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組建湘軍時的重要武器,使用簡單直接,專事猛烈劈砍!

清晚期之前,軍隊中"大刀"的概念多指長杆大刃之刀,類似偃月刀形。短柄大刃之刀,單手稱撲刀,雙手稱寬刃扁刀,並不叫"大刀"。嘉慶時期,內亂紛起,因八旗、綠營戰鬥力迅速下降,清廷只有依靠團練平亂,各類地方性武裝勢力迅速擴張。咸豐三年(公元1854年),曾國藩亦借鎮壓太平天國之機組建湘軍,兵源多為各縣曾經訓練之鄉民。這類地方軍隊組建匆忙,武器各異,朝廷也沒有能力為他們配備制式戰刀。不少民團、鄉勇使用的多是私造兵器,其中短柄寬刃砍刀因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易於使用且威力強大,成為最普遍的兵器,其大體形制更加趨於簡單。至清末民初,基本轉化為近代大刀,"大刀"的名稱也開始專指各式雙手寬刃砍刀。

曾國藩組建湘軍時的重要武器,使用簡單直接,專事猛烈劈砍!

大刀分環首和箍首兩種,以前者居多。刀鐔仍以銅鐵製造,除傳統的平面和折沿橢圓形或花瓣形外,還出現了"W"形、"S"形護手和"D"形柄欄,在近身格鬥中能夠更有效地保護使用者並絞奪對方兵器;刀身略有縮短,刀頭仍闊過刀根,但寬度有所減少;刀尖造型不再誇張,形狀也從斜銳轉向平緩;刀柄更加簡單,多以兩塊木片或竹片包裹刀莖,再纏裹布條、棉線、皮條或織葦;刀首鐵環多與刀莖一體打造,上穿紅綢。其使用簡單直接,專事猛烈劈砍。

曾國藩組建湘軍時的重要武器,使用簡單直接,專事猛烈劈砍!

清晚期鏤空金錢紋飾"馬到成功"銘牛尾大刀:此刀刃長66釐米,為牛尾刀種類中的魚頭造型。刀頭造型兇猛,手感輕靈,重心穩定。刀身兩側分別開有三道平行血槽,線條流暢規矩,血槽兩頭分別裝飾鏤空金錢紋飾,金錢為紅銅黃銅相嵌,做工精細。刀根兩側分別鏨刻龍紋和"馬到成功"銘文。刀柄原裝,"S"形銅質護手,護手上亦鏤空金錢紋飾,造型較獨特。

曾國藩組建湘軍時的重要武器,使用簡單直接,專事猛烈劈砍!

清晚期軍隊和各類地方武裝所用之大刀,種類繁雜,規格各異,這主要由於其不同來源所決定。至清末民初,除少量由官方指定製造外,多數均為民間私造和兵丁自備。而目前在考證清末民初大刀的形制和發展時,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是軍用、民用很難分辨,其中最重要的緣由就是當初這種混亂情況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