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為何越來越貶值?

用戶102195459969


一句話,就是貨幣超發。1.每年天量的貨幣投放,M2的數量等於美日歐總和(所以對應的我們的房產市價也等於它們的總和);2.出口順差,國家持有外匯儲備,再發行等額人民幣給外貿企業;3.賣地收入,因為土地出售價格遠遠高於本身包含的勞動量(價值),賣地超額收益等於地方政府發行貨幣。幾個因素綜合作用(當然最終表現就是貨幣超發),然後就這樣了……


怡江風331


現在人們總是感覺到,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過去一百元錢還能花幾天,現在一百元錢只要跑一次超市或菜場就花沒了。同時,退休工人的工資和各城市的最低工資標準線卻在年年上調,這些都在暗示,國內的確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因為只有調高弱勢群體的收入水平,才能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過去面對每一次通脹來襲,國內經濟學家都表示,適當的通脹對經濟有利,可以推動經濟穩增長,但過快的通脹回升,則會對產生負面影響。而且通貨膨脹趨勢一旦形成,再要回收起來就難了。不過,我們認為錢越來越不值錢,這肯定是超發的結果,是一種貨幣現象。那麼,老百姓為啥會時常感覺到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呢?這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首先,過去中國工薪階層的收入是被長期壓抑著的,近十多年被完全釋放出來了,十年前三四千元工資覺得收入不低,現在八九千元的收入也不覺薪水有多高。正因如此,中國的人口紅利時代已告中止,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都已經移至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廉價勞動力已不再是中國職工的代名詞。

再者,國內的貨幣購買力越來越不如過去,主要與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有關。中國的經濟主要靠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來拉動,而房地產和基建投資都需要消耗掉大量的基礎貨幣,而大量基礎貨幣流向社會時,購買各種建材物資,國內物價沒有不漲的道理。美國的核心CPI為啥會如此穩定?就是美國經濟主要靠民間消費來拉動,這樣才能保持穩健的發展。

再次,每當國內經濟發生下行趨勢,內地貨幣政策就要全面寬鬆,這樣雖然能給經濟帶來短暫的剌激,但長期會造成通脹來襲。靠貨幣寬鬆來剌激經濟會存在二大問題:一方面,如果每次經濟下行,只願意採用貨幣寬鬆這種打雞血療法,而不重視調整經濟結構。那麼,貨幣寬鬆越往後,對拉動經濟的效果會越來越弱。

另一方面,寬鬆的貨幣政策,也要跟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配合,主要是大刀闊斧的減輕實體經濟的稅費負擔,給實體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如果僅是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剌激經濟增長,而金融體系內的流動性又不願意流向實體經濟,更願意流向虛擬經濟領域,那對於國內經濟是百害而無一利,只能發生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以及資產泡沫。

最後,中美兩國長期的貿易順差,也是導致中國居民手中的購買力越來越弱的原因之一。每年中國向美國出口了大量的廉價商品,而換來不是相對等的商品,卻是花花綠綠的美鈔。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結售匯制度,進來多少外幣就要換成相應等值的人民幣,這等於流入中國的資金越多,我國央行就要被動投放更多的人民幣。

更關鍵的是,中美兩國保持著巨大的貿易順差後,中國方面無法從美國那邊買回相等數量的商品來,因為美國的很多高端製造商品和高新技術都是禁止向中國出售的。這就導致了,中國輸美商品越多,只能去購買美國國債,而無法換來相等值的商品,而國內商品因大量出口而減少了,再加上國內貨幣超發,錢越來越不值錢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未來人民幣購買力相對於過去可能會有所改善,這既有中國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貨幣購買力需要穩定有關。另外,中國經濟結構也正在轉型,以後將減少對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的依賴度。更關鍵的是,中美貿易順差未來會大幅收窄,因為合適的貿易順差,更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平衡。總之,未來幾年國內的通脹率肯定會比過去有所改善,人民幣購買力會處於小幅貶值的狀態,我們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不執著財經


當貨幣供應量過多時,錢就會越來越貶值。

我們現在越來越能夠感受到,錢越來越貶值了,十多年前5毛可以吃碗粉,而現在一碗粉怎麼說也得5元了,那是為什麼?因為央行印發投向市場的貨幣實在是太多了。


我們先看M0的供應量

M0是指流通在市場上的現金量。

在1990年M0的貨幣供應量約為2644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了73000億元,2018年的M0貨幣供應量是1990年的約27.6倍。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我們先看M1的供應量

M1指的是狹義的貨幣供應量,是指M0加上活期存款。

1990年M1的貨幣供應量約為6951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了552000億元,是1990年的大約79.4倍。

我們先看M2的供應量

M2指的是廣義的貨幣供應量,指的是M1加上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還有一部分證券客戶保證金的數額。

1990年M2的貨幣供應量約為15293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高達1827000億元,是1990年的大約119.5倍。

為何M1和M2的增長倍數比M0要高出那麼多?是因為隨著發展,大家儲蓄的習慣已經養成,大家都把錢存入銀行後,由於貨幣乘數效應,使得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增多。很簡單的例子說明,比如甲持有一百元現金,他把錢存入銀行後,假設存款準備金率為20%,銀行上交20元的準備金到央行的賬戶後,剩下的80元便可以貸向資金需求者,然後獲得貸款的人也會把錢存入銀行內,那麼銀行除去繳納的16元,剩下的64元又可以貸給需要得人,以此下去,20%的存款準備金率最終會翻五倍,也就是貨幣乘數為5。


當經濟面臨著下行壓力時,往往有幾種選擇,一種是使用貨幣政策,通過調節貨幣的供應量來調節經濟,第二種是財政政策,通過調節稅率等手段來調節經濟,第三種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同時使用,雙重作用一起調節市場。

但是目前來說,我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時候,大部分時候都採用的是增加貨幣的供應量來調節經濟。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我國就提出了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政策,但是這些錢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央行增加貨幣供應量來提供的,同時從去年開始,我國經濟面臨著下行的壓力,央行採取的策略就是通過定向降準提高貨幣供應量來提振經濟。

所以說最近的降稅政策是一個好的政策,可能會比增加貨幣供應量產生的效果好。很多時候降稅也是行之有效的一條途徑,降稅不一定就代表著政府的稅收會減少,降稅的同時勢必會提高市場的活力,減少企業的成本,提高企業積極的創新能力,往往會提高市場中企業的數量,稅收一定會降低。所以說與其把錢送給別人去創新,還不如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能創新、想創新的人去創新。


與財為伴


因為物價在上漲,貨幣量在增加,30年前1塊錢約可以買到一斤豬肉,現在一斤豬肉要十幾塊。這些主要是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導致的。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全世界今年貨幣總量只有1000元,總共有1000個蘋果,每個蘋果價格是1塊錢。明年政府發行貨幣,全世界的貨幣量增加到4000元,蘋果的產量增加到2000個,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那蘋果的價格漲到2塊一個,上漲了100%,我們手上的錢去年可以買到1個蘋果,今年可能只能買到半個。

1、過去20年,CPI年平均漲幅1.99%

2、過去20年,貨幣量M2年平均漲幅15.38%


互金圈


錢為何越來越貶值。原因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每十年都會遇到一次大的通貨膨脹,五年會遇一次小的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貨幣的超發,可是世界各國每當經濟出現問題後,解決經濟難題的方法就是增加貨幣發行量,2008年金融風暴過後,美國九年的時間貨幣增加了三倍,而世界各國都跟著美國增發貨幣,我國近十年的貨幣發行量也增加了三倍。最近十年我國的M2的增速每年都超過8%。

而從2008年到2018年世界各國增加了貨幣的發行量,經濟還是沒有出現大幅增長,只是大部分國家的經濟是穩定的,既然世界各國這十年都在增加貨幣發行量,經濟又沒有在投放大量資金的情況下發展得非常好,那麼,世界各國的央行就不會縮表,也不可能把這十年增加的貨幣收回,能夠做到現在減少貨幣發行量的增加就不錯了,何況新興國家經濟沒有起來,還在繼續增加貨幣發行量,想通過投資拉動經濟的增長。這種通過增加貨幣發行量來擴大經濟發展的模式就會為下一個五年,下一個十的通貨膨脹留下難題。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錢越來越不值錢。

貨幣的貶值是增加貨幣發行量發展經濟的結果,不增加貨幣發行經濟無法維持增長,就業問題無法解決,經濟的問題就更麻煩。因此,世界各國都會選擇增加貨幣發行量,當然是適量的增加貨幣發行量來維持經濟的增長,讓錢越來越不值錢,這就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長遠看,紙幣永遠會貶值。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p.s.有很多人問加頭條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麼加入圈子?

答:我現在只在圈子裡回答粉絲的提問,加入皓脈投融資聯盟,為你解決投資難題和融資難題。為個人解決投資賺錢的問題,為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資本運作和產業升級問題,建立企業融資平臺。

加入圈子的方法:直接點擊這篇文章的下方“所屬圈子”即可加入。或者首先點擊到我的首頁,在導航條中最後一個是:圈子,點擊加入即可。加入後,你每天可以在“我的書架“查看更新,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問,我都將免費為您解答。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第一,糾正題主一個錯誤概念:錢並非越來越貶值,相反,在我國曆史上,也就近百年,出現過若干次錢在國內升值的情況。

這個歷史階段,就是我國的清末民初的階段。

這裡涉及一個金融概念——磅虧。

這段歷史很屈辱,而且那個時候我國的金融人才很少,所以我們在隨後回顧歷史的時候,歷史書上也很少講(大概研究歷史的人也不太懂金融吧)。

這個背景是,晚清簽訂了很多屈辱條約,包括還數億兩白銀。而這數億兩白銀,晚清無力償還,所以就只能借國外的銀行。

這個背景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當時的歐洲,用的貨幣不是白銀,而是黃金。

用今天的話叫做,歐洲是金本位,中國當時是銀本位。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晚清雖然是要還白銀,但是借錢合同上,卻是用金本位下的“英鎊”作為簽訂貨幣的。

這個過程就是,每個月大清還錢的時候,還的不是白銀,而是需要用白銀在國際貨幣市場上買英鎊,用這個英鎊來還錢。

這個大家都懂了吧,所以每當大清要還錢的前後幾天,國際上的炒客,就會瘋狂的炒英鎊,把英鎊的價格(相對於白銀)炒的很高,而大清必須用更多的白銀,才能買到同樣的英鎊來還錢。

這種因為英鎊匯率而產生的虧損,叫做磅虧。

可見,國家沒有貨幣權,沒有金融人才,只能任人宰割。

故事還沒有完,而在這個時候,大清國內的白銀供應量就會減少(還債了),這種貨幣量減少,在當時,就是貨幣緊縮。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時的錢(白銀),在那個階段,其實是對國內是升值的。

問題是,這種不正常的升值,我們要來幹嘛?


同樣還有一段日子,我國的錢也是升值的,清朝中後期,這裡比較複雜,涉及到美洲白銀開發,大量白銀流入中國,拿破崙戰爭後白銀中斷流入中國而導致的白銀流通量變少(中國很少自產銀),這段時間嚴格意義上來說,白銀在中國也在升值。——這段歷史比較複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我再詳細補充。


好,但是我們還是要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為什麼錢(這些年看來)越來越不值錢。


【根本原因】是:最後一個金本位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撕毀。


我們今天叫美金,是因為美元在建立的時候,是真的可以用美元換黃金的(大家注意,剛剛說了,西方是金本位),佈雷頓森林體系的重點就是,美元與黃金是對應關係。


但是在上個世紀後期,美國因為自身的壓力,無法承擔這種對應關係,所以撕毀了佈雷頓森林體系,而僅僅以美國的信用作為背書,發行美元。


我們知道,黃金的產量相對穩定而緩慢,所以只要是金本位,就很難出現錢不值錢的情況,但是一旦貨幣與黃金這種相對穩定又確定的物質脫離,那就脫離了錨點,長期來看,一定是通過膨脹的。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其他一些答案大家隨便看一兩個就知道了,什麼通過通貨膨脹來收取財富啦,什麼刺激手段啦,什麼M2之類的術語——但是大家要清楚,這些把你腦子弄糊塗的術語,都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貨幣已經脫離黃金這種與現實世界對應的,難以快速產生的物質的對應關係,才有可能被美國等國家,以及其金融機構創造出來的一個個金融概念以及理論所解釋。


坦白的說我也很奇怪前面幾個答案沒有提到佈雷頓森林體系,大概幾個大V都覺得大家應該知道吧,但以我平時的溝通,身邊的人對這段時間的歷史不太瞭解——就像不瞭解清末民初的磅虧一樣。


最後我再說說對通貨膨脹(錢不值錢)的個人看法。


從個人角度來說,錢更值錢是好事,但是從整個社會來說,不見得。


為什麼呢?


我們想一個道理,錢的本質,其實是與整個社會上的商品對應的一種數字符號,如果錢一直在升值,意味著每生產一個商品的價值就在下降,這樣長期下去,生產商品的生產者,就難以再有生產的慾望,而轉向不斷存錢(因為錢總會升值,我幹嘛還要生產東西呢?)

這樣會帶來整個社會上層面的商品的減少。

而社會的平均財富增長的本質,恰恰是商品的增長——而不是錢的增長。

這意味著,錢越值錢,整個社會創造的財富(長期來看)就會越少。

這顯然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


所以這裡就有宏觀和微觀的矛盾。


當然,以上的描述並非學術上的嚴苛描述,但是我想這樣說更直白一些,畢竟我們不是在上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課對吧?


實際上,微觀上的獲益與宏觀上的共損往往是伴生關係(既微觀上的獲益是以宏觀上的損失為代價的),比如我最近一直髮文的996,就是這個典型特點。(具體可以關注我看我別的文章和回答)


好了,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到此為止。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沒有和大家講基本的經濟學原理,而是在講故事,原因是我覺得,金融相關的東西,我們平時本身就接觸的少,如果談一個就要說原理,很多人都被嚇跑了。


當然如果大家不喜歡這樣的講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隨後我會改進。


原創不易,大家覺得不錯,麻煩點一下下方的廣告支持一下沐雨。

我是江南沐雨,《眾神聊齋》作者。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為什麼錢越來越貶值,最為關鍵的原因無非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遠遠高於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所致。30年前,30元可以過一個月,現在的30元連一天都過得不容易,這就是物貨幣超發導致貶值,從而使得物價上漲。

一個地區一定時間內,其財富總量是固定的,比如我們假設A國2018年全國的財富總量折算為1萬臺手機,如果這時候A國發行1000萬元的貨幣,那麼1臺手機就是1000元,假設A國發行5000萬元的貨幣,那麼1臺手機就變為5000元了。因為社會的財富沒有變化,發行的紙幣越多,那麼其價值就越低。

社會財富與M2

一個地區或者國家,一定時間內的社會總財富可以用GDP來表示,GDP在增長,相應的貨幣也要增長,如果兩者一直相等,那麼物價就會一直保持平穩,但是當貨幣的增長量超過GDP增長時,就會出現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情況。

貨幣的發行量我們可以用M2來表示,M2俗稱為廣義的貨幣供應量,它是用來反映社會上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

如下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截止2017年末,我國的M2數量已經超過GDP的一倍以上了,也就是說我們實際僅需要82.71萬億的貨幣量,但是現實中卻發發行了167.68萬億的貨幣量。最近幾年M2的每年的增加額都高於GDP的增加額,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到物價一直在上漲,貨幣不斷在減值。

以最新的2018年為例,根據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我國M2餘額182.67萬億元,較2017年末增加14.99萬億;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GDP總額為總值90.03億元,較2017年末增加7.32萬億元。

也就是說2018年,我國的社會新創造出來的總財富僅僅增加了7.32萬億,但是我國新發行的貨幣量卻達到了14.99萬億元,貨幣發行量比財富多了7.67萬億元,因此貨幣肯定貶值,而物價不斷上漲。


鯉行者


錢貶值幕後推手,經濟學有個有趣的稱呼看不見的手,它就是通貨膨脹。經濟增長通脹是不可避免的話題,適當的通脹對經濟是有利的,可以推動經濟,但是凡事過猶不及,任由通脹走高,也是高風險隱患。

通脹是怎麼讓錢貶值呢?貨幣是國家財富的價值體現,理論上也就是說財富價值和貨幣價值是對應的,但是事實由於多種原因,貨幣超發是常態,而這些貨幣通過基建,地產等項目投入市場,給工廠提供更多訂單,工廠再把這些錢通過薪資給職工,職工拿到錢再去消費,從而推動通脹。

那麼物價為什麼會提高呢?在社會財富本身不增加,通過需要房產價格,人工價格,這就是泡沫,超發的貨幣應對泡沫價值,適當的泡泡是好的,過大則是隱患,在價值不變情況下超發貨幣,標的價值虛高,就會稀釋貨幣本身價值,購買力就會下降,讓我們手裡的錢變相貶值。物價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薪資提高,看似錢多了,實則購買力下降了。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財經


在遠古時期,人類的活動是以群居為主,沒有物物交換、沒有貨幣。一群人外出打獵,回來以後將食物平均分配。

但是,平均分配的制度並沒有維持很長時間,一位有的人出力多,有的人出力少,明顯不公平。所以開始按照多勞多得的方式進行分配打獵回來的食物。

有的人“戰鬥力”顯著,分到的食物特別多。隨著部落與部落之間的聯繫,有的部落會打魚,有的部落會養殖,有的部落會種植。那麼,這時打獵回來多的食物,吃不完,就有了物物交換的發生。

一隻羊可以換五把斧頭,一把斧頭可以換一隻雞,一隻雞可以換二十斤米,十斤米能夠換一個竹筐。

在這種物物交換的情況下,如果有一隻羊,應該如何換成大米或者竹筐呢?會是很麻煩的流程,先換成斧頭,再換成雞,然後才能夠換成大米與竹筐。

在物物交換逐漸頻繁的過程中,開始有了固定物物交換載體的意識。一時間又找不到什麼好物物交換的載體,貝殼、烏龜殼等成為了計價媒介。

但是,貝殼、烏龜殼,到處都是的,一些投機倒把的人,去海邊、河邊撿來就能夠交換商品。因為這個東西太多了,一些人可以不用做任何的勞動就能夠換得食物、商品。

人們發現這個東西實在是太廉價了,所以也在拒絕使用。這時銅、白銀、黃金出現了。

由於製作工藝複雜,一時間不能被大量的被開採出來。所以,銅、白銀、黃金成為了古代最主要的貨幣,擔任起了物物交換的媒介。

隨著人口的增加,銅、白銀、黃金的數量也在增加,但是人口的增長速度、各類資源、商品的增長速度與黃金、白銀、銅的增長速度呈現著一致性。所以,黃金在同比增長相同的基礎上,沒有貶值。

進入近現代社會,印刷技術的提升,世界開始廣泛使用紙幣進行結算。

加上世界存在戰事,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各國為了更好的阻止黃金外流,所以通過紙幣兌換黃金的方式,將紙幣推向國內、推向世界。

在這裡就形成了紙幣代替黃金、白銀、銅成為市場主要貨幣的呈現。

黃金是資源,而紙幣則不是,紙幣可以通過印鈔機進行印刷,並沒有數量上的限制。

最開始大範圍流通紙幣的階段,通常使用的為“金本位”制度,也就是說貨幣掛鉤黃金,多少的貨幣等於多少計量的黃金,能夠兌換多少黃金。

當時,國際貿易的加深,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加速了這種關係的宣佈結束。目的則是,遏制黃金外流。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確定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也是以黃金作為基礎,紙幣計量黃金的方式。

最終,仍舊是宣佈結束。

之所以為什麼結束?就是因為,貨幣與黃金的不等量關係。

黃金是資源,在一定程度、一定時間內具有不可能能巨幅增長性。但是,貨幣則不同,貨幣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通過印鈔機加速流動於市場。並且,進入21世紀以後,電子化、信息化的推進,甚至說達到了“無現金”化時代,不需要“印鈔機”都能夠將貨幣流通於市場。

貨幣,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增加,而黃金則不行,市場中的商品、資源也不行。

既然貨幣能夠增加,對應著的資源、商品、黃金並不能同比增加,那麼資源、商品、黃金的價格就會上漲。貨幣呈現的則就是貶值。


厚金說


全球絕大部分國家的貨幣都是在貶值。以2017年為例,在統計的181個國家中,居民消費價格年度通貨膨漲率大於0的國家有175個,只有6個國家沒有通脹。即,貨幣貶值覆蓋面高達96.7%。

及時是物價控制得相當強穩定的發達國家也出現了通脹,在2017年美日德英法的通脹率分別是2.13%、0.47%、1.73%、2.56%和1.03%。至於市場體系不健全的國家,通脹率超過10%的有很多,比如津巴布韋、委內瑞拉、南蘇丹、海地、尼日利亞、埃及等等。

那麼為什麼通貨膨脹或者貨幣貶值會在世界各國存在呢?主要原因是貨幣當局會可以維持一個相對溫和的通脹率。為什麼要維持溫和通脹。有兩個原因。

第一,維持溫和通脹有利於刺激經濟發展。

有了通脹的預期,企業和居民就會用動力去創造更多的財富。什麼是抵禦通脹的最好辦法?就是努力創造新財富。但至於政府有沒有能力維持溫和通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旦把握不準,惡性通脹就來了。

第二,通貨緊縮會抑制經濟發展。通貨緊縮意味著只要把錢放在抽屜裡就能增值,不需要幹什麼財富就能增加。有這麼好的事,誰還會努力地去工作。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以來,長期陷於通縮泥潭。1995年至2018年,日本有13個年份處於通貨緊縮狀態。伴隨著通縮,日本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過去23年,日本實際GDP增長率只有25%左右,年均增速不足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