了,虽然在地域和时间上没什么优势,但是他占了“人和”这个特点,我们都知道桃园三结义,这正是刘备拥有“人和”的体现。

按道理说,刘备不过一届布衣,卖草鞋的,他和曹操孙权等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阶级的,但是最后形成三国鼎立,可想而知“人和”的重要性。

而最后吴蜀两国的失败,也在于他们失去了“人和”。

当然不是说曹操等就没有“人和”的帮助,想反,曹操手下谋士武将众多,个个对其忠心耿耿,只是他们三个对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侧重点不同。

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可以看出人和的重要性,是高于其它两个因素的。

这三个因素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没错,这三个因素也常常被我们赋予现代意义。现代企业如果想要成功,缺少这三个因素也是不行的。

天时、地利是一个企业创业初期所需要具备的,这很好理解,创业机遇,选址,等等都是这两个因素决定。

人和,则是决定这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这里凸显人和的重要性。

我们看到过很多企业,一开始顺风顺水迅速扩张,这就是占了天时和地利的优势。但是当企业庞大到一定程度,其中开始出现浑水摸鱼之辈,贪得无厌之人,慢慢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就是“人和”的重要性。

从这点可以看出,“人和”的重要性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特别高的。


我们不管做什么,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都缺一不可,尤其是“人和”,这个因素决定了我们最后的失败成功与否。这也是为什么孟子主张“人和”为第一位,告诉我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闻香书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孟子说的这句话原意为:打仗的时候,有利的天气比不上有利的地形,但是有利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孟子并不是军事家,而是儒学家。孟子说这句话是要借此来表达他的政治主张:人心向背很重要,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为什么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而“天时”是最次的呢?那是因为——同在一片天空下,天时相当,且人力难以改变;民心相差,且易变。

天时人难变

天时说白了就是天气、时令。天时靠人力是难以改变的,夏季就是夏季,冬天就是冬天。虽然不同的两地天时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你无法改变天时,他也无法改变天时。人力无法改变天时,但天时自己却会改变。今年你这儿天时好,收成不错,但保不齐明年就闹蝗灾。因此,在天时面前,人人平等,靠的是运气!

地利人选择

地理优势其实也是难以改变的,但为什么地利比天时更重要一些呢?那是因为,我们对地形地势有一定的选择权。两军交战时,一方可以通过选择在险要的地势处设防,而另一方也可以避其锋芒,绕道而行。但地利仍要受到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制约,还是不如“人和”重要。

民心易变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的参与,群众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而且天时人难变,民心却是容易改变的。统治者若施行仁政,天下顺之,若施行暴政,则亲戚畔(通“叛”)之。

总结

天时我们无法改变,地利虽能够选择,但还是要受制于一定的客观条件,唯独人心易变。在客观条件(天时、地利)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人心向背就是决胜的关键。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追寻远方的诗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实际上,以上两句话是相辅相成的,理解这两句话需要逆向思维。

天时比地利重要,地利比人和重要。

但天时是改变不了的,地利相对来说可以改变,人和的主动性就完全由自己掌控。

所以,从主观能动性性上来讲,我们要更多的发挥人和的因素,其次发挥地利(空间)的因素,最后才是考虑人是天时(时间)的因素。

当我们充分的考虑了“时间”、“空间”的因素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宇宙观。因为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当我们再加上“人”的因素的时候,就做到了“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时


我用简单的话语聊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天时?天时就是我们所说的好日子,也就是我们现实当中,做生意开业所选的“黄道吉日”,从古至今大家都喜欢选一个吉祥的日子开业,希望自己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什么是地利?地利就是一种比较好的位置,我们大家做生意都想选择一个好的位置,人流量大的位置,例如:火车站,飞机场,市中心等等。这就是地利。

为什么说天时不如地利呢?选择再好的开业日子都不如一个好的地理位置,这说明了位置很重要。

为什么又说地利不如人和呢?好位置大家都想要,并不是所有的好位置都会带来好生意,也有不好的位置生意红红火火,也有好位置生意冷淡,这又说明了事在人为,经商之人一定要和颜悦色,与顾客就像朋友一般,不要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把服务做好了,利益才会长久。

有句话:和气生财。这就是说经商之人把自己经营好了,生意才会兴隆,财源才能滚滚。

我是张祖林,文化爱好者,学者,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和成长。





张祖林


天时 地利 人和 用我现在的眼光看的话,应该有新的启发。

天地人在古代被称为三才,古人仿佛认为天地人可以概括人世间的所有事物。我小学时看爷爷的古书,还有一本叫《三才神术》的,就是通过三次摇铜钱摇出天或地或人的不同组合,例如“天地人”、“人地天”...共27个卦象,从而预测未来、测算所求。

现在,我们知道了,真正的天不再是古人以为的天,地也不再是古人以为的地,人倒还是原来的人吧。

那用现代人的认知和理解,又怎么去理解天时 地利和人和呢?

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放在不同的领域或者事情上,应该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对于农业耕种来说,天时就是好天气 、好气候、风调雨顺;地利就是土地肥沃、能引水灌溉;人和就是人勤快、吃苦耐劳、家庭和睦。

......其他就不多列举了。

天时地利人和这句话,所使用最多的地方应该就是在谈到“男同胞的事业成功 ”时,这时要怎么理解呢?我觉得此时的理解应该是:

1. 天时=运气 (也许跟命运有关的 长期难以改变的运势)

2. 地利=机遇(眼前出现的某次机会 一生中可能有很多次)

3. 人和=上进心、聪颖、勤奋、伙伴。

有人和,无地利天时的话,也能过得不错,但难有大成功。

有人和有地利,但无天时的话,往往能取得短暂的耀眼成功,但基本不会长久。

天时地利人和全在,才能成就一生大的成功。

仅有人和虽然不能带来大富大贵,但它是基础,没有人和,天时地利就是虚幻的没用的,所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我们自己就能把握的,但天时地利是上天赐予的(当然有些人通过作弊会取得某些地利,但最后都逃不过天时,甚至在自己或后人身上得到更大惩罚)。


东华的深想简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于《孟子》,原文直译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从作战的角度,阐述了,天时,地利和人和三者的关系。在现在看来,天时就是未可预知的对某方有利因素,比如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风起火才盛,再比如上方谷倾盆大雨,这些都是天时。由于有未可知性,所以基本无法掌控。所以天时不过是运气,听天由命而已。

再说地利,地利在原文中指的就是目前已经存在的有利形式。就像是守方守的是华山一条道,骑兵面对辽阔的平原,这些有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会突然间消失。对我们人类来讲,客观存在的总是比缥缈虚无的来的实在,这样能减少不可控性,增加安全观。在心理学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趋利,是人类的本能。所以,对我们来说天时自然是不如地利的。

最后说人和。文中人和值的就是人心所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战争中对方士兵全部叛变,那么无所谓天时地利了,已经赢了。人和的重要是因为,人类的群居性。人与人之间必然是互相关联的群体,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建立在人和人的基础上的。所以,人和的重要性就格外凸显。孟子还有一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是对人和最有力的阐述。外界客观存在的有利因素再多,但是没有人同心协力,孤军奋战总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此所谓,地利不如人和。

但是,这三者之间并不是说是绝对的。是要三者兼顾,相得益彰的。

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呀。

谢谢大家评阅,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