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左衝右突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一回,發生在姜維北伐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姜維、夏侯霸、鄧艾和鄧忠。原文如下:


三國成語故事:左衝右突


(姜維)再與夏侯霸商議曰:“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邽。上邽乃南安屯糧之所;若得上邽,南安自危矣。”遂留霸屯於武城山,維盡引精兵猛將,徑取上邽。行了一宿,將及天明,見山勢狹峻,道路崎嶇,乃問嚮導官曰:“此處何名?”答曰:“段谷。”維大驚曰:“其名不美:段谷者,斷谷也。倘有人斷其谷口,如之奈何?”正躊躇未決,忽前軍來報:“山後塵頭大起,必有伏兵。”維急令退兵。


三國成語故事:左衝右突


師篡、鄧忠兩軍殺出,維且戰且走,前面喊聲大震,鄧艾引兵殺到:三路夾攻,蜀兵大敗。幸得夏侯霸引兵殺到,魏兵方退,救了姜維,欲再往祁山。霸曰:“祁山寨已被陳泰打破,鮑素陣亡,全寨人馬皆退回漢中去了。”維不敢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後面鄧艾急追,維令諸軍前進,自為斷後。正行之際,忽然山中一軍突出,乃魏將陳泰也。魏兵一聲喊起,將姜維困在垓心。維人馬睏乏,左衝右突,不能得出。蕩寇將軍張嶷,聞姜維受困,引數百騎殺入重圍。維因乘勢殺出。嶷被魏兵亂箭射死。


三國成語故事:左衝右突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姜維再度發動北伐,企圖經董亭突襲南安。誰知這一計策被鄧艾識破,曹軍隨即在段谷一帶設伏,三路夾擊,將姜維擊敗。此後,曹魏將領陳泰又率軍攻破北伐大軍的重要據點祁山寨,令姜維陷入重圍。幸虧此時蜀漢蕩寇將軍張嶷前來救援,終於掩護姜維撤回漢中,但張嶷卻死於亂軍之中。


三國成語故事:左衝右突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左衝右突”, 意為向左邊衝擊,向右邊突圍,形容突圍時的艱苦奮戰。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首創的一句成語。


三國成語故事:左衝右突


小說中描述的此次段谷之戰,在歷史上的確出現過,時間是在蜀漢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據《三國志·姜維傳》載:“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謝過引負,求自貶削。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由於此戰的失利,姜維不得不仿效諸葛亮,自貶為後將軍,這對於剛剛被晉升為大將軍的姜維而言,無疑是一次重創。

三國成語故事:左衝右突


不過,小說中提到的蜀漢蕩寇將軍張嶷在段谷之戰中陣亡之事,卻並非歷史的真實,而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歷史上的張嶷雖然的確是死於兩軍陣前,但時間並非是段谷之戰爆發的蜀漢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而是在蜀漢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三國志·張嶷傳》載:“延熙十七年也。魏狄道長李簡密書請降,衛將軍姜維率嶷等因簡之資以出隴西。既到狄道,簡悉率城中吏民出迎軍。軍前與魏將徐質交鋒,嶷臨陳隕身。”小說作者將兩個不同時期發生的故事混為一談,目的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為了壓縮姜維北伐的篇幅。


三國成語故事:左衝右突


說起張嶷這員將領,可謂蜀漢中後期的一員名將。《三國志·張嶷傳》載,他曾經常年駐紮蜀漢的南中地區,多次平定當地爆發的叛亂。為了穩定南中地區局勢,張嶷恩威並施,得到了當地各民族的尊敬。後來張嶷被調回成都時,當地百姓“扶轂泣涕,過旄牛邑,邑君襁負來迎,及追尋至蜀郡界,其督相率隨嶷朝貢者百餘人。”此後,張嶷又奉命來到北伐戰場,率領蜀漢精銳——無當飛軍浴血奮戰,屢立戰功,最終血染沙場,為蜀漢帝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三國成語故事:左衝右突


這裡附帶說一句,在張嶷歷任的職務當中,有一個職務值得關注。按照《三國志·張嶷傳》記載,張嶷被調回成都後,後主劉禪晉升張嶷為蕩寇將軍。這一職務在蜀漢將領當中還有一人曾經擔任過,他便是大名鼎鼎的關羽。單單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張嶷在蜀漢帝國的重要地位。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