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說把錢存在銀行只會越來越窮,那麼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會選擇存在銀行?

蝦餃粉店


說這番話的人,是從銀行利息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係上發表的言論,確實閒置資金存在銀行時間越長只會貶值,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考慮把銀行存款當作理財的首選呢? 一是安全性最高,二是保本保息,三是理財投資者多為保守型的中老年齡段。

首先,銀行存款作為最安全的理財方式。存款是國內理財方式中最古老、歷史最悠久的理財工具,與其它的理財方式相比起來,存款實行“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媒介,更多的是經營的信用,它不會輕易破產垮臺,不會輕易給客戶造成經濟損失,到目前為止全國銀行破產的只有兩家。相比較而言,一些理財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就顯得風險性很大,倒是收益率挺高,但是隻不過是個預期收益,能不能轉化為實際收益還不一定,倒是垮臺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許多家。

其次,銀行的存款保本保息,其它理財方式做不到。銀行存款的原則之一就是存款有息,存一天就有一天的利息,以前銀行存款給付利息還要超過次日凌晨0點以後,現在已經有當天計息的產品了。銀行存款可以做到百分之百有利息,除了存款以外的產品,沒有哪個理財敢承諾保本保息,再說國家也不允許剛性兌付理財產品了,理財產品是虧損自負,不能保證有利息,風險自擔,可沒有理財保險制度出臺,理財發行單位包括銀行不會為理財風險買單。

再者,投資理財者還是中老年人佔大多數。不可否認很多有錢人去理財,去投資高風險產品求得高收益回報,但是在中國國內,有閒置資金的人群更多的來自中老年,這個年齡段的家庭花銷相對較少,比起剛成立的年輕家庭,中老年基本上沒有大項開支,主要是一些日常伙食費開銷,再說中老年這個年齡段相對比較 保守,對於理財風險的承受能力比較差,不再和年輕人一樣善於打拼冒險的,就穩穩當當存在銀行,旱澇保收拿兩個利息就好。

【總結】銀行的存款年利率最高只有5.45%,而近兩年的通貨膨脹速率平均接近7%,可以說存款是拼了命也會輸,但是理財就一定能贏嗎?超過6%以上的理財就可以算作高風險的產品,沒有一定的把握還是不要涉水高收益理財產品了,搞不好收益沒有撈到,本金也搭進去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更多的理財投資者看清楚這一點後,出於安全的角度考慮,寧可放在銀行貶值也不需要冒著本金虧損的風險押賭理財產品。


財富公元


目前銀行存款利率確實相對比較低,跟通貨膨脹率相比,銀行存款實際上是負利率,所以就有了錢存在銀行越存越窮的這種說法。

但為什麼錢放在銀行越存越窮,仍然有很多人把錢放在銀行呢?

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來跟你說一個真實的案例。

我之前認識一個阿姨是一個退休工人,一個月的退休工資有3000多塊錢,前兩年她手裡有幾萬塊錢的存款,但是當時的銀行存款利率也相對比較低。後來有某一個理財公司給她打電話宣稱一年的投資收益可以達到12%左右,而且沒有任何風險,這個阿姨對理財不瞭解,聽了那些理財客戶經理的一番胡吹亂捧之後,她就真的相信市場上有年化收益12%,而且沒有任何風險的投資,所以她就把5萬塊錢拿到那家理財機構去做投資了。

但一年到期之後,她去這家理財機構贖回資金才發現,這家機構資金出了問題,所以資金暫時不能拿回來,後來看了新聞上才知道這家所謂的理財公司其實就是一家P2P公司。這家P2P公司因為受到監管的影響再加上自己經營不規範,所以導致資金鍊斷裂,最後老闆捲款跑路了。

雖然後來經過公安部門以及法院的介入之後,客戶收回了一些錢,但很多人仍然有部分本金目前仍然沒有拿回來,包括那個阿姨所投資的5萬塊錢,直到現在只拿回3萬多塊,另外的2萬塊錢什麼時候能拿回來仍然杳無音訊。

最終這個阿姨投資5萬塊錢沒有獲得12%的年化收益,卻出現了百分之幾十的損失,這個產品也並非像那些理財客戶經理所說的沒有任何風險,而是風險大大的存在。

看完了上面我們說的這個例子之後,相信很多人就理解,為什麼現在銀行存款利率低,但仍然有很多人選擇把錢放在銀行。

雖然目前銀行存款利率相對比較低,但卻是最安全的投資方式之一,而其他理財渠道雖然收益相對比較高,甚至比通貨膨脹率還高,但是風險相對比較大。

銀行是我國金融業最核心的部門,也是老百姓存錢的最主要渠道,目前銀行存款可以保本保息,只要銀行沒有出現太大的風險,那存款到期之後基本上能夠連本帶息正常拿回。就算哪一天銀行經營不善出現破產了,但存款客戶50萬之內的本息仍然可以完好無損的拿回來,因為根據我國存款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50萬之內的本息是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可以無條件拿回,就算銀行破產了也會有存款保險基金代為償還。

所以儘管目前銀行存款利率相對比較低,但很多人仍然會選擇把錢放在銀行,至少把錢放在銀行能拿到多少收益心裡至少有底,雖然銀行存款利率跑不贏通貨膨脹,但至少可以獲得部分收益,降低錢的貶值速度。

除此之外,目前銀行的存款利率相對於其他理財渠道來說,收益率並不算太低。

過去幾年銀行存款利率低,因為當時老百姓可投資的渠道比較少,很多老百姓就算手頭有錢,想獲得更高的收益也沒地方投,最終只能選擇把錢放在銀行上,所以當時銀行不缺錢,給到的利率就相對比較低。

而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的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理財平臺異軍突起,老百姓可以選擇的投資渠道更多,所以很多人都把錢投在了其他收益更高而且風險相對比較低的理財平臺上,比如餘額寶。

也正是因為受到互聯網理財平臺的巨大沖擊,目前很多銀行吸收存款難度是非常大的,銀行再也不能躺著賺錢,最後各大銀行只能夠上浮更高的存款利率來吸收更多的用戶來存款。

目前有一些小銀行三年期的存款利率能給到4.5%以上,5年期的甚至部分銀行能給到5.45%的利率。而對於大銀行來說,目前大額存單是一個存款利器,20萬起認購三年期的利率基本上都能達到4.18%左右,這個收益水平不僅比目前餘額寶上的一些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更高,甚至比一些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還要高。

所以對於那些對資金流動性要求不高的人來說,在銀行存個三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能夠獲得利率還是相對比較可觀的,因此目前仍然有很多人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儘管目前我國銀行存款的新增速度比較慢,但從整體來說我國存款仍然是保持增長的。


貸款教授


有一句話叫:富人從銀行借錢,窮人把錢存在銀行。所以有人會衍生出來這樣一句話:把錢存在銀行只會越來越窮。


我要鄭重地說一句:千萬別聽那些人瞎扯淡,有了錢該存銀行還是要存。


富人為什麼會從銀行借錢?


富人一般都是開公司、做生意的,企業在經營和擴張的過程中,需要資金來支撐,尤其是前期資金投入較大,但是個人和企業在一開始沒那麼大資金怎麼辦?一般來說有兩種手段:一是從銀行借錢,然後用經營利潤去償還銀行貸款;二是從風投機構融資,擴充企業資本。


企業能融來資金,前提條件是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賺錢效應,銀行和風投機構只有看到企業有賺錢的可能才願意把錢借給他。如果企業經濟效益不好,沒有抵押物,虧損可能較大,銀行也不會借錢給他的。


企業的利潤增幅一定要大於銀行的貸款利率,從銀行借錢才有的賺。


總結就是:富人可以用這筆錢來賺更多的錢,用來擴大經營需要,才會從銀行借錢。


窮人為什麼會在銀行存錢?


窮人又不經營公司,不做生意,不需要融資,為什麼要從銀行借錢?首先,窮人沒有資質從銀行借錢,銀行也不會借錢給他;其次,窮人借來錢也沒有用,沒必要。


窮人有了錢,最好還是踏踏實實存在銀行,或是買一些穩健類的理財產品,只要能抵抗通脹、達到資產保值或小幅增值的目的即可。


窮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弱,儲蓄本來就不高,如果投入高風險行業,很有可能傾家蕩產,連日子都沒法過了。


所以,千萬別聽那些亂七八糟的話了,窮人有錢就是要存起來。


用戶96183972588



如果通脹率超過了存款利率,存錢肯定是要縮水。據統計局發佈數據,我國2017年通脹率為7.5%,2018雖然還未出爐,但有專家估計應該在5-7%之間,這樣回顧近5年的平均通脹率將達到8.4%左右,而目前最高存款利率不會超過5.5%。按照這種推算,所以存款一年至少縮水2.9%,通俗的說就是100元一年後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97.1元,存款會越來越窮,這是事實。

那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會選擇存在銀行呢?原因比較多。

一,銀行的安全性仍然被大多數人認可。新中國的銀行業歷史只有幾十年,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無論個人還是單位,日常收支都是依靠銀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金融行為日益普及,銀行不斷與更多的個人,家庭和企業建立密切聯繫。儘管存款利率不是很高,但數年來卻很少有銀行倒閉破產的,即剛性兌付率特別高,銀行非常安全已經在很多人心目中形成一種共識。


二,適合大眾投資理財的渠道和產品並不多。儘管金融業不斷髮展,金融產品也在不斷創新,但真正適合大眾的產品並不多。就目前投資理財市場觀察,要想超過平均通脹率8.4%的產品,主要有P 2P ,私募和信託產品等高風險產品。這些產品中,P 2P 收益率雖然高,但由於風控能力差,從野蠻生長到規範整頓,很多公司並未經受住考驗,不時有暴雷跑路問題出現;對於私募和信託產品雖然有的收益率可以高達10%以上,但在去剛兌要求下,都屬於高風險產品,且投資門檻一般100萬以上。這些特徵和問題,讓大眾投資者望而卻步。股市,樓市以及期貨期權等也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三,對於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缺乏認識,導致投資理財渠道單一。有三層意思,一是銀行的安全性便利性品牌優勢已經深入人心,銀行存款往往帶有某種情懷或習慣;二是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並未得到真正認可。一說到網上投資理財,一定有人說太虛不靠譜,看不見摸不著,出了問題找誰?當然,這與個人的認識與見識有很大關係,特別是60後之前的中老年朋友;三是互聯網金融誕生時間短,品牌影響力弱,就算支付寶,微信和京東金融等頭部互金平臺也只有幾年時間,要想在短時間內取得大多數特別是中老年朋友的認可和接受,顯然是不現實的。況且,還有很多人不會操作,這才是硬傷。

事物都是向前發展的,但都需要一個過程,就像現金支付為主到非現金支付成為當今主流一樣。當互聯網金融一次又一次用事實證明安全性和收益性超過銀行時,投資者一定會自然分流。馬雲說過,銀行不改變,就讓我們改變銀行。


龍門山財經


把錢存在銀行未必是越來越窮。很多人認為把錢存在銀行是因為市場經濟初期下市場實際通貨膨脹的影響,存在銀行的利息收入跑不贏通貨膨脹,所以很多人不希望將錢放在銀行裡而是將錢做實體投資、商貿投資、房產投資、其他投資等。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選擇存在銀行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便利性、安全性。

一、把資金存入銀行,未必越來越窮,更多是不懂得理財。

銀行現階段活期存款利率是多少?僅僅只有0.38%,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5%,二年期存款利率為2.1%,三年期存款利率為2.75%。

現階段實際通貨膨脹率是多少呢?公佈的通貨膨脹率為2%左右,近些年來新增貨幣增幅約為8%多一點。因為計算實際通貨膨脹率很複雜,從貨幣新增和公佈通貨膨脹率來看,如果相加則得出10%的程度。但是,實際通貨膨脹率如果簡單計算新增貨幣增幅與公佈通貨膨脹率相加之間的關係,並不準確。新增貨幣增幅對於商品的影響,一部分是計入了公佈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只不過新增貨幣對於日常生活用品的影響不大,而是特定行業。但是,特定行業將會在未來一併呈現貨幣新增對於通脹的影響。

簡單來說,市場中的貨幣新增幅度,未來還是會影響到市場經濟中。所以,實際通貨膨脹率現階段約在8%左右。

而銀行不管是活期存款,還是固定期存款,都是遠遠低於實際通貨膨脹率。所以,銀行存款跑不贏實際通貨膨脹率,很多人說把錢存在銀行只會越來越窮。因為未來同等數量的貨幣購買力會下降。

當然了,銀行是金融機構,不僅僅擁有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還有很多的其他產品如:大額存單、理財、信託等。而這些產品,年化收益率能夠達到4%,甚至部分能夠達到6%水平。雖然達不到實際通貨膨脹水平,但是卻能夠更好的抵禦通貨膨脹。

所以,對於銀行而言,需要的是瞭解、認知,通過對各類產品的瞭解,才能不至於把錢存入銀行會越來越窮。

二、大多數人選擇銀行,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性、便利性。

在信息化時代下,往往什麼產品更加便利,人們使用的頻繁程度也就越高。銀行就是如此,在移動互聯網沒有到來時,銀行可以說是最佳的選擇。

不僅僅具有安全性,還具有便利性。移動互聯網未普及以前,往往使用最為頻繁的不是網上支付,而是現金。而現金的存取、資金的轉賬就是一件頻繁的事情,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會通過銀行進行。

就算是移動互聯網到來以後,銀行的安全性也是首屈一指,轉賬的便利程度也在不斷提升。所以,就算銀行存款跑不贏通貨膨脹,更多的人還是會選擇銀行。


厚金說


過去在銀行存款的主力軍應該是中老年人,但2019年也許情況有所改變了。由於央行全面降準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不斷下降,且還將以較低的收益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

但是,近段時間以來各大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明顯提升,尤其是在那些地方中小銀行的攬儲大戰中,各種存款送禮送積分活動以及返現金等不勝枚舉。

現如今,隨著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個人大額存單業務成為攬儲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三年期以上的,可以提前鎖定較高收益,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只要流動性需求減弱的情況下,建議多考慮一下。

舉個例子,從2018年下半年以來,民營銀行力推的智能存款產品,銷售異常火爆,甚至已經被監管機構開始要求限購。這其實就是餘額寶等貨幣基金市場收益率跌破3.0%之後的普遍反映。

一直以來,銀行存款都是最為安全的一種投資方式,也是國內居民十分信賴的存款類理財產品,作為全球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我國居民儲蓄規模已經超過173萬億元。由於銀行存款利率較低,尤其是在活期儲蓄利率上遠遠低於餘額寶等產品,因此廣大年輕投資者普遍更青睞互聯網型的貨幣基金。

但如今隨著餘額寶、零錢通等收益率一再保持下降趨勢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尤其是創新型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備受歡迎,比如說智能存款。因為它們的收益率比餘額寶更高一點,也同樣支持隨存隨取。


儘管銀行存款利率依舊無法跑贏通貨膨脹,但其他理財產品收益率更低且又不能保本保息的情況下,大家繼續存入銀行定期或者大額存單就很容易理解。


東震木


有的人把錢藏在家裡,找犄角旮旯藏的有,包裝好埋在地下的有,甚至還有把鉅款包的嚴嚴實實藏進豬圈裡的。結果呢,時間久了自己都忘了,有被老鼠咬了的,有受潮腐爛的,不僅僅沒有利息,本金還會損失。


有的人喜歡把錢借出去收利息,年息至少10%,結果哪怕借給的是很熟悉的親戚朋友,兩三年後想要也要不回來了。錢沒了,親朋好友的關係也沒了,如同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


有的人把錢放進股市中,趕上牛市確實小賺一筆,雖然多數賣的早了。但是想賺更多的時候,漫長的熊市來了,於是絕大多數人不但把之前賺的全賠進去了,本金也虧損大半。


有的人看好P2P理財,認為這是時代的進步,未來互聯網理財的潮流。結果,平臺一個個跑路,曾經亮麗光鮮,如今看多數是偽裝。動輒10%以上的高收益沒有了,連本金也都席捲而去。


有人拿著錢投資創業,租上昂貴的辦公室,招募幾位員工,忙碌一年下來,業績沒做出多少,一算本金虧了很多。創業的成功率如果細算的話,比炒股還要低。多數人大張旗鼓的創業,最後都成了敗家。


指數基金多數會虧錢,期貨普通人進去簡直是一場悲劇,各種高回報的民間借貸往往成了非法集資,至於什麼郵幣卡、外匯、貴金屬、原油,統統都是金融騙局。


有人說銀行不可信,但是銀行存款出問題的概率可能只有百萬裡挑一。雖然利率低,但是起碼有利息,本金也安全,還有存款保險制度保障。


錢存在銀行確實跑不贏通脹,存款購買力會持續降低,錢持續貶值是一種無奈,除了不斷努力工作保證收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房價上漲前期投資房產可以跑贏通脹,但是到了今天顯然已經不行了,並且再也沒有能夠跑贏通脹的穩妥投資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風險,不是每個人都有冒險精神。所謂的資產配置,無非就是拿出部分資產,去以小博大,通過有風險的投資方式獲取更高回報,但是這種方式顯然不適合多數人,因此銀行就成為相對最靠譜的選擇。


財智成功


把錢存在銀行裡會越來越窮,這話的意思是銀行的利息趕不上通貨膨脹率,也就是貨幣貶值,物價上漲,你的本金加上利息能買到的東西變少了。那為什麼還要把錢存在銀行呢?因為如果不存銀行,把錢鎖在抽屜,連這一年百分之二點幾的利息都沒有。


中國股市建立到現在不到30年,而西方大多有百年曆史,中國在金融市場建設方面落後西方太多。中國人在投資理財方面並沒有太多選擇,投股票吧,中國股市熊冠全球,投基金吧,大部分中國人對基金的認識還不夠,買國債吧,手續比較麻煩,想來想去還是存在銀行好。



中國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喜歡存錢的人,中國人想的比較長遠,再加上福利水平還不夠完善,所以總喜歡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這是由我們的文化決定的。有時候別說是老人了,就是一些年輕人也不太願意嘗試風險較高的投資,寧願把錢放在餘額寶。


斷水流大師兄P


那也比買保險合適,窮人買保險,把錢存裡永遠取不出來了,存銀行有大小事,拿出來就能花,保險存裡你花一試試?剛開始那兩年買的,要都取出,不但沒利息,還倒扣好多錢呢。保險扔裡那麼多錢,永遠別想往出取,一取保險就沒了,不起作用了。

但新農保一年交1000元,交15年的,老了不少領退休金,這種國家的保險值得推倡。還有新農保,55歲之前的女人一年交300元錢的也值得交,55歲以後的女人交100元,住院不少報銷呢。跟工人退休金接近,農民窮人交這兩種保險還是挺不錯的選擇。



用戶和言悅色


把錢存在銀行只會越來越窮?

其實這個只是相對而言,眾所周知,在銀行存錢,隨著利息的增加,資金量是不斷在增長的,那麼為何會說越來越窮呢?這是由於通脹的因素所致。通脹會引起貨幣的貶值及物價的上漲。當銀行的存款利率低於通脹的水平時,就會出現資金的實際購買力不斷的下降情況,最終發生你所謂的越來越窮。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最近十年來商業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平均值約為3%,而我國最近十年實際的平均通脹利率約為6.85%,那麼存100元在銀行一年增值3元錢,但是100元放置1年購買力卻下降了6.85元,所以你100元存了1年最終反而還沒法買到一年前的價值100元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越存越窮。如果長時間來看,這個數據是極其恐怖的,我們以100萬元為例,如果十年前你存100萬元在銀行,那麼到今天,你這100萬元的購買力僅相當於十年前的:100萬元*(1-3.85%)^10=67.53萬元。

所以說只要投資的收益率(不僅僅是存款)低於通脹率的利率,那麼錢永遠只會越存越不值錢。

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會選擇存在銀行?

難道說因為錢越存越不值錢,我們就不存錢了,把錢全部花光嗎?顯然這個思維更加的錯誤,一則錢再怎麼貶值,都要留部分資金在身邊以防萬一;再者在沒有找到更好更穩妥的投資方式之前,錢存在銀行相對而言還是最安全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存銀行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