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寫神,以神寓意:史達祖《雙雙燕》鑑賞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併。還相雕樑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誇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欄獨憑。

史達祖是南宋中期著名詞人,字邦卿,號梅溪,生於汴京。一生事蹟見諸史傳者甚少,只知道他曾為宰相韓惋胄堂吏,深得重用,韓伲胄被殺後,他也隨之貶死。留詞集《梅溪詞》。

借形寫神,以神寓意:史達祖《雙雙燕》鑑賞

史達祖工於詠物,其《雙雙燕》被譽為詠物詞之絕唱。一般而言,詠物詞極難寫,宋張炎《詞源》說:"詩難於詠物,詞為尤難。"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也說:"'詠物,至詞更難於詩。"

史達祖這首《雙雙燕》,因難而見巧,既寫出了燕子的特點,最後又由燕子寫到閨中的思婦,從而做到了詠物而不滯留於物,成為詠物詞中的上乘之作。

這首詞歌詠的對象是燕子。燕子歷來廣受歡迎,是我國文學裡的傳統題材,很多詩詞裡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在中國文人的筆下,最有名、流傳最廣的燕子要數劉禹錫的懷古名篇《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詞中,它輕盈的身態也經常出現,如"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怡似姬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蘇軾《少年遊》);"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趙估《燕山亭》);"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張炎《解連環·孤雁》)。

借形寫神,以神寓意:史達祖《雙雙燕》鑑賞

人們之所以這麼喜歡燕子,主要和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有關。據說,燕子是多情而懷舊的。民間就有"燕子歸來尋舊壘"的說法,晉朝人傅鹹在其《燕賦》序文中說:"有言燕今年巢於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看來,燕子的確是懷舊而多情的。除此以外,它還有很多寓意,如它總是在春天飛回來,人們便認為它代表的是春意,是春的使者、春的象徵。更重要的一點是,燕子有"雙飛"的習性。中國人最喜歡成雙成對的東西,如鴦鴛、比目魚、並蒂蓮、連理枝、雙飛蝶,等等,都是文人抒懷用得最多的意象,人們把成雙成對的東西看做是吉祥完美的象徵。史達祖專門創造的詞牌《雙雙燕》恐怕也正是從燕子雙飛的習性來考察的。

下面我們來欣賞這首著名的詠燕之作。

前三句並未直接寫燕子,而是暗示燕子的出場。首句"過春社了"點明其出現的時間是在春天的"社日"(即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第二句"度簾幕中間"寫燕子快速飛過的樣子,"度"即飛渡,"簾幕中間"暗示這戶人間的富貴。第三句應該是燕子的感覺,"去年塵冷"意思是說去年的舊巢積滿灰塵,冷冷清清。當然也可以理解為這戶人家還像去年一樣冷冷清清、毫無人氣。那到底住還是不住呢?接下來的兩句"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併。還相雕樑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寫的是燕子選巢的一幕。"差池"出自《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一般用來形容燕子飛翔時兩翅參差不齊的樣子。想要飛入舊巢,但又想另築新巢。"相"是仔細地看。把雕花的屋樑和繪有圖案的屋頂看了又看,還是沒拿定主意,所以兩隻燕子不停地在屋樑之上嘀咕。賀裳《皺水軒詞筌》: "常觀姜(夔)論史(達祖)詞,不稱其'軟語商量',而賞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項羽學兵法之恨。"他非常稱賞這一句。的確,"軟語商量不定"把燕子擬人化,貼切地寫出燕子擇巢的徘徊之狀,把燕子在做巢前的呢喃叫聲,真實地呈現出來了。上闋結尾兩句"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再度展現燕子飛翔的輕盈姿態。看來,燕子決定還是選擇住舊巢,但舊巢需要銜泥修理一下,所以從花梢之上飄然飛過,在紅色的花叢上飛出一道翠綠色的暗影。燕子在春天裡開始它忙碌的生活。

借形寫神,以神寓意:史達祖《雙雙燕》鑑賞

下闋緊接著上闋的意思來寫燕子"銜泥築巢"。"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竟誇輕俊"意思是說燕子飛過長滿花草的小徑,找到了溼潤的長有芹草的泥巴,叼著它忙著回去築巢。一前一後相互貼著地面飛過,就好像是在向人們誇示自己的輕盈俊俏。"芹泥"出自杜甫《徐步》"芹泥隨燕嘴"。貼地而飛,是燕子的習性,是為了捕捉地面的蟲子,並不是故意為之,但"競賽""誇美"的寫法把燕子的動作寫成故意如此,就更富有生機了。接下來,"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寫時間到了柳色變淡、花色變暗的.傍晚時分,燕子帶著一天的勞累飛入鳥巢。"看足"兩字寫盡雙燕遊春之樂,還暗含"只管自己快樂,未顧他人憂傷"之意。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賀黃公謂姜(夔)論史(達祖)詞,不稱其'軟語商量',而稱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項羽學兵法之恨;然'柳昏花暝',自是歐、秦輩句法,前後有畫工、化工之殊,吾從白石,不能附合黃公矣。"賀裳讚美"軟語商量"句,認為"柳昏花暝"描繪不夠深入。王國維卻不同意賀裳的看法,認為"柳昏花暝"才是寫得最好的,認為"軟語商量"是"畫工",只是把燕子的特點"畫"出來了;"柳昏花暝"則是"化工",即造化生成,它的境界要高於畫工。對於王國維的這個認識,我們要結合這首詞的最後幾句才能充分體會到。

借形寫神,以神寓意:史達祖《雙雙燕》鑑賞

"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欄獨憑。"燕子歸巢之後,睡得既安穩又香甜,但它卻把別人託給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給忘記了。原來,從南方飛回來之前,一位天涯遊子曾託它帶回來一封"芳信",但它們只顧自己雙宿雙飛,把這件事給忘記了。害得閨中待信的少婦愁損了雙眉,每天倚欄遠望。思婦的痛苦是由燕子延誤"芳信"所造成的,而燕子延誤"芳信"的主要原因是"紅樓歸晚",而晚歸的原因是它們"看足柳昏花暝",前後關聯緊密,"柳昏花暝"四個字不只是單純的寫景,也是燕子的感受,"看足"二字又大有玩賞、把玩之意,於是,這句就不光是寫景的句子,還有強烈的情感蘊涵其中,它比"軟語商量"這一單純的動作描寫更富有情味,所以王國維認為它是"化工"之作,無疑是非常有道理的。

借形寫神,以神寓意:史達祖《雙雙燕》鑑賞

最好的詠物詞,往往介於"似"與"不似"之間,即不能只停留在"形似"層面,還要求"神似"。但要想達到"神似",必須如王國維所說的"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間詞話》)。史達祖的這首詠物詞,巧妙之處在於,詞人並不滿足於對燕子外在形象的描寫,而是將人生情懷注入其中,既寫燕子擇巢時的徘徊之狀如"軟語商量不定",又寫燕子歸巢後的安逸之情如"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巧妙地把燕子定位為信使,並由"芳信"引出寂寞的思婦。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

這首詞被稱為絕唱,原因不一而足,但其中的兩點是最值得我們注意的。

第一,用獨特的敘述視角"借形寫神"。本詞采用第三人稱,一反以人為主體的寫詞常規,從旁觀者的角度,以燕為主,而讓人成為陪襯,紅樓思婦的愁苦,倒成了燕子自由、幸福生活的反襯。這樣寫非常利於寫出燕子的外在形態、動作行為以及幸福心理。卓人月《詞統》:"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白描高手。"是也。

第二,採用寄託的藝術手法"以神寓意"。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詠物說到底為的是抒情,無論是快樂的燕子,還是孤單的燕子,無非是詞人心情、際遇的寫照。因此,託物言志是詠物詞的落腳點。從全篇來看,燕子的遷徙生活是如期進行的,冬去春來,毫不失約。而人,無論是浪跡天涯的遊子,還是偏安江南的統治者,卻似乎生活在"不歸"的悲劇中。從這點來看,本詞也似乎包含著某種對人生的感喟和寄託。史達祖在《雙雙燕》中寄託了什麼寓意呢?這個問題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據鄧廷楨《雙硯齋隨筆》載:"史邦卿為中書省堂吏,事韓伲胄久。嘉泰間,伲胄亟持恢復之議,邦卿習聞其說,往往記之於詞。如《雙雙燕》……大抵寫怨銅駝,寄懷毳幕,非止流連光景、浪作豔歌也。"又據陳匪石:"如以寄託言,則紅樓歸晚以下六句,譏不思恢復,宴安鳩毒之非,喻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苦……微而顯,志而晦。"這一切,詞人並未明言,而是讓所詠之物自己來"言說""表現",故《雙雙燕》一詞充滿意蘊,餘味不絕。

借形寫神,以神寓意:史達祖《雙雙燕》鑑賞

全詞用字生動準確,前後關聯講究。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說:"'欲'字、'試'字、'還'字、'又'字入妙,'還相'字是星相之相。"四個虛字層次清楚,一層又一層地把燕子的細微變化栩栩如生地傳達出來。寫燕子用"相併",寫思婦用"獨憑",用燕子的雙棲雙宿來反襯思婦的孤單寂寞,這些巧妙的處理被王士禎評價為"詠物至此,人巧極天工矣"(《花草蒙拾》)。所以,史達祖的《雙雙燕》是不可多得的詠物詞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