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疲乏力、四肢困重、食慾不振……可能是體內溼氣太重了!祛溼養生請看這幾招

4月20日是穀雨節氣,穀雨過後,春天將去。隨著氣溫升高,人體內熱和溼氣結合在一起,易形成溼熱。為此,養生應遵循此時的節氣變化,針對氣候特點進行調養,瞭解溼氣過重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並及時作出相應調整。

中醫上所講的溼氣分為兩種

中醫講的溼氣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感受外感六淫之邪,也就是風、寒、暑、溼、燥、火當中的溼邪而引起;另一種是由於內生五邪,也就是風、寒、溼、燥、火當中的溼,它主要是由於肺、脾、腎氣的不足,特別是脾氣的不足,使脾的運化功能失常進而出現水溼。

石家莊市第五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劉洪德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讓人產生溼氣,如愛吃生冷食物、愛飲酒、愛吃甜膩食物、運動少、睡眠不足等。同時,長期游泳的人也容易被溼氣困擾。

■提醒:溼氣太重的話,常常會出現神疲乏力、無精打采、四肢困重、食慾不振、頭髮油膩等各種不適,嚴重者會出現各種疾病,如肥胖、脂肪肝、哮喘、高血壓病、心功能下降、心腦血管病甚至惡性腫瘤等。

兩方面可判斷體內有無溼氣

溼氣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石家莊市第五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治醫生張克表示,大家可從以下兩方面來判斷身體內是否有溼氣。

一看舌苔。正常的舌應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薄薄的舌苔,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而且有溼氣;如果舌苔粗糙或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鮮紅無苔,則說明體內的溼氣比較嚴重了。

二看大便。正常的大便應該是“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型,很通暢”。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就說明體內有溼氣:一是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二是大便不成形,結束之後總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

■提醒:有部分人總感覺睡意不斷,或感覺頭上有種東西裹著,或感覺小腿肚子發酸、發沉等等,也可能與體內的溼氣重有關。

用紅豆、薏米祛溼因人而異

生活中,紅豆薏米湯是人人皆知的祛溼食物。對此,石家莊市中醫院製劑室副主任彭安堂表示,赤小豆,色紅入心,有補氣養血的功效。經常吃赤小豆有減肥作用,也就是說有利水、消腫、健脾之功效。薏米在中藥中稱為薏苡仁,可以消水腫,健脾胃。薏米赤小豆是食補的首選,不但有祛溼消腫的作用,同時可減輕脾胃的負擔。

作為養生湯,紅豆薏米湯基本上沒有副作用,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食用。因為薏米紅豆都屬偏寒性食物,寒性體質的人儘量少用;薏米有粘性且含有較多的糖類,吃多了不容易消化,加重胃的負擔,因此消化不良的病人不宜吃;薏米本就難以消化,紅豆蛋白質含量高,吃多了也不容易消化,便秘的人也不建議食用。

■提醒:紅豆薏米湯中的紅豆特指的是赤小豆,是豆科植物赤豆的種子,豆呈細長形,祛溼功效強,供藥用。薏米則儘量選擇小薏米,呈青白色,白中帶青,大薏米則呈黃白色,白中帶黃。大薏米沒有藥用功效,小薏米才適合藥食同用。

做到這些可以遠離溼氣困擾

臨床病例顯示,只要體內溼氣少了,就能遠離很多疾病的困擾。彭安堂建議,大家日常生活中要積極預防溼氣的產生。

■提醒:加強鍛鍊,適當出汗:堅持加強體育鍛煉,擴大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運用物理方法排除體內的溼熱之氣,以與外界達到平衡。

預防外溼侵入身體:洗浴、洗衣服時最好用熱水,儘量避免淋雨。洗澡後要儘快擦乾,特別是頭髮、胳肢窩、腳等處一定要擦乾。

多吃健脾祛溼之物:薏米、白扁豆、冬瓜、綠豆、西瓜翠衣等,都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

少吃甜蜜生冷之物:中醫認為“甜膩生溼”,所以喜歡甜食的人需要忌口。同時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果蔬,也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進而產生溼氣,因此要適量食用。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房間裡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地板溼了要立即拖幹,免得溼氣滯留;如果室外溼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保持空氣對流。

要保持衣物的乾爽: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等,都能有效減少體內溼氣的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